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上海市浦東新區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語文試卷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上海市浦東新區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浦東新區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測試

上海市浦東新區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語文試卷

高三語文試卷

2014.1

考生注意:

1.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塗(選擇題)或寫(非選擇題)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題前,務必在答題紙上填寫准考證號和姓名,並將核對後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

3.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

4.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一 閱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①修訂本的出現,自然意味著原版本的先期存在。兩者的關係,初始的意圖是改進與進化,“彼可取而代之”。但就實現效果來說,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達成的,有不進反退的,亦有滋味難明的,其交織錯落實可形成一個話題。文學作品的原版與修訂版並存,為文學研究提供了比照的豐富資料,作家的創作心理、思想嬗變乃至外界予其的潛在影響,都於同一文字的異樣風貌間顯露無疑。而原著者為何會修訂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經年的作品,顯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藝術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訂作品理所當然的理由。上世紀80年代重出《圍城》時,錢鍾書雖不悔少作,但重讀總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訂,於是有了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通行定本。而不久有人未經授權,擅自將《圍城》發表於《文藝復興》雜誌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與後來的修訂本進行匯校,且將之印行於世,結果引來一場侵權官司,是當年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小的修訂因著作的重要引發關注,而當代作家薛憶溈對自己多部小說的重寫式修訂,或許未引人注目,但卻值得言說。薛憶溈的修訂力度之大,等於重寫,範圍之廣,涵蓋了其先前創作的大部分作品,不僅有中短篇,還有長篇。這種修訂已是對原版本之質的改變,若有研究者做文字的比較研究,想來會有不小的收穫。

③若論對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訂者,金庸是個不能不提的人物。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記》之後,他宣佈停筆,不再寫新的武俠小說,從此開始對以往的十五部作品進行精心修改潤色,先後花去十年時間,方始完工。相關的研究者對照其初版本與修訂版,發現差異比較大,初版不乏粗糙與悖謬之處,從文辭字句至段落乃至章節,金庸都動了不少“手術”,可以說是為其作品後來的經典化有意無意地做了先期的鋪墊。這一修訂成全了金庸的武俠江湖,亦成為無數人青春閱讀的記憶。而令大家未想到的是,進入新世紀,金庸忽然宣佈要再次修改其作品,出新版。如此的“小動干戈”,實在叫人疑惑,是老人有了創作新想法,還是商業方面的考量(作品集換了新的出版方)?這次修訂動作不算大,但有些改動還是讓老讀者感覺詫異(如黃藥師對女徒弟梅超風的暗戀),成敗有幾何,尚待眾人爭議。

④上述修訂,牽涉因素很多,但均為自發,是主動的修改,而還有一種情形是作家身不由己地修訂甚至否定自己的作品。1949年之後,政治形勢變化,許多作家不僅要對當下創作的作品負責,還要對多年前的作品負追溯既往的責任。郭沫若、老舍、曹禺等,紛紛修訂起自己的作品來。於是,《女神》的泛神論思想,演進為馬克思主義;《駱駝祥子》少了幾個章節,因為祥子不能沒落,要有“光明的尾巴”;《雷雨》刪去序幕和尾聲,且第四幕幾乎是重寫,主要角色之面貌大加變化。諸如此類,現代文學的名作不得不加入新時代的審視要求,而這一系列修訂版,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後,盡數被淘汰,徒然餘下陳年的舊跡,成為研究者考察的材料。

⑤另一種修訂本,執行者並非作家本人,而是由編輯著手的。花城、香港三聯版《沈從文文集》多達12卷,是沈從文作品暌違大陸讀者數十年後的第一次亮相,影響巨大,但不久即遭有識者曝光,這套沒標明刪改原著的叢書卻是動了不少手腳的“修訂版”。作家的作品從字句到段落,乃至整篇,“修訂”處不在少數。緣由呢,自然是有礙觀(zhān),自政治到情色,不一

而足。這種“修訂”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有其苦衷與難處,但從版本而言,卻傷害太大,要不得。幸好沈先生的著作之後持續出版,終究是有好的版本供我們選擇了。

⑥對著作的修訂,初衷都是向前看的,期望越來越好才是。不過,人性的複雜、審美的變化、時代與歷史的曖昧等因素,常常使這一尋常的“修繕活計”呈現不同的面貌,或正或反,或良(yǒu)摻雜。於研究者而言,觸控這不同代的相異版本,不僅可感知切近的作家創作心理與文學生態,亦可時時關照微妙的社會生態,是一個有意味且不乏趣味的事情。

1.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1)有礙觀(zhān) (2)良(yǒu)摻雜

2.第③段畫線詞語“小動干戈”的表達效果是 。(3分)

3.聯絡上下文,概括第②③兩段的大意。(30字以內)(2分)

4.從全文看,第①段的“原版與修訂版並存”對研究者的好處是 。(2分)

