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1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課前老師佈置同學們收集有關中秋節的習俗,關於月亮的民間傳說、月球的知識等。今天我們一起談談對月亮產生過的奇妙想法,發生過的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好不好?

2、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賈平凹的文章《月跡》

[板書課題]

課件:月亮

二、整體入手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月亮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默讀全文,

思考:孩子們在那裡尋到了月亮?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

板書:

中堂竹窗簾兒裡穿衣鏡上

院子裡沙灘上上灣下灣

3、小組交流。對照課文,看看自己說的是否合理,並且能概括說出來。

4、全班彙報。

三、抓住特點感受美麗。

理清了順序,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月亮的特點,從而感受月亮的美麗。

1、默讀全文,想一想:作為一名講解員,你將怎樣把月亮介紹給大家?你喜歡月亮,為什麼?你會向講解員提出什麼問題?請標記在書上。

2、放聲自由朗讀全文,特別要多讀讀自己喜歡的句段,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月亮的美麗。

3、討論課後“思考?練習”

看圖,讀課文,孩子們在那裡尋到了月亮?月亮屬於我們每個人嗎?

4、全班彙報。

四、回到整體,擴充套件延伸。

老師小結:

本次講解我們就進行到這兒,請各位講解員回去後,查詢一下有關月亮的相關資料,明天我們接著講解。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瞭解月亮的特點。

二、分組研討總結觀察方法。

按照空間位置變化的順序

[板書]

中秋之夜“我們”在院子裡聽奶奶講故事,盼望月亮出來。

“我們”盼望已久的月亮進了中堂,然後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了進來”先後出現在

全班彙報。

這些變化其實是月亮的什麼的結果?

三、口頭、習作練習。

1、把你知道的有關月亮的資料介紹給同學們。

2、選擇自己喜歡的`按一定的順序和觀察方法說一說,再寫下來。

3、各組選派代表,和全班同學交流。

檢查字詞。

利用詞語卡片認讀,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說清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識記生字。

把你喜歡的描寫月亮的詞句摘抄下來。

老師小結

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1、2自然段。現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進一步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二、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寫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三、學習第3段。(3-23)

這一段篇幅較長,我們把它分為

[板書]

望月、議月、尋月

月亮沒了蹤跡,激起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進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講述勾起了孩子們對月亮上事務的無盡聯想。

思考:孩子們在哪裡尋找月亮?

葡萄葉瓷花盆爺爺鍬刃

月亮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嗎?

四、再讀課文,讀中體會;每個人心裡的月亮其實就是每個人心裡對月亮充滿的喜愛之情。

五、佈置作業:

讀課文,預習課文後半部

第四課時

一、複習學法,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前半部,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24-29)

1、請一個學生讀一讀課文。

思考;月亮屬於我們每個人嗎?

[板書]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了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在去找吧

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們要的

月亮是個好

月亮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

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們印在天上的印章嗎?

三、小結談話:

孩子們在院子外的小河邊,看到了映照在沙灘上、下灣裡的月光。當孩子從彼此的眼睛裡看到小小月亮時,他們突然明白了:“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四、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只要有一顆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擁有美麗的月亮,而且能擁有美好的整個世界。

聯絡課文內容,談談各自的體會。

五、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六、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研討方式瞭解課文的行文線索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2、比較瞭解孩子的視角寫不同主題的文章。

3、瞭解孩子們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純真願望。

【教學重點】:

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發展變化軌跡。

【教學難點】:

準確領會文章的主題。

對奶奶形象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查詢資料,說說月亮有哪些別稱?

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二、查詢資料,簡介作者。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當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作品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散文以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寫起,引出一個充滿寓意和深度的哲學命題。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山地筆記》、《天狗》、《懷念狼》等,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商州散記》等。

三、誦讀課文,找出文中你不認識的字詞,並查詢字典,將它們寫在下面。

四、再次閱讀課文,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1、 文章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的什麼事情?

時間:中秋的夜裡

地點:中堂裡、院子裡、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看月亮、尋月亮、議月亮

文章重點:尋月亮

2、在尋月的過程中,我有怎樣的心理變化?

明確尋月的過程:鏡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飲月”、河中尋月、眼瞳見月。

在文中尋月的各部分用筆圈點勾畫,找出能夠說明月亮特點的語句

第3節 寫“鏡中看月”是“長了腿的”。

寫了月兒在鏡中的變化:“白道兒”—“半圓”—“滿盈”—“虧了”——“沒了”

第5節——第21節 寫“院中望月”

是玉玉的,銀銀的,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有桂樹和嫦娥

第22節-第24節 寫“杯中飲月”

是“酥酥地顫”的滿圓月,一人一月, 月亮入心

第25節-第29節 寫“河中尋月”

哪一處水裡都有

第30節寫“眼瞳見月”

哪個人眼瞳裡都有

“盼望” ——“失望” —— “羨慕、嫉妒、爭執” —— “越發覺得奇了” ——“都覺得滿足了”

五、賞析語言

請你從文中找出你認為最富有兒童特色的語言進行賞析。

示例:

第五節:“滿滿”寫月亮的圓;“玉玉、銀銀”寫月亮的白;“粗粗”寫桂樹的壯;“疏疏”寫枝葉的稀;“累累”寫花朵的多。疊詞的運用充滿童趣。只有小孩子才會這麼表達。

六、深入研討課文,挖掘其內涵。

1、 如何理解弟弟說的:“月亮是我所要的。”和妹妹說“月亮是個好”?

