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作爲文化想象的風景》閱讀解析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貢布里希認爲,風景畫的興起和文藝復興是密不可分的。當自然從宗教的背景板中獨立出來時,人們就需要用到取景框了。要對人的眼睛進行人文教育,同時對手進行技術訓練。他也側面解釋了爲什麼風景畫容易使人感到迷茫:“恰恰是像風景繪畫這樣缺乏一種傳統主題內容的固定框架的藝術,其發展才需要一些已經出現的模具,從而爲藝術家傾注他的想法提供容器。那些開始於偶然模式的狀態逐漸結晶成可辨識的情緒,以及能夠被駕馭的情感張力。”一套相關的闡釋方法出現了,看畫者被逼着成爲《達·芬奇密碼》裏的那種符號學家,就像席勒所說:“烏令我們感動,因爲我們認爲,儘管是誤認爲,它們克服了地球引力,可以翱翔,凌駕於必然性之上。”山川草木似乎都有了意義。

《作爲文化想象的風景》閱讀解析

風景畫的出現,一方面說明人們重新審視了大自然,產生了對自然界描繪的慾望,另一方面也隱晦地預示着關於土地,將會有一場暴風驟雨般的資本主義運動來臨,它將改變人們傳統的生產關係,最後改變人和人的關係。這種預示被德佈雷抓住,他在《圖像的'生與死》裏說,風景是逝去的時候才被人發現的。換言之,風景畫的流行說明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已經根本性地改變了。城市化、商業化和科技將不可避免地來臨。如果人類還屬於自然的一部分,那他永遠都不需要畫和看什麼風景畫。它就像田園牧歌式的小說一樣,帶着一種對逝去的懷念。作爲照相術沒有發明時的媒體,風景畫很快找到了廣告功能。1620年左右,荷蘭的城市人口超過了人口總數量的一半,荷蘭風景藝術的繁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這種集中的城市化進程。這些風景畫中展現的場景很有可能是用來刺激富裕家庭購買郊區的地產的,它們中有很多在標題上都帶有房地產商的推銷文字。這種模式並沒有在今天發生質的轉變,只不過照片使廣告的成本更低了。

甚至可以說是風景畫和照片.這些人們生來就要接觸的東西,構建了大多數人認識風景的方式,它們被編織進大腦的血肉中。風景是自然的,也是人工的,它和土地及動植物的區別在於,正是人的感知使得風景成爲風景。觀看過程是選擇和解讀的過程,可以說風景是人工製品,當土地能夠被當作“風景”來感知的時候,有些事情悄悄發生了。它開始擺脫自身,獲得意義,土地之所以構成風景,不在於它有什麼樣的構成元素,而在於觀看者的精神變化過程。什麼是好景色這個問題也許難

以說清,橫看成嶺側成峯,關鍵在於取景框,取景就是選擇和編輯的過程,抑制或輕視一些視覺信息同時增進和強調另一些,我們用自己的視覺器官對土地進行分割,取景框建立起景象的外部邊界,風景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另外,這種製造也是有跡可循的,貢布里希說,人們總是用自己熟悉的東西去整合陌生環境,所看到的東西被代入進舊有的記憶裏進行加工,沒有哪雙眼睛是不帶着文化因素或者偏見來觀看的。

(選自陸晶靖《作爲文化想象的風景》,略有改動)

1.下列表述與“風景是逝去的時候才被人發現的”含義不一致的一項是()

A.資本主義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促進了風景畫的流行。

B.如果人類還屬於自然的一部分,那他永遠都不需要畫和看什麼風景畫。

C.荷蘭風景藝術的繁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都市人口高度膨脹的城市化進程。

D.場景的刺激富裕家庭購買郊區地產的廣告功能,促成了風景畫的誕生。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貢布里希認爲風景畫使人迷茫,是因爲它缺乏傳統主題內容的固定框架。

B.席勒的話說明風景的意義是大自然所固有的,人類需要用慧眼去發現它。

C.田園牧歌式小說的誕生和流行,是以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消逝爲前提的。

D.本文主要從社會變革和審美機制兩個方面,深刻闡釋了風景畫的興起。

3.根據原文,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

A.當自然從宗教的背景板中獨立出來時,人們就需要用到取景框了。取景框是人們創造和欣賞具有獨立審美內涵的風景的關鍵媒介。

B.當土地能夠被當作“風景”來感知的時候,它開始擺脫自身,獲得意義,但與取景框無關。

C.人們通過視覺器官對大自然進行取捨和分割時,取景框要建立起景象的外部邊界。

D.風景被製造出來是有跡可循的,它受觀景者的文化因素或者偏見的影響。

答案

1.D(題幹語句中“逝去的時候”指人與自然分離的時候,D項的表述因果倒置,化可能爲肯定,且與題幹關鍵點不符)

2.B(理解有誤,風景的意義應是人類賦予的)

3.B(“與取景框無關”錯誤。原文“……而在於觀看者的精神變化過程”,這正是體現取景框的作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