5.對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薛憶溈的重寫式修訂具有不小的比較研究價值。

B.現代文學名作的修訂版在新時期失去研究價值。

C.《沈從文文集》的被修訂,對作者的傷害太大。

D.諸多因素使尋常的著述者的修訂呈現不同面貌。

6.《荷塘月色》在1949年之後選入高中課文時,曾被編者刪去“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一描寫荷花的句子,本世紀初又恢復原版,請結合你對本文的理解評論這一現象。(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張曉風

①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它沉沉穩穩地駐在那塊土地上,像一方放臵在書桌案頭上的鎮紙,美麗凝重且深情地壓住這張紙,使我們可以在這張紙上寫屬於我們的歷史。有時是在市聲沸天、市塵彌地的街頭,有時是在擁擠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車站,我總會想起那座山和山上的神木。那一座山叫拉拉山。

②11月,天氣晴朗,薄涼。天氣太好的時候我總是不安,看好風好日這樣日復一日地好下去,我決心要到山裡去一趟,一個人。一個活得很興頭的人,既不逃避什麼,也不為了出來“散心”——恐怕反而是出來“收心”,收他散在四方的心。車行一路都是山,滿山是寬大的野芋葉,綠得叫人喘不過氣來。山色越來越矜持,秋色越來越透明。車往上升,太陽往下掉,金碧的夕暉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顧卻,不知該留下來依屬山,還是追上去殉落日。和黃昏一起,我到了復興。

③第二天我去看山,搭第一班車去。當班車像一隻無槳無楫的舟一路蕩過綠波綠濤,我一方面感到作為一個人一個動物的喜悅,可以去攀絕峰,但一方面也驚駭地發現,山,也來就我了。我去看山,越過的是空間,平的空間,以及直的空間。但山來就我,越過的是時間,從太初,它緩慢地走來,一場十萬年或百萬年的約會。路上,無邊的煙繚霧繞。太陽藹然地升起來。峰迴路轉,時而是左眼讀水,右眼閱山,時而是左眼披覽一頁頁的山,時而是右眼圈點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觀之不盡。 ..

④訂了一輛計程車,我坐在前座,便於看山看水。司機是泰雅人。“拉拉是泰雅話嗎?”我問,“是什麼意思?”“我也不知道,”他說,“哦,大概是因為這裡也是山,那裡也是山,山跟山都拉起手來了,所以就叫拉拉山啦!”他怎麼會想起用國語的字來解釋泰雅的發音的?但我不得不喜歡這種詩人式的解釋,一點也不假,他話剛說完,我抬頭一望,只見活鮮鮮的青色一刷刷地刷到人眼裡來,山頭跟山頭正手拉著手,圍成一個美麗的圈子。

⑤車雖是我一人包的,但一路上他老是停下載人,一會是從小路上衝來的小孩——那是他家老五,一會又搭乘一位做活的女工,有時他又熱心地大叫:“喂,我來幫你帶菜!”看他連問都不

問我一聲就理直氣壯地載人載貨,我覺得很高興。車子在凹凹凸凸的路上往前蹦著。“到這裡為止,車子開不過去了,”司機說,“下午我來接你。”

⑥我終於獨自一人了。獨自來面領山水的聖諭。一片大地能昂起幾座山?一座山能湧出多少樹?一棵樹裡能祕藏多少鳥?鳥聲真是種奇怪的音樂——鳥越叫,山越深幽,越寂靜。

⑦轉過一個彎,神木便在那裡,跟我對望著。心情又激動又平靜,激動,因為它超乎想象的巨大莊嚴,平靜,是因為覺得它理該如此,它理該如此妥帖地拔地擎天。往前走,仍有神木,再走,還有。這裡是神木家族的聚居之處。11點了,秋山在此刻竟也是陽光炙人的。我躺在樹下,臥看大樹在風中梳著那滿頭青絲。 .

⑧再走到那胸腔最寬大的一棵,直立在空無憑依的小山坡上,它被火燒過,有些地方劈剖開來,老枝枯乾蒼古,分叉部分卻活著。怎麼會有一棵樹同時包括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悅?坐在樹根上,驚看枕月衾雲的眾枝柯,忽然,一滴水,棒喝似地打到頭上。那枝柯間也有漢武帝所喜歡的承露盤嗎?真的,我問我自己,為什麼要來看神木呢?對生計而言,神木當然不及番石榴,又不及稻子麥子。我們要稻子,要麥子,要番石榴,可是,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的確也想要一棵或很多棵神木。

⑨在山中,每一種生物都尊嚴地活著,巨大悠久如神木,神奇尊貴如靈芝,微小如陰暗岩石上恰似芝麻點大的菌子,美如鳳尾蝶,醜如小蜥蜴。甚至連沒有生命的,也和諧地存在著,石有石的尊嚴,倒地而死無人憑弔的樹屍也縱容菌子、蕨草、蘚苔和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覺得那樹屍竟也是另一種大地,它因容納異己而在那些小東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來。忽然,我聽到人聲。司機來接我了。

