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彙編八篇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我看高考作文彙編八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1977年,關閉了十餘年的高考重新恢復了。而我因爲1976年年末的一個決定錯過了這場高考,這一錯過就是整整三年。

1976年,作爲知識青年下鄉的我從成都來到金堂縣的一個小山村已經快三年了,回到城市的心情越來越急迫。那時重返城市只有三個途徑:一是招工進廠回到成都;二是被推薦上大學;三是因爲傷病而返回成都。在當時能否上大學全靠大隊、公社、縣裏三級推薦,一個公社不過一兩個名額罷了,而推薦的首要條件是認真改造,每年出工天數不能少於三百天。於是對於每一個知識青年來講,認真表現力爭得到推薦便成爲我們的奮鬥目標。

1973年高中畢業的我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即便是下鄉來到生產隊我也不忘帶上我的高中課本,每到晚上收工以後,我會點着煤油燈看書,做幾道練習題。有一日,一位即將招工回到成都的老知青來道別,他看着我的數學練習本說:這樣不行的,要是被發現了影響不好。他隨手拿起桌上的《毛選》放在我的數學書上說:這樣就好了,把《毛選》放在上面,幹部們來看到就會很高興,會給你以後招工或是推薦大學加分的。

1976年12月,我得到公社通知有一個招工回城的機會。那時這應該算是天大的喜訊,當被告知招工條件以後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招工條件明文規定:一旦被錄取進廠以後學徒兩年期間不得被推薦上大學;一旦獲得推薦招工機會又放棄者很難再獲得首推上大學的機會。

那幾個夜晚是痛苦的,回到城市的急迫還是戰勝了對上大學的渴望。我在1976年的最後一天回到了成都,在1977年的第一縷陽光下踏進了工廠,開始了裝配工的學徒工作。也就在那一年,全國高考恢復了!和我下鄉的小夥伴們一個個參加高考回到了校園,而我卻因兩年學徒期間不能參加高考,而被攔在了高考考場外。直到1979年學徒期滿了以後,才如願走進了大學校園。

四十年過去了,高考改變了無數學子們的命運軌跡,這些學子們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變革,讓社會得到進步,科技得到發展。而我卻因一次不能說是“錯誤”的選擇中,和1977年的高考擦肩而過。人生的錯軌不再回來,所幸天道酬勤,時代總不會辜負一個勤勞的人。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高考,它本身在不斷改變,它也改變了許許多多學子的命運,它,是一個重要的拐角。

早在夏商之時,君主便會重視人才,分封下的各個諸侯也會廣納賢才。到了漢代,出現了舉薦制,好的人才得到重用,及至唐代,科舉制日益成熟,這也許是高考的鼻祖。1977年,在改革開放前期,我國恢復了高考,一個新的時代來臨!經過了這千百年的衍化,改變,創新,高考集聚了前人的智慧,推動了教育的改革與社會的進步,爲國選材,改變了一代代人的命運,爲國家的開放之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憶往昔,許許多多才子爲才華而奮鬥,蘇秦夜半的椎骨苦讀;匡衡擊破牆壁,藉着那一絲微光寒窗苦讀;祖逖聽着雞叫而起,爲國事奮不顧身;司馬光夜晚枕圓木,唯恐睡過頭;宋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感動了無數學者,他們,都是真正的讀書人,他們依靠各自年代的“高考”爲之奮鬥,並因此或將走上人生巔峯!

時至今日,萬千考生仍依靠着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個改變,是他們人生路上的拐角,爲許多人提供了改變命運的契機。它,爲多少人提供了改變人生,圓大學夢,職業夢啊!高考,它公正、公平、公開,是目前最好的選材方式。雖然他有些制度、模式仍未完善,但是未來,它會改變,它會去挑到所有的人才,讓他們成爲國之棟樑,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現在,將又有一批批高考考生將迎頭走向高考,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朝氣,有能力。他們將要改變他們的高考,去決定他們的命運。我相信,高考之後,他們經過了火一般的歷練,不管好差,他們都將會改變,他們將會去接觸自己愛的行業,去接觸充滿希望的社會,他們又是一劑劑強心劑,爲這個社會持久添加動力!