月亮是美好、圓滿的象徵,指月亮是個美好的東西,是個美好的事物。

2、 “我們便爭執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大家為什麼這樣爭論?談談你的理解。

都希望月亮屬於自己,說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爭著希望自己擁有一份美麗,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嚮往之情。

3、奶奶最後說了:“月亮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你如何理解呢?

月亮是屬於我們任何人的公共財富,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美麗的權利。

4、“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嗎?”如何理解月亮就是印章?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呢?

我們像印章的主人一樣,我們成了月亮的主人,我們成了天空的主人,我們擁有了天體,我們擁有了宇宙!這樣一種氣勢真可謂氣貫長虹啊!童心具有極為高超創造力。表達了作者喜愛月亮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

這篇課文與傳統的吟詠月亮的詩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麼不同?

大多是遊子思鄉、家人思親、分離思合的主題,多是傷感之作

和本文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1)首先在於不是離人賞月,而是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團聚,實在祖輩的引導下共同賞月。

(2)作品的基調是溫馨、融洽、熱淚、積極向上的,而不是傷感、悲涼的。

(3)作品有意識的把賞月和孩童們的成長結合起來,讓其在尋月的過程中有一種心靈的昇華。

八、思考文中奶奶的作用是什麼?

解題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對事情的發展有怎樣的.作用?

“奶奶的指引”:奶奶突然說:“月亮進來了!” ——奶奶說:“它走了,------你們快出去尋月吧。”——奶奶從屋裡端了一壺甜酒出來------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奶奶說:“月亮是每一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奶奶是一個我們尋找美的過程中的引導者的形象。

九、請你從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選一種,發揮想象,用兒童化的語言寫出其特徵及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太陽、星空、風、雨

【教學反思】

《月跡》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通過靈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過“盼月——尋月——議月”,讓“我們”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滿足”,到最後都“滿足”了,並進而理解了“月跡”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個人都要享受美。

一、教學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穫:

1、吟誦詩句,揭題激趣。

自古以來歌頌月亮的詩句舉不勝舉。於是我在課前便安排學生們整理吟詠月亮的古詩句,並背誦六句以上。所以一開始,我讓學生吟誦詩句。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吟誦得朗朗上口。接著話鋒一轉,這麼多詩句中有誰發現了,詩人主要抓住月亮的什麼進行吟詠呢?這一深入思考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再次朗讀詩句,進行進一步的思索。學生們暢所欲言,特別感悟突顯。那麼,一看題目“月跡”,你能猜出來什麼呢?你猜對了嗎?通過猜一猜的環節,試著引導學生從題眼入手去考慮寫作材料,也激發了學生的讀書慾望。

2、自讀自悟,理清脈絡。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應該借用已有的能力來感受和體會。自讀環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默讀課文,思考:月亮的足跡都出現在哪裡?用列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學生通過交流達成共識,盼月、尋月、議月的線索一下子明朗了,也就理清了文章思路,瞭解了故事梗概。

3、潛心閱讀,品詞析句。

在理清層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全文,從字裡行間去找尋覺得好玩有趣的地方,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述在小組內交流。隨著交流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了一體。孩子們在思維的碰撞中情感受到了薰陶和感染。此環節主要聚焦兩點:第一是讓學生藉助語言去體會在尋月過程中我們的心理變化過程;為情感的激發作好鋪墊;第二是抓住兩句寓意深遠的話——“月亮是個好”和“天空上的印章”。通過探究交流感受文字含著的意思,並指導讀好,讀出作者的心境!

4、創設情境,培養語感。

文章中出現了兩次對話,在引導理解的基礎上我創設了分角色朗讀的環節,意在有聲有色的朗讀聲中將學生的思維與作者的思維再次產生共鳴,真正有效地落實朗讀訓練。

二、成功之處

教學本文時的確做到了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不過引路人。最大的亮點是對話部分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不足之處

本文的感情非常細膩,語言生動活潑,教學中還是注重知識的理解太多,積累太少。標點符號的運用應該涉及,讓學生學會使用標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引導學生背誦積累,以便積累更豐富的語言,會引導發現對話中標點符號的典型用法,為學生正確使用標點夯實基礎,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會認“嫋、嫦”等7個生字,掌握“累”這個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劃分文章的段落

3、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4、感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1、給文章劃分段落。

