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3.4W人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1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雖然僅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敍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圍繞教學重難點,落實教學的實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反覆誦讀,培養情感。

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學生在提前的預習情況下,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可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以讀思結合的閲讀原則,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閲讀能力。

二、美讀文本,體會情感。

讀是學習語文的金鑰匙,文言文的學習更離不開誦讀。這節課我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採用初讀──品讀──美讀──背誦的形式來讀課文,學生在讀中體味文章的語言美,在讀中品味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理清文章層次,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學生要能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直接觸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同時學習夥伴間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使個人的情感薰陶得以昇華。

三、感知人物,小寫練筆。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就是通過朗誦來理解文章的內涵,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誦,瞭解文章中孫權、魯肅、呂蒙三人的性格,孫權的善勸,呂蒙的好學,魯肅的歎學在文中表現了“開卷有益”這一主旨,同學們在學完文章後有自己對學習益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課堂上佈置了作業,寫一篇勸學的文章,來激勵大家。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一定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讓課內外有機的結合,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作為一名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才實現高效課堂。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2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餘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敍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在人物描寫方面,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閲讀原則:初讀──速讀──競讀──研讀──背誦,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閲讀能力。

同時,我還注重文言文拓展訓練,因為課堂學習畢竟閲讀的範圍小,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文言文的拓展訓練《指鹿為馬》、,《哀溺》等閲讀練習,使閲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穫得以鞏固與積累。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3

講《孫權勸學》這節課的時候恰逢張麗華老師來校調研工作,我便出示了這節課。這節課還是採取常規的學-議-導-練的教學方式。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在第一堂中已經做了處理,學生已經能夠掌握文章的大意。於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採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複習,通讀課文(讀準停頓),合作探究,品讀語言,分析人物,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檢查複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瞭解,難字的讀寫,重點詞語的解釋,句子的翻譯;

2.重視課文朗讀,強調好要讀準句子的停頓,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句子的停頓,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並且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也一直做了句子朗讀方面的指導。

3.利用小組合作(前後四人小組)的方式討論要探究的問題,調動的組內成員的積極性,使班級中的每一個同學都投入到語文課堂中。

不足之處:

1.文言文句子的朗讀。文言文是特別重視朗讀的,而句子的停頓則是文言文朗讀的重點,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並且要讀對字音、對準節奏。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如果某一學生讀的節奏不準確要及時予以糾正,一直到他讀準確為止,不要急於追求下一個環節的處理。

2.給與學生充分實踐的練習。例如:對於孫權如何勸學這一問題,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了一定的回答了,大屏幕上也展示出了每句話讀的語氣,但是在課堂中沒有給學生時間再來練習朗讀的時間。張老師建議,可以留出幾分鐘來,學生做自由練習,可以個人展示也可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出來。

3.在課堂中不要提出問題後讓學生直接回答,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例如:分析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問題。在課堂上,是讓學生直接舉手回答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應該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並且要結合着文中的句子來分析人物性格,在迴歸到課本當中來。再就是“呂蒙的變化所帶來的啟示”這一問題,也是犯了同樣的毛病,應該讓學生充分思考後再回答。

4.課堂內容再充實一點,結合呂蒙的變化,再補充一些歷史小故事,涉及到歷史人物的趣事等。

受益之處:

通過張老師以及其他語文老師的點評,我對於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啟發: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並茂的朗讀。

2.在課堂上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3.不管文章長還是短,都要回到課文中,從文中找依據來回答問題,對文本有深一層次的學習。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4

文言文教學該怎麼教,這一直是語文老師頭痛思考的問題,怎樣教才會讓學生喜歡聽,願意背呢,很多老師在求索,我呢,自然也是這眾多頭疼的語文老師中的一個,最近執教《孫權勸學》,讓我頗有感觸。

