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5篇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的六年級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5篇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張海霞。最近,我特別喜歡收集一些民俗節日的資料。看得我真是心裏癢癢,想要與大家好好的分享。這不,我已經都整理好,做成“大盤點”了。什麼?你們不服氣?好,那我現在就給你們好好地介紹一下吧!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漫長的歷史中,也擁有了特殊的節日。在德*族,這些特殊的節日不足為奇,竟然在特殊的節日中還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風民俗呢!

歷史悠久的德*族,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風俗,不論酒席上菜餚有多少,都要用新鮮的蔬菜做一碗沒有味道的素菜,然後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聽着聽着,愛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來了。這樣吃,別具風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彝族是一個古老而又熱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節也在全國頗負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它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連白族、納*族、基*族等都過火把節呢!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當我想象起彝族火把節的熱鬧,不由充滿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使我領略了許多民族氣息,也讓我更加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2

“黃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詩句中的“白玉”和“玉珠”形容的是德清有名的美食——洛舍魚圓。

洛舍魚圓美味爽滑,柔綿而有彈性,白嫩宛若凝脂,但你們知道它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相傳於楚文王時代,文王第一次吃魚時,被魚刺卡住了喉嚨,當即怒斬廚師。此後文王吃魚,廚師必先斬魚頭,剝魚皮,剔魚刺,剁細製成魚圓,文王吃來覺得香鮮可口,完全不用擔心魚刺會卡在喉嚨裏,連連叫好。從此,將魚肉製成魚圓成了荊楚一帶的風氣,慢慢蔓延至了江浙一帶。

我的外婆是一個洛舍人,我有幸看到了魚圓製作的全部過程。

外婆先從菜市場買來一條鰱魚,外婆説:“買魚可考究了呢,不能大也不能小,大約四斤左右的鰱魚最適合做魚圓。太大了肉質粗糙,做出的魚圓不夠鮮美,不細膩;而太小了,可以做魚圓的肉就很少,肉質太嫩,粘稠度不夠,做出的魚圓數量太少。”魚買來了,外婆沿着魚背切開,將魚分成兩半,把其中一半固定在木板上,再用鋒利的刀,把魚背和魚尾上的刺剔下來,把肉刮下來,剁成肉泥狀。肉泥裝在一個大容器裏,慢慢分批次地倒入1。5倍的水,用手攪打成粘稠狀,再把它捏成圓形,冷水入鍋燒熟,這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魚圓就出鍋啦。

它們白嫩宛若豆腐,口感如凝脂般絲滑,輕盈如浮萍般漂浮於鍋中,垂涎三尺的我連忙撈起一個放入碗中,一陣陣魚香縈繞在鼻尖,一口咬下去,極富彈性,略微咀嚼即化,我禁不住誘惑,一口氣吃了六七個。

洛舍魚圓果真名不虛傳,味道如此鮮美,我一定要傳承外婆的好手藝,到時候歡迎大家來我家品嚐哦!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3

説到浙江德清,最著名的就是新市小吃了吧,在新市小吃中,最具特色的就屬梅花糕了。

一提到糕,人們腦海中往往就會浮現出那種扁扁、糯糯的糕,但梅花糕偏偏就是那“糕中奇葩”。為什麼説它奇葩呢?首先,梅花糕,顧名思義就是形狀如梅花,不像其它糕一樣為正方體、長方體。其次,在梅花糕的表面有紅、黃、綠等各種顏色的絲,顏色十分鮮豔,比那些清一色為白、黃色的糕好看多了!就算是衝着它的樣貌,那也得去嘗一嘗。

相傳梅花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見其色澤誘人,便故作品嚐,發現其入口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勝過宮廷御點,因其形如梅花,便賜名“梅花糕”,流傳至今。

我品嚐過梅花糕,它的味道讓我念念不忘。梅花糕外焦裏嫩,軟綿的口感,濃縮的甜香味、熱乎乎的夾餡流連齒間。這糕頂着純白色的六角“腦袋”,沒嘗過的人絕對看不出裏面還有豆沙餡。它的“小腦袋”上還戴着一些紅紅綠綠的“頭飾”,甚是好看!我咬了梅花糕一口,軟軟糯糯的糕填滿了一嘴。我繼續向豆沙進攻,我咬了一大口,糕中就會流出琥珀色的紅豆沙餡,這時就趕緊去舔,爽滑無比,還帶着梅花淡淡的芳香,飄然至心,心情在這妙不可言的芳香中明朗起來。

新市梅花糕展示着獨特的江南特色。如果你們有空走近新市,一定要感受它那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發現它藴含着的江南味道!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4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一天裏, 親朋好友都儘量從各地趕回來,齊聚一堂,大家有説有笑。

到了春節,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還沒有開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兩面金黃的食餅筒,有白花花的水餃和圓圓的湯圓,還有平時吃不到的誘人的小零食……大人也彷彿看見了我們的心事,也會讓我們吃。一聽這話,我們就會像餓狼撲食一樣,大口大口地吃,讓我們期盼再次大飽口福吧!