⑩第二天清晨我走向渡頭,我要等一條船到石門。一個農婦在澆豌豆,打穀機的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我坐在石頭上等船。

?山從四面疊過來,一重一重地,簡直是綠色的花瓣——不是單瓣的那一種,而是重瓣的那一種——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覺,那種柔和的、生長著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嚴和芬芳,你竟覺得自己就是張橫渠所說的可以“為天地立心”的那個人。不是天地需要我們去為之立心,而是由於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將我們抱起,而且剛剛好放在心坎的那個位臵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們儼然成為花蕊。

?回首群山,好一塊沉實的鎮紙。我們會珍惜的,我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屬於我們的歷史。

(有刪改)

7.第③段加點詞“巨帙”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8.第⑤段中,“我”所包的車總被司機“理直氣壯地載人載物”,我卻感到“高興”。你怎麼理解?(3分)

9.對本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②段用詞文白相間,既典雅,又生動,由衷地讚美了夕陽的壯美,極具表現力。

B.第④段畫線句描寫群山化靜為動,巧妙地抒發了作者為滿眼的綠色而欣喜的情感。

C.第⑦段加點詞“梳”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枝條繁茂、秋風柔和。

D.第?段中對山與人的關係作全景式的描繪,昇華主旨,突出人是天地萬物的中心。

10.第⑦—⑨段,作者用大量篇幅寫“神木”,用意何在?(4分)

11. 聯絡全文,分析第?段畫線句的作用。(3分)

12. 本文標題看似平實,卻耐人咀嚼。試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加以鑑賞。(6分)

(三)默寫。(6分)【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世胄躡高位, 。 (左思《詠史》)

(2) ,今夕是何年? (蘇軾《水調歌頭》)

(3)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 (荀子《勸學》)

(4) ,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5) 峰迴路轉, ,醉翁亭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6)夕陽下, ,兩三航未曾著岸。(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

(7) ,盡得風流。 (司空圖《詩品》)

(8)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 。 (王實甫《西廂記》)

(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題。(8分)

[甲]雜詩 王 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乙]問來使 陶淵明

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

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馥。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熟。

14.陶淵明是 朝詩人。高中課文中學過他的作品《 》。(2分)

15.對兩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兩首詩歌都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使詩歌跌宕有致;

B.兩首詩歌分別問梅、問菊,都彰顯出詩人高潔的品格;

C.兩首詩歌體裁都是古體詩,語言自然、質樸而無雕飾;

D.兩首詩歌主題相同,都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16.有人在比較這兩首蘊含了作者深厚感情的詩時,認為“淵明之作,下文綴墜語稍多,趣意便覺不濃;右丞只為短句,欲於此下復贅一語不得。”對於這樣的比較分析,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3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 (16分)

①吳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進士第。淮西吳少陽聞其才,遣客鄭平邀之,將待以賓友,武陵不答。

②長慶初,竇易直以戶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鹽北邊。易直以不職,薄其遇。會表臵和糴貯備使,擇郎中為之。武陵諫曰:“今緣邊膏壤,鞠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價四十,而無逾月積,皆先取商人,而後求牒還都受錢。脫有寇薄城,不三旬便當餓死,何.

所取財而云和糴哉?天下不治,病權不歸有司也。鹽鐵、度支一戶部郎事,今三分其務,吏萬員,.

財賦日蹙。誠欲邊隅完實,獨募浮民,徙罪人,發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納。

③久之,入為太學博士。大和初,禮部侍郎崔郾試進士東都,公卿鹹祖道長樂,武陵最後至,謂郾曰:“君方為天子求奇材,敢獻所益。”因出袖中書搢笏,郾讀之,乃杜牧所賦阿房宮,辭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鴻暢,坐客大驚。武陵請曰:“牧方試有司,請以第一人處之。”郾謝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對,武陵勃然曰:“不爾,宜以賦見還。”郾曰:“如教。”牧果異等。

④初,柳宗元謫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賢其人。及為柳州刺史,武陵北還,大.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無子,說度曰:“西原蠻未平,柳州與賊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優遊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節選自《新唐書》)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財政收支事務。②和糴:官府出資向百姓購買糧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並飲宴餞行。 ③②①

17.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脫有寇薄城 ( ) (2)病權不歸有司也( ) ..

(3)郾謝已得其人( ) (4)坐事流永州 ( ) ..

18.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將待以賓友 請息交以絕遊

B.而無逾月積 秦師輕而無禮

C.因出袖中書搢笏 因留沛公與飲

D.乃杜牧所賦阿房宮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

(1)不爾,宜以賦見還。

(2)及為柳州刺史,武陵北還,大為裴度器遇。

20.“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細節分別表現出吳武陵 、 的性格特徵。(2分)

21.從全文看,文章最後一段的補充敘述對刻畫吳武陵形象有何作用?(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 (12分)

遊荷葉山記 袁中道

①予別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與二弟至裡中拜於鬆楸,而憩於先居。先居傍有荷葉山,喬木千章。今日諸叔偶不見召,日暮無事,乃與二弟步于山中。擇高阜處,藉草而坐。因思兒時常騎羊來此,每一至,不啻如四五十里外而今視之數步耳。山之蒼蒼,水之晶晶,樹之森森,自少至長,習而安之,不見有異。今偶遊焉,而覺其幽靜蓊鬱,愛玩不能捨去。久矣夫,予之在城.

