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愛我中華手抄報 內容

本文已影響 2.35W人 

  愛我中華手抄報辦報內容:愛國英雄故事之八女投江

愛我中華手抄報 內容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僞蒙、僞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爲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衝。冷雲(鄭志民)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臥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

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爲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衝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衝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衝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

愛我中華手抄報圖

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八名女戰士面對日僞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爲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臥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高唱着《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爲真理而鬥爭……”集體投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八名女戰士爲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爲民族解放事業敢於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後,當即題寫了“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以“八女投江”爲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中華女兒》,女英雄們的高尚氣節強烈地感染了千千萬萬箇中國人民。1986年9月7日,爲紀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爲其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