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1.94W人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1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

所帶班級的學生大多愛看書,語感較強,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對語言文字把握準確。

因此,平時閱讀教學中,我常常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拓展學習內容,並延伸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另一視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認識,進而加深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

昨天,臨時調整教學,先讓學生觀看《大師·豐子愷》記錄片。今天教學《手指》,課後反思:增添“觀看記錄片”的教學內容,使閱讀教學顯得更為豐富和深刻了嗎?

教學中,我覺得文中所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五根手指的長處與短處,學生容易把握;作者表達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達,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給人的啟示:“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反映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句子無華麗的辭藻,無晦澀用詞,用筆質樸自然,通俗易懂,學生易於理解。

教學至此,顯然沒有激發本班學生的更大的閱讀興趣,還沒有拓展學生獨立閱讀的思維空間,留下思想,提升素養。所以緊接著,我丟擲如下問題:

1.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2.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麼?

剛才還是“一潭死水,波瀾不驚”,馬上轉化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熱鬧場面,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為食指“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為大拇指“身體矮胖、最肯吃苦,討好生活的事情輪不上他”,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體態可愛,但能力薄弱”,就像《護生畫集》中的小動物,需要疼愛;豐子愷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豐子愷非常疼愛他的孩子,是他作畫的最初的動機;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同情窮苦人民……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伴隨豐子愷一生的三樣東西中就有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願意做中指,有的願意做大拇指,有的願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教學《手指》,我重視“作者”這個教育因素的挖掘,組織學生觀看《大師·豐子愷》記錄片,瞭解豐子愷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即重視“知人論世”。這樣教學,學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2

《手指》是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作者豐子愷採用擬人化的手法,風趣幽默地展現了五根手指的特點,告訴我們五根手指跟人群的全體一樣,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沒有美醜強弱之分,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基礎知識,並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具體梳理五根手指的作用。感受幽默風趣的語言。第三課時,進行五官仿寫。總體感覺每節課都能突出重點,不足的是課堂節奏較慢,缺乏教育智慧。

第一課時我圍繞手指進行直接匯入,初步介紹豐子愷先生後,直接進入了預習檢測環節。在預習檢測環節提問的幾名同學俞娜娜、尚旭格、劉宇浩、尚程豪回答特別不好。兩位女生很多生字都不認識,兩位男生讀得磕磕絆絆。他們基礎較弱,成為課堂上生字詞環節重點檢查物件。依照回答情況來看,他們並沒有落實預習任務。我不僅批評了這四位同學態度不端正,也批評了他們的師傅沒有承擔起輔導責任。這耽誤了不少時間。

在學習要求會寫的字詞時,我只強調了幾個容易出錯的生字,並在黑板上進行了範寫。每次學習基礎知識時,我就會比較糾結。如果細緻講解,並讓學生練寫,勢必耽誤很長時間。如果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容易出錯的地方,又容易出現每一個生字都被指出來,更耽誤時間。如果只是簡單強調後一筆帶過,又似乎沒有細緻落實生字教學目標。課上為了節省時間,我總會自己挑出幾個容易出錯的生字強調一番。課後想一想,高年級了,生字教學必不可少,但已然不是重點教學內容。還是需要學生提前紮實預習,課上教師挑出幾個易錯的生字,然後由學生指出易錯點,並說一說自己的識記方法。然後全體同學識記,並重點寫一寫。這樣既落實生字教學目標,又有所側重,節省時間。所以,教會學生預習方法,端正學生預習態度依然是重中之重。

第二課時主要圍繞五根手指的作用展開。我先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梳理了拇指的外形和作用,並學習了本段寫作的方法和特點。要求學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梳理其他四根手指的外形和作用。有了參考範例,學生積極性比較高。但是學生有些急於求成,一找到一些資訊,便急於回答。在梳理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梳理不全的情況。這也是指導學習中的一個漏洞。五年級上冊學習梳理資訊的方法時,學生一知半解,沒有真正掌握。同時也說明學生預習不夠充分,對文字不夠熟悉。

在談到由“大拇指和食指會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時,學生可以具體地說一些職業。但是要求學生變詞為句,說明理由時,他們便緘口不言。我也瞭解自己的學生,一是不會概括內容,二是不能準確表達心中的想法。這也是我需要在課堂上加強指導,讓學生不斷鍛鍊的內容。

在第二課時,我便引出了仿寫話題。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放開思維,交流想法。學生對這一話題很感興趣,一活躍話就多了,課堂顯得有些凌亂無規矩,因為總有同學不舉手就說一些隻言片語。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提醒同學們課堂紀律後,就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一開始我就沒有向同學們強調好課堂規則,以至於後來需要不斷提醒。因為時間關係,第二課時僅進行了交流。仿寫練習放在了第三課時。第二課時另一個不足之處是,感受幽默風趣語言時,進行的比較簡單,我越俎代庖地進行了直接指點,沒有讓學生靜心去文中感受。

