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精華】過年日記範文合集6篇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一天即將完結,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過年日記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過年日記範文合集6篇

過年日記 篇1

每當北風漸勁,天氣漸冷,麥苗剛披上一層初冬的淡霜時,兒時的我們便越發高興起來,因爲隨着冬天的來臨,春節就不會太遙遠了,快過年了!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爲重要的節日!

在送竈的前幾天,村民組長便挨家挨戶的散發二斤白糖和二斤煤油的計劃供給票,儘管80年代中期農村已安裝好了照明電,但隨時會出現毫無預兆的停電,所以這個計劃供給是珍貴的也是必須的,家中大人將這兩張票小心翼翼的收好,待購置年貨時將這兩樣物品一同捎回來。農村的莊戶人家有個習慣,要趁交冬數九的年前給莊稼施一遍臘肥,所以進了臘月門之後,家中大人們便忙碌起來,購置年貨的任務就落在當時不滿十歲的我的身上。說是年貨可能十分的誇張,除了村民組長髮來的國家計劃的煤油、白糖外,無非是一打火柴、一袋味精、醬油香醋、幾條大糕、幾張紅紙或者更奢侈的幾掛鞭炮而已。寒假中的某日,吃過早飯後我和鄰居家的哥哥便一同趕往離家三里路程的供銷社門市部,那時每個鄉鎮有中心供銷社,在人口較爲集中的村隊設有門市部,離家較近的是閆尖門市部(即大慈寺所在地),這裏早早的便聚集了很多鄉鄰,人們歡聲笑語,因爲這個計劃供給的煤油和白糖一定會給今年的春節增色不少。

買回的紅紙主要是用來寫春聯的,按照前門、中門、大門的要求,將紅紙裁好,並用鉛筆在背面做好標識,以便書寫時確認寫上什麼內容。我將這些基礎工作做好後,父親便抽空書寫春聯,每寫好一副,祖父便會和我們一一講解所要表達的意思。臘月二十三是家裏送竈的日子,也是新年的序幕,下午奶奶便開始張羅好三兩個小菜,最主要的是做好糯米飯,一家人晚飯後,將火叉等物品從竈膛拿走,便在鍋竈邊送竈神,期望他老人家能上天言好事。

過了臘月二十五,人們更加忙碌起來,主要是忙於蒸包子(農村習慣說饅頭),這是迎新年的重要環節,一般一個村民組只有少數的幾家有蒸籠,所以蒸籠都是相互穿插藉着使用的,上一家還在用的時候,下一家便在高高興興的等候了。送竈之後特別是蒸饅頭的時侯,大人小孩的說話用語便要拘束起來,儘量要說些吉利的話,只要我們一不留意說出了粗俗的話,祖父便虔誠的說:童言婦語,一概無忌。因爲今年饅頭做的好不好,似乎預示着新的一年光景如何!所以這事絲毫馬虎不得,隨着第一籠可口可人的包子出爐,全家人的心情甭提多高興了。廚房裏熱氣騰騰,暖和和的,大人們趕快利用暖和的廚房爲我們洗個熱水澡,如果錯過了蒸籠這一天,想要洗個熱水澡非得等到來年陽春三月不可。

除夕當天剛過了凌晨12點,就開始聽到稀稀拉拉的鞭炮聲了,那是每家每戶祭拜土地公公的配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方土地公公保佑本地方人,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天祖父母早早的就起牀了,將先前醃製好的鹹雞、鹹鴨等拿出來準備年夜飯,在廚房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噴香的排骨味道了,這一天我是捨不得離開廚房的,趁奶奶做菜的時候好嚐個鮮,奶奶說是爲我“解解砧板饞”。母親忙着裏裏外外的衛生,父親忙着貼春聯。簡單的午餐之後,最爲莊重的事宜便是在家裏祭拜先人,擺好香案,呈上飯菜之後,按照先後順序,祖父第一個恭恭敬敬、目不斜視的在堂前行跪拜大禮,然後依次是父親、我和弟弟,最後才輪到祖母和母親,這裏可能帶有些重男輕女的封建遺毒吧!祭拜之後,全家人便開始吃年夜飯了。祖父邊吃邊講有關過年的傳說: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會危害人類,但是他懼怕響聲也怕看到紅色……我想這就是過年燃放鞭炮和貼春聯的原因吧!我和弟弟聽的入神,以至於不願睡覺。

年夜飯吃過之後,家人便開始做湯圓,主要是用於除夕之夜守歲時的夜宵和年初一大早祭拜天地。收拾妥當之後,一定要趕在除夕晚上十二點前舉行接竈神儀式,具體要求和送竈神相當,家人虔誠的盼望竈神爺能夠下界保平安。父親趁大家還沒有完全睡熟的時候,在每個人的牀頭或者枕頭下面放上大糕和壓歲錢,這樣一覺醒來就能夠看到,預示着步步登高、出門見財。

