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我們當年的語文課> 閱讀答案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於漪:我們當年的語文課  我們高中的國文老師教古文在課堂上是大聲朗誦的.記得老師教李後主的《浪淘沙》,書放在講臺上,根本未翻開,他邊解釋邊朗誦,“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老師對教材熟極了,朗誦得出神入化,把亡國之君在詞意中蘊含的婉轉、淒涼表達得淋漓盡致.老師教完,我們也就背了出來.
  最難忘的是老師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情景.老師講着、讀着“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時,眼裏噙着淚花,對國事感慨萬千,令人揪心;講述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時,激昂慷慨,使一室振奮.我們跟隨着老師朗讀,吟誦,思考,體味,歷史風雲如在眼前,家鄉裝進胸中,國家社稷裝進心中.課後,大家仍激動不已.星期日,三五同學結伴,奔赴北固山,登上北固亭,面對滔滔江水,大聲背誦“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充盈胸際,人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豪氣衝霄漢.
  老師訓練我們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是嚴格的.他不准我們抄襲作文,作文必須當堂完成.寫前必須打腹稿,寫什麼,怎麼寫,先想想清楚,不可想一句,寫一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必須先有總體構思.寫好以後可以在上面修改,但要有規矩,不可亂塗亂畫,弄得像個大花臉.兩週一次作文,不得拖拉.開始,覺得老師過分嚴格,心裏不是滋味,但幾年持之以恆地訓練下來,筆不澀,腸不枯,下筆成文,至今受益不盡.老師雖嚴格,但並不“道貌岸然”、“神聖不可侵犯”,師生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
  記得有一次上作文課,有個男同學惡作劇,課前竟偷偷地把我的凳子搬走,就只好站着寫.那次是自由命題,於是我針對這件事大發議論.其實事屬雞蟲得失,而那時,竟不知哪裏來的那麼多意氣,也不知哪裏來的那麼多文思,筆端汩汩滔滔,寫下一篇類似“檄文”的東西.寫好一看,覺得不妙,大概老師要責怪了.出乎意料的是老師大爲欣賞,在文後批上一大段,至今還記得這樣幾句:“……於生失座,成此佳什,遂使孟嘉落帽韻事不專於前矣!”
  我高興萬分,老師竟然恢諧地把我與文人孟嘉落帽韻事並提,可見寫作並非難事,從此,寫作興趣陡增.老師批改作文,眉批點到要害,總批不僅評文章的得失,更是交流思想,交流看法.作文簿發下來,學生最關心的不是得什麼等第,而是首先看老師批語寫了些什麼,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評文,學生就會感到某些失落.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的老師不大講究教學方法,但是他們人品好,有學問,我們做學生的佩服他們.我們的老師一人一個樣,有的語言精煉,邏輯性極強,有的聲情並茂,進入角色,達到忘我境地,有的嚴肅,不苟言笑,有的溫和,春風春雨,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熱愛學生,兢兢業業,我們尊敬他們.當然,也有濫竽充數,不負責任的,對這樣的人我們心靈深處從不把他們作爲老師看待.
1 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回憶了 當年的語文課?
2 從文章看,中學時代學習古詩詞有什麼重要意義?
3 你覺得作者的老師教作文有哪些獨到之處?
4 老師批語中的 於生失坐 成此佳作 是什麼意思?
5 用簡要的語言說說你心中好老師的形象. 1 授課和作文
2 陶冶情操,培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3 作文嚴格要求,批改交流思想,交流看法
4 於漪學生上課失去了坐凳,(站着寫)成就了這篇好作文
5 課堂氣氛輕鬆,充滿了老師鮮明的個人風格;妙語橫生激情盪漾;博學多才,博古通今;爲人師表,言傳身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

《我們當年的語文課> 閱讀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