市也! ②俄而月色上衣,樹影滿地,紛綸參差,或織而簾,又寫而規。至於密樹深林,迥不受月,陰陰昏昏,望之若千里萬里,窅不可測。劃然放歌,山應谷答,宿鳥皆騰。噫嘻!予生於斯,長於斯,遊戲於斯,二十餘年,而猶有不盡之景乎?徘徊欲去,而有聲自東南來,慷慨悲怨,如嘆如哭。即而聽之,雜以轆轤之響。予乃謂二弟曰:“此憂旱之聲也。夫人心有感於中而發於外,喜則其聲愉,哀則其聲悽。女試聽夫酸以楚者,憂禾稼也;沉以下者,勞苦極也;忽而疾者,勸以力也。其詞俚,其音亂,然與旱既太甚之詩,不同文而同聲,不同聲而同氣。真詩其果在民間乎!”語終,而天風夜起,歌聲漸近。二弟無言,予亦嘿嘿。聲之悲怨,有加於初;向之歡適者,化為悽愴矣。遂相與踏月而去。

【注】①窅:yǎo ,眼睛瞘進去,喻深遠。

22.第①段“習而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3.第①段畫線句的句中應有兩處停頓,請用“/”加以標出。(2分)

24.簡析第②段段首景物描寫的作用。(3分)

2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 作者是為了追憶幼時的美好時光才特意去荷葉山的。

B. 作者厭倦了久處城市的喧鬧和繁雜,渴望迴歸故鄉。

C. 荷葉山與往日相比有很多變化,作者已經不認識了。

D. 作者重點不在記遊,而在抒發聽到田夫悲歌的感慨。

26.請以學過的課文為例,談談你對作者所說的“真詩其果在民間乎”的理解。(3分)

二 寫作(70分)

27. 作文。

近日,上海發生一起車禍。電瓶車駕駛者魏先生被撞倒在地,在路人紛紛撥打電話求救時,一名外國女子走到他身邊,用雙手緊緊握住他的手,不斷地鼓勵他,直到救護車趕到。事後她對周圍的人說:“我既不是醫生,也從來沒有做過護士。我只是看見他非常的痛苦,沒法動彈。地上非常冰冷,我覺得握住他的手可以讓他暖和些、舒服些。”

這則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思考,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2)全文不少於800字;(3)不要寫成詩歌。

參考答案

一 閱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①

問菊閱讀答案二 《2014高二語文期末試卷答案》

【參考譯文】

佳節、勝景、四方的名流,這三者會合到一起,不是偶然的事。因為不是偶然的事,卻能偶然得到,真是快樂。快樂過後想到會把它忘記,就必須藉助文章使它儲存下來。古代的人都是這樣做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節,蘇州唐眉岑帶著他的兒子住在隨園,向我列舉他的烹飪本領,以蒸豬頭最為拿手。而且說:“這東西一個人難以吃下,如果現在做好,哪裡就有客人來呢?”我說:“暫且置辦齊,或許會有不速之客來。”不久,涇縣翟雲九進士來了。過一會兒,真州尤貢父到了。又過一會兒,南郊陳古漁到了,這時太陽還沒有落下。眉岑說:“我們四個人都是外地人,沒有遊覽過金陵的勝景,何不出去遊玩一下?”這三人很高興,穿上鞋站起來,快速(向外走),卻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讓客人飢餓以便使他們有好胃口。

從隨園南面穿過籬笆出來,到了小龍窩,兩個山峰之間夾著一條長長的溪流,桃林和麻田散發著清香。來了一個漁夫,引領著客人登上大倉山,見西南角閃著銀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湧而出,漁夫說:“這

問菊閱讀答案

從隨園南面穿過籬笆出來,到了小龍窩,兩個山峰之間夾著一條長長的溪流,桃林和麻田散發著清香。來了一個漁夫,引領著客人登上大倉山,見西南角閃著銀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湧而出,漁夫說:“這就是長江。”江中帆船如月亮中的桂樹影一般分辨不清。沿著山向東到蛤蟆石,高起的土地像天空一樣中間高四面低。整個金陵都在腳下漂浮,漁夫說這是謝公墩。我長久居住在金陵,多次見人指

