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芳香作文素材範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1.82W人 

根據調研,農村學生普遍厭作文,怕作文。作文內容十分貧乏。習作時出現了寫假人假事的“胡編式”作文,或者是東摘西抄的“拼湊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許多老師認爲是農村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接觸的是一個廣闊的農村天地,相對於生活在城鎮的學生而言,或許接觸的寫作題材要窄一些,生活較單調,知識面狹窄,學生手中“無米”,只能“泡白開水”或“偷”或“剽”。其實不然,魯迅先生在《少年潤土》一文中就告訴我們:農村孩子知識豐富,靈活機智,而且絢麗多彩的農村生活爲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芳香作文素材範文

在作文創新的今天,我們要求學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實”,求“活”,求“新”,這對我們農村作文教學有着自己獨特的優勢。因此,我們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農村作文教學的特有優勢——鄉土性,在指導思路上能始終貫穿一個“農”字,農村作文教學同樣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一、熱愛農村生活,尋找習作素材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葉聖陶說: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農村學生平時感知的生活其實是很豐富的,但是他們往往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若要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就要回歸生活,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因爲熱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熱愛生活、深入生活,纔會有深刻的感受、真實的感悟,纔會體驗到生活的情趣。作文時,纔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有感而發,纔會體驗到寫作之快樂、寫作之情趣。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也是孩子們習作素材的寶庫。我們的家鄉——江陰位於長江之岸,這裏人傑地靈,物華景秀,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多少詩人曾經揮毫讚美這錦繡河山,宋代梅堯臣有“江田插秧鵓鴿雨,絲網得魚雲母鱗”的詩句,是對江陰這個魚米之鄉的生動寫照。因此,我們該重視啓發、引導孩子去擁抱大自然,去親吻這青山綠水,欣賞家鄉的菜園、綠野、果林。這樣,大量習作素材將激發學生的習作靈感和強烈的習作興趣。

春天,我們帶領孩子們仔細觀察這廣闊的田野,領略“千里江南綠映紅”、“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美好春光;夏天,帶領孩子們觀賞校園的池塘,田野中的鄉間童趣,感受“映日荷花別樣紅”、“兒童急走追黃蝶”的奇景趣事;秋天,帶領孩子走出校門,涉及碩果累累的果園、滿地黃金的田野,感悟豐收的喜悅;冬天,帶領孩子們衝進大雪紛飛的雪野,欣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銀白世界。

“毗山把酒和陶詩,千載柴桑是爾師。敢道柴桑輸一著,此山何似在山時?”這是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爲讚美長壽毗山而寫的一首詩。毗山是我們家鄉的一座小山峯,有位同學遊玩毗山後的習作《我愛你,家鄉的毗山》有這樣一段描寫:“……毗山不僅歷史悠久,見證了我們江陰曆史的變遷,而且四季蔥蘢常青,景色秀麗迷人!順着雲顧公路,前往毗山。遠遠望去,山雖不高,卻猶如一位健壯的小夥子伏在那裏,一片蔥蘢,充滿着勃勃生機。……樹林中藤蘿搖曳,彷彿一張張綠色的大網,它們成了鳥兒綠色的家園。一羣可愛的小鳥在裏面,一邊自在地唱着動聽的歌謠,一邊歡快地飛來飛去,還情不自禁地出來跟你打一聲招呼呢!”正因爲學生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寫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記錄並提煉自己的生活,具有真切的感受。學生的寫作興趣也不斷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昇華。

二、關注農村生活,積累習作素材。

人們常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猶如一個萬花筒,一個對生活有着真切關注和思考的靈魂,其文章一定閃爍着睿智的光芒。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應該像閏土一樣心裏有着無窮的稀奇事,描繪家鄉的美麗風光,善良淳樸的農民,純樸的民情風俗。寫出家鄉的特色,寫出鄉村氣息,道出小鎮風貌。

1、欣賞農村風光之美

真實的生活就是兒童最好的課程,課程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讓鄉村的世界,鄉村的景色,鄉村的人文成爲孩子們情感的真實體驗。讓孩子們去感受農村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農村人情美,反映農村風俗之趣,呼吸新翻的泥土的氣息。讚揚農村人生活水平提高,思想開放,農民勤勞致富,農村風光美。

例如,我班的陳張弛同學在《歡樂河,我的母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夏天,炎熱的陽光炙烤着大地,小河卻給了我們無限快樂。瞧,河中間不正有幾個小男孩在嬉戲?潔白的水花飛濺在我們每個孩子的頭上,遮住了那正咧開大笑着的嘴!我們在小河裏抓魚、摸螺螄、逮龍蝦……樣樣精通,這清涼的河水帶給我們幾多歡樂!咦,哪裏來的歌聲?尋聲望去,發現橋下蹲着一羣婦女,一邊洗衣,一邊談笑。她們旁邊有七八個小孩挽着褲腳,揹着揹簍正唱着歌兒捉螃蟹,想必是收穫多多吧。上岸了,伯伯、阿姨家的哥哥、姐姐常帶上我去河邊玩,折柳枝,編草帽,再從野草中尋找一兩朵不知名的花,插在草帽上。不光是我們,其他的小孩也牽着爺爺奶奶的手在草地上跑,多溫馨的鄉村樂園!”