2、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教學難點

感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看到題目,我想起一首詩:(出示課件2)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入青雲端。

這首詩是孩子們眼中的月,“白玉盤”、“瑤臺鏡”多麼美好的比喻呀。從中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眼中,月是多麼美好。

今天這篇文章也寫了孩子眼中的月。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看吧。

板書:月跡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出示課件3)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藉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解決這些生字詞。

3、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段意。

生彙報學習成果

課文共分三部分:

板書:(出示課件4)

第一部分(1~2)寫中秋夜晚,“我們”盼望月亮的到來。

第二部分(3~23)寫“我們”到院子裡觀月議月、到河中尋月的過程。

第三部分(24)寫“我們”在沙灘尋找月亮,並發表感慨。

三、細讀,尋月之跡

1、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讀文章,(出示課件5)

思考:文章圍繞著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

生總結,歸納:

中秋月夜,孩子們在庭院中、小河裡尋找月跡。

2、默讀課文,總結: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

生總結,歸納(出示課件6)

板書: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讀,賞月之美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出示課件7)

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款款地”形象地表現了月的柔美、優雅。

“漸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虧轉盈再消失的形態變化美。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為什麼?(出示課件9)

明確:(1)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的顏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嫋嫋、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到了月亮的體驗,很美妙。

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著詩情畫意。(出示課件11)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這些詞讓“我們”感覺眼中月亮是那麼惹人憐惜。

五、再讀,探月之喻(出示課件12)

1、精讀,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們並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裡,在孩子們的眼睛裡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著什麼呢?

板書:尋找月亮,月亮無處不在。

2、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嚮往齊讀文章最後兩節。

3、找出文中對月亮靜態和動態描寫的語句,並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

六、小練筆。根據要求仿寫句子。

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使用疊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

七、作業。

摘抄文中描寫月亮的優美的句子進行積累。

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把握。在品讀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所蘊含的感情讓學生來理解整個句子的內容,從而達到對整個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初讀課文這個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藉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從而達到對基礎知識的把握。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4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獲得美的薰陶。

3.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語言,激發愛美之心。

教學重點: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獲得美的薰陶。

2.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語言,激發愛美之心。

教學難點: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激發學生熱愛美,追尋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材料,學生分組(月亮兄弟組和月亮姐妹組)

教學設計:

一.激情匯入,對吟月詩。

教師預設1:上課前請同學們微微閉上雙眼,聽一首歌。(播放歌曲)這首歌使你想到什麼呢?

教師預設2:每當圓月掛在天空,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詩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豪情激盪著我們的心靈。看到月亮,你會想起哪些詩句呢?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們紛紛發言,教師及時肯定。

二.整體感知,比尋月跡。

1.初識作者。

2.教師預設: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嗎?(提示: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過程來說。)

盼月(1—4)、尋月(5—30)、議月(31—36)

3.教師預設: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有沒有注意到旁批中的“感悟 品味 欣賞”呢?對照這些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們尋找月亮的過程。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找出孩子們尋找月亮的過程,一邊思考那時孩子們心中的感受(提示:可以用一個兩字詞語來表示。)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們根據圖示一一完成。

共同小結:隨著尋月足跡的不斷變化,孩子們的心理也在不斷變化。原來,尋月的過程正是孩子們獲得滿足的過程,尋月的過程正是童心昇華的過程呀!

三.品讀佳句,賽悟月美。

教師預設:月亮是神奇的,所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那麼,孩子們眼中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呢?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寫月亮的句子,並作批註,說說你的感受。

多媒體展示範例:

A.“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

月亮兄弟:“款款”運用疊詞,形容月亮的'美好姿態,款款而來,

多麼優雅呀!

“溜”形容悄悄地,彷彿捉迷藏;“長了腿”擬人手法,一個活潑可愛的月亮來到我們面前。

B.“哦,一個女子,我想:······”

月亮姐妹:聽完奶奶月中嫦娥的故事,“我”想象著,月宮應是冰雕玉器的,所住的女子應是美麗多姿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C.“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月亮姐妹:因為喜歡月亮,所以才會有爭執,這正體現了孩子們對美的熱愛與渴望。

D.“大家都喝下肚去······”

月亮兄弟:把月亮喝下去,就是把美裝進心裡,心中有美那麼一切都是美的。

E.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月亮兄弟:每個人心中有美,就可以找到美,發現美。

F.“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嗎?

月亮姐妹:擁有了月亮還不夠,還想擁有天空,擁有美還不夠,

還要去發現美進而創造美。

教師小結:說得太好了!擁有了月亮,就擁有了天空,擁有了美麗的心靈,就可以去發現美,創造美。原來,月亮就是美的象徵,尋月的過程就是尋美的過程啊!

