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七年級作文

【必備】年初一作文六篇

本文已影響 2.98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年初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年初一作文六篇

年初一作文 篇1

我的母校新北江小學可美麗極了!校園裏有新式塑膠運動場,漂亮的噴水池,充滿文化氣息的書香閣,生機勃勃的小花壇和具有着英語活動角。

而我喜歡小花壇,更加喜愛美以及春色的小花壇!

每當春姑娘笑盈盈地向我們走來時,她總會第一時間去帶給小花壇生機和活力。清晨,一縷縷簿霧籠罩着小花壇,像是一個身穿白紗的小姑娘靜靜站在那兒。一走進小路重重的泥土味撲鼻而來,在左邊一棵翠綠的三角花彎下了枝幹,像是在和我們說“歡迎來到小花壇。”

沿着小路一直走,你會發現旁邊有幾棵小松樹筆直地站在那兒,像是排列整齊的士兵來迎接我們了。

走進小花壇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兩棵紫薇了,粗粗的枝幹,新綠的嫩葉,.美麗極了!從遠處看真像兩邊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旁邊的兩棵魚尾葵四季長青,葉子又像小魚的尾巴在風中搖擺着,可好看了!草地上,小草弟弟吸收了大地乳汁,一個勁兒的往上鑽,經過了重重困難,終於鑽出了地面,再看看外圍許多小樹圍住了小花壇,像是士兵一樣守衛着小花壇。突然幾聲悅耳的鳥叫傳到了我的耳邊,原來是小燕子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每到下課,同學們在小花壇了玩捉迷藏,說悄悄話、畫畫、寫生,在樹下乘涼……小花壇裏洋溢起了歡歌笑語!

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校園,我更加喜愛校園的小花壇!

年初一作文 篇2

星期天一大早,姥爺和姥姥到街上購物上,家裏只留下我(當時上二年級)和妹妹。呆着真沒意思,乾點什麼呢?我望着姥爺那隻小黃鸝出神。突然,我像發現了什麼,拉着妹妹指着小鳥說:“這隻黃鸝身上髒兮兮的,咱們給它洗個澡吧!”妹妹拍手叫好!“哥哥,用水管子洗太費水了,不如用噴水槍和針管吧!”我聽這個主意好,連忙吩咐:“你去準備‘武器’,我準備‘藥’。”說完,我搬來了一盆水,準備“戰鬥”。

隨着我的一聲槍響,給鳥洗澡的戰鬥打響了。可是黃鸝太機靈,一躲,沒打着。我接着又打了一槍,還是不中。這回妹妹搶了先,沒等黃鸝站穩,開了一槍,結果打中了,她高興地喊:“打中了,哥,你真笨!”

我不服氣,心裏想着計策,目光移到了針管上,連忙把針管灌滿了水,在籠子四周架起來。我先朝小鳥虛打一槍,讓它進入我的一根針管的射程裏,然後隨着一道光亮的水線射出,小黃鸝終於被射中了。就在這一瞬間,我又扣動噴水槍的板機,小黃鸝又捱了一槍。

一盆水用完了,小黃鸝成了“落湯雞”,全身發抖地蹲在籠子底下,一動也不動。“快,用吹風機把它吹乾。”妹妹真機靈,我趕緊拿出吹風機,插上電源,這一下,小黃鸝成了“小刺蝟”了。

就在這時,姥爺回來了。他趕緊對小黃鸝進行“搶救”。事後,姥爺哭笑不得地教訓我們:“有你們這樣做好事的嗎?真拿你們沒辦法,鳥兒不能這樣洗澡!以後可不許胡鬧了!”“這是胡鬧嗎?”妹妹還在不解地問,我和姥姥、姥爺都笑了。

年初一作文 篇3

我必須說,我已不再愛她,由愛生厭,我其實並不想這樣。

自幼相識,見慣了彼此的痛苦與欺瞞,你越是覺得了解一個人,就越是覺得她已不再是她。曾經的旦旦誓言,說出口的一瞬間,便知道長久不了,如此的貌合神離。

說到底,不過是爲了一個男人,一段過去。她曾認爲的不能原諒,我便也是固執不理。當他們握手言和,我始終不知道,我究竟錯過了什麼。我一直以爲我是她最好的.朋友,而他是我最好的前任。我執着於分開與和好的過程與理由,她看來無足輕重,我看來是故意隱瞞,慢慢的無從談起。而過了很久,終於,我也能與他冰釋前嫌,卻是一種敵意與嫌棄。,她是怪我嗎?我不知道。

與他談起,和她之間的尷尬境地,他勸我,沉默。是啊,他是她的男閨蜜,我不願失去這份數十年的感情,我沉默。可是怎麼辦呢,我越來越討厭她在人羣中的笑聲,我不願見她,不願沾染一切與她有關的人,事。當聽着別人對她的評價,或好或壞,我不願再爲她辯駁。其實我比誰都看得懂她的做作。

曾想過,再好好的談談吧。可是,竟連與她說話的勇氣都不具備,我並不認識眼前的她,或說,不願承認,多年來我視爲摯友的她竟是這般。骨子裏有份傲氣,卻爲此不擇手段,她有新的至交,當然,不是我。

十年,信任崩塌。便再也挽不回。我並不想恨你。

年初一作文 篇4

那一次,我長大了

豐碩是金秋的追求,海岸是風帆的追求,旭日是黎明的追求,擁有絢麗的人生是我的追求。爺爺常對我說:“人要經歷磨難,才能長大,長大了纔會有出息。”

那一次,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怎樣去面對困難。那一次,我也明白了“別人的幫助只是一時的,想出去玩,必須自己開門;想成功,必須付出努力。

