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有關我看高考作文(精選16篇)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精選1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我看高考作文(精選16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高考就像一場不流血的戰役,勝了,自是心生歡喜;敗了,明年也還能重來。

——題記

高考這個詞語,熟悉卻也陌生。熟悉,是因爲自小耳熟能詳。誰落榜了?誰通過了?高考結果像安了擴音器似的,我總能從長輩口中聽說。至於陌生,自是因爲自己從沒經歷過吧!

從字面上理解,高考其實就是一次考試,與我們平時的考試似乎無異。但它又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在其中,它是考生們12年努力的結晶,稍不留神,就會變成13年,14年,甚至更多。

或許正因爲如此,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人們千罵萬罵,認爲應該考查這個人的真正實力而不是僅憑一張卷子就決定他的去留。可是,如果那些知識你真的掌握了,又何必畏懼一張卷子呢?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又何談真正上戰場呢?這種看似正確的僞正義,不過是那些知識匱乏、內心空虛的人們爲自己找的藉口!

這時候就有人要推出馬雲,韓寒這一類人物了。馬雲高考兩次落榜,第三次才勉強過關,現在人家創立阿里巴巴成爲首富;至於韓寒,人家高中都沒畢業,現在多成功!看來,高考也不決定命運嘛!

對,高考不決定命運,但只針對極少數人。你沒有馬雲的經歷,你讀的書也超不過韓寒,又如何能保證成功?他們的成功,是與自小經歷有關的,是與知識水平有關的,是與個人理想有關的,我們又如何能照葫蘆畫瓢恰到好處地成功呢?在將來社會,在一個滿是研究生博士後抑或是富家子弟的年代,你,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存活呢?

我想,高考這個制度可能並不完美,但它卻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成千上萬的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踏進理想的殿堂!

那麼,拿起武器,隨時準備開始戰鬥吧!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此時,我坐在高考考場上,面對題目,思緒萬千,想當年,1977年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角,拯救了外公那一代人的夢想。從古到今,考試製度往往都是最公平的制度,是多少學子躍入龍門的跳板。

40年後的我,揉揉因熬夜而猩紅的眼睛,卻有一些不得不說的無奈。如今的國家,已漸漸邁入全面小康的陣營,學生大多擁有安逸的學習環境,但在所謂不愁吃穿的表面下,卻是“應試教育”給莘莘學子帶來的折磨,前幾日,航空班於我校招生,達到成績標準的人數不勝數,但因爲體能標準被活生生淘汰,只剩下兩人。兩人中的一人甚至因爲右眼視力差,而與夢想失之交臂。如今高考爲年輕一代帶來的不只有模糊渾濁的世界,還有羸弱病態的身體。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數十年來,因高考失利自暴自棄,乃至傳承自己生命的人數不勝數。教育制度帶給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沒有堅強的內心,健康的體魄,我們在未來拿什麼實現民族的復興呢?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有人說,高考是一個寬大的舞臺,任憑他展現自我;有人說,高考是一紙文件,無情地將學生轉爲刷題機器;有人說,高考豐功偉業,成名者收穫良多。

而我認爲,年輕破繭成蝶,高考讓我們重獲新生。六年,三年,又三年。十二年寒窗,“毛毛蟲”等待着,等待着……

高考是一場考試,幾張試卷記錄下你十二年的努力。高考又是一場磨鍊,“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是登上成功or失敗的最後一級階梯。

學子苦讀,爲了這重要一刻。毛毛蟲萬分掙扎,也爲了掙脫束縛。破繭並未那麼簡單,堅持者方能得到成蝶後天之驕子的眷顧。

是的,高考是決定這個人命運與前途的機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考是一次公平的機會。有人說,這也許也是最後一次最公平的機會。踏上社會,你將遇到不公;看臉,看錢,比勢力……也許你會丟失許許多多機遇。這時回頭看那高考倒計時,你會倍感親切。

其實,高考也是實現自我的機會。它照亮了一條明確的閃光之路,我們一直朝着這一方向奮鬥。

高考是一次最好的成人禮。在這兒,不僅收穫了未來,更得到了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用十二年的青春,換取九個小時後的微笑。是的,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要堅持到最後。