點謝公墩的位置,都不如這裡空闊且四面都可看到。我私下想這墩不過是一堆土罷了,能夠使謝公產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這裡!即使並非如此,而謝公地下有靈,也一定不會離開這個地方而去其他地方的。從蛾眉嶺登上永慶寺的亭子,太陽已經落山,四處升起了蒼茫的雲霧,遠看隨園的樓臺,像罩上了一層輕薄的面紗,參差交錯互相遮掩襯托,又像用鏡子看自己的影子,自己喜愛自己的俊美。(我)這才知道不從它的外面觀看,竟然不知道住在裡面的人是多麼快樂。

回到隨園時,月亮十分明亮,飯菜已經完備,美酒已經斟好,那豬頭蒸得爛如泥,客人都覺得味道鮮美而吃個不停,直到大醉。酒席上分了八個題目各作詩文,叫我作記。唉!我過了五十三個中秋節,年幼時的情景已不記得,長大後沒有什麼好記的。如今因為一個豬頭的緣故,能和眾賢才沐浴在雲山霧海之中,遊遍古蹟,於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記下來。然而人生在世百年,沒有哪一年不逢節日的,沒有哪一處不遇到朋友的,這中間真值得記的事又有多少啊!因為這個緣故,我握著筆又感到很悲哀。

你隱居的地方鄰居稀少,人跡罕至,只有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蜿蜒進入園中。月夜造訪,輕叩柴門,驚動了池邊樹上棲

息的鳥兒。走過小橋,眼前是色彩斑斕的原野,座座石山在月光下浮起濛濛夜霧。我暫時離去,不久還會重來,一定不負拜訪幽居的期約。

註釋】 幽期:再訪幽居的期約。

不負言:不失約。 僧:作者自稱。

雲根:古人以為雲由山石而成,故稱山石為雲根。

少鄰並:住所旁沒有鄰居。

?

?

?

?

? 分享日誌 熱門日誌 細品87版紅樓夢秦可卿託夢王熙鳳說的話

分享

細品87版紅樓夢秦可卿託夢王熙鳳說的話

來源: 秦可卿的日誌

前幾天看了87紅樓夢縮編版,正趕上秦可卿自殺當夜託夢給王熙鳳那集,秦可卿最重的 兩場戲都是託夢一個是給賈寶玉一個就是王熙鳳,兩個夢都有寓意都為賈府後事做鋪墊,那這個人物紅學裡評論為虛幻就是對的了,這種人不會有生活原型的,除非 是仙,雖說臺詞里加了幾句廢話給我們個她可能是個常人的錯覺,但主要的那簡練的幾句所有女人們請仔細聽下:

秦可卿說的是:“常言道‘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盛筵必散’。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是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百足這種蟲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團

雖然失勢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氣勢和能量。 源頭的泉水枯竭了,那麼溪流也就乾涸了;樹木的根部腐爛了,那麼枝葉也就枯萎了;枝葉繁茂的樹木可以庇佑根部,枝條凋落的樹木,主幹也會失去保護。所以有話說:“百足這種蟲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是因為扶持幫助它的腳很多啊。這句話說的雖然是小事,但是可以作為比喻啊。 典故: 1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賢士名叫曹冏。在魏國初建之時,急需穩定大局,鞏固統治權,這是眼下急需要辦的一件緊要之

事。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說:“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扶之者眾也。”他的意思是說,有句老話說,有一種有一百隻腳的蟲子,它死了以後在較長的時間內仍不會僵硬。這是由於支撐著它的渠道很多啊。曹冏引用這句古語的目的,是勸告曹操要大力重用親信,扶植自己的勢力,招攬人才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後來人

或鎮壓的反動或敵對勢力,餘孽尚存,如不徹底肅清,還會

~我把這段給你附上~你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雨村因問: "近日都中可有新聞沒有?"子興道:"倒沒有什麼新聞,倒是老先生你貴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異事."雨村笑道:"弟族中無人在都,何談及此?"子興笑道 : "你們同姓,豈非同宗一族?"雨村問是誰家.子興道:"榮國府賈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門楣麼?"雨村笑道:"原來是他家.若論起來,

寒族人丁卻不少,自東一支,卻是同譜.但他那等榮耀,我們不便去攀扯

問菊閱讀答案三 《(最受學生喜愛的哲理美文)哲理薈萃_問菊》

江水是菊黃色的,那江水裡流動著的莫不真是晉朝的菊花?

已經不是菊花季節,陶公祠院中那兩廂曾經盛開的菊花都已敗萎了,只偶爾還露出殘的黃色。祠在江邊,就在這段被稱為菊江的長江邊。這地方真個與菊有緣,有“菊江”“菊邑”,還有個鄉叫“黃菊鄉”。我依然走在菊花的意韻之中,初冬那菊黃色的陽光和身邊那座被菊黃色歷史裝幀的古建築,以及存在於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在風中飄蕩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讓我陶然如醉。