最開心的是收壓歲錢了,看着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的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麼花。我呢,交給媽媽,每年還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測: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響聲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在腳下,看到別人嚇了一跳,就特別地開心。最特別是水炮,這種鞭炮在水裏也能響,棒炮很好玩,用火點燃,會燒出火焰。火焰還有好幾種顏色,有綠色、有黃色、還有紅色。鞭炮讓我們的玩耍更增添了幾絲樂趣。

新年是歡快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託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5

老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裏有了什麼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台,這麼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裏,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後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台“包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站在外面豎着耳朵聽吧,這人羣是任憑你怎麼擠也擠不進去的。

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

出門在外的遊子聽到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着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説並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説:“這裏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6

我的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户户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説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着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7

除夕之夜,熱鬧非凡,鞭炮爭先恐後地響了起來,一束束火花竄上天空,轟地一聲在天空中綻放,我越來越激動,可我激動的並不是可以拿到大紅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們老家那兒過年常有的“福餃”。

福餃福餃,顧名思義,那便是有福氣的餃子,這餃子可不是一般的餃子,它分為三種味道、三種外皮。加起來便是六六大順。

首先,餃子的三種外皮十分特別,並且純天然無色素,第一種是胡蘿蔔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麥粉和新豐收的胡蘿蔔壓榨成汁後又和的麪皮。成品紅通通的,寓意着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第二種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豐收的芹菜壓榨成汁後又和成的麪皮。成品綠油油的,寓意着身體健康。第三種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細細的艾草和成的麪皮,又糯又軟,寓意着新的一年裏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其次,餃子裏面包着不同的食材三種味道,也分別寓意着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種包的是蜜棗,寓意着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種包的是金色小魚,寓意着年年有餘;第三種甚至會包一元硬幣在裏面,寓意着新一年財源滾滾。這三種味道,三種麪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種福餃,寓意着我們相處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是奇妙!

“終於端上來了!”

我心裏一陣狂喜地叫着,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福餃,閉着眼睛選了一個,送入口中。一陣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迴盪,“咯噔!”我的牙齒咬到了一個堅硬的金屬,我連忙吐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我的腦袋一轉,心想:這一年,我肯定會無病無災,無憂無慮,我們家會也會財源滾滾喲!

傳統的民俗風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們要盡力保護它們,可不能在新世紀的海洋裏沒有了它們的身影……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8

老師曾經説過:“如果只是這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那麼學生只能學到總量百分之四十的知識。如果在老師講的基礎上學生還能互相交流合作,那麼能學到百分之六十的知識。究竟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就是讓學生先自己學會再教其他人,這樣能吸收百分之八十的知識。”為了學會更多東西,我們全班舉行了一次民俗風情的主題研究活動。

老師並沒有直接教我們這次研究的重點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學習方法。這好比古人所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教會了我們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抓捕智慧的魚兒。其實我們整個研究的過程都非常簡單,雖然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收穫頗豐。

我學會了感恩。

我感謝我的組員在集合的時候等待遲到的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排練時就算一次次重來也從來沒有抱怨;我感謝我的組員就算得知結果差強人意也儘可能的安慰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修改幻燈片時給的一次次建議;我感謝我的組員與我分享成功時的喜悦。

我學會了探索。

剛開始的我們就猶如雛鳥一般懵懂,對藥王節一無所知。直到後來,我們知道了它是壯族人所通曉的節日;知道了它是一年一度舉辦於四月二十八日節日;知道了它是為了紀念藥王所創辦的;知道了它對於壯族人有着特殊的意義;知道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主要學會的就是兩點,感恩和探索。在這個世界裏,有太多太多危險和謎團,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在困難時曾經幫我一把的人,儘管有的熟悉,有的只是打過一個照面的陌生人。我還要探索那些謎團,在探索出結果時,我會突然發現收穫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悦,還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與一種境界的昇華。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9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裏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羣結隊地舉着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

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0

我的家鄉壽昌是個千年古鎮,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都要舞龍燈,這是家鄉一項傳統的民俗活動。