孩子們心靈美好,所有可以發現美,這不正是純真的童心童趣的體現嗎?作者就是用這樣富有童心童趣的語言來表現兒童對美的熱愛與追求。

四.爭探月喻,競抒月懷。

1.“月亮是個好。”在你眼裡月亮又是個什麼呢?如果問我,我會這樣回答:······

你也來說說吧!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們紛紛發言,教師及時肯定。

2.讓我們共同欣賞月空,也用我們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對她的熱愛吧。

教師展示範例。

請寫下你的感悟,下節課,我們將共同欣賞你們的佳作。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5

教學目標:

1、 瞭解課文的行文線索,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2、瞭解孩子們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純真願望。能說出作者通過尋找月跡所要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一、課前準備:複習關於月亮的詩文: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的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三、尋月過程,品味文字:

1、課文開頭寫“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這是為什麼?

2、 明確尋月過程:(尋月所見和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

3、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的這句話如何理解?

4、理解“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5、教師: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分析,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現在,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以月跡為標題?(月跡的含義)

四、課外探究:

1、 奶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2、這篇與傳統的吟詠月亮的詩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麼不同?

五、閱讀課文“我們這些孩子”到“桂樹”一段,完成下列練習:

1、開頭一句有什麼作用?

2、“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款款地”“悄沒聲地”說明了月亮怎樣的情態?

3、“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一句表達了孩子們怎樣的心情?

4、“但再也不是那麼一個滿滿的圓了,……這般兒亮的。”是從幾個角度來寫月亮的?

5、作者在寫月光的同時,為什麼還寫了院中的桂樹?

6、你覺得作者在文中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月亮”指的是什麼?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6

一、課前預習

1.簡介作者

2.給加點生字詞注音

倏忽( )杴刃( )嫋嫋( )粗糙( )面面相覷( )嫉妒( )( )掬著沙( )蹤跡( )爭執( )酥酥(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的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2、請同學們討論分析本文的行文線索是什麼?

三、合作探究

1、課文開頭寫“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為什麼?

2、孩子們由“不滿足”到“滿足”,經歷了哪些心理變化?這變化過程表現了什麼?

3、如何理解 “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嗎?”

4、為什麼文章要以“月跡”為標題?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7

月跡(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識記相關常識和生字詞。

2、學會觀察事物,學會發現美。

3、體會童心童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

4、學會感悟和表達。

學習重難點

1、體會童心童趣,學會觀察事物,學會發現美。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3、學會感悟和表達。

學 習 過 程說 明

預習板塊

1、給黑體字注音:嫋嫋( )面面相覷( )倏忽( )嫉妒( )掬( )相依相偎( )忌妒( )粗糙( )

2、填空:《月跡》體裁 ,作者 ,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月跡可理解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跡;也可理解為月的變化軌跡,尋月的過程就是尋找美的過程。

探究板塊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裡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奶奶從屋裡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個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裡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了。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文描寫月亮時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方法,請寫出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內容各一句。

動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靜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在寫景敘事中蘊含著哲理,讀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麼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檢測板塊

《荷》(趙文英):無數次邂逅荷,從未像現在這樣令我感到心靈的震撼。這個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著大地熱浪蒸騰著大地。漸漸地,碧波盪漾的湖泊乾涸了……此時此刻,荷臨危不懼,坦然自若,正滿面春風地迎接著我的到來。這是怎樣一番驚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見,A在早已焦渴得乾巴巴龜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壯碩挺拔的荷昂揚如常地站立,周圍還有倔強地從地縫中鑽出尖尖角的小荷。原來在水裡生水裡長的荷,雖無雨洗塵;無水滋潤,田田荷葉依然綠亭亭翠葉如蓋,片片相連相擁相依,充溢著一派勃勃生機;一枝枝飽滿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蓮花,在灼灼陽光下,顯得出奇的豔麗、鮮亮,婀娜多姿地搖曳在清新、生動的碧綠中,豐潤鮮靈有流香。

