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必備】三年級春節的作文4篇

本文已影響 1.04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春節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三年級春節的作文4篇

三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1

我的母親是貴州人,從小,我就沒的去外婆家。小時侯,看着別的小朋友去外婆家,我心裏很羨慕,常常纏着母親要外婆,母親總是說:“以後帶你去看她。”可這個以後從沒到來過,慢慢地我也就不提了。

去年寒假,當母親說要帶我去外婆家的時候,我真的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坐上了火車,才相信終於要見到親愛的外婆了。

可是上車沒多久,我就開始後悔了,因爲是春運期間,火車上擁擠不堪,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味交織在一起,薰得人透不過氣來。沒辦法,我只好睡一會覺,看一會書,好不容易熬過了30個小時。

下了火車,又坐着汽車在山路上顛簸了四個小時,我們終於在一座大山前停了下來。拎着行李下了車,活動了一下麻木的腿腳,我發現山腳下根本就沒人家!

“咦,母親,外婆家在哪呀”

母親疲憊地笑了笑說:“早呢,還有大約兩小時的山路,是要靠自己走上去的。”我的媽呀,我差點沒暈過去。現在我明白了,爲什麼直到今天,我都快12歲了,她才帶我來外婆家!

還好,沒走多遠,舅舅就來接我們了,第一次看見我,舅舅好象有點激動,居然一下子抱起了我,把我鬧了個大紅臉。

冬日蒼涼的午後,在蜿蜒不盡的山道上,我們三個人吃力地走着。看得出,舅舅很想逗我開心,操着生硬的普通話不停地跟我說着什麼。我有一搭沒一搭地敷衍着他。渾身痠痛的我在心裏暗暗發誓:下次,打死我,我也不來了。

走到日影西斜,忽聽舅舅對埋頭走路的我說:“琳琳,到了。”我一擡頭,眼前是一個古老的村落,斑駁的白牆,一色黑瓦。村口的一棵大樹下,站着好些人,他們也發現了我們,只見一個瘦瘦高高的老婆婆迅速地衝了過來,一把拉住我,嘴裏嘰裏哇啦地說着什麼,我聽不懂她的意思,但“琳琳”兩個字還是聽得出來的,母親在旁邊哽咽着對我說:“孩子,叫外婆呀。”

“外婆!”第一次當面叫出這兩個字,我有點尷尬。我看見外婆的眼淚一下就涌出來了……

在外婆家過年,我覺得自己就象一個受寵的公主一樣,每時每刻都被濃濃的親情包圍着,可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初四我們就動身回來了。

又是在崎嶇的山道上,外婆拉着我的手,舅舅幫我們揹着行李,把我們一程程地送下來。一路上,外婆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再來啊。”說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山腳下,當汽車遠遠地開來的時候,外婆急切地拉住我,又一次重複着這三個字。我望了望直衝雲霄的大山,又看了看外婆佈滿皺紋的臉,努力學着貴州話對她說:“外婆,明年,我們一家都到這裏來過年!”

三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2

歲時節日由來已久,歲時源於古代曆法,節日源於古代季節氣候,簡單地說是由年月日與氣候變化相結合排定了節氣令。

與二十四節同時並行的節日,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各季各月朔望之間。確定節日的標準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圓缺爲記。所謂朔日,是各月之初一,又稱元日,正月的朔日,謂元旦,舊曆新年之始。元旦爲一歲最早的節日。一年之始的正月元旦是古俗中大慶大祭的節日延續至今,雖改稱春節,但民間仍然習慣稱新年。

年,既是時間概念,也是記時單位。年節無凝起源於計時單位的年。人類在漫長的矇昧時代,沒有時間的概念,過着山中無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隨着生產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需要,逐漸從天象和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了一套測定和計算時間的方法。

我們的祖先早在以採集和漁業爲生的舊石器時代,就對寒暑來往的變化,月亮的圓缺,萬物生長和成熟的季節,逐漸有了一定的認識。到了新石器時代,中國進入了原始農業社會,人們爲了掌握耕作時節、不誤農時,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星象循環的規律,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週期;這對農作物的種植、管理和收穫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結束了人們盲目度日的狀況,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年的名稱出現較晚。根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曰載,夏代稱年爲歲,商代改歲稱招,周代才稱之爲年(後來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也曾改年爲載,唐肅宗三載公元758年,又改爲年)。中國古代是一個以農業發達而著稱於世界的國度,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從他們的遠祖棄的時候起,既好種樹麻菽,棄被人民推崇爲農業的始祖,號稱后稷。到公劉之時,仍然務耕種,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農業的民族。因此,年的時間概念最初就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循環而逐步認識的。在《說文解字》中,最早對年解釋是谷熟也!《穀梁傳》記載:五穀皆熟爲年,五穀皆大熟爲大有年。這裏所謂有年指的是農業大豐收。在大有年的時候,人們一定要慶豐收。據記載,早在西周初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慶豐收活動。