應該説《孫權勸學》還是一篇難度不大的文章,文章情節簡單,人物形象不難把握,語言對於初一的學生雖略有難度,可是有他們熟識的時代背景在,學生要自己解決也不是問題,像這樣的文章,一般老師的處理方法大概都是幫助學生“字字落實句句到位”地解釋翻譯,教會分析人物對話反應出的人物性格,引導分角色朗讀體味人物口吻神態心理,最後是督促背誦鞏固,注意思想性的老師也許還會引申讓學生談談文章對自己的啟示,這種做法本來沒錯,這也是我們教學參考書的教學建議。

問題是,學生不喜歡,他們覺得這種方式乏味,他們不耐煩聽你説教,也懶得去揣摩去背記那些他們壓根就不感興趣的東西,所以課堂沒有活力,課後學生也未必如老師所願去鞏固。

鑑於此種認識,在備課時,我準備在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上做一些思考和嘗試:首先、放手給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合作解決文章中的難點字詞,進行翻譯比賽。其次,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我將課文人物形象的研讀人物心理的揣摩轉化為一個活動──把課文改寫成呂蒙的日記,在學生充分想象盡情進行角色創造之後,我再拋給學生一個場景設置表演──假如呂蒙碰到了仲永,他們會有怎樣的對話。

在執教的過程中,並不如人意。首先,在“自主質疑”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節花了很多時間。其次,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節,由於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覆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説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第三,由於在上一個環節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於在“品味”這一重點環節,上得不夠從容。總擔心時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於孫權、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這堂課雖然上的不盡如人意,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讓我也得到一些啟示:其一,在預設的教學目標中,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自己不能想當然的生搬硬套。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一定的指導。三,其實學生不是拒絕學習,但他們拒絕他們不喜歡的學習方式,文言文教學也是如此,所以語文教師在頭疼學生不愛學習文言文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怎樣改變我們早已老舊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也許文言文欣賞我們也應該放手給學生;也許文言文教學同樣需要創設情景;也許文言文教學也可以轉化成活動課;是的,文言文教學同樣可以精彩絕倫。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5

《孫權勸學》是一篇文言文,主要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文章簡練生動,寥寥數語即描摹出人物説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在教學中,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

成功的地方有:

1、努力做到誦讀為本,採用集體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範讀、配樂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吟誦,恢復中國的聲音。--徐健順”。

2、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在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師生共同解答。這樣便於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引導遷移,拓展延伸。在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上,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你還知道哪些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者名人名言?學生知道的不多,但對他們讀書學習或許有所啟示。

不足之處有:

在疏通文意這一環節中,學生預習不充分,學生質疑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有待培養。在模仿揣讀人物語氣這一環節中,指導學生模仿讀的過程過於匆忙,應給各小組討論交流模仿試讀的時間,應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後先翻譯成現代漢語再揣摩人物的語氣,這樣學生更容易去理解。總之,今後在備課上要在教材文本的挖掘和分析上下功夫,要在課堂點撥的技巧上下功夫,而並非僅僅停留在課堂形式的研究上。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6

《孫權勸學》是初中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提高能力,我深入鑽研教材,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採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高效課堂模式,運用多媒體教學藝術,通過自學、檢測、探究、釋疑、延伸拓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教學藝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2、採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主陣地的三主方針,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開頭的導入,互動性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為學生能更好的學好這一課奠定了基礎。

4、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精心設計課本劇。我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並且學生的表演很成功,對人物的個性把握的很到位,給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極好、極深的印象。

5、設計“假如有一天,呂蒙巧遇方仲永,他們之間又會演繹一段怎樣的故事呢?”請以“呂蒙巧遇方仲永”為題,寫一段話,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不足之處:

1、開頭的導入不夠流暢,今後多講多練,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2、課本劇學生表演的不很到位,今後應多指導,讓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3、由於學生沒有放開,對人物的性格把握還不很到位,分角色朗讀不夠理想,個別學生聲音較小,重音沒有讀到位,今後應不斷指導,經常訓練,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在反思中尋找不足,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給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7

《孫權勸學》是一篇難度適中、篇幅較短的文言文,比較適合講授公開課。在我校的“同課異構”公開課比賽中,申老師授課時不僅串講了字詞,也欣賞了人物的語言和對話;楊老師主要夯實基礎,主抓字詞和翻譯;我選擇了公開課講授第二課時,把字詞留在了第一課時。兩位老師都選擇在平行班講授此課,於是,我選擇了在七四班,也是平行班,我自己的班級。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讀發現亮點。因此,這節課,我制定的目標是:

1、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覆誦讀、品讀,學生能讀準節奏和停頓,讀出語氣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和自己思考,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得到感悟。首先,課間時,我為同學們播放了《孫權勸學》的動畫片,片長約5分鐘。(後來細細想來,課前課堂反差較大,是不是容易讓七年級的孩子們對課堂興趣不大?)

