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九年級作文

孔子九年級作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孔子九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九年級作文

孔子九年級作文1

秋天,樹木開始凋零,百花也凋謝,可松樹柏樹仍在金黃的大地上站崗;冬天,別的樹早已光禿禿的,可那頑強的松柏仍在寒冷中屹立……這便是松柏——不懼困難的戰士。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所讚美的,不正是松柏這種無所畏懼的堅定的信念嗎?那不就是一種永不言敗的堅持嗎?

打開歷史的畫卷,“堅持”並不難找到。還記得那個在河邊把鐵杵磨成針的李白,那個在山上地上親身嘗藥的李時珍,那個走遍大山大河寫下《水經注》的酈道元嗎?還有那遭受宮刑仍堅持不懈的司馬遷,堅持維新而走上斷頭臺的戊戌七君子,走過二萬五千裏漫漫長征路的紅軍……一個個,一個個,多麼感動人心的人物,不都是堅持的化身?

如今,“堅持”這隻美麗的蝴蝶,也隨處可見啊!還記得,四年前奮戰在“抗非”一線的醫務人員,他們堅持的就是救死扶傷。殘疾作家張海迪,輪椅上的霍金,堅持的就是那如花的思維、寶貴的知識。捐資無數卻家貧如洗的叢飛,堅持的便是助人爲樂的赤子之心。身邊,兢兢業業的勞動人民,堅持的便是自己的責任。而我們,正在求學階段的我們,堅持的就是對知識的渴求!

“松柏精神”真的非常可貴,但願我們都能成爲松柏讓堅持之花隨着春風開遍大地。

是孔子,是他的這句名言讓我學會堅持,讓我學會堅持自己的信念。我,在孔子的引領下,一定會堅持自己的理想,朝着它向前奮鬥!

孔子九年級作文2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衆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爲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爲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爲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爲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爲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爲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爲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xx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爲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爲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爲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孔子九年級作文3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了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着語文老師背誦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了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鑑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準之一。

我讀了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麼事,都是從一點一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爲“聖人”,是因爲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一個神,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麼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麼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着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裏,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孔子九年級作文4

在孔子墓前,凝視着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風雨雨,他都默默無言地獨自承受。他不會再爆發,也不會滅亡,只是在那裏、在世人的譭譽中,把血肉變成了白骨,但誰都不會無視他思想的存在。

堅強如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他年輕博大的.思想,個人的苦難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在那個功利霸道橫行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君主能夠施行他的主張,他就那樣孤獨而倔強地堅持着,“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他毫不絕望、不知疲倦地周遊列國、傳道授業,渴望大道能夠在未知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大樹。

寬厚如他。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裏,他的思想維繫了一種最起碼的社會和人性的平衡。他歷來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絕不把希望寄託在毫無根據的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作爲“爲政”的起點和終點;“以直報怨”,以此張揚生命的尊嚴,決不隱匿自己的不滿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那裏,沒有階級、沒有等級,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兼容博大如他。他從來就沒有說過,信我者得富貴,不信我者入地獄的話。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就如同一個坦誠長者,把愛推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他的弟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今日,極端利己主義的膨脹帶來了人類精神家園的荒蕪,自私、焦慮、仇恨如同瘟疫威脅着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樣一個呼喚安全、責任和道義的世紀裏,孔子的思想便更加顯得光輝燦爛,面對戰爭和恐怖,孔子所說的“和爲貴”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孔子九年級作文5

倔強的孔子也有多次絕望的時候,他曾憤悶悲哀地感嘆:“我的主張行不通了,我將乘桴浮於海了!”“我衰老得多麼厲害啊!好久好久沒有夢到周公了。”“鳳凰不來了,黃河也沒有圖出現,我這一生也快完了吧!”憑藉這種對理想的執着,孔子永遠銘記於我們心中,其精神世代永傳。其形象是多麼的偉岸啊!