慢慢的,我們會明白,世界是個大機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巨大齒輪。我們每個人都會是齒輪上的一齒,支持着祖國的運轉。破繭成蝶的我們,雙翼上反射的並不止新生的晨曦,閃爍着的更是民族的希望。激揚着夢想,探索着,因爲高考,心頭得以拂去塵埃的涅槃。我看高考,它雖是磨鍊,但卻激勵我鼓起勇氣。

我看高考,它讓我擦亮利劍,明白寶劍鋒從磨礪出。

我看高考,我們是否應該爲了破繭成蝶,爲了展翅長空而發奮努力呢?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大家也都在喊着高考改革,教育改革。誠然,有很多問題陳列在前,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現如今的考試製度又是相對最公平公正的方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先從作文這種靈活性大的地方嘗試着手呢。

現在的作文題目給我的感覺還是普遍偏向一種說理說教。爲什麼大人總是喜歡告訴孩子某個道理呢。

作文題雖然是給了一種材料,自選角度去談,看似自由度變大了,學生有話說了,但是實際上學生們說的話還是老調重彈的東西。把一個材料細心分析下來,不過是產生了幾個中心思想,幾個可以立意的角度,然後學生們又根據這些套用“公式”。無非是責任啊,愛心啊,細節啊,或者其他諸如此類的某個人生哲理的選擇,考生們都會“有備而說”。

其實,我回顧自己十八歲的時候,真正思考的東西並不多。對於那些所謂的道理沒有多少實際體悟和感受,只不過是知道而已。那個年紀的孩子實際上是不理解什麼的。我不是因爲自己開竅晚,就覺得大家十八歲的時候都不會去思考那些道理,而是覺得確實並不長的人生經歷,以及大多數時間是在教室裏規規矩矩度過的生活狀態的確告訴不了我們那麼多道理。我們所謂“懂得”的,那些可以“作文”的道理不過是老師家長天天說給我們聽的概念。我們把這種概念通過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成了作文了,就像做數學題一樣。其實並非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感受。自然作文也就千篇一律了。

從這個角度看,這樣的作文是不是違背了寫作的本質目的。

我們寫東西,是除了語言等其他手法外表現自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何種文體,都是一種看法和思想,而這種看法和思想往往是源自親身所感的。雖然書本上會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真正自發的有動力拿起筆表達,還是源自內心的感觸認識。而高考作文並沒有引導學生去寫真實感受的東西,還是偏向一種說教和說理。

我們爲什麼不能嘗試一種新的作文方式呢,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感而發,而非套詞做作。十八歲的年齡經歷了什麼,感觸了什麼,就讓他們說什麼,寫什麼。比如說寫一寫童年的美麗回憶啊,和家人的共同生活,給母親的生日禮物啊,甚至是就某一次社會事件,時事談談看法,提提意見。也許沒有材料作文立意廣泛,但是這些東西確實是可以有真情實感的。也許學生寫出來的想法幼稚不成熟,更可能叛逆甚至“很壞”,但是難道不應該教會學生這纔是寫文章的真正目的嗎。道理誰都會說,而這些東西未必人人都會。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題目其實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面對生活,反饋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有給母親送過生日禮物,這樣的題目教會了他應該去做這些事,去學會做一個人,而不是成爲只會學書本知識的讀書機器。

落地生根的作文題目也是一種引導,引導學生走出應試的書堆,去關注社會,家庭,自我,去切身體悟和明白。這似乎也是從試卷中引導素質教育的一種方法,要想寫好作文,你就得有這樣的素質拓展,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想讓高考作文摒棄那些道理,而讓學生去進行“無道理”,但是有真情的寫作。我覺得這樣確實會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改變命運,實現自身價值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多少人的人生因爲教育而改變。

