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八年級作文

節日端午節八年級作文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節日端午節八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節日端午節八年級作文

節日端午節八年級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街小巷都傳來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來了。

今天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我早早的起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問媽媽這是什麼香味啊?媽媽說:“這是門口的艾葉的氣味。”我又好奇的問:“爲什麼要掛艾草呢?”媽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在門口或者窗戶上插上艾葉,有爲家中招來福氣,帶給家人身體健康的意思。而且艾草還有一種的藥理作用,夏天蚊蟲特別多,艾草還可以驅蚊子。”原來古人掛艾葉,還有這麼多寓意。這時我看見奶奶在廚房忙活半天,還沒有出來,我就走進廚房看見奶奶,把一大盆糯米放入水中浸泡,然後奶奶從袋子裏拿出一把長長尖尖的糉葉,把糉葉頭和尾用剪刀剪掉,用清水洗乾淨,放入鍋中用清水煮。我跑過去問奶奶,爲什麼要把糉葉放入鍋裏煮呢?奶奶微笑地說:“放在鍋裏是因爲怕糉葉上有我們看不見的細菌,糉葉是在水邊長大的,用水煮是殺掉上面的細菌。”

奶奶開始包糉子了,我也加入了進來。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先把糉葉折成一隻綠色的小三角形,然後我用勺子挑了一勺糯米,再拿一顆紅棗放入糯米里包裹好,再把它折成一個大三角形,不好,糯米從一個角里面漏了出來,第一次失敗了,可我沒有放棄,我又重新包了一個,這次我終於包好了,我又連續包了幾個。我們一邊包着糉子,奶奶還給我講了有關端午節故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後來楚王聽信小人的讒言,疏遠了屈原,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後來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汨羅江自盡。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駕着船打撈屈原的遺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又怕魚蝦吃掉去了遺體,就往河裏扔糉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最後,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裏煮,煮了沒一會兒,滿屋子都是糉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想吃糉子,在這慢慢的等在當中,美味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雪白的糯米中夾着一顆紅紅的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電視,吃着糉子,其樂融融的過着端午節。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我愛這個有趣的端午節。

節日端午節八年級作文2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乃是中國擁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毫不遜色於春節。

香軟甜膩的糉子,可是端午節節日的'象徵。人們要麼自己買些糉子蒸着吃,要麼耐心地親手做出來,不過,後者總是要多於前者的。每年端午節,奶奶總要滿足一家人的慾望,多做幾個糉子吃,因此,她還是個包糉子大師呢!拿一些糉葉過來,把生米倒進捲成圓錐形的糉葉裏,再用細繩把幾個糉子結在一塊兒,一股腦給蒸了,待時機成熟,一個個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就出爐了!把細繩解開,糉葉展開,裏面就顯現出白色的糯米,用筷子插上,再取來些糖和芝麻,沾一沾,咬一咬,真是又香又甜又糯。糉子還有各種口味,夾了蜜棗的,夾了臘肉的,添了豆沙的,添了蛋黃的……真是五花八門呀!

其實,除了糉子,鹹鴨蛋也是端午節的標誌。鹹鴨蛋的做法很多,奶奶說:“從山上刨下一堆黃泥土,再把鹽與黃泥土攪拌在一塊兒,把鴨蛋用黃土包起來,半個月後,再刨開黃土,裏面的鹹鴨蛋便完成了;”媽媽說:“把鴨蛋放入酒裏浸泡一下,拿出來後再摻合點鹽,再用保鮮膜包起來,就Ok了!”不過,第一種方法最爲正宗,弄出的鹹鴨蛋也更美味。鹹味繞舌,那股適口的鹹味,晃盪晃盪地由喉頭輕飄飄地流進了胃囊裏,通體清爽。每逢端午前後,我們院子裏全員出動找黃土,爲的就是這個。

端午節這幾天,我的外公總要送來幾袋他親自種的桃子、批杷和荔枝,這些都是新鮮又美味的解暑水果,我每年就盼着這個時候的到來呢!

這天,也是划龍舟的比賽日。一羣羣人千里迢迢地趕往官橋百米港,不畏路遙遠,只願觀龍舟就行。那比賽現場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由於人太多,都瞧不見江面上激烈的賽龍舟。於是,幾位小朋友藉助家長的幫助,竟坐在樹上穩穩當當地觀察,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大白魚,爭着遊着,載着一大羣健兒在浪花裏躥。

“鹽梅已佐鼎,麴櫱且傳觴”端午之風,家鄉之俗,可謂快樂、傳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