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2.2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1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瞭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麼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蔘與

1、八個人爲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並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麼新的認識?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十一冊第三組中的課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文章的特色在於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爲和心理活動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人物之間的對話及心理活動,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訓練方面:⑴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句子思想感情。⑵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思想教育方面:⑴使學生感受高尚品格的薰陶,心靈受到淨化。⑵增強學生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的信心。

3、技巧能力方面:訓練學生合理想象能力,學習如何通過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人品格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從桑娜的行爲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體會人物行爲、思想和品德之間的聯繫,從而深入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合理性。

四、課前準備:

cai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過程

1、出示詞語、句子:(破帆、黑麪包、從早到晚地幹活、屋裏又潮溼又陰冷)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來感受、想象一定的故事情境。

2、學生暢談自由想象的故事情境,教師縱深引領:這是怎樣的一戶人家?怎樣的一種生活?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窮人。

(二)、初步感知課文

1、你怎樣理解這個課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出質疑:窮人是生活上的貧窮,他們的精神世界也和物質生活一樣的貧窮嗎?(在課題旁邊板書,有待於課文學過之後再解答。)

2、列夫托爾斯泰筆下也有一個關於窮人的故事。學生讀課文,之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過課文之後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對課文的初步感受。)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有選擇性地將本文主要人物板書:桑娜、漁夫。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段:⑴課件播放小屋內外的樣子。文章是怎樣寫這貧寒的家庭的呢?學生找出與其相應的文字。(一是學生進入當時故事情境,二是通過小屋雖然簡陋,但是打掃的乾淨整潔,體會桑娜家貧窮,體會桑娜能幹。)⑵學生畫一畫有關句子,並讀一讀,想一想: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他們的家境?(板書:貧窮)<⑶你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導朗讀)⑷是呀,桑娜家的生活是這樣艱難,課文爲什麼又說是溫暖而舒適呢?(引導學生體會:主人能幹,家裏人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⑸概括第一段的內容。(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歸來。)過度:在這樣風急浪高的夜晚,桑娜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2、學習第二段:⑴讀課文,想一想這段寫了什麼。(桑娜出門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抱回兩個孩子。)⑵自瀆課文,哪些句子讓我們感動呢?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爲什麼?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①桑娜是在自己親人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說明了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反過來說,正因爲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纔會去看望鄰居西蒙。②本文主要通過什麼來表現人物的高尚的品質?聯繫具體內容說一說。(心理活動和行動)a、他的心跳的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覺的非做不可。非這樣做不可?有人逼他嗎?哪是什麼促使她非這樣做不可?體會:桑娜這種行爲沒有夾雜任何的私立因素,完全出於內心良心的驅使,因此纔會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但覺得非做不可b、他忐忑不安的想:他還會說我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抱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通過理解省略號的作用,體會桑娜的內心活動的內容:因爲生活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太重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剛剛能填飽肚,再加上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只能使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桑娜這樣想是爲丈夫擔心。桑娜的內心活動再次表現了桑娜高尚的心靈。)你從省略號體會到了什麼?a、表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內容時斷時續。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實,內心充滿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學生接讀:他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b、可能是有什麼聲響使桑娜以爲丈夫回來了,然後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桑娜的心呀,七上八下。(學生接讀:是他來啦?不,還沒來!)c、桑娜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學生接讀:明明知道丈夫養活5個孩子已經夠苦的了,爲什麼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啊?)d、接着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後悔。(學生接讀:誰讓我這麼做了?既然已經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麼,只要這兩個孩子有了着落,我捱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願了。)<⑶再遊覽課文,你認爲作者在表達上還運用了哪些技巧?(語言、動作、神態、標點符號)教師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把文章寫生動,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表達人物感情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⑷在理解了人物品質、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桑娜抱回孩子後人物內心活動的語句,從中再次深入體會桑娜寧願自己承擔痛苦和勞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的樸實、善良的思想境界。

3、學習第三段: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感受漁夫的美好品質。課文對桑娜的這個人物,主要通過對她什麼描寫,突出人物品質?(心理)那麼,對於漁夫這個人物,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呢?(語言)。請畫出課文中對漁夫語言的描寫,讀一讀,體會一下。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把這句話改成肯定: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理是什麼想法?(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相。漁夫完全爲着孩子着想,至於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麼善良。)⑶我們總能熬過去的把這句話換成我們總會過下去的,你同意嗎?爲什麼用熬?(通過這個熬,可以看出漁夫的美好心靈,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六、總結全文,提升中心。

再次讀課文,你想說什麼?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善良)。同時解決上課之初提出的質疑:窮人是真正的窮嗎?不窮。他們雖然物質生活貧窮,但是他們的精神是高尚的,他們勤勞、善良,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板書:富有)

七、課後作業:

選擇:

1、(以體現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自主性。)窮人漁夫和妻子桑娜決心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撫養七個孩子成長,他們怎樣克服困難的?

2、請同學們做一回文學大師,幫助他們把孩子養大,好嗎?

八、續寫練習:

一是訓練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二是激發學生潛在的道德素質,與漁人夫婦高尚的品格產生共鳴,三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九、教學反思:

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着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爲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3

一、 創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 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 學生自讀。

2、 教師檢查,正音。

3、 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 指導書寫。

你認爲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麼?

