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狗肉上不了大席面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2.62W人 

喻指人素質差不堪扶持,也比喻資格不夠或拿不出手。一般理解,認爲這是狗肉低賤不能待客的緣故。其實在商周時代,狗肉曾是天子的.專用食品,而一般人只能吃些“大羹”。

狗肉上不了大席面的典故

魏晉南北朝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他們靠狗打獵、看管家畜和守護家園,所以忌食狗肉。佛學典籍視狗爲不潔之物,嚴禁屠食,南朝宋、樑皇帝崇信佛學,故頒佈詔令禁吃狗肉。唐初、南宋都有詔令禁止屠狗。滿族風俗最忌吃狗肉、戴狗皮帽,據說是因爲獵犬曾救過努爾哈赤的性命。至今,民間賣狗肉不用刀切,而用手撕,也是出自對“殺”的忌諱。可見,狗肉上不了大席面是有多種歷史原因的。

漢民族一般認爲,狗搖尾乞食,其貌不揚又食人糞便,故若以其肉待客,當屬不雅。這恐怕也是“狗肉上不了大席面”的緣由。

由於南北文化融合,飲食風俗交流,現在狗肉被一些人認爲營養豐富,可以款待嘉賓,故該俗語,只有少數地方還在使用。隨着人們的動物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狗肉不僅上不了大席面,連小席面上也會逐漸減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