荷,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著生命的奇蹟,它勃發的莢姿,是對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諷,更是不言屈服的頑強抗爭了。早就聽說過荷的故事,一顆在地層深處沉睡幾千年的古蓮子,一經挖出,只要給它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它便奇蹟般地長出綠葉、綻放花朵、結出果實。這就是生命不甘泯滅的勇敢而執著的荷,惟有它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卓然傲立,風吹不退縮,雨淋不著痕,一副以不變應變的王者風儀。生命的高貴、聖潔與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偉力相伴相隨。每有狂風襲來,靜靜的荷便如千萬勇士高舉著盾牌,凝聚起強大的力量,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終,狂妄的風在它的面前乖乖地敗退。荷,靜立如山,依然故我。 B若遇秋雨驟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纖纖彈起無數古箏,那頓挫有致、浸透著生命高貴氣息的縷縷清音,挾著空靈、灑脫的美韻,輕輕飛揚。“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紅顏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迴腸蕩氣,擲地有聲。當凜冽的寒風裹著雪片飛來,在荷的周圍瘋狂地咆哮、翻卷時,荷的葉,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斷了,荷還是不肯摧眉折腰,還是不肯跪倒於地,惟見冰天雪地中屹立著它獨立自尊、不餒不屈的錚錚傲骨。在風霜雪雨的洗禮中,在百般磨礪的錘鍊中,荷,洗盡鉛華,風清骨俊,矯健中自有別樣的典稚端莊、柔媚明豔,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它不受風塵誘惑的瀟灑出塵,那一派清遠的標緻與神韻,不知令多少愛荷的人如醉如痴!據記載,遠古,荷還不被西方人認識時,它卻早已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賞識與喜愛。那些精神的種荷者,更是將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們遠離人慾橫流的凡俗社會,隱患居山問,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淺吟低唱,贊荷、詠荷、賦荷,借荷出泥不染、剛正不阿的高風亮節,抒發自己不慕榮華、不求高貴、不媚不諂、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閃爍著高尚思想靈輝的荷,早早地就在《詩經》中綻放了:“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彼,有薄與荷”、而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眾多的荷姍姍而來,紛發娉婷玉立在詩人華莢、雋永的詩章中,盡展君子的襟懷、佳人的風采,至今還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輝,輕輕叩動著紅塵人的心扉。

楚楚動人的荷,永遠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畫屏般的荷塘,風吹綠葉送爽,縷縷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誰會沉醉忘卻歸路,在這高雅、脫俗的淨地,細拂心塵,頓開茅塞,靜靜聆聽一次有關生命真諦的訴說?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動得寵辱皆忘的人,走進了它滿載生命之花的夢中。

1.第2段說:“荷,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著生命的奇蹟”,從全文看,作者筆下的荷創造了哪些生命奇蹟?請仿照下列句子④,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①烈日炙烤下,臨危不懼,坦然自若;②在沉睡千年後,仍能綻放;

③ ④暴雨突至,清音飛揚,迴腸蕩氣;⑤

2.縱觀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節順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寫內容卻不是任一季節的荷,與前後文不一致,是否應當刪去?請說明理由。

3.請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加以品析。

我來品析第 句: 。

延伸板塊

4.結合文字,說說文中畫線句子中“紅塵人”是指什麼人?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答:紅塵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 。

5.文章最後說,“荷,不答”,你在“靜靜聆聽一次有關生命真諦的訴說”後,又有怎樣的回答?請把你的回答寫下來。

學後反思

月跡(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觀察事物,學會發現美。2、體會童心童趣。3、學會感悟和表達。

學習重難點

1、學會觀察事物,學會發現美。2、體會童心童趣。3、學會感悟和表達。

學 習 過 程說 明

預習板塊

1、“月亮是個好”,妹妹說的這句話如何理解?

2、想一想,做一做:①《月跡》圍繞孩子和月亮依次寫了 、 、 三個部分。圍繞“尋月”寫了 、 、 、 四個部分。含“月”的詩句:A今夜月明人盡望, 。B青女素娥俱耐冷, 。

②運用疊詞是《月跡》語言的一個特色。請從下面挑選至少四個詞語,描繪一種事物。

款款 漸漸 匆匆 滿滿 玉玉 疏疏 累累 嫋嫋 淡淡 癢癢 酥酥 燦燦

3、仔細揣摩下面兩個語段的內容和寫法,仿寫一個語段。

當你生病在床上無法上學,同學們送來了鮮花和問候的.時候,你也許會感到欣慰。 ——因為感受友情是一種快樂。 當你為希望小學捐了兩元錢,為災區的學生捐出幾本書的時候,你也許會感到充實。 ——因為幫助他人是一種快樂。

檢測板塊

3.寫一段含下面關鍵詞的文字,表達你對結尾自然段的理解。(60字內)

自然 生命 青春 陽光

延伸板塊

4.大量運用短句、恰當使用修辭是這篇文章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分別舉一例分析。

短句:

修辭:

學後反思

月跡(第3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觀察事物,學會發現美。2、體會童心童趣。3、學會感悟和表達。

學習重難點

1、學會觀察事物,學會發現美。2、體會童心童趣。3、學會感悟和表達。

學 習 過 程說 明

預習板塊

1、課文開頭寫“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這是為什麼?

2、從“微風”“楊柳”“月亮”“期盼”“淚水”“微笑”中選三個詞語,發揮想象,運用修辭手法,寫一段符合特定情境的話。40字內。

情境一:分別時

情境二:重逢時

探究板塊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裡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舉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的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了。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裡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彎,就大呼小叫:“月亮在這兒!”妹妹幾乎同時在下彎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裡都有月亮;沿著河跑,哪一處的水裡都有月亮了。……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裡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裡也一定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你們說,月亮是個什麼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月亮是個好。”妹妹說。我同意他們的話。……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睏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1.細讀選段,理解下面語句。

(1)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2)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1. 結尾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反映了孩子們什麼心理?抒發了一種什麼感情?