陶淵明,曾在這裡種菊,種出了一大片他認為應該存傳後世的文人們的自珍和清高之氣。我知道他其實很想做官,少時就有猛志:“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到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場那種腐氣,那般驕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願為五斗米而彎。他就把大印掛在彭澤縣的大堂上,然後走出來,走到風和陽光之中,走到那片貧寒卻誠實的土地之上。他耕種的姿勢或許可笑,腰弓著,整個上身幾乎與土地平行。人們並不知道,他是一邊耕種,一邊在泥土中尋他的詩句。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餘,烏石所鐫,給人一股子凜凜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淵明當然不會是這個樣子,他後來窮得沒飯吃,沒酒喝,甚至乞討過,那樣子一準佝僂,哪能有如此威風?但我卻懂得塑者的匠心:他並不只是雕塑東晉的那個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氣質。仰望陶公塑像,幾分崇敬,幾縷親近。他似乎有話要說,卻是欲說還休。1600年了,他要說的話,都變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在史書上,他所在的那個時代,官場腐敗,社會奢靡,石崇、王愷鬥富,讓侈濁之風登峰造極。陶公就只好種些菊花,很想讓菊花的清氣影響一下他厭惡之極的世風,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點清菊之氣又怎能盪滌一個奢腐王朝的濁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氣後來卻影響了中國的文學史!

蘇東坡曰:“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視有奇趣。如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遠斤,無斧鑿痕。”東坡大抵是聞過陶淵明的菊花味的,不僅聞過,而且深深地聞過,他在《水龍吟》中言道:“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當在菊花之間,以一種清傲之氣面對滔滔菊江和無期無盡的歲月。

祠不大,卻修葺得很好,在江邊一塊高地上。祠後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遠處,叫“天然塔”,被稱為“江流雙塔”。祠與塔構成了一種沉重而冷肅的氣氛,在江邊,在永遠盛開的菊花之中。

陶公安在?問菊,菊卻隱去了笑容,獨向寒風。

問菊閱讀答案四 《《侯銀匠》閱讀答案》

侯銀匠

汪曾祺

侯銀匠店特別處是附帶出租花轎。銀匠店出租花轎,不知是什麼道理。

侯銀匠中年喪妻,身邊只有一個女兒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還只知道抓子兒、踢毽子的時候,她已經把家務全撐了起來。開門掃地、撣土抹桌、燒茶煮飯、漿洗縫補。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頭幾年就不斷有媒人來給侯菊提親。侯銀匠千挑萬選,看定了開糧行陸家的老三。侯銀匠問菊子的意見。菊子說“爹作主!”侯銀匠拿出一張小照片,讓菊子看,菊子噗嗤一聲笑了。“笑什麼?”——“這個人我認得!”從菊子的神態上,銀匠知道女兒是中意的。

定親後,陸家不斷派媒人來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點不耐煩:“總得給人家一點時間準備準備。”

侯銀匠順著女兒的意思,蒐羅了點金子打了一對耳墜、一條金鍊子、一個戒指。【《侯銀匠》閱讀答案】《侯銀匠》閱讀答案。侯菊說:

“不是我稀罕金東西。大嫂子、二嫂子家裡陪嫁的金首飾戴不完。我嫁過去,有個人來客往的,戴兩件金的,也顯得不過於寒磣。”侯銀匠知道這也是給當爹的做臉,於是加工細做。心裡有點甜,又有點苦。

爹問菊子還要什麼,菊子指指花轎,說:“我要這項花轎。”

“這是頂舊花轎,你要它幹什麼?”

“我看了看,骨架都還是好的,我會把它變成一頂新的!.’

侯菊動手改裝花轎,買了大紅緞子、各色絲絨,飛針走線,一天忙到晚。她又請爹打了兩串小銀鈴,作為飄帶的墜腳。轎子一動,銀鈴碎響。轎子完工,很多人都來看。

轉過年來,春暖花開,侯菊就坐了這頂手製的花轎出門。臨上轎時.菊子說了聲:“爹!您多保重。”鞭炮一響,老銀匠的眼淚就下來了。

花轎沒有再抬回來.侯菊把轎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裡都有錢。【《侯銀匠》閱讀答案】文章《侯銀匠》閱讀答案出自rgb(30, 30, 30); 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0px;">

“以後你要買書訂雜誌,要用錢,就從這抽屜裡拿。”

陸家一天三頓飯都歸侯菊管。陸家人多,眾口難調。老大愛吃硬飯,老二愛吃爛飯,公公婆婆愛吃燜飯。侯菊競能在一口鍋裡煮出三樣飯。

公公婆婆都喜歡三兒媳婦。婆婆把米櫃的鑰匙交給了她,公公連糧行賬簿都交給了她。她實際上成了陸家的當家媳婦。她才十七歲。

侯銀匠有時以為女兒還在身邊。他的燈盞裡油快乾了,就大聲喊:“菊子!給我拿點油來!”及至無人應聲,才一個人笑了:“老了!糊塗了!”