年初一,天還沒有完全亮,父親便起牀祭拜天地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呈上五碗元宵,先面向門外跪拜後,再面向自家的`中堂,對着天地國親師跪拜。祭拜天地結束後,父親先到祖父母的房間給二老拜年,並請二老起牀一起吃早飯,聽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我和弟弟早就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如不是昨晚祖父一一交代:一定要等祭拜天地後,小孩和婦女才能起牀見天地,不然的話兩個小孩豈肯窩在被窩裏!早飯之後,左右鄰居就開始互相走動,互祝新年快樂,然後結伴到村裏的一戶林姓人家看電視,那時村子裏近40戶人家,只有他家有1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男女主人將事先準備好的大糕給來看電視的鄉鄰一人發上幾片,圖個新年吉利吧!

一晃就到年初五了,這也是比較講究的小年----財神節,每家每戶也會在家裏祭拜財神,然後將印有財神老爺畫像的紅底圖片貼在中堂附近或竈神邊上,鄉鄰見面互相恭喜發財,當然更期待自家發財。先前用於祭拜先人的豆腐煮魚,因爲還沒有捨得吃,財神節當天祖母會重新回鍋煮一下,一是因爲這道菜意味着富貴有餘,其次因爲年十三舉行上燈(有的地方稱爲時燈)儀式時還要用上。

喜慶祥和的日子總覺得非常短暫,一眨眼的功夫,就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了,也有的地方稱爲燈節,當時村裏少有的兩戶人家購置到了豪華的交通工具----自行車,節日當天他們騎自行車到離家30里路的縣城看燈,晚上回來時,家裏已聚集了很多鄰居,主要是想分享一下城裏更爲濃厚的節日喜慶氛圍,從城裏回來的人繪聲繪色的描述着看到的一切,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足以證明當天的收穫非常喜人。什麼時候我家才能買得起自行車?什麼時候我才能騎上自行車風風光光的去城裏看燈呢?。

節日的餘慶還沒有完全散去,池塘邊的柳樹已吐露出一些新芽,迎面吹來的風似乎柔和了許多,新學期已經開始了,還是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用好的成績迎接下一個春節的到來吧!

過年日記 篇2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爲“餛飩”的食品,然後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然後宋代稱餃子爲“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爲“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爲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然後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爲“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爲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然後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然後已成爲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過年日記 篇3

過年,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因爲過年了,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上幾天了。

正月初一,沒等媽媽叫我,我就起牀了。以前,每逢節假日,我都會睡上個大懶覺,一覺睡到九點纔起來,而今天我沒有睡懶覺的原因就是過年了,可以玩了啊,何樂而不爲呢?吃過早飯後,我們全家就去阿太家拜年。剛進門,只見阿太家已經有好多客人。見我來了,阿太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我,我連忙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其他客人也給了我壓歲錢。不一會兒,我便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嘴巴甜一點,財源就會滾滾來。

今天我弟弟也來了,他一來,我就立刻迎了出去,然後我們就到樓下去玩。我們在小店用各自的.零花錢買了一盒摔炮,邊走邊炸。這時,弟弟發話說別太浪費了,我們要炸有價值的地方。不一會,我發現前面的一個小水窪結了冰,正好可以炸冰。二話不說,拿起一個便炸,嘭一聲響,冰面上被炸出了冰花。之後,我們又炸了許多種東西,如樹啊,牆啊,泥啊等等,特別是炸石頭,可好玩了--拿兩塊形狀扁平的石頭,把摔炮夾在中間,只聽見一聲悶響,打開一看,石頭炸白了。我們玩了一下午,玩得不亦樂乎。

晚上,我們全家圍在一張桌子吃團圓飯,桌面上弟弟菜餚5應有盡有,有海蜇。紅膏鹹蟹。春捲等。大家談笑風生,這天我們的食量也變大了,剛上來的春捲瞬間就搶光了。吃完飯,我們打開電視機看春晚,可是今年春晚不給力,我看到九點便不看了。

我伴着隆隆的爆竹聲,沉沉地入睡了……

過年日記 篇4

每逢歲末年尾,孩子們的心情便會變得難以抑制的澎湃和激動,幼稚,浪漫的心底涌出一個個不可思議,大膽新奇的希望與計劃,設想着親朋好友送給自己的年終獎賞:壓歲錢。究竟有多少,我的'奮鬥目標是否能夠達到。