在先秦時期,各地各代的歷法不一。西周時行周正,即以建子爲歲首,(周曆的正月相當夏曆的十一月)。同時在豳國又行豳歷,豳歷的歲終是十月,即周曆的十二月;豳歷的歲首爲一之日,即周曆的正月,夏曆的十一月。在《詩紀豳風七月》中,就記載了西周時期新舊歲交替時的風俗活動。一般庶民結束田間的農業勞動基本上已到了十月,進入冬季了。冬季室內是人的主要活動場所,人們常把向北的窗戶堵上,在室內生火,用煙燻鼠,準備過年。所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人們收得棗子,釀製美酒,慶豐收,敬老人。朋酒斯饗,日殺羔羊,臍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美酒犧牲,歡慶新年,成爲一項隆重的慶祝活動。與這種人的歡慶活動相對的是對神的敬獻。在豐收之後,人們爲感謝神的保佑而舉行酬神賽會。酬謝神明的保佑,祭祀列祖列宗,用新米做的飯、新谷釀的酒,求神降福,求列祖列宗保佑來年再獲得豐收。在《詩紀周頌》中保留着一首秋收後祭祀祖先時唱的.樂歌《豐年》:今年糧食收穫多麼多呀!糧倉是那麼高大,用豐收的五穀釀成酒和醴來祭祀祖先妣和神靈,讓神靈的恩澤遍施人間。

周代的這種歡慶豐年和祭祀活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日子,因此還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節日,但由於每年都有收穫後的慶祝以及冬季的來臨,這種天定日的祝豐活動基本上是一年一度,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規律作爲年節的雛形,爲以後年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3

這個春節,沒有刺鼻的火藥味、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只有博物館裏靜靜流淌的歷史長河。這裏有精美的元青花、有價值連城的金銀器、有晶瑩剔透的十六節龍鳳玉掛飾,有巧奪天工的尊盤……還有讓我流連忘返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無論是外形還是質地都令人歎爲觀止。它的劍身主要由青銅混合其他金屬做成的,佈滿了黑色菱形紋飾,劍柄正面嵌有兩塊藍色琉璃片,背面嵌有綠松石。劍格上方有八字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越國的劍非常多,但只有這一把是越王勾踐使用過的,這個銘文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劍的底部有11個同心圓,他們一個套一個,錯落有致。劍身出土時寒光四射,雖然千年埋藏在地下,仍然削鐵如泥,輕而易舉地讓16張紙四分五裂。當時青銅業高度發達,在沒有高科技機器地幫助下,卻能製造出連現代人都望洋興嘆地的兵器。

看着這把劍我不禁回到了20xx多年前的吳越之爭。當時他們經常打仗,後來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被俘獲到吳國,淪爲了夫差的僕人,放牛牧羊博得了夫差的歡心,三年後越王被放回越國。越王回國後每天枕着兵器睡在草蓆上,在房間裏掛了一隻苦膽,每當他鬆懈的時候都會去舔舔苦膽,告訴自己不要忘記了屈辱。十年之後,越國變得蒸蒸日上,終於最後打敗了吳國。“臥薪嚐膽”這個詞和這把劍一樣爲後人傳頌。

中國是被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祖先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爲炎黃子孫,我深深的感到了無比的自豪和驕傲。我們作爲新一代的少年,應該時刻不忘: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三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4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全家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餃子,因爲媽媽包的餃子味道特別鮮美。但去年吃餃子的經歷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去年過年,媽媽包的餃子有兩種味道:一種是芹菜餡的,一種是肉餡的。媽媽包完之後就開始煮了,她把餃子一個一個放進鍋裏,大概煮了十五分鐘餃子熟了,媽媽把鍋端到桌子上,味道香噴噴的,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留下了口水。 我們一家人開始吃了,我先夾了一個芹菜味的,特別好吃,接着媽媽給我夾了一個肉餡的,我說:“媽媽,我不喜歡是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着說:“孩子,這個肉餡的餃子是甜的餓,不信你嚐嚐!”我咬了一口,一塊硬硬的東西碰到了我的牙齒,我吐出來仔細一看是一塊水果糖,於是,我又放回口中,酸甜可口,果然好吃!這時候,媽媽笑眯眯地說:“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接着,我們全家人歡呼起來,他們一起爲我祝福。

我這才知道剛纔媽媽的良苦用心,眼裏閃動起感動的淚花!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媽媽親手包的甜餃子,因爲吃餃子的時候,我能感到媽媽那份濃濃的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