吃過晚飯,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聚在鎮政府門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氣球,有的高舉熒光棒,翹首以盼,等待起燈。鎮裏鑼鼓喧天,一顆顆煙花接連不斷地飛上天空,又啪的一聲”在深藍的天幕中炸開。有的像一顆流星,有的像張開的笑臉,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點綴得比白天還要亮堂。

隨着一陣陣鞭炮聲,龍”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街上的羣眾歡呼雀躍起來,耳邊不時傳來:來了、來了,龍來了!”不一會兒,五條龍披着五種色彩的龍袍有序地從鎮裏向我們慢慢地飛過來,威武的龍頭神氣地高仰着。龍燈所到之處,家家户户燃起震耳欲聾的爆竹和禮花,整個小鎮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之中。

跟隨着人流我們來到了壽中操場觀看舞龍表演。五龍獻瑞”開始了,五條彩色的龍披着閃亮的鱗片在台上搖頭擺尾。先是單龍戲珠,五個耍龍珠的叔叔高舉龍珠,時而往右耍,時而往左耍,龍頭緊跟着龍珠,一會兒往右,一會兒往左。過了一會兒,幾條龍開始纏繞在一起,一下雙龍戲珠,一下三龍爭霸,一下四龍歸海,一下五龍拜壽,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最為精彩的是中間的一條巨龍一柱擎天,另外四條龍在它周圍盤旋圍繞,只見巨龍左右扭動,上下翻舞,龍頭追龍尾,龍尾追龍頭,真的是感覺龍在騰雲駕霧呢!

聽爸爸説龍象徵着吉祥、喜慶、團結、進取、騰飛,衷心祝願我的`家鄉如龍飛天。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1

盼啊,盼,終於,一年一度的篝火會到來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過元宵後,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衚衕口,這時滿衚衕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這裏,有説有笑。忽然有人喊:“開始烤火了。”於是人們都趕緊跑到家抱柴禾,不一會的功夫就抱來一大堆柴禾。我點着火,人們齊聲喊:“篝火會開始嘍!”大人們圍在一起興奮的説:“終於盼到篝火會了,這一年過得真快啊!”奶奶也慈祥的説:“是啊,這日子好過啦,年的味道更濃了。”對門笑着説:還是新中國的新農村好啊!我家今年新添了一台電視機還有一台拖拉機,另一個也搶着説:“我家也添新電器了……

我們小孩圍在一起,嬉笑着,打鬧着,我説:“今年我買了點小女孩玩的小花炮,你們呢?小宇説:“我也是,媽媽還給了我壓歲錢,現在媽媽掙的錢多了,出手也大方了。”他滔滔不絕地説着,我趕緊打斷他説:“我們開始放花炮吧。”我點着一個“滿天星”然後藉着燈光用“星語”寫下了我今年的願望。又閉上眼睛祈求這個願望的實現,夥伴們也不約而同的寫下了自己的願望。按照家鄉的習俗,我們就該一起放跑了,於是,人們都拿出各式各樣的炮來,天空中頓時出現了多彩的圖形,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瞬間中。

哥哥、姐姐們也聚在一起,説着自己新一年的夢想和計劃。最後就是表演節目了,我們紛紛來到抽獎台抽獎。“耶”!今年是我表演。我不由自主的喊出聲來。我用嘹亮的聲音説:“我為大家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恰。”雖然沒有音樂,但是,我隨着觀眾的掌聲跳出了節奏。

伴着一陣歡歌笑語,篝火會結束了,在笑聲中,我們又走進了新的一年。我們也會微笑着去迎接和麪對每一天。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2

蒙古族將過春節稱為“白月”,原因可能與其崇拜藍色和白色有關。藍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純潔、吉祥和神聖。

臘月二十三以後,即準備過春節。衣食住等方面皆與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製作炸油菜子,花樣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觀。其次是包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為熱鬧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顯得精神煥發。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形狀,上面還要插上特製的金銀花。再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貼對聯。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席,開始祭祖。長輩複誦着祖先名字,將酒一杯杯灑在地上,灑向天空。祭祖畢,全家上席。晚輩給長輩敬酒稱辭歲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盡情娛樂,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婦女兒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擺上宴席,先由晚輩給長輩敬酒,行跪拜禮。男人們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三五成羣地奔向村鎮,逐個地串蒙古包。按習慣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載歌載舞,氣氛熱烈。串包男女經常利用此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讓,茫茫草原,縱橫馳騁,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熱流,預示着來年無盡的希望。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3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衞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後,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4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説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衝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佔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後,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鬥馬、鬥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於貴州、四川、雲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着同一曲調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着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着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和傳説故事流傳至今。“飛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捨不得走。

民風的六年級作文15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着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