孟母三遷,爲的就是讓兒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爲教育對人的影響太大了。小時候的孟子在墳場邊就成天學者別人哭喪死人,在市場旁就學着別人做不該做的事,直到搬到學校旁邊,他就開始每天學習。可見,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如果當年孟母沒有三遷,那麼也許就沒有這個孟子了。

蘇秦能夠懷有六國相印,成爲一個如此見真愛國,受人尊敬的人,靠的就是“錐刺股”的那一份韌勁,王安石能夠把他書房裏的一本本書倒背如流,也是因爲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宋濂在大雪深數尺的山路步行數幾天,爲的就是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也不顧吃的穿的不如別人,刻苦讀書,最後成爲一代名相。

多少事例都告訴我們,教育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魯迅嚼辣椒夜讀,最後成爲中國近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激勵了千千萬萬青年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就是說,唯有教育,才能使人類社會大有進步。

想當年,1977年高考重新開始,終於打破了十年中國教育的堅冰,使更多的人才被選拔出來,從此,中國走向了富強,獨立的道路。放眼古今,也正是教育可以促使人類進步。中國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制度,從而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進步,因此有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這些鼎盛時期;英國能像如今那麼強大,靠的也是教育,當年西班牙統治了菲律賓三百年,菲律賓人都沒有學會西班牙語,而英國僅僅統治了五十年,就使菲律賓所有人學會了英語。

而如今,高考是當今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能促進中國的發展與強盛,而我們肩負的是祖國復興的責任,所以就讓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更美麗的祖國,讓高考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讓明天更加美好!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走低,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增長,我國國民的網絡閱讀率!

這是一種現實,而且非常現實的問題!強烈的閱讀反差,反映了什麼問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方式的閱讀,是傳統閱讀,還是網絡閱讀?國民會異口同聲地說,傳統閱讀或網絡閱讀嗎?不會,絕對不會。我認爲,不管是哪種閱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對於新生事物——網絡閱讀,我感覺——網絡閱讀,想說愛你不容易。

傳統閱讀的優勢仍在。這是一種事實。針對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走低的現象,記得一位教授曾經說,在他看來,傳統閱讀更利於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雖然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但那絕不是圖書的本質,圖書的本質還是要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積累。而這一點,對於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認爲,傳統閱讀包含一種極具創造的想象力,是網絡閱讀所不及的。如果傳統閱讀消亡,人類的很多想象能力也會消失。現在,我們上課,大多老師都喜歡用課件,課件畫面的精彩,畫面的直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這種享受如曇花一現,當我們走進文本,重新閱讀教材文章時,腦子裏竟是那一張張讓人眼花繚亂的畫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學失去了根基。對比中,傳統閱讀,魅力猶在!

網絡閱讀的缺陷已經顯現。傳統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書籍,網絡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網頁。它們的閱讀內容雖然都是有文字的載體,但是在閱讀取捨上有着一定的差別。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傳統閱讀內容都是精華,但網絡的精華內容要比傳統閱讀少得多。現在,網絡出版業相當發達,衝擊人們的閱讀方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黃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於虛幻的網絡世界裏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現今,大量事實已經證明,要正視網絡的存在,尤其是網絡閱讀的存在,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網絡閱讀的興起,要在網絡閱讀和傳統閱讀之間正確取捨,使之達到一種共生共榮的局面。

可見,網絡閱讀還需要走一段路程,網絡閱讀,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我看高考作文 篇7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爲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着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着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爲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着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進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爲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

  我看高考作文 篇8

高考,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說它熟悉是因爲打記事起就聽大人們談論高考,說不熟悉是我從未接觸過它。如果說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評論高考,一定會引起很多經歷過高考的人的嗤之以鼻,不過站在我的角度看高考似乎更清晰。

