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九年級作文

初三保護環境作文(6篇)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導語: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它無私地把自己寶貴的資源奉獻給人類,然而人類在索取地球資源的同時,卻肆無忌憚地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這樣我們是在自掘墳墓、自取滅亡,不想要這樣糟糕的結果,那麼我們就要去好好地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初三保護環境作文(6篇)

  篇一: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它無私地把自己寶貴的資源奉獻給人類,然而人類在索取地球資源的同時,卻肆無忌憚地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

就拿我們天天能見到的水來說吧!人體內50%到60%的重量是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而這3%的淡水中,可直接飲用的只有0.5%.所以說,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是生命之泉。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當普遍而又嚴重。

我們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們“雛鷹假日小隊”去月牙湖公園做環保活動。我們還向遊客宣傳環保知識,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小,但是我們也要我們美麗的城市盡了一份力量。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美麗的城市。

有一則法國寓言說:“池塘有一朵大百合花,它每天按兩倍的速度生長,如果不受限制,30天內它會覆蓋整個池塘,悶死水中的生物,人類直到29天才意識到這個危險——因爲百合花已覆蓋了半個池塘。然而,還有多少時間來挽救這個池塘呢?

不僅僅是水資源受到污染,還有人類生命和健康三大要素之一——潔淨的空氣同遭厄運。減少污染,淨化空氣,“還我藍天紅日”已成爲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隨着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人類發明了汽車、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雖然這是我們人類在歷史上的偉大創舉,但是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工廠和汽車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劇毒氣體,不但給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還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損失。少量二氧化碳氣體就能影響植物的生活機能,水稻揚花時受到一次薰氣,產量就下降85.9%.由此看來,我們一定要保護、珍惜大氣資源。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今地球已經是全身是病,千瘡百孔,醜陋不堪。我們在竭盡全力去挽救地球的時候,是否意識到時間的短促?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又太容易破碎了,人類是最好的醫生,爲了拯救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也爲了拯救自己,行動起來,一起保護環境!

  篇二:

當最後一隻東北虎在人們的追捕聲中發出絕望的哀號,當最後一棵禿衫在鋒利的斧口下轟然倒立,當最後一株小草在黃沙的掩蓋下痛苦的埋沒,人類--這一迄今爲止發現的宇宙中最高級的生物形態,離自身物種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環保,這一當代口號在世上各種音流中被叫得越來越響亮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看看下面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吧:雲南91種野生重點保護植物有45種處於瀕危狀態,部分珍稀樹木和藥材僅剩幾棵甚至1棵;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68.9萬平方公里,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危及1億多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全球林業面積以每年0.4%的速度銳減,森林遭破壞成爲全球最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任何熱愛地球的子民看到這裏都應該迅速的喊停,因爲你那顆脆弱的心無法再承受更多這樣的事實。

然而有些鐵石心腸者對此卻依然無動於衷。當那個可惡的傢伙將口香糖隨手粘在一塊寫有"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廣告牌上時,他的想法是:環保是大家的事,非我一個人的事,似乎他不是大家中的一分子;當一家面臨破產的小鍊鋼廠還在孜孜不倦的爲河裏的魚羣們提供"污水飲食"的時候,他們的說法是:我自己都快養不活了還有閒時間管那些花鳥蟲魚;當那位凶神惡煞的樵夫將小鳥們賴以築巢的大樹演變成木材出售時,他的念頭是:我才坎了幾棵樹,對環境構不成威脅,但他們卻能爲我換來多少顆偉人頭。也許這些人認爲前面所提到的事實離他們太遙遠,無法撥動他們的心絃,那就請看:據統計,北京每月能回收饅頭20噸左右,長江每天水土流失面積達500個足球場。如果人一生光吃饅頭,一個以1兩計算,一天以10個計算,請君按按計算器,20噸饅頭絕對夠讓你再看見下一個世紀的太陽。而若將長江每天流失的水土都改建成500個足球場,那一年內中國將增加多少個足球場,也許中國足球衝出亞洲也就不用等到今天了。

某位叫做西雅圖的印第安人說過:"人類屬於大地,大地不屬於人類。"的確,從形成時間和歷史進程來看,人類對大地就有如螞蟻對恐龍。地球在宇宙中具有着獨一無二的美。這種美是由人類一手建成的,也是由人類一手在破壞着。太陽系中其他無生命跡象的星球看着地球上的人類一邊搞建設又一邊搞破壞,不知是該羨慕還是該嘲笑?人們似乎總是在失去以後才懂得挽回。在許多物種即將重蹈恐龍覆轍的今天,人們推出了克隆技術。莫非若干年後,地球要變成克隆的世界?克隆的人吃着克隆的食物,說着克隆的語言,做着克隆的事?或者再克隆出一個地球,讓我們一切從頭再來?

