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老宅子的記憶散文

本文已影響 1.55W人 

我家的老宅子就在火車站對面第一條街——苗可秀街一號,早些年一下火車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前門臉。從商家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黃金位置,而現在這裡變成了站前廣場。

老宅子的記憶散文

這百年的老屋坐北朝南前後共十間正房,前五間房和挨肩的兩間西廂房是兩位爺爺經營的飯店加客店,西側還有兩間廂房和一間磨房,父親母親就領著我們姊妹住在這裡。後屋也是五間,大爺爺大奶奶和他們的兒媳住東屋兩間,爺爺奶奶住中間一間,老姑領著她的養女住西屋一間。還有一間是廚房。院子的東廂房是大爺爺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大姑一家子住著,並開著一個小吃鋪。

這老宅是爺爺的爺爺闖關東來到這小城後,沐浴幾輩人的血汗創下的一份產業。四十年代時生意還紅紅火火,這是聽媽媽說的',而在我記事後就清淡了許多。但那時一大院子人二十幾口,再加上兩個廚師,和進進出出、南來北往的客人,每天叮叮噹噹、南腔北調、嘻嘻哈哈的,也是很熱鬧的。記得我的大弟弟剛出生時很鬧人,只要他一哭個不停,有個姓王的廚師就拿一把菜刀站在窗外咣咣地敲著,大聲吆喝:別哭了!再哭,老告子(這老告子究竟是什麼,至今我也不知道,也許是老虎,也許是耗子,反正是挺嚇人的東西。哈哈!管它什麼呢。)就來咬你了!別說這一招真好使,弟弟會馬上止住哭聲,鑽進被窩裡。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

大爺爺是當家人,爺爺是掌櫃的。老哥倆一輩子和和氣氣從未紅過臉,也從未分過家。爺爺除了負責具體事物,每天還要到車站接客,他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到晚上,爺爺就穿上接客用的特製馬甲,提著一盞四方玻璃罩的蠟燭燈,一個人站在下車的人流中吆喝著:老客們住店了!住店了!又寬敞,又幹淨!有一年,一個外地的客人不知得了什麼急症死在了站前,我們家便出錢傳送了他。

夜晚到了,我的父親會和他的朋友們聚在一起拉二胡唱京戲。冬天在前屋,夏天在院子裡,這時整個小院會飄逸著纏綿悠揚的韻味。父親唱《蘇三起解》,老姑唱《四郎探母》,他姊妹倆都是京劇票友,還在當時的工人俱樂部彩妝演出過呢。有一次,爸爸把我抱在懷裡,一邊唱,一邊晃動懷中的我,就在他跌宕起伏的韻律中,我迷迷糊糊睡去,至今想起來都感到那麼溫馨。我的大姑是戲迷,她不唱戲,卻喜歡看。有時在傍晚,領著我坐上馬車到戲院看戲,她的乾兒子是戲院頭牌小生,我們可以從後門進去,坐在頭排。所以直到今天,我還對京戲情有獨鍾。

我家院中有一個小花園,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草。有地瓜花、芍藥花、菊花、燈籠花、鳳仙花等等,花園外還有兩大盆鬱鬱蔥蔥的片鬆。我小時候最喜歡鳳仙花了,我們都叫它芨草花。每當夏天盛花時,我們幾個小姑娘就把紅紅的芨草花瓣揪下來,用小錘子砸碎,包在手指甲上。過一段時間開啟,手指甲就被染得通紅。看著漂亮的指甲,幾天都不敢洗手,因為一洗,指甲上的紅色就掉了,還得重染。大姑家的表哥常常對著花園痴痴地看,然後用水粉在宣紙上畫下來。他的花草畫畫得可好了,還教過我呢!他後來在丹東鐵路工人俱樂部做藝術工作。可惜我沒常勁,畫了幾回就撂下了。

花園旁有一棵毛桃樹。一到秋天,毛桃半青半紅時味道最好了,酸酸甜甜的,還沒吃,光聞那股清香味,哈喇子就流了下來。現在買來的各式各樣桃子,怎麼吃也吃不出當年那個味道了。

樹下有一口壓水井,不知為什麼都叫它洋井。那時有不少冠以“洋”的東西,比如火柴叫洋火、香皂叫洋胰子、鐵釘叫洋釘,鐵皮水桶叫洋桶……,據說凡是從外國傳過來的東西就叫“洋”什麼什麼,小小的一個“洋”字,透視出我們國家當時的經濟有多麼落後。至於洋井這個洋名可能也源於此吧。如今“洋”字已徹底從國語中消失,中國已雄立世界,那個“洋”什麼什麼的名稱已進入了歷史博物館了。

小時候好像從不喝開水,渴了,嘴就對著洋井的出水口,彎著腰撅著屁股,邊壓邊咕咚咕咚可勁喝上一大口,弄得滿頭滿臉滿身都是水。那水又清涼又有點甜滋滋的,喝上一口舒服極了。大人們洗菜、洗衣服都在井沿旁。那時候有壓水井的人家很稀罕,所以不少鄰居也常常來我家打水,我們家的院子也就成了左鄰右舍經常光顧的熱鬧地方了。

大娘、媽媽和奶奶除了要做一大家子人的飯菜,有時還得自己抱著磨杆推磨,那活我也幫大人幹過,很累的。此外,磨房裡還有幾個大醬缸。秋天大人們把豆子煮爛,搗碎,做成醬塊放在屋裡發酵。春天來了,把醬塊刷淨切碎,放進醬缸中再發酵,就做成了大醬。自家做的大醬味道可鮮了,特別是春天用山上的酸姜沾著吃,酸酸鹹鹹的別有滋味。媽媽們還會把大醬躪出清醬(相當於現在吃的醬油)用來炒菜。至於清醬的味道,幾十年不吃早已經忘記了。而圍著毛桃樹、洋井和磨道藏貓貓,是兒時同姑表小姊妹們最有意思的遊戲了。

後來大爺爺故去了,公私合營了,前屋和西廂房入股歸了公家。我的大娘成了一名店員,我們一大家子擠在了後屋。再後來,只留大奶奶和大娘住的兩間房,我爺爺奶奶領我們一家被強行換到南橋洞子附近居住。倒出的三間房做了公家飯店的後廚。院子裡的花草樹木被拔掉了,蓋了個大廈子,擴大了飯店。直到九十年代後期就全部拆除,變成了如今的站前廣場。

我家老宅子雖不是什麼玉雕碧琢的樓堂館舍,但普普通通的簡單瓦房和老宅裡親人們的故事,他們的嬉笑怒罵、悲歡離合,給後人們留下的卻是永恆的記憶。時光荏苒,一切都煙消雲散。老屋不復存在,曾在那裡居住過的人也走的走了,散的散了,只留下了這份抹不去的深深懷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