朦朧中我似乎記的在很小的時候,春風燦爛的姑媽,大爺,舅媽,姨媽等許多人遞給我一張張窄窄的,花花綠綠的紙片在手中咯吱作響,我嘴中不停的重複着大人交給的拜年話:過年好,謝謝。每當遇見陌生的客人,我就會嚇得縮進母親的懷裏,或者父親的背後,任憑客人百般春光燦爛般的哄逗,我依舊不買真情,母親只好千恩萬謝地,不好意思而且有些惴惴不安地收下那張紙片,臉龐泛起一層滿意的笑容。

幾天下來,母親收了好幾張,但據後來我母親回憶說,其實沒多少錢,也就十塊二十來塊,因爲那個時侯都很窮。爲了給親友買過節禮品已經掏空了自己一個月的積蓄和生活費用。送給我的壓歲錢的確可以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生活所迫,所以,那個時候的壓歲錢全部被母親據爲己有,我只不過是父母收取壓歲錢的一個招牌罷了。

過年日記 篇5

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氣:x

今天是除夕的前一天,奶奶來接我去她家過年。我一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不得了。

我開始帶東西了。衣服是一定要的;過年了但作業還是要做的`;書籍可以在無聊的時候解解悶;還有公交卡是不可以忘記的……我帶好了一切東西準備就緒。

乘坐17路公交車可以直接到奶奶家。公交車站離我家並不遠,可是由於下雪,速度便減半了。車站到了,公交車還沒來,我和奶奶等着車還時不時地朝前面望一望,看看來了沒。風呼呼地吹着,好冷啊!不知道奶奶冷不冷。我扭頭看了看奶奶,她手緊握着雨傘,飽經滄桑的臉上佈滿了微笑。

這時車來了,還好有空位子,我和奶奶坐在後排。窗外的雪依然下着,剛纔還是小小的雪花,此時已經變成鵝毛般大小。奶奶一路上一直說,她買了好多巧克力還有果凍。巧克力是我最愛吃的零食,它甜甜的可好吃了!沒想到奶奶居然買了。

“高唐新村到了!”公交車上想起了聲音。到站啦,該下車了,我撐開了雨傘與奶奶並肩走在了一起。

過年日記 篇6

每到年末歲尾,公路、鐵路、航空便成爲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每天數以萬計的旅客、貨物在各大交通動脈上流動,構成了一道獨有的風景,“春運”一詞大概也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吧。

中國人有“千里奔節,萬里奔年”的傳統。每逢重要節日,特別是春節,無論是在異地淘金的打工者,還是遠在他鄉創業的上班族,抑或是旅居海外的華人,都會生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緒。每個遊子都會懷着同一個願望:回家過年,與父母團聚,與親人團聚。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才進入臘月,就不再好好吃飯了,並且好像不吃飯也不覺得餓。母親說這叫饞年。其實哪有不吃飯也不餓的道理,只不過是盼着家裏早早殺年豬、舂粑粑、買新衣……

長大以後,到外讀書、工作,也就離開了家鄉。雖然生活在另一座城市裏,但不知怎的,兒時的盼年情節,卻絲毫沒有退去。幾個朋友在一起,每每提起過年,我便萌生出一種嚮往。於是就盼望着放假,就盤算着歸鄉的.日期,就想象着與父母相見時的幸福感……因爲有了這樣的情愫,“家”的概念也就仍然只是兒時的那幾間茅草房和辛勤勞作的父母親。因爲懷着這樣的眷戀,無論現在離家的距離有多遠,無論單位放假的時間有多長,我總要在臘月的最後幾天,攜妻帶子、風塵僕僕地踏上歸鄉的旅途,去尋找“年”的感覺。

樹大分杈,人大分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可厚非。但無論怎樣分,樹也好,人也罷,都離不開根,都不可能忘記曾經養育過自己的故土,更忘不了含辛茹苦生養我們、供我們讀書的父母!不能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然而,正因爲這樣,有的人才會在一年裏也難得有幾回與父母和親人團聚的機會,所以,父母和親人也就常常望眼欲穿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於是,春節就成了他們的期盼和渴望。他們盼望着自己的兒女能在一年中這最後的幾天日子裏回到他們身邊,哪怕在家中僅僅住幾日,他們也會十分高興、十分滿足的。

祥和的氣氛,濃濃的愛意。春節因此它而讓無數遊子魂牽夢繞、牽腸掛肚。如今,過年已不再是爲了吃幾頓好飯、穿幾件新衣而祈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纔是最終的目的。因爲,只要能與家人團聚,所有的奔波勞頓之苦、離別聚散之痛都會在那一剎那間煙消雲散。所以說,如今過年,實際上只是爲了圓一個夢,一個充滿幸福、快樂、真情、愛意的夢!

過年,還是回家的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