有人分析後得出結論:經濟越發展,環境破壞越嚴重。這雖然有一定道理,但發展是硬道理,不可不行。那麼就得尋找更合適的發展道路。幸而聰明的地球人都懂得"亡羊補牢,爲時不晚"的道理,他們正在爲環保堅持不懈的努力着。高尖端的DNA科學鑑定技術使日本人在將某些珍有鯨魚變成俎上之肉時瑟瑟發抖;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鯨之歌"號科考船利用先進的聲納系統使目前僅存300頭的北部露脊鯨免遭船隻衝撞而死於非命;層出不窮的防護林使許多珍惜樹種又得以高聳入雲,呼吸自由的新鮮空氣。這是令人欣慰的。長此以往,我們的地球媽媽將會因爲擁有人類而笑傲宇宙。

  篇三:

在我的記憶裏,以前,天空格外的藍,小草格外的綠,花兒格外的紅,馬路倆旁排列整整齊齊的大樹,個個精神抖擻地挺立着,樹葉綠油油地,放眼望去,就像倆列整齊的綠旗,把公路改裝成了一條林蔭大道,鳥兒在高大的樹上蓋了窩,安適的住着。早晨,推開窗,打開門,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多麼清爽的早晨啊!

可是現在,綠油油的小草,高大茂盛的樹木,紅豔豔的花兒,藍藍的天空,它們都不再輕易的出現,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株株落滿灰塵的小草,孤零零的樹木,奄奄一息的花兒,灰濛濛的天空,污濁的空氣。

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傷害。

保護環境,就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爲了能讓空氣清新一點,我上學,放學堅持步行,或騎自行車。少用塑料袋,可以用環保的布袋,爲了能讓環境乾淨一點,我把垃圾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爲了保護水資源,我節約用水,爲了保護樹木,我不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多植樹,多種花,不對樹木亂砍亂伐。雖然我一個人的力量不會引起多大的作用,但我相信,如果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一定會使我們的空氣清新許多,讓環境乾淨許多,讓水資源清澈許多,讓樹木美麗許多。

我們的國家發展的很快,但是,我們決不能以破壞我們的家園爲代價。爲了保護環境,我們國家1949年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建設了大型防護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又稱“綠色萬里長城”以求能鎖住風沙,減輕自然災害,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學們啊讓我們把我們的綠洲呈現在大家面前吧!

  篇四:

低碳,是我們的自主選擇!哥本哈根脣槍舌劍的硝煙尚未散盡,各國在籌劃新一年經濟發展突出“低碳”的基調卻可謂異口同聲。中國,儘管與印度站在同一戰壕,作爲發展中國家代表與發達國家劍拔弩張,但對內對外,均承諾信守既定減排宣言。因爲,低碳,是我們的自主選擇。

當論戰平復,我們以冷靜心態直面國內生態環境的嚴峻現實,也同時理解外交場合用各種解數和辭令博弈的無奈。“高碳”模式,造就一部分gdp的增速,也造就了向“低碳”轉軌的高成本高代價。要達到減排時間表的要求,會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過程,但箭既離弦,不能回頭。

圍繞一定時間內減排數量這塊“蛋糕”,兩大陣營在哥本哈根交鋒,都爲分得小些。發展中國家出的主牌是算曆史帳,即西方國家在已完成的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已產生了絕大部分二氧化碳,而發展中國家剛步入這一進程。前者應對歷史負責,要承擔主要責任,後者出於發展之需要應承擔較少的減排義務;且西方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後,高排放的傳統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兩個陣營”在減排義務的分配上是巴釐路線圖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責任”。