鄉村風景猶如一杯清香的綠茶,須慢慢地品味。讓學生觀鄉村之景,聽鄉村之音,賞鄉村之韻,這樣既提高了孩子們的習作興趣,又滲透了“愛我家鄉,愛我農村”的思想教育。

2、審視農村前後之變。

經濟的發展,農村的面貌也在迅猛發展,如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城鎮化,這些都爲學生寫作提供了很大的寫作空間。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也給農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化學、農藥對農村環境的污染,農村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活動,一些工廠、個人破壞環境,捕捉野生動物的行爲……在教學中我們指導學生對此現象進行調查、研究、訪問,有條件的話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實驗,如指導學生進行做廢電池浸出液對泥鰍的影響的實驗,從中指導學生進行寫實驗報告,擴展學生寫作題材。學生在作文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環保的重要性。批評社會上的不正之風,譴責不法商人販賣假冒僞劣商品的行爲,

例如,我班孔秀媛同學在《果園的變遷》中這樣寫道:“我愛果園,愛它春天的優美,夏天的涼爽,秋天的豐收,冬天的淡雅,一年四季,果園景色宜人,是我們兒時的樂園。它是一支美妙的歌,它是一首動聽的曲。不幸的是這優美的旋律戛然而止,銷聲匿跡了……隨着改革開放的潮流,座座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大批的良田被高大的工廠佔據了。果園以它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吸引了衆多廠商。終於一家化纖有限公司的老闆以高價買下了這片果園。村民們拿到了一大沓錢,喜滋滋的,可果園呢?它在哭泣,它在吶喊!果樹全都連根拔起,綠茵茵的草地變成了平坦的水泥地。地面上蓋起了一座高大的工廠房,一個頂天立地的煙囪裏滾出連綿不絕的濃煙,把本來新鮮的空氣污染了……”這段描寫字裏行間都洋溢着農村孩子對家鄉這片土地的關注、熱愛,散發着濃濃的“泥土”芳香。

三 、體驗農村生活,拓寬習作素材。

農村的孩子公園去得少,汽車乘得少,都市的繁華見得也不多,更不用說都市的生活了。反之,田園、菜園、果園,他們去得多,板車推得多,他們的父母乃至祖輩,都從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活。因此,他們最熟悉的都是栽種、施肥、除草、鬆土、收穫等農事。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有着充裕的活動時間,廣闊的活動天地,我們就該抓住這一優勢,經常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體驗農村生活,佈置一些緊扣“農”字的題目,拓寬習作思路。

1、走進農田,體驗勞動

學生由於生活在農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幫助家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田間活動,這正是學生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

在教學中,我鼓勵和引導孩子們利用放學後、星期天、節假日涉足田間,走進菜園,鑽進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動,用嘴去問,用腦去想、去發現,在充實生活的同時,使學生趣味盎然,創造了大量的習作題材。在習作課或語文課外活動課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談從田間生活中獲得的感受:“挖紅薯”、“摘番茄”、 “插秧”、 “栽大蔥”……一個個繪聲繪色地演說。學生的親身經歷,親自實踐,耳聞目睹的一件件新鮮趣事,形象生動。寫出來的習作就具有真情實感,吸引讀者。如:一位學生在《挖紅薯》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挽起衣袖,拿着竹籤,向紅薯地衝去。我彎下腰,輕輕地撥開葉子,兩手順着紅薯藤慢慢地往後拉,一邊拉一邊張大眼睛尋找它的根。拉了一會兒,我突然發現紅薯藤連着的泥土比旁邊要高一點,於是,我就先試着把泥土輕輕地向外挑開,這時,一個土黃色的小腦袋一點一點地露了出來……”這段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挖紅薯的過程,若非親身參加是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的。

2、走進社區,認識社會

社區環境是學校小環境的擴展,同時又是社會大環境的縮影。社區教育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然要用好社區資源還需要精心設計教育方案。

如寫以愛家鄉爲題材的文章,可帶領學生走進工廠,參觀工廠,瞭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等;寫以人間真情爲題材的文章,可帶領學生走訪孤寡老人、烈屬軍屬,開展“我爲他人獻愛心”活動。如有位學生在描寫家鄉的變化時,有這樣一段文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使我的家鄉——長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大概幾年前,村裏的路變平整了,並澆上了柏油,鎮裏的公交車也隨即進駐農村,開始了每天的村鎮之旅。一天黃昏,我像往常一樣揹着書包乘着公交車回家,奇怪地發現車子每到一個站點,那裏都聚集着一堆人,旁邊還堆放着一些木材。我很納悶,終於到了我下車的站點,我迫不及待地詢問着一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叔叔,通過叔叔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政府要在每個站點修建一個站臺,方便等車的人們。我一聽,頓時喜出望外……”小作者留心觀察家鄉的變化,文章中洋溢着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