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1

高一語文《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感受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體會本文構思精巧的妙處

品味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人物和構思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內容:

導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丁西林的喜劇《三塊錢國幣》。這是一出獨幕劇。它取材於生活小事,但以小見大,圍繞花瓶事件反映出當時社會恃強凌弱的不合理的現象,表明對美與醜,善與惡的鮮明態度。

  先來看一下作者介紹:

1.丁西林(1893—1974)現代劇作家、物理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蘇泰興人。作品以喜劇為主,著有《一隻馬蜂》《北京的空氣》《三塊錢國幣》等。他的劇作,構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橫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丁西林善於從人情世態中發現喜劇因素,他認為喜劇應從那最平淡的事件裏反映真實。

  2.丁西林的喜劇風格

他的喜劇不以滑稽為目的,而以智慧為基礎,幽默與機智密切相連。但輕鬆俏皮的幽默遠勝於辛辣尖鋭的諷刺,它使人產生會心的微笑

三塊錢國幣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他把看起來平淡無奇的事件,安排點染得波瀾起伏,妙趣橫生。深受讀者的好評。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要完成以下教學目的。

  3.交代教學目的:

感受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體會本文構思精巧的妙處

品味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戲劇是一門表演藝術,平時總是我們看別人的演出,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們同學自己排演的課本劇《三塊錢國幣》。

感謝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看來表演並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你感受興趣,樂意做,就會有無窮的創造成力。

看了這幾位同學的演出你一定會有深有感受,評價一下好嗎,無論是讚賞還是批評,都是對別人勞動的一種肯定,哪位同學試着説一説?結合劇本和同學的表演,談一談對主要人物的認識:分析吳太太和楊長雄這兩個人物,成眾這個人物始終都沒有參與衝突,也不能左右衝突的發展趨勢,可以把這個人物去掉嗎?

  人物形象分析:

吳太太:自私吝嗇,潑辣狡辯,尖酸苛薄,得理不讓人,胡攪蠻纏的 典型的小市民

楊長雄:有正義感和同情心,能言善辯,仗義執言,見義勇為,容易衝動,缺乏鬥爭的策略,是一個正直認真可愛的青年形象。

成眾:沉着穩重又不乏幽默。不能刪去。

(1)他是作為一個與楊長雄對照的形象出現的,在其冷靜幽默的性格映襯下,楊長雄的見義勇為、富有正義感,卻容易衝動、不講策略的性格顯得格外鮮明、可愛。

(2)楊長雄的許多心理活動都是在和他的對話中交代的。

(3)雖然他未參與這場舌戰,但每當楊、吳之間的口角趨於白熱化的當口,是他“輕描淡寫”式的話語讓衝突告一段落,使得全劇有張有弛。

文學作品要想取得成功, 除了要塑造個性鮮明,栩栩栩如生的人物外,構思新穎,獨特也很重要。

這是由鞠然同學設計,樸明子和朱琳琳三人共同完成的一幅廣告畫,結合劇本和這幅畫談一談這部劇的構思好在哪能裏?也可以對這幅畫進行適當的評論

  藝術特色:

1.《三塊錢國幣》結構嚴謹,矛盾集中。情節一氣呵成,跌宕有致,結尾出人意料。

虛寫女僕不小心打花瓶,賠不起,以鋪蓋抵押、被辭退情節,而將大學生與女主人的衝突作為矛盾的焦點,戲是從一派爭吵聲中開場的,這使戲從一開始就聚焦在主要衝突“該不該要打破了花瓶的李嫂賠三塊錢”,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這一事件的真正起因,“作者越過事件的真正發端,把起點放在一個處於持續狀態的動勢中,勾起了觀眾對於幕前情景的遐想。”(胡寧容:《談丁西林獨幕喜劇的特色》)正是這場並未寫出的口角,給全劇定下了一個激越的基調,幕一拉開,舞台上就已戰火瀰漫,緊緊地抓住觀眾的心。接下來着力描寫他們之間的三次交鋒。第一次爭論的焦點是李嫂該不該賠花瓶;第二次,焦點是該不該典押李嫂的鋪蓋;第三次是由大學生罵女主人是“一個無恥的潑婦”引起。三次交鋒,層次清晰,將劇情逐次推向高潮。本劇的結尾尤其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吳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楊長雄一忍、再忍、三忍,已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此時楊長雄故意走到吳太太的面前摔碎另一隻花瓶:

吳:(血管暴漲,雙手撐腰)你這怎麼説!