對外策略和外交辭令出於立場和博弈的需要,不管得失輸贏,當然不能成爲國內迴避“低碳”挑戰的擋箭牌。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是嚴峻現實的強烈呼喚,是關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受惠的首先是內國國民,也惠及整個“地球村”。低碳,是我們的自主選擇,而且也只有“地球村”成員各自做到“自掃門前雪”,纔有全球環境的根本改觀。

事實上,站在唯物辨證的角度看,“算曆史帳”並不是有力的辨駁工具。這是因爲,人類對自然和科學的認知是動態的發展的,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有侷限性,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創造文明、推動歷史車輪的前人。而西方工業文明的歷史成果,早已植入全人類的文明史,在全球融合的漫長進程中滋養了包括髮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文明,成爲人類共享的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18世紀初美國密西西比河上,富爾頓發明的汽船升起的第一縷黑煙,也不會有今天令世界各地暢通的各式快捷交通。而西方工業的轉移,必然伴隨着發展中國家在現代科學認知背景下的主動抉擇,以及既有科技成果多大程度用於產業的改造和提升。能否讓“後發”成爲優勢,這恰是“低碳”時代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低碳,是我們的自主選擇!

  篇五:

從前,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地方,猶如人間仙境。後來,人們漸漸得發現了,砍柴也是一種賺錢的辦法,後來,人人都去砍柴。結果,一場大雨就把整個小村子給淹沒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破壞環境,不然的話,大自然是不會饒過我們的。

也有一個故事:有一位名人,他發現了一處地方,這裏的空氣好,水十分得清,人們過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他就去找這裏的村長,說把這個地方爲旅遊景點,村長立馬就答應了。後來,這件事被登了報紙,很多人都來這裏。結果,這裏一個月後,就變成了到處是易拉罐、塑料袋,原本的“人間仙境”的美稱,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了。

這件事也告訴我們,破壞大自然的是人類,不是其他。

大自然,有時候,就像一個天使,會爲我們提供美好的環境,過着幸福的生活;大自然,有時候,就像一個惡魔,使我們過着人人不安、慘不忍睹的生活。而那天使變成魔鬼的過程是,人類破壞環境的結果——報應。我認爲,只要人類不破壞環境,史上就不會多那麼多的慘事。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人類未來的子子孫孫又將何去何從呢?人,不要只爲了現在生存而活着,還要爲未來想一想。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了這個就不會再有第二個了。現在,我們每天呼吸這煙和灰塵,難道你會好過嗎?爲了現在和未來,我們不應該努力保護環境嗎?

  篇六: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辛福生活不只在於豐衣足食,也在於碧水藍天。

———題記

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大家調侃《沁園春?霾》“北國風光,千里霧霾,萬里塵飄,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美女戴口罩”現場引起一片笑聲,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中國環境正如圖片左邊所示:土地乾涸、樹木枯萎、空氣重度污染;城市的崛起,人類生活的改善,大大的增加了環境自盡負擔,形象地描繪了中國的環境狀況,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而人們嚮往的環境正如圖片右邊所示: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使人格外放鬆……但是這是人們的一種嚮往,在當今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在這裏我呼籲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改善我們的環境,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家園,讓我們的地球更美好!

說到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社會上的直接矛盾是生產發展和環境利益之間的矛盾,雖然我國的政策提倡大力發展經濟但這並不代表,不顧環境好壞,去盲目生產。國家的一大國策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但現在社會上仍存在一些貪心的企業家,不顧環境好壞只是大力發展,來滿足他們貪婪的心,來牟取他們最大的利益,這樣的人是可恥,可鄙的。這樣的人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他們應該明白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在我的家鄉附近有個看似“符合正規”的企業,他們白天正規生產,但是一到了晚上,便有黑色的濃煙並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這嚴重地影響了當地人們的生活,雖然人們反映過,但是收到的結果總不盡人意。市長沒有出面解決,我們還是“一家人”嗎?這樣的行爲不可恥嗎?

環境保護迫在眉睫,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並不是空喊口號!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營造一個生態文明的中國!我也要對那些違規的企業家說一句話,經濟利益並不能直接造就環境的好壞。應該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實現我們共同的環境中國夢!

愛護環境,保護地球。讓我們用我們的雙手共同托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