3.作者描寫月亮是從什麼角度結合什麼事物來寫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檢測板塊

《心靈之燈》:表姐從事特殊兒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機會和那些有殘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過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覺,卻安靜地坐在我身邊。他的發問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訴我‘紅’是什麼樣子?”這下真把我問住了。思索了一陣,我只有笨拙地解釋:“你感受過‘火’嗎?‘火’是紅的。”那‘紅’一定很燙呀!”他說。我又講:“老師給你講過太陽嗎?太陽是‘紅’的。”“那‘紅’一定可以給你們光明瞭?”“我們身體裡的血也是‘紅’的。”“那‘紅’一定是流動的。”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給他解釋清楚抽象的“紅”是個什麼樣子,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黑”一種顏色。

我頹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時,盲童自言自語地說:“‘紅’是流動的,是燙的,是發光的,好美麗哦!”我愕然了,在我們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變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裡卻具有了這麼多種美好的屬性,多麼敏銳的感覺!“大哥哥,你聽!”他突然喊道,“你聽,外面有小貓在叫。”我仔細聆聽,卻沒有聽見什麼動靜。我茫然地沉默不語。他拉著我的手堅持說:“是有貓叫!”我只好順從地開啟門,呀!真有一隻凍得瑟瑟發抖的小貓“喵喵”地在叫。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卻比常人更能傾聽外界的聲音。我們常常聽到的是誰家在吵架,誰家在打麻將之類的嘈雜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普通聲音中分辨出最動人最惹人愛憐的聲音。

他是用心在領悟這個世界,而我們這些正常人只是運轉我們的感官。他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比我們多一份細膩的感情,比我們更加珍惜生活的美麗。有一個故事說,鄉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門外安裝了一盞燈,她說這是為了過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燈為別人照路,同時也點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燈。我黯然,檢討自己是否已經迷失方向,已經不能夠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本文寫了有關“盲童”的哪兩件事?

答:① ; ② 。

2、黑體劃線句是針對文中什麼現象而發表的議論?

答:

延伸板塊

3、請分別指出產生情緒變化的原因。

答:“頹然”的原因: ;“愕然”的原因: 。

“黯然”的原因:

4、文章結尾時寫“瞎婆點燈”的故事,其目的是什麼?

答: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8

教材簡析

《月跡》見蘇教版七下語文第七課。學習本文,最終應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瞭解課文的行文線索,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本文的教學應先整體感知尋月的過程,然後抓住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語句入手進行分析。

教學目標

①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點。

②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體會孩子們豐富的心靈世界,瞭解作者通過尋找月跡所要表達的感情。

課前準備

蒐集賈平凹的資料,蒐集與月亮相關的詩文;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疑難問題(可以從內容、主題、語言等角度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尋月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把握課文主旨。

一、匯入新課

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灑滿大地,讓人產生無數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對月亮倍加青睞。現在我要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與月亮相關的詩文。

①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③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④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⑤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⑥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⑦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11月出於東山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月相關的散文,看看你能體會到哪些東西。

二、認識作者(由學生介紹為主)

賈平凹,1952年生於陝西省丹鳳縣一農民家庭。父親為其取名賈李平,後圖口音方便,便喊他為平娃。陝西話中,娃凹同音。從西北大學畢業後曾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擔任過編輯,後調到西安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陝西分會副主席等職。

賈平凹早期的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於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明麗自然。後期則開始向空靈的音韻發展,並且探討都市中人的生存狀態。

三、粗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讀課文,讀後交流。)

1、文章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的一件什麼事情?

明確:時間:中秋的夜裡;地點:中堂裡、院子裡、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

2、明確文章重點:尋月亮。

3、脫離課本說說尋月的過程。

中堂裡,鏡中看月:月兒由圓而虧,終無蹤跡。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銀銀”,月亮既大且圓,裡面有桂樹,還有人。

進一步在院內尋找:發現一切光潔之處,俱有月亮在其中。

興之所至,院外河中尋月:發現“哪一處的水裡都有月亮”。

突然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四、精讀課文,答記者問

1、分組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作者及本文的材料,將每人提的問題先在組內解決(可不全部解決)。

2、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以作者的身份上臺接受採訪。

3、臺下學生作為觀眾就自己的疑難向作者提問,臺上同學予以解答。

預設問題:

1、課文開頭寫道:“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這是為什麼?

2、如何理解“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這句話?

3、尋月過程中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表現了什麼?

4、奶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5、這篇文章與傳統的吟詠月亮的`詩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麼顯著的不同?