正式授課過程中,我的教學環節基本為: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把整篇課文的標點符號去掉,然後讓同學們齊讀,以此判斷同學們斷句情況。結果,發現個別同學讀的不夠整齊,於是我順勢介紹了文言文斷句的方法。這個“高分錦囊”上有。這個環節比較有新意,但是,斷句方法由於時間關係,我講的不夠全面。

我的第二個環節是:二讀課文,賞析對話美。本文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同學們可在對話旁邊作批註,感受這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然後上台展示。這個環節目的是培養同學們圈點勾畫做批註的習慣。實踐證明,這個環節執行得還比較到位。

我的第三個環節是:三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體味人物心理。由於前面比較拖沓,這個環節缺乏充分的準備和醖釀,敢主動展示的同學較少。於是,我降低難度,挑選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句子,讓同學們讀其中的一句。譬如: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

(4)“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讓同學們讀;課堂氣氛漸漸活躍了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越來越多,譬如劉潔、吳嘉儀等同學回答都非常好。可惜離下課越來越近。

然而,比較有趣且耐人尋味的是在第二天的第三課時授課時,同學們表現非常好。

於是,我反思:對於普通班同學來説,一定要把握學情;沒有充分的醖釀或者説發酵,孩子們回答問題往往不夠自信;如果有充分的醖釀和積澱,同學們一定會表現非常好。

我的第四個環節是:四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句式:通過____句(或詞語),我感悟到了______。這個環節設計的是開放性試題,一般能激發同學們的回答慾望;如果運用得當,會精彩紛呈。可惜,時間關係,這個環節留作了課後習題。

反思我的整個課堂,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因此課堂語言不夠流暢,有的環節不夠熟練,這節課雖然也有部分優點可圈可點,但是,我認為,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要繼續努力。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8

教罷此課,心中的那份快樂久久不去。文言文真的很難教嗎?我看不盡然。整合學生與文本的情感結合處,以讀為主線,運用不同形式的讀,帶着適宜的任務去讀,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在讀中思、在讀中練、在讀中悟,一切都那麼自然。教學中正是以讀貫穿始終,學生讀背文言文的意識得到增強;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現問題,展開與文本的對話,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還積累了重要的文言詞句,提升了感悟與理解能力,學會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體教學,課堂容量大,對字詞的講解透徹具體,適合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接受水平。

2、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特別適合朗讀,我在本節課組織學生多種方式的讀,“教師示範讀、學生自讀、小組分角色讀、模擬白話文表演、背誦等。”

3、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主動性。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提出疑難詞句,共同解決。結合註釋,對着幻燈片上的重點詞句進行字字落實翻譯,有利於培養學生即興説話的能力,提煉翻譯文言文的五字法“留、調、補、刪、替”。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4、引導遷移,學以致用。在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後,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學習本文的體會,特別是如何看待呂蒙“辭以軍中多務”這句話,有同學從中受到啟發總結出這樣的話語:不為偷懶找藉口,只為讀書找機會。最終強調學習態度的問題,達到了本節課的情感教育。

不足的地方有:

1、本文設計了一節課的教學時間,但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句翻譯,人物對話的揣摩、形象特點的提煉,學生情感教育得到體現,但沒有時間完成課後拓展。

2、模擬白話文表演,這個環節不應放在最後環節,應放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後,對文章內容進行再認知。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9