可能,我們認爲孔子形象太高大了,使我們只有崇敬之情,而缺少了對其另一面的瞭解,其實通過史料我們不難看出,孔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歡富貴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能強求,更不能通過不義的手段來達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而即使是清貧的生活,孔子也會樂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還說可以通過任何正當的途徑追求富貴的生活,他甚至願意去做趕馬車的營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在齊國聞《韶》樂,一下子癡然入迷,渾然忘我,身心處於一種最寧靜最舒適的境界,竟達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其純真的赤子之心可見一斑。這也是孔子一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寫照。

敢愛敢恨的孔子平日的孔子平易近人,隨和達觀,知錯就改,但孔子也是敢愛敢恨的人,也有氣極敗壞的時候。因爲他說過“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這句話閃着多少人性的光輝啊,因爲只有仁者纔不懼怕惡的方面,纔敢能向惡的一方挑戰。他曾大罵興起陪葬風俗的人會斷子絕孫,對白天屢次睡覺的弟子也恨鐵不成鋼地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而孔子心愛的學生顏回死了,孔子大慟,哭得肝腸寸斷,“天喪予!天喪予!”。有一次孔子家的馬廄失火,孔子慌急地問有沒有傷人,而不過問馬傷了沒有。

可見,孔子是個充滿人情味的人,他不僅有光輝的形象,他還是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

綜上所述,對孔子的教育思想,治國理想,以及其生活中大愛大恨,大喜大悲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孔子是一個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爾後自強不息,揹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鴻志的人;是一個爲了萬民蒼生的福祉,向各統治者宣揚“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的人;是一個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人;是的,他還是一個和普通一樣具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人。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一個穿越了千年的孔子,一個使我崇敬萬分的孔子。

孔子九年級作文6

孔子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對中國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東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一直喜歡孔子,通過《論語》,《史記》的記載,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貧賤,身份卑微,是那時候社會的最底層。但孔子性情開朗,是一個充滿人情的人。

我 們心目孔聖人已經不在了,他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他依然存在,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中國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是他時時刻刻教育着我們中華兒女,是他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讓中國的 文化變得格外燦爛。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大臣趙普,很有才華。幫助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政權。有一天,趙匡胤 看趙普很有才華,以爲他家一定有很多書。便叫人去看看,誰知士兵到處找,卻只找到了半部論語。趙普用半部《論語》就可以幫助趙匡胤治理大宋。可想《論語》 的重要。因爲趙普知道了沒有知道是多麼丟人的事情。如何學習,他身爲丞相沒有瀚林大學士學問高,所以努力學習論語,最後他幫明朝成爲最強的國家。

我很喜歡孔子,因爲他讓我看到了,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古代人們的修養。

孔子九年級作文7

歷史的大江波濤旋卷驚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飛,鄭成功,戚繼光,誓死守衛邊疆,精忠報國;屈原,文天祥,滿懷忠心爲復國,淚灑熱土。他們的精神繼傳至今,他們的崇高事蹟,令人拍案驚起,感嘆不已。在衆多英雄人物裏,有這麼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爲後人駛破洶涌滾滾的浪,那前進的道路上立即展現出萬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強力的風向標,那風向的盡頭,光彩奪目,波瀾壯闊,要駛達那裏,必須學會管理自己。這風向標指引着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做人的準則,這人就是偉大的孔子。

“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愛人”。無論是友人,親族還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誠信,本分,尊老,愛幼,這些中華美德的結晶就是“仁愛”。“仁愛”,也是“仁義”,從而“仁義”就是正義。先對人仁愛,便成仁義,成了仁義,便成正義,再之後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話簡明卻意深,總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有人說孔子其貌不揚,醜陋不堪。不錯!孔子確實是如此,但是,光憑美貌論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國?有人才有家,有家纔有國。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國,仁國者便仁人,循環至此,國泰民安。如論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並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費”指運用智慧帶領人們謀生,使得安居樂業,百姓自然勞而不怨。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嚴,儀態莊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動之而懼,威而不猛。但從一面來看就像頂端的文明文化發展,所以纔有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章《論》語可以振興中國”之說。