楊:(理屈詞窮,緊閉了嘴脣,握緊了拳頭,沒得説。忽然靈犀一點,恢復了面色,伸手從衣袋中摸出了三張紙幣,送上)三塊錢——國幣!

(吳事出意外,一時想不出適合環境的言詞,搶了紙幣,握在手內,捏成紙團,鼓着眼,看着對方。)

全劇就這樣在最後一個沒有完成的動作上戛然而止了。“這樣的結尾,象交響樂,在最強烈的高潮時突然‘以千鈞之力一下收住,剎時萬籟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如夢初醒”’(吳啟文:《丁西林談獨幕劇及其他》),令觀眾聯想萬千。

《三塊錢國幣》的這種結構方式使全劇始終處於一種急風暴雨的動態進程之中,痛快淋漓地表達了劇作家對恃財欺人、無法無理的現象的憤激之情。

2.在劇中,作者為使戲劇衝突得到集中體現,專門設計院了中心道具——一對花瓶。兩隻花瓶先後被打碎,一隻出於無意,引發了衝突,女僕李嫂無意打破了花瓶,帶來了悲劇性遭遇,一隻出於有心,面對吳太太的刁蠻無理,楊長雄有心砸碎花瓶卻引起了喜劇效果。為突出後一隻花瓶,劇中吳太太兩次拿起現在僅存的一隻花瓶端詳,極言她對花瓶的喜愛和對打碎的花瓶的痛心,結果,楊長雄故意把這隻花瓶也打碎了,並主動送上三塊錢。楊長雄按吳太太的邏輯解決了問題,讓吳太太啞口無言。造成一種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劇效果。

3.劇中楊長雄和成眾的棋局未完,劇末成眾卻説“和棋”,為什麼?

這句話表面上是説那盤棋局,實際上是十分風趣又一針見血地比喻這場兩敗俱傷的爭吵。吳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塊錢國幣的賠款,是打了勝仗;楊長雄故意打破第二隻花瓶給了她第二筆賠款,她就等於吃了敗仗。楊長雄説不服吳太太因此打破她的另一隻花瓶來出氣,可以説是打了勝仗;但是一個窮學生平白地賠三塊錢國幣,也可以説是吃了一個敗仗。雙方都有勝有敗,但誰也沒有真正徹底打敗對方,成了“和棋”的局面。

同學們談的都不錯,當你致力於某項創造的時候,你的心就會變得敏感,目光就會變得敏鋭,一切都將賦予創造的意義。

最後來體會一下本文的語言特點,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它和《茶館》的語言有什麼不同?

本文的幽默是詼諧的幽默,藴含着輕鬆和機智。例(詳見課後練習題)楊長雄先是發牢騷,通過對比發泄不滿,對比中見幽默。接着又模仿吳太太一上場時説話的語調,好像是抱怨,實際是對吳太太的嘲諷,充滿機智和詼諧,能使觀眾產生會心的微笑。

《茶館》中的幽默是含淚的幽默,藴含着嚴肅和悲哀‘對於王利發的不滿,(詳見練習三例2)唐鐵嘴説“我已經不吃大煙了”,讓人誤以為他已經去掉了不良嗜好。正當王利發感到驚訝時,他出人意料地緊跟着説:“我改抽‘白麪兒’啦。”聽到這裏,觀眾一定會鬨然大笑。而他接下來的誇耀,雖然聽起來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時也讓人感到一種悲哀:明明是帝國主義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卻偏偏拿來作為炫耀的資本,他的無知、無恥,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通過排演課本劇,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愉悦和審美上享受,它有利於我們活躍思維、自主創新,掌握戲劇知識,提高鑑賞水平,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穫,而收穫的多少在此刻已變得毫無意義,因為你曾有過一段刻骨鉻心的付出。

  佈置作業。

  《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獨幕劇結構嚴謹、矛盾集中的特點。

2、鑑賞作品幽默、詼諧、富有諷刺意味的語言。

3、通過台詞和舞台説明了解兩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學設想:

學習本課,在前兩篇教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潛能,利用這個劇本給他們一次大膽嘗試和實踐的機會。在教師有機的指導下,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鑑賞戲劇衝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並能寫出有條理的鑑賞文章。

  教學課時:

一課

  教學過程:

 一、作家及相關資料簡介(5M)

1、丁西林(1893—1974)現代劇作家、物理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蘇泰興人。1914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讀理科,其間閲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1920年回國,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業餘從事劇本創作。作品以喜劇為主,著有《一隻馬蜂》《北京的空氣》《三塊錢國幣》等。他的劇作,構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橫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2、關於獨幕劇