高考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一場考試,一場及其平常的考試。可因爲種種的原由,高考變的似乎不那麼簡單了。小時侯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其中絕對不會少那一樣:上大學!殊不知,上大學不是那麼簡單的喊句口號就能做到的,小學、初中、高中,這些階段就是爲上大學做鋪墊的。小學,本是玩的年紀,可我看見的卻是一副副眼鏡,一隻只沉到不能再沉的書包(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上起了MBA),爲了高考——從娃娃抓起!!再說說初中,爲了考上更好的高中,三年初中的艱苦生活一點也不亞於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說一腳跨進名牌高中就等於一腳跨進了名牌大學麼?於是學生們廢寢忘食地學習,老師忘我地教育,爲了共同的目標————中考而邁進。先來說說那個什麼素質教育,我想起碼在小學的階段應該能夠實現“素質”教育吧,可是在本人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國家說要給全國的孩子們減負,於是我們學校履行了這一重要思想,可還沒到3天的光景,一切恢復原樣,不但沒有減負反倒是給我們這些孩子的肩上在重重的添上一層負擔。初中,在初中的教學中,“素質”這兩個字只在前一年半中稍有出現,後半段可想而知,開學發書的時候有音樂、美術、勞作等等,可仔細看看課程表裏面沒有半個字和剛纔提到的有關,所有一切“副課”都得給主課讓道,老師振振有辭地話至今還在我耳邊縈繞:“你們都是要成爲高中生的人了,還要什麼自修課?不要抓抓緊啊。時間就是金錢,多一節課就能多講些內容。”於是書包裏裝的滿是參考答案和試卷。老師還說:“中考只有一次機會,要把握住了!”衝着這句話我們只有挑燈夜讀奮力拼搏,絲毫沒有半點馬虎。早晨看見同學的雙眼和我一樣,猩紅,並半有深深的黑眼圈。上課時,哈欠聲接連不斷。不知道老師看着心不心疼。

用我的比喻,高中就是人間的地獄,高三就是這地獄的第18層,或許我的比喻有寫過分,但這是事實。高中生活的苦我就不多說了,各位也都心知肚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看考場外那些焦急等待的父母,看看考場外那些維持治安的警察,看看那些報紙、電視的報道……人們似乎過於重視高考了,高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並不這麼想:“上了大學麼就等於抓到了就業的機會呀!”這話對嗎,或許,我只能說或許對吧,高考,我覺得和紙上談兵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高考前要如此的複習?高考始終是不脫離文本的一種考試,它測試到生活中的能力了嗎?沒有。考出高分只能說明你對文本的掌握非常好,而並沒有真正看到你的能力。這個社會高分低能的人很多,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的高級“弱智”。應試教育還摧殘了一部分人的身心,排名次,我不認爲排名次是一件好事,它帶來的種種幅面影響遠比正面的多的多;分數,爲什麼我們會那麼重視分數?在我們的眼中分數其實和金錢一樣重要,我們甚至不會想去糾正哪裏錯了,而是一味的責備自己得的低分。應試教育,一張可怕的網,我想能漏網的魚寥寥無幾,像韓寒那樣的漏網之魚我看是少之又少。有教育界的人認爲韓寒是僥倖,對,就是僥倖,可我覺得他的僥倖真是幸運了,遠離了高考的魔爪,過自己的生活。

高考還會一直走下去,莘莘學子們將一如既往的前仆後繼地趕去前線,有時候自己會奢望,如果高考取締了那是一件多令人高興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的。但我覺得一定不止我一個人希望這事快點到來,這麼多年來,高考喊着要改革,那改了嗎?沒有,而是一年又一年的輪迴。

  我看高考作文 篇9

一直以來,我都不怎麼喜歡杜甫,或者說,對他不怎麼感冒。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李白的灑脫樂觀。但最近我對這個憂國憂民的老人起了一些興趣。

從現實角度講,杜甫之於這個世界,彷彿除了流傳下來些好詩以外沒有其他貢獻了。他儘管可以講出人民大衆之苦,但他既不是帝王,又不受寵,他並不能改變什麼。他不是權臣,不能施展心中的報復;他不是聖人,不能以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他也不是高僧,不能以佛教感化衆人;他不是將軍,收復不了失地,擴張不了版圖。他不過是一個在動亂的時代憂愁的人,是一個潦倒、落魄又不得志的窮酸文人。他文采好,但不能當飯吃,他掙錢少,但看到人民的艱苦還是會覺得太多。君王不重視他,他還是要追隨,永遠伴着希望和期待一路追隨。總之,他很癡愚,也很頑強。