女兒有時提了兩瓶酒回來看他,椅子還沒有坐熱就匆匆忙忙走了,陸家一刻也離不開她。

侯銀匠不會打牌,也不會下棋.他能喝一點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幔酒。兩塊茶幹,二兩酒,就夠他消磨一晚上。候銀匠忽然想起兩句唐詩,那是他鏨在銀簪子上的。想起這兩句詩,有點文不對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選自《汪曾祺全集》,有刪改)

1.小說第二段(“侯銀匠中年喪妻……很精到”),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侯銀匠》閱讀答案】閱讀答案rgb(30, 30, 30); 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0px;">

答:為後面情節發展提供了依據,此段寫侯菊的勤勞能幹,方有下文的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成為當家媳婦等。本段首句還寫出了父女相依為命,也為下文女兒出嫁後父親的孤獨提供了依據。

2.文中畫線的兩處(心裡有點甜,又有點苦、及至無人應聲,才一個人笑了:“老了!糊塗了!”),分別表現了侯銀匠什麼樣的情感?

答:甜:因為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嫁了個好人家(女兒有了個好歸宿);可以為自己女兒打首飾了。苦:女兒出嫁後自己會很孤獨;女兒出嫁也只能給這點首飾。

3.小說中的花轎與刻畫侯菊的形象有密切關係,請簡要分析。

答:①早已打算要花轎,可見其聰明②改裝花轎,表明她心靈手巧③出租花轎善於經營,賢惠體貼。

4.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

答:①小說用許多文字寫了侯菊的精細、勤勞等,而這些品質正是繼承於她的父親,所以寫侯菊其實仍是意在表現侯銀匠。②作者擷取侯菊出嫁前後的片段,表面在描寫侯菊,實則意在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在人物關係中深刻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

問菊閱讀答案五 《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

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

[甲]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乙]問來使 陶淵明

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

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馥。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熟。

14.陶淵明是 朝詩人。【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高中課文中學過他的作品《 》。(2分)

15.對兩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兩首詩歌都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使詩歌跌宕有致;

D.兩首詩歌主題相同,都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16.有人在比較這兩首蘊含了作者深厚感情的#from 本文來自網

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

14.(2分)晉 歸去來兮辭(飲酒)

15.(3分)A

16.(3分)甲問了無答,答在問中。【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文章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出自

《西清詩話》雲:“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視伯夷也。其集屢經諸儒手校,然有《問來使》一篇,世蓋未見。獨南唐與晁文元家二本有之。【雜詩王維問來使陶淵明閱讀答案鑑賞】閱讀答案

問菊閱讀答案六 《(宋)鄭思肖《畫菊》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

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併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詩是鄭思肖在宋亡以後寫的一首託物言志的絕句,詩人在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菊?詩人與菊的形象是如何結合的?

答案:詩人寫菊運用了擬人手法。詩人以一枝葉簡花疏、昂首怒放的孤菊自喻自比,表現了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和凜然不屈的民族氣節。

賞析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from 本文來自網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的高潔之志,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宋)鄭思肖《畫菊》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文章(宋)鄭思肖《畫菊》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出自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遊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宋)鄭思肖《畫菊》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閱讀答案

這首詩句用於表達“民族氣節、忠貞愛國”時顯得分外貼切。

問菊閱讀答案七 《文學類文字閱讀馮驥才《雕花菸斗》答案解析》

文學類文字閱讀馮驥才《雕花菸斗》答案解析

雕花菸斗

馮驥才

他被這一大盆金光燦燦的鳳尾菊迷住了。

這菊花從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噴湧而出,閃著一片輝煌奪目的亮點點兒,活像一扇豔麗動人的鳳尾,又似一道瀑布——靜止、無聲、散著濃香的瀑布。

不知不覺間,他掏出一個挺大的核桃木雕花菸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識到花房裡不準吸菸,他慌忙四下窺探,忽見身旁幾片肥大濃綠的美人蕉葉子中間,有一張黑黑的老漢的臉直對著他,一雙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著他嘴上的菸斗。他剛要承認過錯,那老漢卻和氣地說:“沒關係,到這邊來抽吧!”

這裡便是花房的一角,這老漢是花農老範。老範坐在他對面,“唐先生,您還畫畫不?”他怔住了,“您怎麼知道我姓唐?還知道我畫畫?”“先前,您帶學生到這兒來畫過花兒,您畫得美,美呀……”老範讚美的語氣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陣酸楚和溫暖的感動。像他這樣一位紅極一時的大畫家,好比高高懸掛的閃爍輝煌的大吊燈,如今被一棒打落下來,曾經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腳下,甚至無人顧惜。難道在這奇花異卉中間,在這五彩繽紛的花的天地裡,隱藏著一個知音嗎?

