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有沒有《孩子我爲什麼打你》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1、用橫線畫出第⑶段中一個生動的比喻句,比喻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有沒有《孩子我爲什麼打你》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2、爲什麼面對孩子摔破盆碗,拆毀玩具,污髒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請用文中原話來回答.

3、怎樣理解第⑺段的“人們對於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於忘記”?

4、怎樣理解第⒁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第⒃段中作者爲什麼決定不再打孩子?

6、怎樣理解結尾處“打與不打都是愛”?

7、你對於父母責打孩子是怎樣看的?請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孩子的話,讓“我”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2、我想這對於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就像走路會跌跤一樣的應該原諒.

3、痛苦總是讓人不堪回首,人們寧願選擇忘記,以迎來快樂.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們向前看,面對未來.

4、孩子做錯事讓母親感到心痛無奈,對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覺得失望.所以說因爲“我”愛“我”的孩子所以才覺得心累.

5、因爲你已經長大,因爲你已經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決定改換教育方式.

6、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個爲人子女者應盡的孝道.打是出於幫助孩子認識並改正錯誤的目的,而不打是出於理解和寬容,給孩子更多的信任.

7、感情基調應不離親情.無論哪一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1.“我”發誓要“保護”孩子,爲何還要選擇“毆打”? ( 3 分)

2.第(3)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作用如何?( 3 分)

3.第(7)段中的“火”在文中指什麼?( 4 分)

4.具體談談“我”在什麼情況下才“謹慎地使用毆打”( 4 分)

5.文末爲什麼說打孩子“重要的”“是心累” ? ( 4 分)

6.結合全文.談談你對父母打孩子行爲的看法(6 分)

 答案:

1.無奈的毆打也是保護孩子的一種措施,是對孩子負責任的深沉的愛。

2.比喻。把孩子的話比作爬山虎的卷鬚,生動形象描繪出我聽到孩子的話之後內心又滿又亂的狀態。

3.虛僞、懦弱、殘忍、狡詐等最骯髒的品質。

4.非打不可的時候;沒有其他辦法的時候。

5.“我”做打孩子的決定時,內心是矛盾的、無奈的;打時,內心充滿着強烈的愛,又被痛苦深深折磨着;打後,內心充滿了深深的自責和久遠悠長的痛楚。因此心累。

6.一般情況下,“打”源自對孩子的愛,作爲孩子,應該理解;“打”是父母讓孩子與“最骯髒的品質”永遠隔絕的保護措施,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深沉的愛,這樣的父母應該得到尊敬。但是有些父母不分輕重,動輒對孩子拳腳棍棒相加,實不可取;更有甚者,假借毆打孩子宣泄情緒,則不可理喻。

《孩子我爲什麼打你》閱讀理解題

1、文章採用第二人稱“你”的敘述方式,在表達上有何好處,請簡要說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文意,“我”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才會動手打孩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題目“孩子,我爲什麼打你”,根據文意,請說明“我”爲什麼打孩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主要通過具體詳細的敘事,真切的記錄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歷程,語言親切自然,真摯感人,使爲父母者深思,讓作兒女的感動,稱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摯文。

B.作者認爲,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頑皮的小獸,應該讓他們放任無羈的奔向他們嚮往中的草原,不應該採用毆打的手段,強迫他們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

C.作者在文中做了一個“摸火”的假設,是用於說明自己打孩子就是爲了讓孩子感受到切膚的疼痛,從而牢記這種體驗,像不再“摸火”一樣,永遠與一些最骯髒的品質隔絕。

D.在這個世界上,作者只打過一個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經常”,從而給自己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是痛苦的記憶,這種記憶讓作者回想起來感到深深的後悔,從而決定不再打孩子了。

E.作者認爲,雖然打孩子讓孩子疼痛,讓自己不僅“身累”,而且“心累”,感到比孩子更爲久遠悠長的痛楚,但該打的時候必須打。

參考答案

1、(4分)採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語言親切,自然,感人,更容易讓人體味到“我”的良苦用心。(“語言親切,自然,感人”,2分:“更容易讓人體味到‘我’的良苦用心”,2分。意思對即可。)

2、(6分)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爲懂(只答“爲了愛孩子”的,不給分)

4、、(4分)C、E(答對一個給1分,答案超過兩個的,按前兩個給分。答錯不倒扣分。文中並沒有具體詳細的敘事,故A不對;B中的情況,毆打是最後的武器,故B也不對;文中並沒有寫到作者後悔,更不是因後悔而決定不再打孩子,故D也不對。共4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