杜甫只與李白相遇過一次,但這卻讓他念念不忘。

在任何時候杜甫對這個世界都不會放棄,他會自然而然地想對這個世界負責,這是他的本性。他看了太多苦難。失去了官位,他着急不能救黎民於水火,朝廷昏暗齷齪,他不放心丟下君王獨自離去。他在官宦仕途中奔波,在祖國大地上奔走,他目睹並感悟着人民疾苦,發出了"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淒涼的呼喊和"大庇天下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感嘆。這就是憂國憂民更甚於憂家憂己的杜甫。而李白則不然,他生活在盛唐時期,戰亂並不頻繁。李白也曾看過官場的黑暗,但他選擇的卻僅僅是遠離政治,這很大成分上來源於他瀟灑不拘的性格。杜甫勝過李白的地方在於,他批判社會的目光不緊緊盯着上層,他同時也在觀察着下層。

杜甫這個人還真是深沉,他的大氣是很少有人能比擬。並不是像“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傲氣,而是心中裝下大千世界,於厚土之中深深紮根,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他對百姓命運的關懷,對民生疾苦的描寫,處處都有他所遭受的痛苦滲透在裏面,這樣寫出來的詩歌,它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這或許就是他和他的詩歌被稱爲“詩聖”和“詩史”的原因吧。

這樣喜歡自由的我都開始喜歡他了,我想不會有誰永遠也不愛杜甫吧?

  我看高考作文 篇10

上班族都夢寐以求的八小時工作制,其實只有很小一部分才能夠實現。不管是流水線上的裝配工人,還是高級寫字樓裏的精靈,都會面臨着加班的問題。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樣的時間,有的人能夠正好把自己一天的工作做完,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而有的人卻能超額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後,順便將明天的工作也做一點,而有的人卻還自己分內的工作都無法完成。這就是差距,一個叫做效率的差距。加班時間的長短以及是否需要加班,基本上都是取決於工作的效率,有人抱怨爲什麼我天天加班都沒有別人有個好的業績,或許是因爲效率的高低不同,效率決定成敗。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我們究竟爲什麼加班?爲了時間。對上帝給了每個人公平的時間,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哪裏有什麼天才,我只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大多數人加班是爲了幾十斤,以便做出更多的工作,從而提高自己的業績。抓住了時間,於是就抓住了勝利。在別人努力你也在努力,這隻能叫做本分,在別人休息時你還在努力,這才叫做勤奮。勤奮和努力當成一種習慣,而不是一味的熱血。據報道,我國加班最狠的公司排行前三名分別是華爲,騰訊,阿里巴巴。這是因爲他們抓住了時間堅持停不下去,才注意了他們不平凡的業績,使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堅持別人所不能堅持的,才能擁有別人所不能擁有的,但加班也要適度,畢竟身體纔是第一位的。

加班是任何職業都逃不掉的都逃不掉的。公務員週末熬到深夜,老師們披着夜色爲學生的備課,醫生們連續十幾個小時通宵爲病人做手術。作爲學生的我們不要覺得加班這個詞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學生是我們的職業,我們也在加班。對於我們來說,週末就是換個地方學習,很多學生每天披星戴月睡到深夜,他們不求突如其來的好運,只求所有東西都有所回報。那些熬過的夜,加過的班兒,都會成爲你手中的利刃,在適當的時候出擊。所以就在加班,我們應該理性多一份樂觀,少一分抱怨,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既然每個職業都改變不了加班的命運,倒不如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所以在我看來加班並不是他佔多長的睡覺時間,而是他家的是不是有意義。最重要的是你怎樣去對待他。