那是小時候,父母帶我回奶奶家過年,下了出租車,爺爺奶奶他們都在裏屋門口等着我們,後來,他們和父母說了幾句話後,就和父母出去了,我很好奇,便問爺爺:“他們幹什麼去呀?”爺爺只回答我:“出去闖門,你自己好好在家呆着,一會就回來,說着就往出走,從窗臺上把門插拿起來,隨手就把門用門插鎖上,不過還留了一個縫,正好夠我把手伸出去,但我只有點腳尖,有時才能碰着門插,過了一會,覺的好無聊,想出去玩,可走到門前傻了,是從外面鎖的,想試一試我可不可以打開,用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打開,我開始哇哇大哭,要是平常,爺爺奶奶肯定會來給我開門的,可現在他們不在了,我蹲在門前一小會兒,或許是由於太想出去了,我又重新站起來了,吸取上一的教訓,我貼在門前,把袖子向上弄,伸出手,踮着腳尖向上摸,用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摸到了,使勁抓緊不放,然後把門差一點點向外移,終於打開了,我推開門,感覺好像籠中鳥,池中魚獲得自由一樣,衝出去。

今後的路還是漫長的,面前的困難也許會更多,可無論道路會怎樣艱難,我會笑着面對人生,展示我的風采,遇到困難,決不害怕退縮,因爲,我已經準備好了。

年初一作文 篇5

童年趣事有人說童年是一個娛樂園,有人說童年是一片自由的藍天,還有人說童年是一杯熱茶,一片花朵,一座彩虹,一顆露珠,一粒美麗的貝殼,而我覺得童年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那時候的我天真無邪,幹出了許多‘傻事’來,想聽就看下文吧!

記得有一次,媽媽買回來了兩隻母雞,這兩隻母雞剛剛來到我家,就東蹦蹦西跳跳,好像是要適應我家的環境。有一次,這兩隻母雞下蛋了,我看見母雞在那蹲着,我就問媽媽:“母雞這是在幹嘛啊?”媽媽對我說母雞這是在孵蛋呢!”我覺得很好玩,於是我就偷偷的拿了一個雞蛋,準備我的‘祕密行動’——孵蛋。首先我把被子鋪好,再蓋上一條小被子,然後我就學着母雞的樣子蹲在蛋的上面,過了一會兒,我摸了一下雞蛋,有點熱熱的,我以爲蛋快孵出來了,就再用力地做下去,這是我感覺到冰冰的我感覺有點不對勁,想要打開快快,正要打開的時候,媽媽就過來叫我拿錢去買豆腐,於是我就拿這錢到超市裏買東西了。回來之後我竟然忘記了孵蛋的事情了,就在客廳裏看起電視來了,看了一會電視就可以吃飯了。到了晚上我要睡覺的時候,打開被子一看,我大聲的叫了一聲:“是誰在我牀上小便啊!”媽媽聽到我在房間裏大叫,就跑過來着急的問我:“怎麼了?”我對媽媽說:“不知道是誰在我的牀上小便了。”媽媽一看,就對我說:“你有沒拿我的雞蛋啊?”我斷斷續續的說:“沒……沒……有。”媽媽生氣地對我說:“你看看牀上是不是蛋黃和蛋清啊,你還說不是。”我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這話後哈哈大笑,我真不明白媽媽在笑什麼,於是就好奇的問媽媽:“媽媽,你笑什麼啊?”媽媽對我說:“蛋只要用力的撞一下,就會碎的。”我似懂非懂的說:“哦,原來如此啊。”

每次我想起這件事,總會情不自禁地咯咯直笑,彷彿一切令人魂牽夢縈的往事都在腦海裏歷歷重現。而這件‘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但在我的記憶中是不會消失的。

年初一作文 篇6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的七年級生活已經過去了。回首往事,不禁想起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三個好鬥的“小公雞”竟在老師面前打起了架;我們班的“小朋友”對着鏡子一邊哈哈大笑,一邊說:“你這個傻子,你這個傻子。”“英雄人物”在打電話時手一滑,把老師的手機從四樓摔到了一樓,成了一包渣。

當然,發生的趣事有很多,但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

自打入夏以來,太陽可“寵”我們班了,我們勸太陽要雨露均沾,可太陽就不聽,偏“寵”我們這一班。一到下午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可“爽”了。可誰也沒有辦法能改變這一現狀。不知從哪一天起,我們班開始流行起帶小噴壺,噴在臉上可舒服了。

一天,我向同學借來了一個玩,殊不知那同學爲了好玩,竟在水裏加了幾滴風油精。我遇見了另一位同學,擡起手就向他的臉噴去,他立馬就大叫了一聲,一下子對我“五體投地”。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那束手無策的樣子引得周圍的同學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我被罰了十頁知識點外加一遍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唉!不說了,現在手還隱隱發痛呢。

這兩學期除了有這些趣事之外,當然還有很多的收穫。我學到了各種各樣的知識,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在初中一年級這一新階段中老師帶領着我們領略到了這大千世界的美好:古今中外的美篇佳作讓我們讚歎不已;“三線八角”等知識讓我們茅塞頓開;歷史中偉人的各類功績讓我們歎爲觀止;曲折蜿蜒的海岸線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這一學年度中我也有一些不足。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不能靜下心來。諸葛亮曾教導他的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由此可見靜心的重要性。靜心還可以讓我們做事更加細心,在考試時這一點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它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發現自己的錯誤,贏得高分。因此我一定要克服困難,讓自己更優秀。

我馬上就是八年級的學生了,八年級又要增加一門課程,學習氛圍也越來越緊張了,我一定要在八年級這一新高度、新起點上戰勝他人,戰勝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