第三課時,我要求學生按照五官的位置,作用,作用擬人化的手法,並採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進行仿寫。因為有前期交流,很多學生經過指導修改都能寫出不錯的一段話。這也是我比較滿意的地方。

整體來說,每節課我都能夠有意識突出教學重點,這是一大進步。課堂節奏把握和課堂駕馭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提高。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3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比較簡單,學生能夠很輕鬆地瞭解五根手指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這篇文章的教學定位為“指向習作的教學”。

第一步,在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時,指導學生要善於發現文章中的關鍵句。把握文章的關鍵句子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默讀課文,完成“填寫五根手指長處和短處”的表格。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提取關鍵詞,學習運用關鍵詞來概括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學習,培養學習把一篇文章讀薄的能力。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體會作者寫法:

1、以第二自然段寫大拇指的這一片段為例,指導學生髮現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等來寫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動具體。

2、結尾段與第一自然段對比閱讀,感悟兩個總寫的不同。同時也體會到文章詳略分明的寫作方法。

第四步,學習方法,遷移運用。學習作者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學習作者運用修辭來具體生動地描寫手指的方法,分小組來寫五官。孩子們興致很高,首先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其次一個小組寫一種器官,學生感覺很簡單,所以課堂上在展示時,很多孩子積極地舉手發言,而且語言也非常優美。最後佈置作業,仿照本文以《五官》為題寫一篇文章。結果,交上來的作業,內容及其豐富,甚至有的學生洋洋灑灑千字文,沒有不交作業的學生。

通過這次教學,我體會到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瞭解文字特點,預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流程。其次,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短板,學生感覺作文難寫,教師感覺作文難教,究其原因是教師不知從何講起,空洞的講解效果甚微。如果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適當地根據文字特點滲透習作教學的指導,那麼,在潛移默化與長期不斷地練習中,學生的習作能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對於習作的畏懼感也會逐漸消失。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4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在教學本文時,我先讓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課文,你瞭解了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啟示。在根據本課單元導讀中的提示自學課文。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運用排比的寫作手法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最後我們師生一起欣賞了閱讀連結裡的小詩《手》,先有感情地誦讀,再談談讀後的收穫和體會結束本課教學。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5

《手指》一課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了課文,課上又讓學生們看了自己的手,並說出自己最喜歡哪一個手指?讓有些緊張的課堂氛圍一下子輕鬆了起來,也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接著老師給他們播放了一段視訊,小品《五官爭功》,同學們在鬨笑中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通過視訊讓大家瞭解知識,而且又反映了課文的中心,一舉兩得,緊接著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了一遍,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並通過填空的形式--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後分別具體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特點);最後總結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讓學生輕鬆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習這篇課文時,同學們知道了課文運用了許多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每個手指的特點,之後老師有條理的為大家分別講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同樣也重視本課生字詞的學習,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就讓學生把生字詞多讀了幾遍,掌握了本課的詞語。通過PPT課件,理清了課文內容。也鍛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時不時給學生穿插課外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就懂得了團結在一起就會有無窮的力量。

存在的不足:

1.對這篇文章的中心句把握的不是太好,

2.還有一些不理解的詞,例如堂皇、附庸、養尊處優,

3.課堂紀律有些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個別學生接話茬。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6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整體把握,重點感知,體悟表達方法。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二、成功之處

突破難點,更好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再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讚一讚,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處

在授課的過程中,語文課堂的聽說讀寫環節比較齊全,學生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只是,課堂氣氛仍不夠熱烈,學生髮言略顯拘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激勵,留給學生能夠充分的表現空間。

四、改進措施

1.大力表揚敢於質疑的學生,讓學生們能夠有意識地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拓展思維。

2.體會文字。在把握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應該佈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內容上。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7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豐子愷先生一開始就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給我們的啟示:“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難點。懂得“團結就是力量”。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團結,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取得更大的進步,獲得更大的勝利。

在教學本文前,我先組織學生交流認識這五根手指,並說說自己的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各抒己見,談的絡繹不絕,眉飛色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後引出豐子愷筆下的手指又是什麼樣子的呢?讓學生列表比較它們的長處和短處。再和同學們交流總結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然後讓學生總結出“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人也一樣”的道理。發現並體會出“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在學習文字的`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地合作學習,通過朗讀、默讀、劃出重點詞句等形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活躍了課堂氣氛。

最後讓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和“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兩句。看看能發現什麼?再齊讀思考,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文章結構上的特點:總分總,還有首尾呼應的特點。

回想這節課的亮點是讓學生用列表的方式填寫五個手指的特點,條理直觀,易於理解比較。學生不僅可以在文字中找到有關語句,而且透過表格看到了每根手指的優缺點,從而總結出“各有所長,團結就是力量”這一深刻道理。再讓學生繼續深入理解,並指名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的優點是不行的,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揚長避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到極致。

