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孔子》影視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捧着《阿凡達》的反抗與和平主義精神津津樂道,卻對《孔子》中所演繹的對"禮義仁智信"視而不見,恨不長生--《孔子》電影觀後感。當有人質疑《阿凡達》只靠特效獲勝時,立刻有人跳出來強調這是一部反對暴力拆遷的寫實與浪漫主義並序的史詩。而當奧斯卡盛典上,票房冠軍《阿凡達》敗給小成本偏文藝電影《拆彈部隊》時,又有人迫不及待從意識形態領域為《阿凡達》找到了敗北的理由,説是因為奧斯卡是美國主義所操控,一向只以小眾眼光評判影片的優劣。

《孔子》影視觀後感

的確,所謂真理永遠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裏,我看這小眾眼光到真是真理所在。我雖沒看過《拆彈部隊》,但從些許影評介紹中可以捕捉到這部影片貫穿始終的人性內涵。相信與《孔子》中的"追求仁治、君子無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如出一轍。

在此,我並沒有貶低《阿凡達》的意思,相反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用特技來演繹人性的確是電影技術的巨大進步。但若説存在的必要性,我卻認為《孔子》要有意義的多。這正如同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但現在的人真的要比古代或者比建國初期的人過的更好嗎?因為物質條件遠遠不是衡量一個人生命價值的最重要因素,當人民迷失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禮義崩壞,人人為求自保而變得冷漠、麻木。人們之間不肯互助,無數的年輕人整天忙碌而不知所求是何,一個又一個高學習高品質生活條件的生命毅然自我了斷,很有可能站在樓頂傷心欲絕的人,所遭遇的卻是因為交通堵塞上班遲到而起鬨催命的無良眾生。這就是現在社會,人人夜畢門户,防賊防搶,人人路上謹慎,耳環戒指錢包甚至手機都不敢公然露面。這就是發達的現代社會,大多數的人衣食無憂,但卻沒有任何信仰。疲於奔命、勞碌一生,卻不知生命價值幾何。這就是沒有信仰的結果。而孔子所創儒學的宗旨就是要讓人們"知禮守信、仁義有德",雖然這套思想被帝王所利用,成為了奴役人民的.工具,傳到宋時,業已歪曲得面目全非。但不可否認,"仁義禮智信"正是實現共產主義的根本所在,若是真能教化眾生,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友愛互助的大治天下,才能讓萬民真正幸福安康。

又説到影片《孔子》,恢宏的春秋爭霸場景大可暫且不提,但其中所表現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大丈夫胸襟和行為追求,實在是令人嚮往。正如同當年觀賞《恰同學少年一樣》,亂世救國的革命先輩恐怕也與孔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大仁大義不謀而合。像這樣的電影,我認為拍的非常好,應該多拍。文化演藝就是思想傳遞的載體,電影的使命不僅僅是娛樂大眾,更應該有教化觸動眾生的重責。而之與我,很多知易行難的大道理,在通過觀看孔子之後,都有所感悟,觀後感《恨不長生--《孔子》電影觀後感》。如拯救小奴隸的那段,孔子的弟子也心存仁義,欲將小奴隸藏到他鄉,而孔子則認識到逃避不是根治問題的好辦法,而應該勇敢面對,但面對卻不是懲匹夫之勇。但朝堂上有人以王禮非議孔子的請求時,他卻沒有死守王權,而知變通,他所守之禮是周公的仁義之禮,卻不是演變到春秋時以君至上以民為芻狗之歪理。這就是自我判斷和原則。那如何才能拯救小奴隸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卻很少有人能捨生處地的思考。當大將軍不捨得拿自己的命來殉葬時,隨主入土的惡俗自然就不攻自破了。若拿兵法來説,這就是"圍魏救趙、以退為進"的妙計。在這段情節中,"禮義仁智信"都傳遞的入木三分。首先是"禮",謂之恭敬,但卻不卑不亢,孔子對魯君恭敬,對羣眾也敬而有禮,不靠情緒也不靠聲勢來處事待人。但卻自有從容睿智。對,"智"在這裏又體現了出來。老子説"上善若水",你別看水很柔弱,但誰能令大地復甦,春夏輪迴?誰能既有涓流雅意,又能蓬勃萬里,波濤無涯?唯有水。孔子的以理服人,正是"水"的力量所在。那麼"義"又呈現在哪呢?江湖所言義乃是小義,兄弟如手足,而神鵰有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便是大義。所謂"大義凜然",孔子與大殿之上,力批殉葬陋習,不顧天下反對,是為勇;以小奴隸之解救為藥引循序漸進,是為智;為護國之周全狙叛者於高台之下是為仁,見生命隕落為惑蒙心流下兩行濁淚,是為仁;殿內殿外護得小奴隸周全,是為信。敵亡可悲是為真仁,不以諾小,是為真信。這些精神內涵又哪裏是《阿凡達》所能匹敵的。

一直認為韓寒見解頗有深度,但今天看見他評價《孔子》的一番言論,頗為失望。沒想到堂堂韓大才子,不待見《孔子》的緣由,是來自於"説教、特效、情節",言語間的叛逆青年面目清晰可見。犀利固然是有,但卻片面非常。我想,包容和辯證應該是年輕人需要的品德及思維方向,任何事物都不可一棒子打死,而應從辯證的角度看到他的善與惡,優與劣。左傾和右傾都是要不得的,中庸之道方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正途。那麼,何謂"中庸"呢?絕對不是牆頭草和互不招惹的中立立場,而應該是全面思考,辯證評判,擇取自然狀態的科學思維方式。這樣看來,中庸和無為之道頗有契合。無為方可無所不為,中庸方能優劣適中。古學又有那麼一句"水滿則溢,無欲則剛",説的就是不論好壞都不能做到極端。否則好人做好事反會成為壞事,壞人做壞事反會成為好事。這便是做人的道理。其實現在的"河蟹"神獸也是承襲這樣的宗旨。可歎,千百年來,至簡大道卻被人嘲弄,西遊記諷刺南瞻部洲好殺惡生,禮儀崩壞,説的不正是現在的社會嗎?基督教有上帝恨世人愚昧,發大水滅世,其實未嘗不是過去將來的寫照。上帝即為天,假如人類還是不知禮義廉恥,道德越來越敗壞,總有一天,世界末日會無情的到來。

望有識之士,共勉!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