我相信高考的變革是教育的變革,是爲了人才的變革,更是爲了國家的變革。我看高考它是有許許多多改變的載體,高考,是真真切切的時代的拐角。

高考,不久的將來我也會滿懷信心接受這改變!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高考,這個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襲只有通過高考這一條路,但究竟什麼是高考呢?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場考試,一場很普通的考試,答題交卷和我們經歷過的任何一場考試都一樣,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場考試,因爲高考還有一個屬性,它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高考大門的鑰匙。高考之所以那麼重要就是因爲這個屬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們的教育水平時分落後,教育資源短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大學生的標籤代表了高知識高素質,而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工農階級,這個時候的高考是一條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時的人們拼命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可以由來形容當時的場面,在當時只要當了大學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說那時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轉折點。

但事情過去了四十年,高考還是像原來那樣嗎?好像不是,人們對高考的熱情也變了,變的偏執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變了,高考不再那麼值錢了。

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爲高考最準備了,在那個本應該充滿歡笑,最無憂無慮的金色時段,孩子們好像笑不出來了,我看見過他們稚嫩的臉上那戴着眼鏡充滿憂慮的神情,他們會帶着這份憂慮在放學後去到補習班。每天在他們耳邊的不再是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語錄音。他們會這樣只因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高考要贏在起跑線上。”

到了初中那壓力已經不小於高中了,高中爲高考靠進好大學,初中爲中考考進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學校裏面就只是爲學習而學習,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在此學習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師的臉上每天都充滿着一種無奈,我見過有的學校讓老師24小時在校爲了學生的學習,老師家庭中的一切事務學校負責。我不能否認這是爲了學習,但試問一下,這人道嗎?對於老師的家庭來說這公平嗎?對於學生來說,這樣做他們真的承受得住這麼大的壓力嗎?

在高考之後呢,孩子們從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學他們真的又繼續走下去的目標嗎?而看看當前社會大學生失業率一年比一年高。這樣真的值嗎?

每年的高考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後我們的收入與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話,那高考真的值嗎?我認爲不值啊,我認爲現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我看到一幅美景。那是在我早晨跑步的時候。田間小道的兩旁,觸目是蒼翠,滿眼是蔥蘢,小麥、大蒜、洋蔥都拼足了勁競爭着生長。在生長中競爭,在競爭中生長,一幅和諧的競爭生長圖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行楊樹,蔥鬱繁茂,宛若一道綠色的長城。它們一個向南側身,那麼另一個就向北側身,都在努力地尋找着自己的發展空間。就連大樹下的小樹,也努力地側着身子生長。它們也在進行着生存的競爭,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一幅多麼和諧的生長競爭圖景,大自然因此充滿活力,大自然因此而美麗。

我看到一幅美景。成羣的鴿子飛落在收割後的田野上,它們悠閒地漫步、覓食。有時它們會發出咕咕的叫聲,那是在呼喚它的同伴,找到了有更多可食之物的地方。無疑,它們每個都想吃到更多的食物,但是它們之間沒有你爭我鬥。爭的是在地上尋找,而不是別個口中之物。它們也在競爭,它們在友好地競爭。美麗的鴿羣在藍天碧野間飛翔,一幅多麼美麗的圖景。

我看到一幅美景。那是兩千多年前的趙國,廉頗負荊請罪,由藺相如的門人領着來到了藺相如的府上。廉頗見到藺相如,叩首便拜,藺相如趕忙扶起廉頗,請廉頗上座,將相交談甚歡。他們之間有競爭,但爲了國家的利益,他們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和地位的高低,然後纔有趙國的興盛。廉藺交歡,千古傳爲美談。競爭必須有美好的人情蘊含其中,才能使競爭者各施才智,共同創造偉大的功業。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高考就像一場不流血的戰役,勝了,自是心生歡喜;敗了,明年也還能重來。

題記

高考這個詞語,熟悉卻也陌生。熟悉,是因爲自小耳熟能詳。誰落榜了?誰通過了?高考結果像安了擴音器似的,我總能從長輩口中聽說。至於陌生,自是因爲自己從沒經歷過吧!