最後聯絡自己的實際,讓同桌,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並讚一讚,鼓勵大家的優點,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教學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老師指導的有點多,而學生表達的相對有點少,以後我再教學這一課時,應該給學生多一點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充分理解文字,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閱讀連結裡的小詩《手》,談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背誦。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8

《手指玩偶》一課屬於手工製作課,做做、玩玩是學生的一種天性。本課通過學習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技法等活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造型能力,鍛鍊手指靈活能力等,並講講演演,使學生感到其樂融融,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願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製作過程的指導,而且還應引導學生玩得有趣、有意義。

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激趣匯入——探究學做——自主創作——玩偶表演——拓展延伸”這樣五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課的一開始我通過動畫片,我採用手指玩偶匯入,當看到手指玩偶“憤怒的小鳥”的時候,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隨後出現了小鴨子、小南瓜等玩偶更是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這樣的激趣匯入的設計可圈可點。

在探究學習這個環節,我先出示玩偶的基本型,開發學生主動學、自主思考的能力。請學生通過思考後總結制作方法,並按照自己的方法嘗試製作。《手指玩偶》一課中的手指玩偶造型多樣,色彩豐富,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造型藝術的多樣性。通過學生自我探究總結出 “揉、搓、壓、捏、團”等橡皮泥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綜合能力。提示語告訴學生注意感受材料特性及其與設計的關係,便於開展研究型學習。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好好地去鑽研琢磨,只有做到精心準備每一堂課,學生的學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課上仍有許多不足,每個環節的語言銜接上略顯生硬,在今後的教學中,語速減慢,銜接靈活自然,讓課堂氣氛更活躍。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9

去年我執教了《手指歌》語言活動,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小手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並知道保護小手的方法,難點是教會小朋友手指歌,能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在上課內容上我設定了情景匯入,認識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護好自己的小手,手指遊戲;《手指歌》三個環節,三個環節緊緊相連環環相扣。

這節課我首先讓孩子唱以前學過的《小手拍拍》這首歌,這樣讓孩子知道手上有五個手指頭,教孩子認識五個手指頭,告訴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護自己的小手。在這裡我想了三個保護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兒一起來做手指遊戲:手指歌,先教會小朋友歌詞,再讓小朋友念兒歌。最後邊做動作邊念兒歌。最後多加練習到活動結束。

以上就是我設計的這節活動的大概過程,教授環節上我還沒發現大的疏漏,教學目標也大體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有幾處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在進行完《拍拍小手》的兒歌后。小手都藏起來了,接著又讓孩子拿出手來數一下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感覺有點不合理。可以叫《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後一句改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這樣再進行下面的活動感覺更合理些。這樣在認識五個手指頭的時候,小朋友對五個手指名字一點都不瞭解。在課前更應做些鋪墊工作。

這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經過多次反思,也總結了一些課堂應該注意的地方,在這節課當中有所應用,我在課前也設定了重難點,講時間主要集中在此處,做到重點多講,難點仔細講。各個環節時間分配還算還可以,所以以後上課教案一定要寫出重難點,將時間多用於此!孩子自己探索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我應該加入孩子探索的地方,我的小手真能幹!這個環節應該讓孩子自己說說自己的小手怎麼能幹,都會幹什麼。最後活動結束時,過度也不是很自然。以後要多看優秀教師的教案,多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重點是掌握負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難點是把負整數指數冪用正整數指數冪表示出來,而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已經學過,所以教師從正整數指數冪的除法入手,引出負整數指數冪的表示方法,這樣引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也易於接受。當然,在具體解題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符號的確定,需向學生反覆強調。另外,對於含有負整數指數冪的運算其實和正整數指數冪一樣,過程當中可保留負整數指數,結果再化為正整數指數冪的形式即可,這一點也要向學生講清楚。

這節課的效果完全出於我的想象之外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簡直讓我驚訝。想不到學生的思維那麼活躍,應用知識的能力那麼強。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們在明確複習課的目的任務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髮展為指導思想,遵循複習課教學原則中的系統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於課的始終,並將評價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融為一體。實踐證明,在授課中,只要設計合理,組織得當,恰當的運用評價的激勵與促進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可充分激發和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這堂課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習的過程充滿快樂和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和勇於探究,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由於這堂課內容多、活動大,膽大、性格開朗,分析總結能力強的學生接受的比較好,應用解題好。個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學生 ,給予他們的幫助還不到位,這些學生課後作業完成不夠好。

小學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篇11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是以“把握閱讀材料為大意”為主要的閱讀目的。略讀教學不是學習的略讀教學,還要學習應用包括細讀在內的多種閱讀方法。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絡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裡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著,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字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後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啟示。孩子們基本都眾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為什麼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閱讀連結裡的小詩《手》,談談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

這篇課文教完,我給孩子們佈置了這個星期的週記,仿照課文的方法寫“五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