6、這篇文章的語言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較,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明確:1、不滿足——在孩子的眼睛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那麼新鮮神奇,他們對大自然發生的任何現象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心裡有無數個為什麼,總想打破沙鍋問到底,求索的慾望十分強烈。所以對孩子來說,他們總是“不覺滿足”的。

滿足——孩子們在尋月,其實也是在尋找夢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裡便踏實了,滿足了。

2、一輪圓月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蓋在書本上,既然月亮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那無垠的天空也是屬於我們的了。

3、尋月過程中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鏡中月亮由圓而虧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聽說月中有樹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樣漂亮,三妹便覺得月亮僅屬於她,大家由“羨慕”而“嫉妒”,不由得“爭執了起來”。——聽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大家“越發覺得奇了”。——河中尋月,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麼多的”。一番議論之後,大家“都覺得滿足”。

這個心理過程表現了孩童渴望瞭解外界事物的強烈好奇心理,因一時不能瞭解而產生的失望之情恰恰反襯了這種好奇心;也表現了孩童的爭強好勝之心,因不能擁有月亮而產生的嫉妒和爭執,也恰恰反襯了這種爭強好勝之心;最後認識到月亮“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都覺得滿足”,沒有任何一個人想獨佔月亮,只要大家都擁有就好,表現了童心的純潔美好;“來了睏意”後,大家“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更表明孩童們之間本沒有任何隔閡,弟兄姐妹一家親。

4、奶奶瞭解、愛護並有意於發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們在院子裡盼著月亮,講故事的奶奶其實也在關注著月亮。是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來了”,讓孩子們看月亮;月亮消失後,是奶奶要求孩子們“快出去尋月吧”;是奶奶告訴孩子們月亮裡有桂樹,有嫦娥,給了孩子們許多聞所未聞的知識;當孩子們為月亮而“爭執”時,是奶奶給每人倒一杯酒,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月亮,這簡直是一個非凡的創意;最後還是奶奶讓孩子們從院內尋到院外,見到了水中之月,又見到了瞳中之月。奶奶瞭解童心,自身對生活也充滿了熱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個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導孩子關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糾紛,並把孩子心靈引領進新的高尚境地。沒有奶奶這個形象,就沒有孩童的尋月、議月,就沒有孩童心靈的昇華。

5、傳統的吟詠月亮的詩文,常以月亮的圓缺比擬人世的盛衰,抒發傷感亂離、期盼團聚的思想感情,因而常寫的題材是閨婦思夫、徵人思婦、遊子思鄉、家人思親、分離思合等等。由於以日為陽,以月為陰,因而吟詠月亮的詩文一般缺乏陽剛之氣,即使是豪放之作,也難免傷感之情。本文的不同之處,首先在於不是寫離人賞月,而是寫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團聚,且在祖輩指引下共同賞月;第二,作品的基調是溫馨、融洽、熱烈、追尋、向上,而不是傷感、悲涼;第三,作品有意識地把賞月與孩童們的成長結合起來,隨著尋月的程序,孩童們的認知在發展,心靈在昇華。這一切,都使得文章不落窠臼,有耳目一新之感。

6、這篇文章語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於童趣,瀰漫著鮮活的、純真的孩童氣息。寫孩童尋月,寫孩童眼裡的月亮,一切就著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來寫。在孩童們那裡,月亮執行“是長了腿的”;面對穿衣鏡裡的圓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看到桂樹上“累累的骨朵兒”,“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三妹因為和嫦娥一樣漂亮,就認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月亮是屬於我的了”;議論月亮時,“月亮是我所要的”,以一個“要”字表示對月亮的愛,“月亮是個好”,直接把月亮與好相聯絡;而最後,擁有月亮和天空,如此之大的口氣,也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講得出。

五、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寫作特點。

主題思想:本文記敘了一家的幾個孩童中秋夜追尋月亮的過程,描繪了皎潔的月色和到處映現出月亮的景象,表現了孩童奇特敏銳的想像,以及為共同擁有美好事物而滿足的可貴的心靈世界。

寫作特點:①線索清晰 ②富於童趣 ③立意豐富而深刻

六、課後學習

皎潔的月亮,給童年的作者帶來了神奇與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一定凝視過神奇的夜空,神往過燦爛的星辰。請以“夏日星空”為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一定要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大膽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一切與星空有關的人與事都可以寫進去的。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9

【執教時間】XX年11月18日

【執教物件】蒙山中學預備年級

【執教教師】上海市呂巷中學 吳昌瓊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

2、 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並學會寫簡單批註。

3、 體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品讀優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教學難點】

體悟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欣悅之情。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匯入

(二) 初讀,尋月之跡

1、[引導]:文章圍繞著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

[要求]: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散讀文章,概括主要內容,並做好提要。

[歸納明確]:孩子們在中秋月夜尋找月跡。

2、[引導]: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

[要求]:提煉並圈劃文章相關資訊。

[歸納明確]: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三) 品讀,賞月之美

1、[引導]: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

[要求]:齊讀,任選角度,展開討論。

(交流後,ppt呈現旁批範例)

[歸納明確]:

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

“款款地”形象地表現了月的柔美、優雅。

“漸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虧轉盈再消失的形態變化美。

2、[引導]: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為什麼?