仁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無言,非禮勿動”。孔子的言行舉止同樣遵從。心中有“仁“這一信念,做法也會遵循。在公共場合,尊重別人言論。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我反駁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扞衛你說話的權利。”有關於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遊列國,在街上走時,天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別人屋檐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湯雞,一街人諷孔子如喪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並不駁論什麼,那街人很奇怪,問孔子原因,孔子只說了一個字:“仁。”街人不解,繼續問,孔子說:“仁,要在生活中運用,現在我們就是仁,以仁爲本,君子爲人之道,以做爲本分事,寬待人,心中有知識與仁愛,就不空虛,就會寬待人,爲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惡空虛之徒,但心中要有仁愛,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聽了,感到慚愧,於是馬上跪下拜孔子爲師,以後也成爲了名士君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別人,不爲小事而氣憤,要慷慨的容納,大方的原諒,可以辯論別人的不同觀點,但是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因爲人人都有自尊,並不是因爲衣着打扮,錢財富有,而身份高貴,反而往往這些人都沒有修養,那些人對自己放縱,對別人則苛求貪利,正人君子則聲張正義。這就是“君子求誅己,小人求誅人。”

《論語》,是中華民族燦爛智慧與品德的精華。在滔滔的大江裏,沖天波浪又涌起英雄兒女。

孔子九年級作文8

窗外,星辰密佈。我倚着窗臺,靜靜回味着方纔“啃完”的那部《孔子傳》。一個身材高大、相貌醜陋卻仁慈平和的聖者,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裏。孔子,一位千古聖人,我是多麼敬佩他,同時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哎,要是早出生兩千多年,我就能與孔子見上一面了……”我嘆道。

恍惚中,我飛向窗外的星空,穿過大大小小的小星球。我眼花繚亂,感覺一陣眩暈……待我睜開眼睛,已然不知身在何處。我仔細將身邊的景物觀察了一番,一個念頭忽然在心中閃過,令我狂喜得幾乎失聲驚叫——這裏,會不會就是我既陌生又心儀的地方——杏壇呢?如果是,這裏的景物可比我想像中的更美麗、壯觀。一棵棵茂密的銀杏樹整齊地圍成幾個大圈,有的葉叢中還夾雜着幾顆小果,營造出了一種既威嚴又親切的情景。那麼,杏壇一定是在杏林的正中央了?我在杏林中穿梭,卻又極力放輕腳步,以免干擾聖人的的講學。來到杏壇附近,只見中央如鍾般坐着一位老者,留着三尺之須,在和藹親切的神情中隱藏着莊嚴與睿智。莫非這就是孔聖人?再看他周圍,整齊有序地坐着許多弟子,有的身着綾羅綢緞,有的身裹麻布舊衫,看來貧富懸殊呀。這讓我更加敬佩,也更使我疑惑:夫子真是有教無類?於是,我又斗膽向前趨近了幾步。“何人在此?——夫子,待吾去瞧個明白!”一個彪形大漢邁出杏壇,見我一個身着奇裝異服的小姑娘,他愣了一下,然後不甚客氣地問:“爾乃何人?”

這便是子路了吧,我想。

待我說明了來意,子路沉思半晌,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那就請進壇吧。”我隨着子路,來到了孔子面前。在大弟子顏回的引導下,我向夫子行了晚輩禮,然後大着膽子道:“夫子,晚輩初讀爾傳,有幾事不明,望夫子解惑。”夫子捋須道:“爾學而好問,乃好學者也!”夫子的讚賞,一掃我心裏的忐忑,便從容問道:“夫子廣收門徒,曾言‘有教無類’,不論貧富與出身,各類人羣均可入室爲夫子之徒,夫子卻從未招收一名女弟子,這是爲何?此其一也。”孔子一愣,隨後道:“吾曾雲‘世上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爾可聽說?不收女徒,乃是爲潔我身,正我道!”真是迂腐之論,但又不好頂撞,想來他也招不了我當弟子,就不糾纏這個問題了。於是,我換了另一個問題:“夫子您周遊列國,爲何卻不到秦國?”夫子笑而不答。身旁的顏回小聲道:“猜!”想到秦王爲政治國之暴虐,夫子倡仁政愛民之不懈,我恍然大悟道:“秦君行殘暴之霸道,夫子則推崇仁德之王道,與秦格格不入,‘道不同不相爲謀’嘛。夫子若到秦國,不但無法推行仁政,恐怕連性命也是不保!”“所言不差!”夫子帶着笑容道,“來者可畏,女子亦可教矣!”