  我看高考作文 篇11

老友似一杯醇厚的酒,品一口,暖人心扉。這杯酒,我很陶醉,試問天地間又有何物再如這杯酒這樣讓我如此貪戀?沒有。再沒有。

我看友誼,正如詩人看詩意的生活世界。很多時候,友誼給我的,是無盡無窮的力量。

曾幾何時,我也靜靜冥思,人到底要擁有什麼纔算滿足,一生又要有多少的追求才方可到大彼岸,我不知。而你們,我的朋友們,教會了我許多。這份美好,我一輩子銘記於心。

青春的我們,站在一樣的起跑線。槍響後的跑道上,有我們揮灑下的汗珠,潤溼了一片綠。對,在路途中,纔是值得我駐足的地方。

猶記,好多好多次,我哭過。爲親人的期盼,我流過淚。每一次,你們總在我身後勸慰我。那樣的問候,就如一劑良藥,讓我雖苦口卻利於病。爲諍友的不解,我流過淚,一次次,你們總在我身邊,說那一句“別爲不值的人掉淚,還有我們呢”。那樣的安慰,讓我覺得至少還有在乎我的人在,有她們懂我也就夠了。爲自己的不爭,我痛哭過。“是啊,每個人總有那麼一次,怕什麼,慢慢挽救自己,重新迴歸正軌就行。多了一次成長的機會,不更好嗎?”也就你們這幫傻瓜,才能一次次包容我這個愛哭鬼。

我看友誼,在我懵懂年少,幼稚輕狂的青年時代裏,烙下一個深刻的印記。友誼似火,冬日裏的嚴寒讓它驅趕;友誼是風,夏日裏的燥熱讓它吹盡。

現代社會裏,好多人,不懂珍惜友誼。工作職場上的隊友們,彼此學不會合作,處處鋒芒相對。我很想問一句,和諧共處,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日子,不更好嗎。正如好多成功人士背後必有一羣生死之交。之所以能建國,光靠他一人不行,還要有一幫敢爲他拼死拼活的人。廉頗相如和好之後,不也成了生死之交。好多例子,都可以給後人一個告誡——-友誼真心重要。

我們一輩子不可能只與自己生活。也許一份友誼並不容易,一個知己就更難了,但可以與身邊之人好好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日久情更濃。

三年,真的很快。青春不可能重來,好好把握住身邊人,拾一份真摯友誼,也好對今後的自己交代。

我看友誼,如品酒後那一縷酒香,縈繞心頭,久久不散。

  我看高考作文 篇12

數千載光陰流逝,世代傳承積澱,凝聚成漢語厚重而富有意蘊的脊樑。站在母語的屋檐下,我聽見歌者空靈奇妙的吟唱,看見繁星點點發散的光芒,更領會到漢語深自緘默的無言韻味。

我看漢語,看的是它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音韻。

從江浙地帶青牆黛瓦間的吳儂軟語,到東北三省耿直爽快的東北方言,還有令人費解的客家語,閩南話。中國的漢語以百花齊放的姿態,蜿蜒在神州大地的山川湖海間。老人常說,十里一方言,一個縣城內的方言都會有差別。可正因爲這些差別,讓我們與故土有了斬不斷的聯繫,流落異地他鄉的人,在聽到熟悉口音那瞬間的.熱淚盈眶,也因此成爲了許多人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看漢語,看的是它點橫撇捺間鋪陳開的形韻。

從象形字到會意字,從甲骨文到正楷,漢字一點點地出現,演變和發展,到如今,不僅是我們生活中的工具和藝術,更是中國人的驕傲。王羲之“飄若流雲,嬌若驚龍”的《蘭亭集序》,毛澤東筆下揮毫舞墨氣勢非凡的《沁園春·雪》,無不帶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和審美享受。《漢字的戰爭》中,“兵”失去了雙腿卻不屈不撓,屹立山巔之上,成了頂天立地的“嶽”,用形象生動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漢字在形韻上的美好。

我看漢語,看的是它寓情於字深藏功名的意韻。

如果說漢字是在時代的洗禮中打磨出的顆顆明珠,那中華文化便是鑲滿明珠的傳世珍寶。其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值得我們每個人珍藏。在這裏,愁是“一川菸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的綿延悠長,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隱而不發,是“離人心上秋”的纏綿思念。它婉轉含蓄時,如閨中靜坐的二八少女;他熱情豪壯時,是戰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無數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筆,在五千年的歷史卷軸中勾勒着漢字的意蘊。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文字有三關,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在今天,無論是宣傳方言文化的《中國話》,還是注重書寫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亦或是表情達意,吟誦經典的《經典詠流傳》,他們都以挺直的身姿告訴世人,漢語的美如浩瀚星海,閃耀在蒼穹之上。

我看漢語是中華之寶藏,文化之張揚,華夏之篇章!

