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 1.97W人 

引證解釋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什麼?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爲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形容言語極有分量,能起決定性作用。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明 史玄《舊京遺事》:而上止嚴旨謫官,薄示天罰,一言九鼎,皇心甚欽矚焉。劉公在京惟有一妾,慧而有操。公之上書,密切深隱,笑言無慮,而姬已慨然嘆之矣。

《歧路燈》第五回:李瞻岱來學中備了一分禮,央前任寅兄與我說:“二位老師,一言九鼎。”誰知婁昭不肯去也罷了,他還推到他哥身上。”

清 馮桂芬 《致曾侯相書》:“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甚善。”

朱自清《很好》: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成語典故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人,身爲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着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爲古代國家的寶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平原君誇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於自己。

大禹建立夏朝後,各方諸侯來朝,舉行郊祀之禮,諸侯都留在陽城助祭。祭祀後,大家對大禹“薦皋陶於天”的作法非常不滿,認爲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大禹不肯傳賢人,意在傳位夏啓。於是大禹決定在陽城東南的塗山召開諸侯大會,檢討了自己的過失,消除了各諸侯國的疑慮。塗山大會之後,諸侯們高高興興分道而去。大禹也率領羣臣返回都城陽城。走到半路,忽然傳來急報,說皋陶去世了,大禹聽了,不勝傷悼,返都之後,就又改薦伯益於天。這樣,從前疑心的諸侯知道誤會了大禹,爲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爲了紀念塗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但爲免諸侯責備,大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哪一州所貢之金,就拿來鑄哪一州的鼎,將哪一州內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並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各種奇異禽獸、神怪等一併鑄在鼎上,使九州之百姓知道哪一種是神,那一種是奸。又過了幾月,大禹已在位五年了。夏禹承帝舜之制,也五歲一巡狩。巡狩回來後,氣勢磅礴的九鼎鑄成,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着九州,其中豫州鼎爲中央大鼎,豫州即爲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爲" 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大禹把九鼎稱爲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後,九鼎成爲國家最重要的禮器。後來夏朝爲商所滅,九鼎就遷於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爲周所滅,九鼎就遷於周朝的鎬京。後來成王在洛邑營造新都,又將九鼎安置在洛邑,謂之定鼎。因爲禹鑄造九鼎,取信諸侯,人們常用"一言九鼎"來表示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後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也比喻信守諾言,常用來表達重諾、極信守諾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