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古代筆記中的西施歸宿之爭

本文已影響 2W人 

西施

古代筆記中的西施歸宿之爭

西施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結局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謎團。破解這個謎團,成為歷代文人學者的一大愛好。

晉王嘉《拾遺記》卷三載:

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即西施、鄭旦之別名),以貢於吳。吳處以椒華之房……二人當軒並坐,理鏡靚粧於珠幌之內,

竊窺者莫不動心驚魄,謂之神人。吳王妖惑忘政,及越兵入國,乃抱二女以逃吳苑。越軍亂入,見二女在樹下,皆言神女,望而不敢侵。(熊光憲選輯點校,《古今逸史精編·西京雜記等八種》,重慶出版社,2002,P166)

這則筆記只講越軍“望而不敢侵”,後來怎麼樣了,《拾遺記》沒有説。值得注意的是,吳國人把兩位美女看成“神人”,越軍也把兩人看成“神女”,顯然來自於兩人驚人的.美貌。《拾遺記》具有濃重的神話傳奇色彩,但寫西施之美是有據可憑的。而這一點正是後人追索西施之終的一個出發點。

宋人姚寬是在筆記雜記中較早提及西施之終的一位。他在《西溪叢語》捲上“西施歸宿”條説:

吳越春秋》雲:“吳國亡,西子被殺。”杜牧之詩云:“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東坡詞雲:“五湖間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予問王性之,性之雲:“西子自下姑蘇,一舸自逐范蠡,遂為兩義,不可雲范蠡將西子去也。”嘗疑之,別無所據。因觀唐《景龍文館記》宋之問分題得《浣紗篇》雲:“越女顏如花,越王聞浣紗。國微不自寵,獻作吳宮娃。山藪半潛匿,苧羅更蒙遮。一行霸勾踐,再笑傾夫差。豔色奪常人,效顰亦相誇。一朝還舊都,靚粧尋若耶。鳥驚入鬆網,魚畏沉荷花。始覺冶容妄,方悟羣心邪。”此詩云復還會稽,又與前不同,當更詳考。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