  我看高考作文 篇13

撥開眼前的重重迷霧,我看見他堅強的身軀順着柱子緩緩倒下,帶起了一片黃沙和濃重的血氣。秦王和羣臣的眼中寫滿了慌張和冷漠,他長笑一聲,閉上了那雙堅毅的眼睛。

他是荊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刺客。在當代的觀念中,刺客多是兇狠奸詐的小人,荊軻身爲一介布衣卻能躋身於英雄之列,並流芳百世。我想不僅僅因爲他大無畏的精神,還因爲在那個時代,他代表的是無數勞動人民心中被酷刑壓制的血性。這種血性日益膨脹卻得不到釋放,然後荊軻出現了,他帶着滿身的江湖氣息,說將軍,得地圖,義無反顧地踏上去往秦廷的不歸之路。

毫無疑問,荊軻是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他冷靜從容,果敢無畏,單不說他在秦廷上的談笑自若,就衝着他敢接受使命的勇氣,都足以看出他的俠肝義膽。荊軻的勇氣大抵是來自江湖,光是衝到樊將軍面前勸說他自刎的直率個性,就透出濃重的俠客氣息。在我看來,江湖固然烽煙四起,可大多江湖兒女都是揣着直腸走天下的,這也就造就了荊軻身上少許的魯莽之氣。我雖不知曉荊軻臨行前執意等待的人是誰,可我卻隱約覺得,荊軻等候的人會在前去強秦的道路上給予他莫大的幫助。是燕太子的心急和荊軻的莽撞造成了歷史的一次失敗,我仍記得在荊軻將匕首投偏時那視死如歸的神情,我驚歎於他的豁達,震撼於他在面臨死亡時還能保持一顆忠君愛國的心,這應該就是荊軻精神中最閃光的地方吧。

陶潛評價荊軻是“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即使他劍術不精,那種不顧一切想要報答恩人的心情也使這樣一個看似鎮定冷情的英雄變得有血有肉,無比鮮活。或許正是那失敗的一投讓荊軻有別於其它優秀的刺客,他們大多接受過殘酷的訓練,荊軻則更接近平民的形象,讓我們覺得即便是失敗了,他的身上也凝聚着一股力量,彷彿又回到了那個路遇不平事,仗劍天下,十步殺一人的俠客。

荊軻確非一個成功的刺客,但他確是一個成功的英雄。也許他的劍術功夫未成,導致燕國的迅速覆亡,但不妨礙他最初的夢想。若沒有荊軻這樣的勇士,那些王侯將相不過是戰國這個大棋盤上一顆無用的棋子。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有些讀來略感淺薄和疏漏。不論成功與否,他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我願到戰國去看荊軻,讓歷史還原他最本真的模樣。

  我看高考作文 篇14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爲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度。他遠離世俗,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具有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天天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得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過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自嘲罷了,誰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熱衷於經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很多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愛情轟轟烈烈,希望事業蒸蒸日上,希望能夠建功立業。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因爲人無論在哪裏生活,都要爲自己的父母子女謀三餐,爲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如果你爲了自己的好惡,不願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孩子,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着大自然抒發了,因爲他和人類的生存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人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爲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爲自己爲家人,大而爲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當爲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纔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幹的事來挽救國家與人們,比如滕子京,比如歐陽修,比如左宗棠他們連續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一切煩惱,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爲了五斗米折腰,過着讀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起來也很美。可真到做起來,太難!