從字面上理解,高考其實就是一次考試,與我們平時的考試似乎無異。但它又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在其中,它是考生們12年努力的結晶,稍不留神,就會變成13年,14年,甚至更多。

或許正因爲如此,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人們千罵萬罵,認爲應該考查這個人的真正實力而不是僅憑一張卷子就決定他的去留。可是,如果那些知識你真的掌握了,又何必畏懼一張卷子呢?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又何談真正上戰場呢?這種看似正確的僞正義,不過是那些知識匱乏、內心空虛的人們爲自己找的藉口!

這時候就有人要推出馬雲,韓寒這一類人物了。馬雲高考兩次落榜,第三次才勉強過關,現在人家創立阿里巴巴成爲首富;至於韓寒,人家高中都沒畢業,現在多成功!看來,高考也不決定命運嘛!

對,高考不決定命運,但只針對極少數人。你沒有馬雲的經歷,你讀的書也超不過韓寒,又如何能保證成功?他們的成功,是與自小經歷有關的,是與知識水平有關的,是與個人理想有關的,我們又如何能照葫蘆畫瓢恰到好處地成功呢?在將來社會,在一個滿是研究生博士後抑或是富家子弟的年代,你,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存活呢?

我想,高考這個制度可能並不完美,但它卻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成千上萬的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踏進理想的殿堂!

那麼,拿起武器,隨時準備開始戰鬥吧!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大家也都在喊着高考改革,教育改革。誠然,有很多問題陳列在前,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現如今的考試製度又是相對最公平公正的方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先從作文這種靈活性大的地方嘗試着手呢。

現在的作文題目給我的感覺還是普遍偏向一種說理說教。爲什麼大人總是喜歡告訴孩子某個道理呢。

作文題雖然是給了一種材料,自選角度去談,看似自由度變大了,學生有話說了,但是實際上學生們說的話還是老調重彈的東西。把一個材料細心分析下來,不過是產生了幾個中心思想,幾個可以立意的角度,然後學生們又根據這些套用“公式”。無非是責任啊,愛心啊,細節啊,或者其他諸如此類的某個人生哲理的選擇,考生們都會“有備而說”。

其實,我回顧自己十八歲的時候,真正思考的東西並不多。對於那些所謂的道理沒有多少實際體悟和感受,只不過是知道而已。那個年紀的孩子實際上是不理解什麼的。我不是因爲自己開竅晚,就覺得大家十八歲的時候都不會去思考那些道理,而是覺得確實並不長的人生經歷,以及大多數時間是在教室裏規規矩矩度過的生活狀態的確告訴不了我們那麼多道理。我們所謂“懂得”的,那些可以“作文”的道理不過是老師家長天天說給我們聽的概念。我們把這種概念通過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成了作文了,就像做數學題一樣。其實並非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感受。自然作文也就千篇一律了。

從這個角度看,這樣的作文是不是違背了寫作的本質目的。

我們寫東西,是除了語言等其他手法外表現自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何種文體,都是一種看法和思想,而這種看法和思想往往是源自親身所感的。雖然書本上會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真正自發的有動力拿起筆表達,還是源自內心的感觸認識。而高考作文並沒有引導學生去寫真實感受的東西,還是偏向一種說教和說理。

我們爲什麼不能嘗試一種新的作文方式呢,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感而發,而非套詞做作。十八歲的年齡經歷了什麼,感觸了什麼,就讓他們說什麼,寫什麼。比如說寫一寫童年的美麗回憶啊,和家人的共同生活,給母親的生日禮物啊,甚至是就某一次社會事件,時事談談看法,提提意見。也許沒有材料作文立意廣泛,但是這些東西確實是可以有真情實感的。也許學生寫出來的想法幼稚不成熟,更可能叛逆甚至“很壞”,但是難道不應該教會學生這纔是寫文章的真正目的嗎。道理誰都會說,而這些東西未必人人都會。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題目其實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面對生活,反饋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有給母親送過生日禮物,這樣的題目教會了他應該去做這些事,去學會做一個人,而不是成爲只會學書本知識的讀書機器。

落地生根的作文題目也是一種引導,引導學生走出應試的書堆,去關注社會,家庭,自我,去切身體悟和明白。這似乎也是從試卷中引導素質教育的一種方法,要想寫好作文,你就得有這樣的素質拓展,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想讓高考作文摒棄那些道理,而讓學生去進行“無道理”,但是有真情的寫作。我覺得這樣確實會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我看高考作文 篇7

