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

本文已影響 3.43W人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1

李老師推薦的100集的《中國通史》到今天為止我終於看完了。

從10月16日開始看,到今天11月24日截止,歷時了一個多月。

整體感覺我們中華民族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呀!泱泱華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奮發圖強史。

在每一個歷史截點,總會有仁人志士站出來,站在歷史大潮的洪流當中,奮不顧身,博擊風浪,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有那麼多英雄豪傑,大家鴻儒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捨身取義,正是他們鑄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樑,使我們屹立數千年而不倒!

通過看這100集的《中國通史》我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使我對祖國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層。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

有些地方理解的還不太透徹,需要返回去重看,這真是一件長期的工作呀。

古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真的很有道理呀,要想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學習知識,增長學問,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呀!

感謝我學習的領路人一一李昌遠老師!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2

講的比較淺,也比較官方。

我國土地上有幾種勢力,農民,地主,士族,皇族,軍隊。

沒有考證,信口一説。經過兩漢發展,地主羣體發展壯大,出現了一批受良好教育的士族。東漢末年,農民起義。朝廷無力鎮壓,允許地方州郡招兵買馬,一個個割據勢力形成。而割據勢力又需要擴充人馬,士族大量被任用。也許當時講的亂世梟雄們講的仁義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拉攏士族支持。

割據集團和依附他的士族集團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當時還沒有科舉,由士族提供人才,統治者則反饋優厚的社會資源。隨着國家的統一,依附的士族集團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機會,形成了門閥。門閥把持朝政,左右決策,和皇權產生矛盾。又由於門閥需要千方百計的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得不打擊進步改革,不斷壓榨百姓。加上門閥的後代生活條件優越,上進的動力不足,門閥勢力很快會陷入奢侈享樂,門閥勢力為國家提供的人才質量也就大不如前。這導致國家開始走下坡路。

不同的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內耗國力,外引胡兵。導致北方大地劇烈動盪,從這開始到宋朝,可以説是“武人之亂”,只要武將手裏有兵,就能砍了上司做領導,然後被下屬砍了,輪迴不止。在這動盪的時期有許多人試圖結束亂世,恢復平靜,比如南樑蕭衍推在全國範圍佛推孝收攏民心,使國家在精神領域達成共識,可終究是曇花一現,斷送於武將叛變。

這一時期,由於社會的動盪,大的門閥被打散了,門閥又變成士族集團。隋唐兩朝,我認為是特例,在“武人之亂”沒解決的時候,竟然出現了大治的局面。情況是這樣的:開國皇帝武將出身,可以控制將領,打下江山,然後勵精圖治實現大治。後世的繼任者們如果可以維持盛世,則天下太平。如果不行,則很快有武將叛亂,叛亂成功的武將如果不能實現天下大治,就會被新兵變的武將斬殺。兵變之風愈演愈烈,簡直一鍋粥。

由於隋唐的科舉制度,寒門子弟有機會實現階層躍遷,士族由以前的地主屬性轉向讀書人屬性過度。戰爭由階級戰爭例如農民階級向地主階級衝擊,過度到勢力間內部戰爭,勢力間的內部戰爭損耗了整體的國力,導致外敵入侵。又引入了民族矛盾。

雖然有隋唐的強盛,但是由於幾位統治者翻了車,“武人之亂”帶來的兵變繼續上演。持續到五代十國,直到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武人之亂”的禍根才算差不多的解決了。縱觀歷史,其實由百姓發起且主導的,反壓迫反剝削的正義戰爭還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上層階級爭權奪勢內耗戰,引來外族,所以説興亡百姓苦。

宋朝雖然比較有效的處理了“武人之亂”,卻帶來了“文人之禍”,廢了武人雖然阻止了兵變的發生,卻給已經染指中原的外族提供了絕佳的征服機會。至此,大廈傾。

歷史車輪滾滾,同樣的問題來到了明朝,我們看明朝如何解決文武的問題。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3

今天我看了中國通史,雖然我看了,可是我真的不確定我看的`是不是對的,不過,這不影響。我看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到魏晉佛教。

一開始,他是從劉備託付給諸葛亮國家大事開始的,當時,魏國大敗蜀國,而諸葛亮又是當時的大臣,所以他要把蜀國的經濟重新恢復。所以他先要平定南方。南方一直有很多豪強乘着劉備去世來造反,可是蜀軍在諸葛亮的統帥下,很快就打敗了那些豪強。現在就只剩豪強的首領孟獲了。從此就有了七擒孟獲的故事,最後,孟獲終於臣服諸葛亮了。現在沒有威脅了,諸葛亮決定發展經濟,所以他改進了鹽井,本來是戰亂時期,盛產鹽的屬國現在在戰亂時期根本沒有經濟來提取鹽,後來經過諸葛亮的改進,鹽井比以前的產量又高了。他還做了很多改變經濟的事情。改變了經濟,就又要去北伐了在此之前,他一共出徵了五次,只有一次打敗南方的時候成功了,其他事事都失敗了,所以他決定再北伐一次,可是這一次北伐卻成了他人生最後一場出征。司馬懿和他對戰的時候,還是採用原來的戰術,只是死守。諸葛亮,不管怎樣到曹營門前罵,結果司馬懿還是死守。這樣諸葛亮也沒有辦法呀,所以才重病了,之後諸葛亮就病逝了。