為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廣泛蒐集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料,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細緻瞭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及能力,選用適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在本節課教學中,根據文言文教學的需要,我選用了以讀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1、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過程中,“讀”貫穿課文始終。課伊始,通過“三讀”(師範讀、學生個人讀、集體讀)課文,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目的;然後讓學生結合註釋自讀課文,讓學生初步讀懂文意;最後引導學生研讀對話,讀出語氣。整節課的教學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較好的效果。

2、小組合作有實效。本節課小組合作的任務是疏通文意。在課前,我對這個環節持猶豫的態度,因為我懷疑學生們的能力。但結果讓我興奮。我想,這也得益於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將個人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學生有研究的目標,合作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得到落實。這個環節的效果在隨後的開火車輪流譯文時得到證實,這也讓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悦。

在自信的同時,我必須冷靜地思考這節課的缺失。因為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從課堂教學的容量而言,如果以一課時教學,課堂容量偏大,如果以兩課時教學,教學內容又有單簿之嫌。為了求得課堂教學的完整,思考良久,最終決定安排一課時教學。所以課堂容量偏大,課堂節奏偏快,因此導致了某些教學環節不夠豐滿。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10

《孫權勸學》是一篇簡短的小故事。本文情節簡單,人物個性鮮明,意藴豐富,留有不少需要讀者發揮想象補白的地方,值得細細玩味。相對於內容,本文的語言文字樸實淺顯。所以,在教授本文時,我把本文的重難點確定為運用多種方法為課文內容補白,深入理解人物,理解主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分組編演課本劇的形式,既實現了補白,又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於形式新穎活潑,學生參與度很高。但是,由於受到不良影視劇的影響,有些小組在編演中出現無厘頭的台詞和情節,在指正後這一現象得以消除。同時,囿於閲歷,學生對人物的表情、動作的設計有些幼稚,在點撥後學生能夠適當改進。教學實踐説明:好的教學設計只有在不斷的指導和修正中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編演課本劇只是對課文內容的再創作,不能算是高水平的學習。於是,在上一環節結束之後,我要求學生模仿課文進行片斷練習。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聚焦,我要求學生們寫作同一事件,要求學生刻意留白。但是由於時間關係,許多學生沒有能夠當堂完成此練筆。這樣只好把這一環節作為課後作業。

我認為,本課設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重視了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既尊重了學生主體意識,同時加強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能夠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又不會失控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篇11

這學期,有幸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所講課題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孫權勸學》。接到任務時,想到要面對學校的領導,還有那麼多專業的語文骨幹教師聽課,心裏就生出絲絲怯意。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鍛鍊自己的機會,因為成長對於一個新教師是至關重要的。於是我告訴自己:戰勝自己,迎難而上。

確定好教學內容之後,就開始着手備課。通過熟讀教材文本,參考眾多資料,最終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方案:以讀帶析。為了能將課上得更精彩,組內老師先聽課,那節課是第一次講,由於自己緊張,為了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沒有顧及到學生接受程度如何,效果不太理想,心裏有點鬱悶。但也充分認識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上課不僅要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好學生。聽取了組內老師的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再次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修改,不斷地修正、練習。

週三很快就到了,師生互相問好之後,我的心也隨着平靜了下來。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課,着重注意平常不太好的細節,學生也專心聽講,特別配合,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我也注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效果還可以。但仍然存在失誤:由於在翻譯時,學生存在的問題較多,花費了較多時間,以致於在後來人物性格分析上,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完全是在老師的帶動下完成的,也使課堂拓展的亮點展示得不太充分;另外,沒有能夠抓住課題《孫權勸學》體現孫權的“善勸”,對於人物給學生分析的有些面面俱到,欠缺方法的傳授。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改進。我也深刻地認識到,文言文教學重在朗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進行深層次品讀,而不是在課上去逐字逐句的翻譯,那麼就要精心的去引導學生如何在課下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課堂45分鐘,有多少是自己知道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想知道的,到底學什麼要由學生來説,老師為其服務,這樣才能夠打造精品課堂,也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我們的教學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參加此次“同課異構”活動之後的一些感想,我會耐心聽取各位老師的寶貴建議,不斷進取,不斷反思,多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