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熱門】三年級風俗作文3篇

本文已影響 3.42W人 

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風俗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三年級風俗作文3篇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1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特有的民風民俗,我在中國地圖上選定了一個我不大熟悉,不大瞭解的地方——山西。山西與北京是近鄰,在我們湖南省北部。

我在網上查找了一系列有關山西的民風民俗,有趣的是,山西也有與我們相同的一些民俗習慣,例如:成婚時,雙方家門前都必須貼雙喜(囍),意味着雙喜臨門;大年初一忌掃地,且不能從裏往外掃;吃飯時不能敲碗碟,這是乞丐的行爲;山西民俗不光與我們的民俗有相同之處,不同的是:男女結婚要吃歲數餃子,通常要吃歲數+2個餃子,男女競賽,誰先吃完就意味着以後誰管家,呵呵!

山西通常以麪食爲主,很少有葷菜,即使有葷菜,也少不了麪食的搭配,什麼古交油麪兒、陽曲折餅,聽著名字都讓人垂涎三尺,雖然我不太愛吃麪食,但這些食物還是吸引了我,真是抵擋不住吃的誘惑啊!不僅是吃,晉戲、等民間工藝和戲劇也在山西廣爲流傳。

在網絡上,有網友說山西省並不受到國家的重視,外地人也不看好山西人,嫌長相太醜,但我認爲,不管是什麼人,來自哪兒,都不應該以貌取人。後來,我發現山西也有考上985,211等重點大學的人,誰又能不佩服呢?

通過這次收集山西的民風民俗資料,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含義。我也希望各個民族、各個地方的傳統文化能永遠的流傳下去。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2

今年,我渡過了一次特別的中秋節,這個中秋節沒有大魚大肉,但是讓我記憶深刻。往年中秋節,都是一大堆人一起吃飯,但今年中秋節,外婆約我們一起包包子,過了一個簡單快樂的中秋節。那天下午在我們回家之前,外婆已經事先把肉餡和麪團都準備好了,我們回家時,只見到一個巨大的麪糰放在桌上,外婆告訴我們,這是酵母在麪糰上發揮作用,使得它比原來大了好幾倍。

看到巨大的麪糰,我們都躍躍欲試,我、外公、外婆和姨媽都動手包包子。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經驗,都把麪皮弄得很厚,餡也用得很少,第一籠出來的包子明顯就皮多餡少。後來,我們越做越熟練,包子包得越來越好,後面出籠的包子個個都是皮薄肉多的、好吃的大包子。我們每人包的包子都不一樣,外公包的包子全部都是頂上露出一個大洞的,別人對他提出意見的時候,他還一本正經地說如果包子味道不夠,可以從洞裏邊放點醬油呢! 我和姨媽都沒有像他那樣包包子,我們把我們的包子包得嚴嚴實實的,一個洞都沒有,因爲我們知道,如果包子露出洞的話,水汽也會進到包子裏邊,這樣的包子就不好吃了。

我們包了很多很多包子以後,肉餡全部用完了,外婆也蒸了好多好多籠包子,但是還剩下好多面粉啊,拿來做什麼呢?我們最後決定用來做臘腸卷,臘腸油油的,把麪皮也弄得都是油。臘腸卷是這樣做的——先拿起一根臘腸,放在麪皮上,然後捲起來就可以了,步驟雖然簡單,可是要做好並不容易。我們捲了又卷,不知不覺中,臘腸也用完了,但是還是剩下好多面粉。

於是,我們就用面做饅頭。我們吃過的饅頭有好多種,這次我們做的是方形的小饅頭,做這種饅頭很容易,只需要把麪糰搓成條狀,然後再切成一塊快的就行了。我有我自己的主意,我做所有在場的人都不會做的動物饅頭,這是姑姑以前教會我的。我先做刺蝟饅頭,首先,把一塊小小的麪糰揉成水滴形狀,然後用剪刀在它的身體上剪出好多好多“刺”來;兔子饅頭也跟刺蝟饅頭差不多,也是先把麪糰弄成水滴形狀,唯一不同的是不剪好多“刺”,只把耳朵剪出來就行了,在做兔子饅頭的時候,我還給它加了四條腿。最後蒸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說它像豬,我們都管它叫小豬饅頭。

我們一邊做,外婆一邊蒸,一籠籠的包子、臘腸卷和饅頭都在不斷出爐,我們也在不斷地吃,這個晚餐就是一頓包子大餐,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我們覺得自己做的包子實在是太好吃了,這個中秋節真特別。

晚上回家的時候,天上的.月亮特別的圓,吃得飽飽的我,我覺得白白的月亮真像一隻圓圓的漂亮大包子啊。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3

春節傳說之三: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風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風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風慣。

守歲風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