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三年級語文上冊公開課怎樣評課?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小學語文高年級評課參照標準 1.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2.教學設計是否能夠體現教研專題。 3.教學過程是否採用啓發式或討論式。 4.學生是否在平等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5.學生是否在教學活動中有情感的體驗。 小學語文第十冊《豐碑》評課稿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爲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讓語文課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節好的語文課,是許多老師夢寐以求的夙願。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那麼,語文課的魅力在哪裏?我認爲,它應該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連通讀者和作者關鍵點。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文本對話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發生共鳴,經歷一次心裏歷程、情感洗滌,哪還有什麼魅力而言呢? 但語文課僅有情感,魅力就夠了嗎?不是,好的語文課要能啓迪學生的心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智慧的潛能被開發,幽閉的心智被開啓,創造的天性被喚醒!唯有情和智和諧共生,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統一,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閃耀出動人的魅力。 那麼,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試以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一次借班上課蘇教版五年級《天遊峯的掃路人》的課例來作闡釋。 一、導入新課顯示教師親和的魅力 因爲是借班上課,所以孫老師與學生進行了一段課前談話,談話包括兩層內容:一層是師生情感溝通,縮短因爲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接納教師,讓教師走進學生心裏。教師借用孫悟空這一學生喜愛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離,向零距離心理教學靠攏。另外一層內涵是導入新課。優秀的導入或自然、或新穎、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導入語言必須在內容上與教學內容有必然聯繫,否則,不是譁衆取寵,就是喧賓奪主;不是教師賣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個好的“揭題談話”或“新課導入”,在內容選擇上應該有以下要求:1、要選擇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2、要能和教學內容有機聯繫 ;自然相關;3、要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充分激發學習熱情。 二、質疑問難,顯示教師啓發的魅力。 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認爲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即要讓學生敢問、善問。敢問,是心理問題,勇氣問題。教師要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識,敢於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於向書本和教師挑戰。從低年級開始每節課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題,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善問,是方法問題,是能力問題。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問題。 從教學片斷之中我們能看出學生提問能力也不是很強,開始的時候,學生問不到點子上,提出的問題也有語病。但老師沒有否定學生,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他的那番調動的語言實在精彩:同學們,如果你提的問題與你的同桌一樣,你們都是英雄!因爲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你提的問題與同桌不同,有兩種辦法------你能回答他的問題,證明你比他強,你噹噹小老師,回答他的問題;如果你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請你向他請教,因爲他提出了你沒有發覺而且又不能解答的問題。一番話將所有的孩子調動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待老師一聲“開始”,整個課堂已經沸騰起來。可想而知,後來學生的問題真是精彩紛呈,幾乎個個出採,上臺寫上自己問題及大名的學生達十人之多。從學生問“掃天遊峯的人是年輕人,還是老頭?”逐步引導到問“天遊峯景那麼美,作者爲什麼不寫美景,而寫天遊峯的掃路人呢?”從問“掃路人身上有什麼偉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掃路人身上有什麼高尚的品質?”這些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耐心,教師的啓發,教師的循循善誘。最後,面對那滿黑板的問題,孫老師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地讓學生選一個最重要的金點子,這其實是讓學生學會梳理問題,學會真正地提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再抓住最關鍵的問題帶動討論其他問題,希望在解決問題時,能夠觸發靈感,解決其他的問題。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學習的今天,我們經常呼喚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可是學生真的懂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嗎?真的會嗎?