沒有酒精的麻醉,估計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我看高考作文 篇15

禰衡,字正平,二十四歲。他是一個目空一切。奇異之極,志高氣傲,不識大體,狂妄自大的人。我覺得他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瘋狂地罵人,沒能瞧得上幾個人。

其實,禰衡還是具有很高的天賦和才氣。他的記憶力很強,過目不忘,“目所一見,輒誦之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他自稱:“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一不曉。”雖然自賣自誇,但我們可以從一個事例可以看出此人的真才學。曹操被他氣得不行,就給了他一個“鼓吏”的官職給他,想把他打發走了。結果,他擊的鼓,“聲音淵淵金石聲,音節殊妙”,大夥聽了“慷慨淚涕”。,禰衡才華之了得。

禰衡罵人也是數一數二的。

曹操叫人召禰衡來,但不給他坐。禰衡對天嘆道:“天下之大,爲何無一人?”曹操說:“怎麼會沒人?我身邊的全是當世英雄。”於是,他親數身邊的個個了得的人物。可禰衡卻說:“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說荀彧只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只可使看墳守墓,說程昱只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只可使白詞念賦,還說張遼只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只可使牧牛放馬。

而後又罵曹操,罵他是不識賢愚,罵他常懷篡逆;罵完曹操罵劉表,罵完劉表罵黃祖。黃祖不高興被他稱爲廟裏的“木偶”,一氣之下,就把他結果了。

禰衡的人算不得聰明,真正聰明的人是才氣過人,卑謙有餘。比如說我們剛學過的課文《程門立雪》,那個很有學問的楊時40歲還要拜程頤爲師。有一次讀書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就和同學一起冒雪去請教程頤,恰好遇到程頤在睡午覺。他們不忍心打擾,竟在門外等候成了雪人。

還有聖賢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父親早亡,家境很窮,可是他非常謙虛好學。他不但請教過當官的,請教過老人,請教過名人,還請教普通老百姓,甚至孩子,所以進步很快,成爲影響中國人最有力的一位。

孔子和楊時都是虛心好學的典範,而禰衡爲什麼只活了二十多歲就被人殺了,關鍵是他自己太自大,太自以爲是,瞧不起別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我們千萬不能像他那樣狂妄得不知天高地厚。

  我看高考作文 篇16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注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現在電視、手機上隨處可以見到一些流量明星,因爲影視公司的精心包裝和網絡中的信息傳播,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明星。

中學生的追星現象較爲嚴重,具體表現爲:追求明星同款、買各種明星海報、每次電視上出現有關明星的內容就不顧形象大喊大叫……家長認爲追星嚴重影響到了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於是有些家長就採取了很多強制性的措施:撕掉明星畫報、沒收掉那些“不三不四”的明星同款服飾等等。可是,家長的這些“善意”舉動反而引起了子女們的極力反抗,讓家長們很頭疼,學生們的學習也因爲執着於與家長的對抗而變得一塌糊塗。

爲此,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總結出“中學生追星是成長的表現,應適當地鼓勵他們追‘星’”這一觀點。雖然有時會超常規一點,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隨着年齡增長,他們也會慢慢理解並自己做出調整。

據我所知,大多數中學生“追星”僅限於聽一些該明星的歌曲、追一些該明星的有關影視劇、蒐集並收藏一些該明星的畫板等等。若僅僅是這樣的話,我認爲父母不應該過多幹涉孩子追星,在孩子緊張學習之餘,讓他們聽聽流行歌曲放鬆一下,也是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追星,不妨嘗試着同孩子一起追星。父母只有對孩子追的"星"有所瞭解,才能與孩子有共同話題,才能更好地交流。同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爲發表的客觀理性的評論,對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青少年的我們往往會把這些明星當做生活中的榜樣和楷模、人生努力的方向。父母可以嘗試針對孩子對偶像的熱情進行適當干預,把熱情轉化爲努力前進的動力,爲孩子的成長指導好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父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帶孩子去了解各方面的“明星”。在學校裏、班級中也應該樹立楷模,樹立各種明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孩子去崇拜“學習之星”“禮儀之星”“勞動之星”等各種“明星”,更加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