獨幕劇是19世紀後期才開始流行起來的一種戲劇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短小精悍,全劇在一幕之內完成,故要求所寫事件的矛盾衝突的全過程,必須集中於同一時間、地點並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體現。由於獨幕劇的演出受到較為嚴格的時間、劇場等條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劇情不能太繁雜,要求情節結構更加精練集中,矛盾衝突的展開也要較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二、熟悉情節矛盾衝突,為進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準備(10M)

1、劇情概括——女僕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吳太太的一隻花瓶,吳太太強迫她按原價賠償三塊錢國幣。住在同院的大學生楊長雄極為憤慨,與吳太太發生口角。楊氣急之下摔碎另一隻花瓶,無可奈何地送上三塊錢國幣,完成全劇。(劇情簡單)

開端:吳太太繼續開幕以前的口角,成眾來找楊長雄下棋。

發展:圍繞李嫂該不該賠花瓶和鋪蓋該不該押,楊與吳正面交鋒。

高潮:第三次交鋒,楊長雄忍無可忍,打碎吳太太的另一隻花瓶。

結局:楊長雄無可奈何,賠償吳太太三塊錢國幣。

2、矛盾分析——全劇圍繞花瓶事件展示主僕之間(虛寫女僕打碎花瓶、賠不起、以鋪蓋抵押、被辭退等情節)、大學生與吳太太之間的矛盾衝突(焦點)。(矛盾集中,結構嚴謹)

着力描寫他們之間的三次交鋒:

第一次,爭論的焦點是李嫂該不該賠花瓶;

第二次,焦點是該不該典押李嫂的鋪蓋;

第三次,是由大學生罵女主人是“一個無恥的潑婦”引起。

三次交鋒,層次清晰,將劇情逐次推向高潮。結尾以打碎另一隻花瓶解決衝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

另:順勢總結本文構思的藝術特色

  三、通過舞台提示和情節鑑賞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20M)

吳太太:自私吝嗇,尖酸刻薄,蠻橫潑辣,缺乏同情心的富太太。

1>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詐是一條公例,她是一個例外”——按常理,吳太太作為一個外省人,本應受本省人的欺詐自己也有寄人籬下之感,可是吳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

2>開場就指桑罵槐的不停的嘮叨——出言不遜,尖酸刻薄,得禮不讓人。

3>女僕李嫂無意中打碎了一隻花瓶,吳太太就逼一個身上只有三毛錢的下人賠償三塊錢國幣——自以為有道理,富有但吝嗇小氣,缺乏同情心的闊太太。

4>和楊長雄的三次交鋒——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習氣;胡攪蠻纏(得禮不讓人,無禮攪三分),潑辣狡辯。

5>她聽到楊長雄説她是“一個無恥的潑婦”,便不依不饒,一逼再逼,甚至謾罵:“剛才你很會説話,怎麼現在連屁也不放了?你罵了人你不承認。你罵了人你不敢承認。這才是無恥。是的,無恥!下流!混蛋!”——蠻橫粗俗的潑婦罵街;得禮不讓人,尖酸刻薄。

楊長雄:有正義感、同情心,機智幽默,能言善辯。

1>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護外省人是一條公例,他是一個例外”——作為抗戰期間上千流離顛沛的大學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吳太太本應同病相憐,共度患難(袒護包庇),可楊長雄堅持正義,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

2>為李嫂抱不平,義憤填膺地和吳太太論情,説理,講勢,爭辯説李嫂是個“低級窮人”,賠不起,再説“孃姨有打破花瓶的機會”、“權利”,“而沒有賠償花瓶的義務”,仗義執言,這就反被動為主動,徹底駁倒了對方。義正詞嚴,慷慨激昂,以彼此之道還施彼身——見義勇為,正直善良,能言善辯,機智幽默,富有同情心正義感。

3>理屈詞窮的吳太太露出潑婦罵街的本相後,楊長雄忍無可忍,把吳太太的另一隻寶貝花瓶砸碎——凸現見義勇為的性格,但同時也説明他容易衝動,缺乏鬥爭的經驗和策略,只能砸碎花瓶出出氣罷了。卻也更反襯出吳太太的無禮蠻纏,令人厭惡。

成眾:低緩、短促、風趣的語言,則與他的沉着穩重和幽默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四、結合課後練習三,分析語言幽默詼諧的特點(5M)

