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登革熱的手抄報內容

本文已影響 1.8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手抄報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手抄報具有開拓視野、積累知識的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登革熱手抄報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登革熱的手抄報內容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牀特徵爲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病因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爲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羣:在新疫區普遍易感。症狀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分爲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徵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爲雙峯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癥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爲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爲出血性皮疹。皮疹分佈於全身,四肢,軀幹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爲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徵。

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溼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兇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登革熱的預防措施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牀表現爲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痠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由於本病系由伊蚊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峯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羣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爲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爲主。

1、登革熱是一種什麼病?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牀特徵爲急起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dengue):西班牙語,意指裝腔作勢。描寫本病急性期由於關節疼痛,其步態好像裝腔作勢的樣子。

2、登革熱在哪些地方流行?

登革熱是當今人類中流行最廣的蟲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發生流行。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千萬到1億登革熱病例發生。

我國病例多發生在3~11月份,7~9月達到高峯。

3、登革熱是怎樣傳播的?

登革熱是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人來傳播的。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

4、伊蚊(俗稱花斑蚊)主要孳生在哪裏?

伊蚊孳生於水缸、水池、盆、罐、花瓶等清水型小積水中。主要有下列幾種類型:

⑴水生植物容器:盆景、花瓶等;

⑵貯水容器:水池、水缸等;

⑶閒置容器:碗、瓶、缸、罐、快餐盒等;

⑷其它水體:竹節、樹洞、石穴、假山、廢輪胎、屋頂反樑、建築工地積水等。

5、控制伊蚊孳生,預防登革熱的根本措施是什麼?

⑴消滅蚊蟲孳生場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樹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積水。

⑵對戶內、外各種水缸加蓋:每隔3~5天換水及徹底刷洗一次,以清除殺滅水缸內壁幼蟲及蚊卵。或在水缸中放3~5條吞食蚊蟲的魚類。

⑶花瓶、盆景等水生植物每3~5天換水一次,並沖洗根部。不在露天堆放廢輪胎,或用塑料布覆蓋,不得積水。

⑷對難於清除的非飲用水容器積水,可投灑廢機油類或緩釋殺蟲劑。或在水中放3~5條吞食蚊蟲的魚類等。

6、預防登革熱,牢記三句話:

⑴登革熱是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人來傳播的。

⑵伊蚊的幼蟲生活在水缸、盆、罐等清水型小積水中。

⑶翻盆倒罐,消除積水,每隔3-5天刷洗水缸和更換花瓶(盆)的水,可以有效控制伊蚊孳生,預防登革熱。

總之,有積水就有蚊蟲,無積水就無蚊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