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9.62K人 

今天,在學校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黑龍江衞視少兒頻道播放的《于丹講座》,于丹教授告訴了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聽了之後想到了許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歡迎閲讀。

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

  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1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于丹導師關於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于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並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着,于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瞭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閲歷和人格;最後,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幹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裏,為我們娓娓道來,並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裏,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於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紮在書本里,由於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麼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於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于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於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説,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於協調、融入羣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2

6月16日下午和孩子一起觀看了“東方名家”于丹老師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講座《尋找生命的人格與尊嚴》,近一小時的講座看後感想頗多.

現在,許多的父母都在煞費苦心地為孩子補充生理上的鈣質,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更為重要的鈣質,那就是精神上的鈣質.于丹老師在講座的時候,講到了幾個小故事,對我啟發很大.第一個小故事是:一碗米,在不同人的手中,所顯示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在一個家庭主婦的手中,它會是一碗煮熟的米飯,是一塊錢的價值;在一個小商人的手裏,它會是兩個粽子的價值;在一個商家的手裏他會經過許多的程序會變成一瓶有價值的酒.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所有物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它本身,而是因人而異的;讓孩子明白的是對生命的認知.第二個小故事是:關於和女兒一起修護花籃的事情,這個故事是對孩子進行的挫折教育,讓我明白:讓孩子在逆境和挫折中完成自我修復,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用毅力和韌勁培養孩子一個健康樸素的人格.讓孩子明白:哭,是無能的表現.第三個小故事是:講一個小男孩在家是個小太陽、小皇帝,一切都得隨他所意,一點不順就大發脾氣.父親讓他發脾氣時在籬笆牆上釘釘子,少發一次脾氣就拔掉一顆釘子.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每對別人發一次脾氣,就像用釘子往別人心口上扎一個洞,過後雖然釘子拔掉了,但是洞卻永遠都在,心上的傷痕還在.讓孩子明白: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要擺脱自我中心,喚醒內心的強大力量,快樂要與別人分享,痛苦可以與別人去共擔,這樣自己才會更快樂.第四個小故事是:農民兄弟在孤島無援的逆境下,找到的卻是砸碎陶罐賣馬賽克的商機故事,它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自立自強,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還有一個精彩的小故事是:“做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讓孩子明白: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大家的信任就在眼前,就在當下,頭頂星空,腳踏實地!

于丹老師後來的講座中還講到了孝道和感恩,在當下中國家庭中的獨生子女,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用孔子的“入則孝,出則悌”,用“孔融讓梨”岳飛孝母,陳毅元帥和周恩來這些古人和偉人的孝心讓孩子學會孝敬,學會感恩,讓孩子少一點自我中心,播種善良,收穫希望.于丹老師人格教育不經意中增加了我智慧的砝碼,使我真正品味出那份生命的快樂.于丹老師的人格教育滿足了父母與孩子之間一次最為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使我感受到:和孩子一塊學習,感受的是心靈的成長!讓我懂得了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不論你充當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做一個善良的人,播種善良,收穫的才是快樂和希望!

  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3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牀,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説:“你以後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於是,他每天都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後,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後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於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後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髮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説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誇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後我們應多聽於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開電視機,收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于丹教授的講座.看了她的講座之後,我感受頗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開始了她的講座.這次講座的三個主題是:第一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第二講: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第三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一開始,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言:很久以前,有一個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樹下去玩,樹非常喜歡這個孩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男孩長大了,他跑到樹底下,説他想要錢,樹把他的果子奉獻給了他,樹好快樂……一天,男孩又回來了,他想要一間屋子保暖,樹讓他把他把他的樹枝砍下來,樹好快樂……過了很久,男孩又回來了,他想要一艘船,環遊世界.樹讓他把他的樹幹砍掉,樹好快樂……最後,他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這件故事也許是虛構的吧,但是他給我們帶來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樹就是我們父母,我們就是那個男孩,小時候,我們離不開爸爸媽媽;長大後離開了父母,經常不回家看望他們,難得回去一次,卻是索取父母之時!難道我們就是應該向父母索取的嗎?所以我們應該記住:愛是不能無限索取的,我們應該懂得孝敬父母.

過了一會,于丹教授又講到:“她上大學的時候,曾和他的同學一起爬泰山,從凌晨開始爬起,就是為了看日出.她不像其他同學呆在那裏看日出,而是獨自一人走後山的小路去看日出.雖然上山的時候被密密麻麻的荊棘割出了許多道血口子.但終究還是看到了日出.于丹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故事給我們闡述一個道理:首先,得學會讓孩子去融入社會;之後,的學會讓孩子自立、自強.這樣才能給孩子們帶來一個美好的人生,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