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蘇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識大全「教師版」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一、文言文字詞。

蘇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識大全「教師版」

1、通假字(例)

肇錫餘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餘僇(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説,與鄭人盟(同“悦”,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同“鑕”,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於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於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同“穆”)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於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2、一詞多義

間:

得間奔真州(機會) 出沒於長淮間(之間)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間至趙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計) 付之度外(考慮)

發:

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發動)

而又有減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髮)

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抒發)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發送)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拜:

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拜送書於庭(叩拜)

見:

徒見欺(被) 於是王召見(接見)

我見相如(看見,遇見) 不見水端(看見)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

計:

計未定(計策) 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臣從其計(主意) 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所以)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廁(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殺人如不能舉(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歎(海神名,北海若)

以為莫己若者(比得上)

聞:

聞道百(聽見)

且夫吾嘗聞(聽見,聽説)

少仲尼之聞(見聞,學識)

始: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開始)

幸:

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則幸得脱矣(僥倖)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運)

始皇帝幸梁山宮(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負:

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負其強(倚仗)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

肉袒負荊(揹負)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

引車避匿(調轉)

秦軍引而去(避開)

引酒且飲(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依據)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藉)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中丞匿於溷藩以免(連詞,相當於“而”,表承接)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介詞,用)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以其無禮於晉(連詞,因為)

敢以煩執事(介詞,拿,用)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

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焉用亡鄭以陪鄰(連詞,表目的)

具告以事(介詞,把)

請以劍舞(介詞,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項王未有以應(連詞,來)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連詞,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修飾)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而僕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連詞,表承接) 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

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錶轉折) 勞苦而功高如此(連詞,表並列)

項王按劍而跽(連詞,表修飾) 拔劍切而啗之(連詞,表承接)

焉:

激於義而死焉(兼詞,於之,在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詞,於此,在這裏)

吳之民方痛心焉(代詞,他,代“毛一鷺”)

子亦有不利焉(語氣助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何,為什麼)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裏)

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裏)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助詞,的)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鈎黨之捕遍於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去,往)

人皆得以隸使之(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前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後一個代詞,指代石碑)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是寡人之過也(的)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個助詞,的;後一個代詞,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詞,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詞,代土地)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野語有之曰(代詞,代後面所説的俗語)

我之謂也(賓語提前的標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為(代詞,指代五義士,作定語成分)

斂貲財以送其行(代詞,代周順昌)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詞,代自己)

發其志士之悲哉(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詞,那)

以其無禮於晉(代詞,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代詞,這)

又欲肆其西封(代詞,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代詞,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表遞進,況且)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於:

激於義而死焉(介詞,表被動)

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介詞,向)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介詞,在)

不能容於遠近(介詞,表被動)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户牖之下(介詞,在)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對)

貪於財貨(對於)

長於臣(比)

得復見將軍於此(在)

為:

以旌其所為(做)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作為)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替,給)

無虧為之大道哉(作為)

則思三驅以為度(作為)

為天下笑(被)

相如為上大夫(當,做)

……為趙宦者令謬賢舍人(是)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奏者(演奏)

為一擊(替,給)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立下)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結成)

軍中無以為樂(作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認為)

君為我呼入(替、給)

為之奈何(對,對於)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

因: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