諸葛亮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打了很多勝仗,可是最後也是因為擔心國家而病死了。

我只説了諸葛亮這一個段落,還有其他的幾個段落,但是我覺得諸葛亮這個我感觸最深。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4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紀錄片,他的名字叫《中國通史》的第27集《絲綢之路》。

當時在漢朝的時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遠方的西部,可是,沒有人敢主動出來,有一位名叫張騫的人,他卻主動站了出來,並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為東西兩部的友誼作出貢獻。就這樣,張倩帶着一個大部隊,前往去西部的路上。可是當時的地理位置還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況且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裏,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還必須經過一條必經之路,這條路就是匈奴的領地,他們必須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他們還是沒有躲過難關,被匈奴抓住後,流放到了一處十分寒冷的地方,當天和他的團隊。靠着堅強的意志,成功擺脱了這次難關,他們還是沒有來到西部,而是來到了一個很臨近西部的一個小國家,名叫大菀,這兒的皇帝十分歡迎張騫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們,這裏的皇帝十分樂意能與漢國建立好友情。但是張騫他們還是沒有找到西部,所以只能無功而返。

第一次前往區西部的路上,就是12年,但是張騫還是不想放棄,因為他能不能在歷史上名垂千古,就靠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順利,但是在他回來一年之後,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個張騫,他們翻過崇山峻嶺,像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叫那裏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的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因為當時一些國家之間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貴的布匹,也就是絲綢,所以這條路就叫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連通着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情意,絲綢之路能使我國和其他國家緊密相連,讓我國變得更加出色。

我們中國人應該讓絲綢之路更加發揚光大。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5

這個暑假我看了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中國通史》。《中國通史》是一部百集紀錄片從第一集中華道路,第二集中華祖先,第三集農業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終結。從遠古社會到封建帝國的敗落,一集集,一段段,為我們展現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這部紀錄片堪稱一本完整的中國歷史。

看了這部紀錄片完全改變了我內心對於歷史這門學科的偏見,或者説,終於滿足了我內心對於歷史的需求。以前我認為歷史十分乏味,無趣,但現在《中國通史》這部紀錄片讓我看到了一個生動的歷史,一個生動的中國。

在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從拓跋鮮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嘗試失敗,進而回溯為什麼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轉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後,由孝文帝與馮太后的親民之舉,帶出春耕傳統、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黃糕習俗、秦漢以來的籍田活動等。因而有了橫縱大背景與個體人物事件交織的邏輯,讓用“穿越”去了解歷史不再只是無厘頭惡搞,而變成了一種精彩的敍事手法。

邏輯線索的另一個好處,是提供給觀眾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第三十三集“魏晉風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晉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遠和尚的《沙門不敬王者論》。這些史料,除非專業需要,很少有人會主動想起去研讀。

在看到《中國通史》的最後幾集時,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評論,觀看量也很少。但其實每一段歷史都會給人們帶來一份獨特的感受,一份別樣的體會,所以讓我們珍惜每一段歷史,別讓它被埋沒,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國歷史的輝煌。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6

作為一個歷史迷來説,非常喜歡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前在央視六套上沒看完,近幾日一直在從頭開始補看。總體來説還是製作得相當不錯的,呈現了中國歷史的大致脈絡,從中華文明的起源講到了封建帝制的覆滅,全面地講述了整整五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

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兩宋、元、明、清。每一個王朝的興起、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朝代的衰弱更替都是由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造成的。每看完一集後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直到如今,古人的智慧和他們所具備的高尚的品格還依舊有很大的影響,這些早已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融入進了中華文明中,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説:”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無數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中獲得許多的感悟,然後以史為鑑,從而更好地把握現在。這才是歷史的留給後人的真正價值,它真正的的意義。

中國通史400字有感範文7篇7

風輕輕吹過廣闊無垠的沙漠,一支商隊正在緩緩前進,留下一串悠揚的駝鈴聲……

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一條極具歷史意義的路。懷着敬佩與自豪之情,我觀看了《絲綢之路》這部紀錄片。本片生動形象地講述了絲綢之路的誕生與發展。閉上眼睛,絡繹不絕的商隊,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五彩繽紛的綾羅綢緞,頻繁往來的各國使節,像電影一般在腦中放映。眼前似乎又見到了那個商旅不絕,繁華興盛的黃金時代。而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張騫的郎官。沒有他的探險,就沒有偉大的絲綢之路。

歷史上,每一次的探險幾乎都改變了世界。

幾百年前,一位叫麥哲倫的探險家帶領他的艦隊環球航行。從這一刻起,人類首次證明了地球是球體。首次對地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科學的種子漸漸生根發芽。幾十年前,一位交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員小心翼翼地在月球邁出一步。從這一刻起,人類自誕生起就存在的登月之夢被圓上,人類航天技術被推向巔峯,地球為之沸騰。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説:“這對一個人是一小步,但對全人類是飛躍.”幾年前,一位交吳京的演員拿自己的全部身家進行探險。從這一刻起,無數國人愛國的心熊熊燃燒,促使中國快馬加鞭地前進,全世界也隨之而改變。幾個月前,一位叫阿瑟·阿什金的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這一刻起,由於他在物理學上的探險為我們觀察和控制生命體的內部結構創造了全新的機會。

探險,創造了絲綢之路。探險,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