[要求]:自由散讀,圈劃批註,並交流。

[歸納明確]:

(1) 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的顏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

“嫋嫋、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到了月亮的體驗,很美妙。

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著詩情畫意。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 這些詞讓“我們”感覺眼中月亮是那麼地惹人憐惜。

(四) 再讀,探月之喻

1、[引導]:到了院外,孩子們並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裡,在孩子們的眼睛裡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著什麼呢?

[要求]:深入思考。

[歸納明確]: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徵。美好無處不在。

2、[引導]:讓我們帶著對這份美好的嚮往齊讀文章最後兩節。

(五)拓展,書月之華

孩子們的眼中看到如此可愛、優雅、朦朧、惹人憐惜的月,你又會看到怎樣的月亮呢?挑選一處用兩三句話續寫(建議使用疊詞,運用擬人等修辭手法)。

(六)小結

當孩子們醒來了以後,或許看不到這美麗的月亮,尋不到那令人難忘的月跡了。可是,它依然留在了孩子們的心裡,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

【附板書】

尋 鏡 眼

四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瞭解孩子們在哪裡尋到了月亮。

2、聯絡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美好生活時流露出的對家鄉深沉的愛,理解“月亮屬於每個人”的深刻含義。

3、掌握本課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熱愛,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4、練習採用查資料或詢問的方式解決自讀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月亮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含義。

體會作者在回憶童年美好生活時所表達出的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定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與月亮有關的一個傳統節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麼節嗎?你知道人們過中秋節都要幹什麼嗎?(學生自由談。)你能背出有月亮有關的詩歌嗎?(也可以師先背誦《小小的船》,以“拋磚引玉”)。

自古以來,人們就借月亮表達對祖國,對故鄉,對遠方的.親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節這天晚上,人們追尋著月亮,欣賞著月亮。

板書課題:月跡齊讀課題“跡”什麼意思?

下面我們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裡的那個中秋節的晚上,一起去尋找月亮,

欣賞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出示要求:1認真讀,掌握生字的讀音。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

2)提出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的老師做以梳理。

三、師:文中的孩子們在哪裡尋到了月亮?

1)請同學們再仔細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

2)全班交流。隨機理解“中堂”等詞語。

3)哪段是寫在中堂裡尋到月亮的?

第二課時

一、 品讀課文,體會寓景之情。

(一)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劃出描寫月亮的句子。

出示:“……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月亮還在竹簾上爬,……一個失望。“

理解:款款滿盈

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見到過嗎?談談哪些句子描寫的情景你也見到過?(也可演示)

3孩子們看到這個景象後,是什麼心情?你從哪裡感受到的?

學生談各自的體會。

4再來讀讀這一段落,把孩子們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朗讀,教師指點。

師:當月亮不見了時,孩子們又在院子裡找到了它的蹤跡,哪幾段是寫在院子裡的事?找一找。

(二)、學習第二部分

1、 默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找,在院子裡,我們看到了什麼?議論了什麼?孩子們又在哪裡尋到了月亮?

2、 交流:在院子裡孩子們看到了什麼?院子裡的景色怎樣?你從哪兒體會到的?有感情地練讀課文。

交流:月光下的孩子們的心裡想些什麼?

3、孩子們對月亮產生了無盡的遐想,聽了奶奶的話,作者當時想到了什麼?

理解:面面相覷嫋嫋

你讀了奶奶的話,你在想什麼?

(如果沒有學生講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師可補充出來)

4、 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師:孩子們又在酒杯裡,葡萄葉兒上,瓷花盆上,爺爺的鍬刃兒上,上灣,下灣,還有------(弟弟妹妹的眼睛裡,讓學生補充出來)尋到了月亮,同學們,你還能說出在哪兒還能尋到了月亮嗎?

(三)、師:當三妹以為月亮是屬於她時,她是什麼心情,什麼表情,我們呢?

(練習通過有感情朗讀來體會美好的月亮,孩子們是多麼嚮往和熱愛。)

(四)、師:可奶奶卻說,月亮屬於我們每個人,聯絡上下文,討論:月亮是屬於每個人的嗎?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理解,並做到有根有據,分析到位。

(若學生沒有注意到後面幾個自然段,可引導學生:文中的孩子們覺得月亮是什麼呢?等問題讓他們去關注這些話。)

二、總結全文。

當大家知道月亮不僅屬於漂亮的三妹,同時也屬於每個人時,他們滿足了,他們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著了,睡得那麼甜。看,睡夢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會夢到什麼呢?

學生想像

同學們,明月寄相思,作者回憶童年的一箇中秋夜,是為了什麼呢?

學生思考回答。

師:同學們,承載著人類美好願望的月亮也同樣屬於你們每個人,只要你想要月亮。

三、 課後拓展作業

1蒐集描寫月亮和月光的,詩歌,詞,故事,做一期手抄報。

2找出描寫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讀一讀,背一背。

四、教學後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