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做閱讀理解題時如何有效的切分文章

本文已影響 1.19W人 

切分文章是指將文章劃分成幾個部分,它是分析文章的準備階段,是解答語文閱讀題的基礎技巧。一般考試不將它列入出題範圍,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不可小看了這個步驟,只有在這兒下了工夫,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才能順利進行。

做閱讀理解題時如何有效的切分文章

在記敘文的範圍內,切分文章可依據三個因素加以考慮。

其一是時間因素。情節類、事件類的敘事都是依據時間的先後而展開的,所以時間是我們切分文章可以參照的因素。這類文章較爲普遍。

其二是空間因素,因爲很多事件是在不同的空間中進行的。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以作者當年生活的兩個空間而截然把文章分成兩個部分的。第三就是參照不同的情節(事件)來進行切分。

這三個因素中,時間是最爲顯眼的因素,容易尋找,但它也是個不可靠的因素,因爲並非找到一個就切分一處。情節是個最隱性的因素,但其可靠性卻是最大的,找準了就一定切分成功。

因爲對文章的認識有深淺之區別,所以文章切分有時是有效的,有時可能是無效的'。無效的切分往往體現不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遇到此種情況就需重新按其他要素切分。

示例:

生命的意義

①在當年豎立絞架的地方,保爾默默站了許久,然後踏着晨露走下路邊的陡坡,進了烈士公墓。

②也不知是哪一位熱心腸的人,用雲杉枝編織的花環,裝點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墳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圍種上了一圈蒼翠的小樹,陡坡外高聳着挺拔的青松,谷地裏滿鋪着如茵的嫩草。

③這兒是小鎮的近郊,既幽靜又沉寂,只有松樹林輕輕的低語和初春的大地散發的土味。

④就在這裏,保爾的同志們英勇地犧牲了。他們爲了改變那些生於貧賤、生來就做奴隸的人們的命運,爲了使他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⑤保爾緩緩摘下軍帽。哀思,極度的哀思充滿了他的心。

⑥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這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至於因爲虛度年華而感到悔恨,也不至於因爲碌碌無爲而感到羞愧; 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全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

⑦人,應當這樣生活。

⑧保爾懷着這樣的幽思,離開了烈士公墓。

解析這篇文章的時間因素不明顯,空間也固定在那兒,我們着手切分文章時能考慮的就是人物活動所構成的情節變化。如果我們對上文的閱讀只浮於表面的話,我們切分文章時會着眼於第①段的保爾“進了烈士公墓”和第⑧段的保爾“離開了烈士公墓”,這樣對人物活動的一頭一尾的定位,逼迫中間只能是保爾“在”烈士公墓裏。於是就形成了三個想當然的層次:

一、保爾進入烈士公墓。

二、保爾在烈士公墓裏。

三、保爾離開烈士公墓。

我們如何檢驗這個切分和概括的正確性呢?把三個層次概括形成的內容相加。如上的三句話,我們相加得到的結論只能是“保爾去了烈士公墓”,甚至是“保爾去烈士公墓轉了一圈”。這顯然是個無意義的對整篇文章的概括,這就是個無效切分。

依據保爾的空間存在或表層活動無法構成對文章內容的真正理解,那麼如何才能構成有效切分呢?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可知,除了保爾明顯的外在活動,空間挪移,我們還可以探求保爾隱性的心理活動。保爾進入烈士公墓後哀思戰友,由對戰友的沉痛悼念而引發的對生命意義的深思,這看不到的思想活動纔是本文的關鍵內容,纔是保爾在作品中的有效活動,纔是我們切分本文的依據。

本文可以憑藉人物的心理活動,一分爲二:第①到第⑤段是第一層次,餘下的三個段落是第二層次。第一層次寫保爾“哀思”戰友,第二層次寫保爾“幽思”生命的意義。所以本文寫的故事是:是保爾在烈士公墓哀思戰友和幽思生命的意義。其中心思想是要表現保爾對戰友的深切悼念和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認識。這樣,對本文寫了什麼,寫這些幹什麼就清清楚楚了。這個結果是建立在對文章的有效切分的基礎上的。

此外,概括閱讀理解的語句要儘量使用文章提供的詞語和句子,因爲這樣是最忠實於原文的,也就是最貼近文章內容的。如“幽思”就是“深思”,用“深思”沒問題,但用“幽思”則更得文章真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