誰能從這老範身上找到聰慧、美和知識的影子呢?老範身子矮墩墩,微微駝背,穿一身皺巴巴的黑褲褂,沾滿汙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發灰,動作遲緩而不靈便。發現老範仍不時瞅著他嘴上的菸斗,“您來嚐嚐我的菸絲吧?”唐先生誠懇地說。“不!”老範笑眯眯地說,“俺是瞧您的菸斗很特別……”

他的菸斗是特別。上面雕著一隻肥胖的貓頭鷹,棲息在一段短短的禿枝上,“這菸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說。他想起了靠邊站之後,整天無所事事,想起了某天靈機一動用木刻刀雕刻菸斗的感覺,想起了把每隻菸斗都當作創作的傾盡心血的狂熱,想起了家裡擺滿一個玻璃書櫃的絕妙藝術品----雕好的菸斗。“美,美呀!”對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欽慕之情。“您要是喜歡這菸斗,就送給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範固執地一個勁兒搖腦袋。

從此以後,唐先生常來花房坐坐,在飽嘗冷淡、受盡歧視的他看來,這一片單純、溫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貴。【文學類文字閱讀馮驥才《雕花菸斗》答案解析】文學類文字閱讀馮驥才《雕花菸斗》答案解析。

秋風一吹,又是賞菊的好時節。可唐先生卻沒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實了政策,名畫家的桂冠重新戴在頭上。求畫的、求菸斗的,讓他忙得不亦樂乎。一天,家中高朋滿座。外邊又有人敲門。開啟門,不覺雙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鳳尾菊,花後是半年多未見的老範。“喲,老範,是您呀!”矮墩墩的老範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額上沁出亮閃閃的汗珠,只頻頻點頭。唐先生請老範坐下後,就顧不上再和他搭腔。老範一聲不響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滿足的神情。後來他發現了身邊陳列菸斗的玻璃櫃。一下子見到這麼多雕著花、千奇百怪的菸斗,他看呆了,不禁發出一聲聲很特別的讚歎:“美,美,美呀……”沒人搭理老範,唐先生感到自己認識這麼一位無知的傻里傻氣的怪老頭很難為情。

在又收到老範送的兩次花後,唐先生從陳列櫃下邊一層屬於一般水平的菸斗中,選擇一隻雕工比較簡單、刻著五朵牡丹花的,送給老範。“您……”老範喜得聲音都震顫了,眼睛像一對灰色的小燈泡忽然亮了起來,雙手鄭重地接過菸斗,激動地吭吭巴巴,“謝謝您,唐先生,真謝謝您……”

又一陣秋風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憊不堪。他#from 本文來自網

(有刪改)

A.處在人生低谷中的畫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農老範,老範對他態度和善,對他的畫由衷讚美,這使他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B.看到裝滿菸斗的玻璃櫃時讚歎"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簡單的菸斗時"謝謝您……真謝謝您"等語言描寫,刻畫出老範純樸、木訥、無知、傻氣的形象。

C.老範的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後,依照叮囑,把一盆特大的鳳尾菊送給唐先生,既寫出了他的忠厚、孝順,也表現了他們父子的信守承諾。

D.唐先生的一幅畫被定為黑畫,他再次落魄,無人理睬,這種境遇的變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會現實,深刻批判了人們的虛偽。

E.一盆鳳尾菊,一隻雕花菸斗,幾次普通的交往,表現出人性的大美,也顯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說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發人們深思。

(2)小說中唐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請梳理小說的情節,簡析情節安排的妙處。(6分)

(4)關於小說的線索,有人認為是“雕花菸斗”,有人認為是“鳳尾菊”。你的看法是什麼呢?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1)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C給1分;答B D不給分。

B項對老範的語言描寫作用分析有誤,“無知、傻氣”表述錯誤。C項“表現了他們父子信守承諾”說法不夠確切。D項“深刻批判了人們的虛偽”的說法於文無據。【文學類文字閱讀馮驥才《雕花菸斗》答案解析】閱讀答案

(3)情節:受盡歧視,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溫暖-----重戴桂冠,冷落花農-----再次落魄,重拾真情。

妙處:製造波瀾,吸引讀者;在對比中刻畫人物,突出個性;有利於表現主題。(情節、妙處各3分,意思對即可)

(4)示例一:雕花菸斗是小說的線索。小說的標題是雕花菸斗;雕花菸斗貫穿小說所有情節,使得作品結構嚴謹;它是連線兩個人物的紐帶,畫家雕刻菸斗,贈送菸斗,為菸斗而悔恨;花農欣賞菸斗,接受菸斗,臨終前叼著菸斗。雕刻的最精美的菸斗應該屬於心靈最美的人,畫家的悔恨,表現了作者對人性純美和人性弱點的重新審視。

示例二:鳳尾菊是小說的線索。鳳尾菊貫穿小說的所有情節,使得小說結構謹嚴;它是連線兩個人物的紐帶,花農養鳳尾菊,畫家喜歡鳳尾菊,花農幾次給畫家送鳳尾菊,臨終前還叮囑兒子給畫家送鳳尾菊;鳳尾菊是花農美好心靈的象徵,象徵善良、單純、溫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現了作者對美好情感的歌頌。(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觀點明確2分,分析充分6分)

問菊閱讀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