我覺得孫雙金老師就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真正懂得了研究與學習的關係,這節課也的確當之無愧是研究性學習的'典範。 三、朗讀體悟,顯示教師指導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爲,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 當前閱讀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讀起來了,聽到了琅琅的讀書聲,但暴露出來的問題是朗讀教學停留在較淺的層次。朗讀教學時,教師有讀無導,學生有讀無效,有走入“死讀書、讀書死、讀死書”怪圈的傾向。出現這樣的狀況,從理論上講,存在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誤導。多讀確實有利於語言的積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讀絕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讀,也絕不是排斥教師應有的引導、指導和講解的讀。宋代學者朱熹提出的“熟讀精思”符合閱讀規律。“讀”而不思則罔,有些深奧的課文,如果離開教師適當的引導和精講,不要說讀一百遍,就是讀一萬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誤,我們要把握朗讀教學中讀的度,要有辨證的思維,而不是盲目地讀、讀、讀。朗讀教學出現效果不明顯的狀況,從實踐層面上講,原因主要是教師自身朗讀水平不高,缺乏朗讀指導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個層面上讀,不能讓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味,讀出韻味來。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呢?還是舉孫老師這課爲例:第一步,讓學生理解爬天遊峯是很累的,而老人卻不覺得累,讓學生找出有關的詞句。第二步,學生找到了“九百多級,飄飄悠悠”等詞語後,體會天遊峯的險峻,老人的輕鬆自在,並讀出意思。第三步讀中感悟,體會老人對天遊峯的愛,對掃路工作的熱愛。第四步師生相互品讀、賽讀,先由學生朗讀師生評議,然後教師範讀學生品賞,體會出師生讀得好在哪兒,哪兒需要改進,從讀的情感和技巧兩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賞中提高。 從以上課例可以得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 四、隨機點評顯示師生智慧的魅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十分重要,往小裏說,它能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活動,往大的說,它有時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但是當前課堂教師點評語言現狀實在不容樂觀,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邊際,有的照搬標準答案,有的是板着臉訓人,有的是廉價的表揚,所有這些均不能體現新課標下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照和平等對話。 下面我先摘錄一些本課例中的評價語言: 1、(學生問爲什麼寫天遊峯的掃路人?) 多好的問題呀,再說一遍。寫到黑板上,後面寫上你的名字。這是你自己發現的,是你的專利。 2、(學生質疑:作者爲什麼要寫笑聲一直伴隨回到住地?)笑聲不可能伴隨着回到住地,爲什麼要這樣寫呢?你讀書真會思考,我認爲你像個小小思想家。 3、(生讀書聲音太小)你們都是悄悄地讚美,(生笑)我們放聲讚美一遍,好不好? 4、(學生問爲什麼作者與分兩次寫掃路人的外表)爲什麼分兩次寫掃路人的外表?何意?這個問題連我老師都沒有想過。第一次寫的是什麼?第二次又寫什麼?請把問題寫到黑板上。你雖然是男同學,但比女同學都要細心。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需要能出口成章,還應具備說笑嬉罵皆成妙語的功夫。教師在課堂之上點評妙語連珠,看似信手捻來,但都是教師文化底蘊和教育智慧的結晶。怎樣提高教師點評語言的水準和品位呢?我認爲一是要提高教師的文化底蘊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由衷讚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數量的評價語言,以便在課堂上靈活、恰當地運用。要做到: ①評價語言要發自內心。如:當學生提出了別人提不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孫老師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視着他的雙眼,讚美道:“你有一雙慧眼喲,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 ②評價語言要多樣,富有變化。當有學生在品評教師範讀,講得有理有據,不僅說出教師讀得好,還說出教師讀得好在哪裏,教師動情地對他說:“你說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言,內心肯定比吃了蜜還要甜。 ③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要反映學生髮言好在哪兒,錯在哪兒。 ④要善於從學生錯誤的發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記得斯霞老師上課時問過這麼一個問題:“黨的十大在哪兒召開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機裏召開的。”這顯然是錯誤的答案,但斯老師沒有否定,而是啓發道:“你是從收音機聽到的吧?”小朋友點點頭,老師接着啓發:“收音機裏說十大是在哪裏召開的呢?”學生回答:“在北京召開的。”看,讓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靠的就是老師的循循善誘。 ⑤評價語言要充滿激勵性。學生成長髮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師充滿真情的激勵語言能讓學生不斷獲得走向成功的動力。“真能幹”,“多聰明”,“就是與衆不同”,“多麼富有創造性的思考啊”,這一句句話語就像蜜汁一樣流進學生的心田,化作前進的不竭源泉。 ⑥要調動體態語言參與評價。除了上面說的有聲語言外,教師要善於調動體態語言,豐富評價的內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頭這些親熱溫暖的舉動能給學生身心帶來愉悅,教師那燦爛的笑容是開在學生心中永不凋謝的鮮花。

三年級語文上冊公開課怎樣評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