1、《三塊錢國幣》——詼諧的幽默,藴含着輕鬆和機智,能使觀眾產生會心的微笑。

以彼此之道還施彼身——模仿吳太太語調理論,好像是抱怨成眾,實際上是對吳太太的嘲諷,充滿機智和詼諧。

大詞小用——“進攻”、“被迫抗戰”、“巨大賠款”等;使衝突更加形象,凸顯人物形象。

辯論的口氣——使日常的小衝突顯得嚴肅莊嚴,有助於突出人物性格。

新穎的名詞——“高級的窮人”等,機智幽默。

2、《茶館》——含淚的幽默,藴含着嚴肅和悲哀,引起讀者的深思。

唐鐵嘴—— “我已經不吃大煙了”, “我改抽‘白麪兒’啦”,“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麪兒’,兩大強過侍侯着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涼!”。

龐太監娶妻,老林老陳要組建小三口兒家庭。

另:順勢總結語言幽默的特點

 五、藝術特色

1、構思精巧,開頭和結尾尤具特色。戲是從一派爭吵聲中開場的,這使戲從一開始就聚焦在主要衝突“該不該要打破了花瓶的李嫂賠三塊錢”,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這一事件的真正起因,“作者越過事件的真正發端,把起點放在一個處於持續狀態的動勢中,勾起了觀眾對於幕前情景的遐想。”(胡寧容:《談丁西林獨幕喜劇的特色》)正是這場並未寫出的口角,給全劇定下了一個激越的基調。幕一拉開,舞台上就已戰火瀰漫,緊緊地抓住觀眾的心。本劇的結尾尤其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吳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楊長雄一忍、再忍、三忍,已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此時楊長雄故意走到吳太太的面前摔碎另一隻花瓶,全劇就這樣在最後一個沒有完成的動作上戛然而止了。“這樣的結尾,象交響樂,在最強烈的高潮時突然‘以千鈞之力一下收住,剎時萬籟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如夢初醒”’(吳啟文:《丁西林談獨幕劇及其他》),令觀眾聯想萬千。

《三塊錢國幣》的這種開頭結尾方式使全劇始終處於一種急風暴雨的動態進程之中,也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態度。

2、本劇的語言俏皮幽默,所有的語言純乎出於角色的性格,看似平凡,但在此情此景下,不由人不露出會心的微笑。楊長雄模仿吳太太一上場時説話的腔調,表面上是抱怨成眾,實際上是嘲諷吳太太,充滿機智和詼諧。楊長雄滿口“如果”“也許”“因為”的學生腔式的演説詞令和吳太太的潑婦罵街的不和諧的交織,顯出吳太太的不可理喻,也給楊長雄這番慷慨激昂的辯論塗上了一層喜劇色彩。成眾的台詞不多,但短促、風趣的語言已充分表現了他“自然而不自覺的幽默”。

3、伏筆的使用也是本文構思的一大特色。劇中吳太太兩次拿起現在僅存的一隻花瓶端詳,極言她對花瓶的喜愛和對打碎的花瓶的痛心,結果,楊長雄故意把這隻花瓶也打碎了,並主動送上三塊錢。楊長雄按吳太太的邏輯解決了問題,讓吳太太啞口無言。正是由於這些伏筆的使用,造成一種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劇效果。

 六、課文難點參考

1 劇中楊長雄和成眾的棋局未完,劇末成眾卻説“和棋”,為什麼?

這句話表面上是説那盤棋局,實際上是十分風趣又一針見血地比喻這場兩敗俱傷的爭吵。吳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塊錢國幣的賠款,是打了勝仗;楊長雄故意打破第二隻花瓶給了她第二筆賠款,她就等於吃了敗仗。楊長雄説不服吳太太因此打破她的另一隻花瓶來出氣,可以説是打了勝仗;但是一個窮學生平白地賠三塊錢國幣,也可以説是吃了一個敗仗。雙方都有勝有敗,但誰也沒有真正徹底打敗對方,成了“和棋”的局面。

2.成眾從始到終都未參與衝突,也不能左右衝突的發展趨勢,可以把這個人物去掉嗎?

成眾這個人物不是可有可無的。他是作為一個與楊長雄對照的形象出現的,在其冷靜幽默的性格映襯下,楊長雄的見義勇為、富有正義感,卻容易衝動、不講策略的性格顯得格外鮮明、可愛。楊長雄的許多心理活動都是在和他的對話中交代的。雖然他未參與這場舌戰,但每當楊、吳之間的口角趨於白熱化的當口,是他“輕描淡寫”式的話語讓衝突告一段落,使得全劇有張有弛。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