我開心地笑了,爲自己再次得到夫子的讚揚而自豪,更爲夫子改變了他的偏見而高興。

當我想再問第三個問題時,忽覺得有人拍我的左肩,扭頭一看,竟是媽媽,喜道:“媽,您也來見孔夫子啦?”“什麼孔夫子不孔夫子的,幹麼睡地這兒?容易着涼的!快,回房間睡去!”我二丈和尚摸不着頭,回頭一看,杏壇不見了,只依稀望見窗外星空在天邊留下的一縷曙光。

孔子九年級作文9

離開孔廟時,我的腦海裏突然蹦出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我的時間尚未來到,有些人要在死後誕生。”尼采是瘋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爲東方人的孔子,雖沒有這樣的豪言壯語,但歷史證明了他完全有資格這麼說。

在孔廟,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規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讓人難以想象,經兩千餘年修建,孔廟由原來的故宅三間,發展而爲佔地327。5畝,南北長1120米,恢宏壯麗的古代建築羣。廟內古木參天,殿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直逼北京的故宮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孔子從一個普通人一躍而爲萬人崇敬的一代宗師,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孔廟的幾個小時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嘆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裏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國時所立的53幢碑石,這是歷代尊孔的實錄,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實記錄。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幾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們動用了多少人馬,才把幾十來噸重的大碑運來,並一本正經地到這兒來參拜的情景。其實,帝王們對孔子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敬,不如說只是利用。由於孔子在中國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搶收奪的一塊招牌。封建統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來維護其封建統治,他們拼命將孔子偶像化,並不斷塞進一些他們的私貨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學。立碑只不過是其爲鞏固統治而玩的伎倆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這樣深遠的影響,這絕對是一個奇蹟。孔子是無與倫比的。

懷着對孔子的敬佩,走在寬闊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氣勢雄偉的大殿映入眼簾。“大成殿”幾個金色的大字蒼勁有力。硃紅色的大門,深紅色的牆,黃色琉璃瓦,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顯出大成殿的宏偉壯麗。特別顯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龍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長龍栩栩如生,似騰似遊。壯觀程度絕不亞於故宮大殿。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傳說中孔子是位長相醜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卻儼然是個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長鬚老先生,想來是後人由於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緣故。

孔子九年級作文10

我去過孔子傳播思想,教育子弟的聖地——曲阜。或許由於相隔的時間太久了,我只記得孔府比皇宮還高的門檻;孔廟的滿園銀杏樹,孔林的子貢手植樹和旁邊那塊使我流淚的石碑;還有那條在樹蔭下長一華里的路,路的一邊種了73棵樹,代表孔子享年73歲,另一邊種了72棵樹,代表孔子三千弟子中的72賢人。但是是我永生難忘的是那一股如煙霧般飄渺的書香,和那一片讓人不忍破壞的寧靜。我現在才明白孔子對人的教育意義絕非只在《論語》之中,還有那種好學勤奮的精神和氣沉丹田、平靜祥和的氣質。

我曾經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爲我認爲“兼愛、非攻”比孤零零的一個“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覺得儒家學說太中庸了,有時表現出一種懦弱。隨着我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識到雖然“儒”和“懦”兩個字很相像,但他們的意思卻不可同日而語。我瞭解到,墨家思想是從儒家思想中分離出來的,它們的本質都是躲避爭端,崇尚和平,它們可以融爲一體。其實儒家思想並不難理解,就看你怎麼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極,實際上儒學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大度和寬容,寬容並不等於懦弱,具體來講就是:不是爭不過,而是不喜歡爭鬥”。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遠是那個穿着布袍,拄着柺杖,頭頂上有丘的老頭;永遠是那個性格沉穩、天資聰穎、頑強固執的人。但是,他的靈魂卻穿越了亙古的長空,向我們訴說着“是謂大同”的理念。每次我讀時就會想起柏拉圖的理想國,但孔子與柏拉圖畢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於丹的一句話:“孔子沒有色彩,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在我看來就是適合一切的色彩。“天下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你能想象沒有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