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劉德亮《柳賦》有感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芭蕉雨聲

讀劉德亮《柳賦》有感

一葉飄零而知秋,一枝勃發而見春,無愧東風第一枝——讀劉德亮《柳賦》(讀後感)。柳,落葉遲,萌芽早,堅韌勤敏,遠過於諸樹。岸頭水邊,綠霧迷濛之日,便是大地回暖之時。一如劉德亮先生在《柳賦》中開篇所言:“一萌而大地綠,一綠而天下春。”

柳樹這些特質,一直讓我感佩不已,想專門撰文歌詠一番,可,越是在乎,越是不敢冒然行動。今日讀《柳賦》,讓我喜不能禁,連讀兩遍,不過癮,復朗誦出聲,謄抄列印藏於隨身小包內,以供閒暇細讀慢吟。

賦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兼詩的韻律與散文的明朗。情動而行言,言之不足歌詠之。賦,不易譜曲歌唱,適合朗誦。《柳賦》,言語精簡周到,韻律鏗鏘跳躍,時而如溪水出山,時而似飛瀑跌巖,靈靈動動,跳跳蕩蕩,徐疾自若。從姿態到品質再到人文精神,柳的性格與風骨讓作者言盡了。文賦,本來就適合體物言志,以賦詠柳,字少意長,最是便捷。

“無高貴之名,少華麗之色。”誠如作者所言,柳,常在耳邊髮梢拂動,我們卻不甚在意,很少為之動容。因俗常而忽略。民間的“花街柳巷”,“水性柳質”,更是無端將低賤無骨加於柳身,心偏狹,柳本無辜。《柳賦》為其正名:“條條細絲,如根根長鞭,抽打肆虐殘冬。”“狂風暴虐之時,暫彎身軀,抗爭之心不死。”字字似刀,句句如劍,直指青空蒼天。從柳芽柳絮到柳條柳色,經孟春,歷盛夏,到風雪秋冬,柳的四季姿態與顏容,透過清麗溫婉的文字,在作者面前素樸凝立;從遠古,越千年山水施施然一路走來,作者引領我們在“柳文化”中悄然回眸,讀後感《無愧東風第一枝——讀劉德亮《柳賦》(讀後感)》。折柳,送別,鄉音鄉情,親人,童心,根深蒂固。誰家門前沒有小河?哪個河岸沒有垂柳?很自然地,作者與讀者的心意在此對接碰撞,精神交融。

讀文讀語言,聽歌聽意蘊。好文字裡總是會帶些樂音的,遊絲一般,在文句間穿引。賦更明顯。我愛不釋手的這篇《柳賦》,此意昭然。“僅十幾日,漸黃,漸青,漸綠,漸濃。”黃,青,綠,濃,四字在此有不可替換之魅。黃的是芽,青的是葉,綠的是整個樹貌,至於濃,可以是色,是蔭,是春意。依時光遞進,一天一個樣,春之柳,確如是。你敢三天不出門?禿樹成蔭了。再有,劉先生不虧是痴愛文字之大家,字斟句酌,深厚紮實的文學修為總在不經意間流瀉。他將柳的芽苞比作火種,只待東風起,便迅疾燃燒大江南北,春動四野。相比美的文辭,我更服氣隱於文字間燦如星光的點滴思想。擇兩個半句:“有功而不傲,有德而不炫。”“垂首大地,常作感恩之狀”。借柳說人,用心良苦。

轉折處有大驚喜:“栽柳如栽春色,寫柳似寫人生。柳者,人也。”恰如一場盛大而隆重的交響,一曲終了,鏗然而住,任餘音繞樑。作者好狠心,不管不顧讀者的不捨。

曲音未了,手捧《柳賦》兀自沉醉,心底油然而起曾為友人淺吟的幾行拙句:

乍暖還寒料峭時,

淺於金黃是柳絲。

誰為老樹著顏色?

古來東風第一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