高考,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說它熟悉是因爲打記事起就聽大人們談論高考,說不熟悉是我從未接觸過它。如果說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評論高考,一定會引起很多經歷過高考的人的嗤之以鼻,不過站在我的角度看高考似乎更清晰。

高考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一場考試,一場及其平常的考試。可因爲種種的原由,高考變的似乎不那麼簡單了。小時侯每個人都有很多夢想,其中絕對不會少那一樣:上大學!殊不知,上大學不是那麼簡單的喊句口號就能做到的,小學、初中、高中,這些階段就是爲上大學做鋪墊的。小學,本是玩的年紀,可我看見的卻是一副副眼鏡,一隻只沉到不能再沉的書包(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上起了MBA),爲了高考——從娃娃抓起!!再說說初中,爲了考上更好的高中,三年初中的艱苦生活一點也不亞於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說一腳跨進名牌高中就等於一腳跨進了名牌大學麼?於是學生們廢寢忘食地學習,老師忘我地教育,爲了共同的目標————中考而邁進。先來說說那個什麼素質教育,我想起碼在小學的階段應該能夠實現“素質”教育吧,可是在本人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國家說要給全國的孩子們減負,於是我們學校履行了這一重要思想,可還沒到3天的光景,一切恢復原樣,不但沒有減負反倒是給我們這些孩子的肩上在重重的添上一層負擔。初中,在初中的教學中,“素質”這兩個字只在前一年半中稍有出現,後半段可想而知,開學發書的時候有音樂、美術、勞作等等,可仔細看看課程表裏面沒有半個字和剛纔提到的有關,所有一切“副課”都得給主課讓道,老師振振有辭地話至今還在我耳邊縈繞:“你們都是要成爲高中生的人了,還要什麼自修課?不要抓抓緊啊。時間就是金錢,多一節課就能多講些內容。”於是書包裏裝的滿是參考答案和試卷。老師還說:“中考只有一次機會,要把握住了!”衝着這句話我們只有挑燈夜讀奮力拼搏,絲毫沒有半點馬虎。早晨看見同學的雙眼和我一樣,猩紅,並半有深深的黑眼圈。上課時,哈欠聲接連不斷。不知道老師看着心不心疼。

用我的比喻,高中就是人間的地獄,高三就是這地獄的第18層,或許我的比喻有寫過分,但這是事實。高中生活的苦我就不多說了,各位也都心知肚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看考場外那些焦急等待的父母,看看考場外那些維持治安的警察,看看那些報紙、電視的報道……人們似乎過於重視高考了,高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並不這麼想:“上了大學麼就等於抓到了就業的機會呀!”這話對嗎,或許,我只能說或許對吧,高考,我覺得和紙上談兵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高考前要如此的複習?高考始終是不脫離文本的一種考試,它測試到生活中的能力了嗎?沒有。考出高分只能說明你對文本的掌握非常好,而並沒有真正看到你的能力。這個社會高分低能的人很多,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的高級“弱智”。應試教育還摧殘了一部分人的身心,排名次,我不認爲排名次是一件好事,它帶來的種種幅面影響遠比正面的多的多;分數,爲什麼我們會那麼重視分數?在我們的眼中分數其實和金錢一樣重要,我們甚至不會想去糾正哪裏錯了,而是一味的責備自己得的低分。應試教育,一張可怕的網,我想能漏網的魚寥寥無幾,像韓寒那樣的漏網之魚我看是少之又少。有教育界的人認爲韓寒是僥倖,對,就是僥倖,可我覺得他的僥倖真是幸運了,遠離了高考的魔爪,過自己的生活。

高考還會一直走下去,莘莘學子們將一如既往的前仆後繼地趕去前線,有時候自己會奢望,如果高考取締了那是一件多令人高興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的。但我覺得一定不止我一個人希望這事快點到來,這麼多年來,高考喊着要改革,那改了嗎?沒有,而是一年又一年的輪迴。

我看高考作文 篇8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爲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着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着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爲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着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進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爲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