教師範寫,學生描紅、臨寫。

5、 反覆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 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 分小組討論。

2、 彙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 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 集體交流。

5、 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 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 自讀詩句,再現畫面,練說。

2、 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麼?

3、 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你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4、 背誦全詩。

五、 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裏。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以生爲本,關注學生的價值追求,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落實自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讀代練,把“朗讀訓練點”、“語言文字訓練點”、“思維訓練點”切實落到實處,是語文教學要下的苦功,也是設計本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考由讀到寫,讀中滲透寫的思想,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教學目標】

1、瞭解“嘗瓜會”上西瓜的不平常來歷,進而瞭解戰士小高回家探親帶回昆蟲來的目的,知道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密切關係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守島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守衛海島、改造海島、熱愛海島的高尚品德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界中植物與昆蟲的關係示意圖

2、學生準備:從課外讀物中去了解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之間的關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向,激趣入課

同學們,你看到文章題目,你會想些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一篇課文,從破題入手,從題目中去尋找新穎、有趣的話題,既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又便於調動學生追根求源的積極性,進而使他們產生對課文學習的衝動和熱情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獨立、快速地閱讀課文,掃清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能基本回答以下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結合課文語境,同桌談論對下列詞語的理解:

沉悶,發愣,端詳,水落石出,碧空如洗,安居樂業

3、結合課文內容,找出下列詞語的進一次或反義詞

找近義詞:晃盪觀察端詳殘存

找反義詞:沉悶特別公開

4、討論分段,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提示:戰士回家探親,帶來一紙箱小昆蟲;小高帶來小昆蟲的原因(或小西瓜的不平常來歷);蝴蝶現身海島,表達戰士心願

[設計意圖]學習一篇課文,需要從整體入手,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在學生基本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又必須回到局部,回到細節,從細小處着手,一環一環地落實“雙基”訓練只有這樣,對學生的訓練,纔是真實的,務實的,紮實的這也是語文課區別於故事課、思品課、常識課的學科特點所在

三、點撥導讀,側重領會

1、指名朗讀第一段,其餘同學思考:小高爲什麼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卻“緊緊地抱着”個紙箱子?小高是在什麼情況下“緊緊地抱着”這個紙箱子的?當我迫不及待地追問紙箱子裏裝的是什麼,他告訴“我”是小昆蟲後,“我”爲什麼不相信?如果當時是你,你會怎麼想?爲什麼?

師生配合分角色朗讀這個部分,再次體會小高當時的心情

2、學生自讀第二部分,然後思考:

①“我”爲什麼稱這個晚會爲“特別的晚會”?

②從“嘗瓜會”上,“我”瞭解到了什麼?

③戰士們是怎樣品嚐西瓜的?他們在細細端詳,細細品味西瓜後,爲什麼會覺得“好像有一股甜絲絲的甘漿,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

重點學習:“我們在這裏安了家,紮下了根,將來要種更多的蔬菜和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麼忙得過來?我在碼頭上等船,就抽空捉了些小昆蟲帶回來”接着他告訴我,晚飯以前,已經把紙箱裏的小昆蟲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說:“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願在這裏安居樂業不過也難說,它們未必像我們這麼自覺島上的環境和條件,比大陸苦得多,差得多,它們也得有個適應的過程”

在反覆指導朗讀這段後,討論:

①島上的戰士爲什麼稱小昆蟲爲“小精靈”?

②“安居樂業”是什麼意思?小昆蟲“安居樂業”具體是指什麼?小高要讓小昆蟲在島上安居樂業,表達了小高什麼樣的心願?練習用“安居樂業”說一段話

3、小高的心願能不能實現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一隻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它那對彩色的翅膀”裏面包含着什麼意思?你從這句話中,還體會到了什麼?這樣的結尾,在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學習課文,採用層層剝筍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引向深入,不僅是精讀課文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品質的需要只有培養了學生能思、深思、善思的好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纔算是成功的,纔算是走出了少、差、慢、費的誤區,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卓有實效地得到提高

四、自主練讀,積累感悟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一聽,請同學幫幫你,看你讀得怎麼樣?還需要有哪些提高?也可以談談你對課文中哪些句子的獨到體會,看看你講得是否有道理,讓同學來評判評判還可以把你覺得最值得記憶的句子快速地記憶下來,能夠仿寫一段話,那就更好了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活動設計,旨在更加突出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給學生有獨自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其創造力,培養其主動學習的精神

【板書設計】

彩色的翅膀

紙箱子→嘗瓜會→小蝴蝶

疑問→解疑→安居樂業

(熱愛海島、紮根海島、改造海島)

【特別建議】

可以說這是一篇傳統課文了從課題看,就很有文學色彩,含義豐富,不是一眼就可以直接看出作者要表達什麼,需要讀完全文後才能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的文章,對學生讀書能力的訓練是極有好處的

教學本文,可以循着文章“疑問”→“解疑”→“欣喜”(“安居樂業”)的思路構思教學流程在具體教學實施中,由於課文故事比較淺顯易懂,不必花大功夫去梳理故事,而應把朗讀訓練、字詞句訓練、思維訓練落到實處,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切切實實的收穫,有切切實實的變化,有切切實實的提高

現在一說到新課標,很多老師就怕被別人批,不敢把傳統的優秀的成功的語文學習經驗運用到課堂上,這是不妥的,更是可笑的哲學上就有揚棄的問題,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很好地採用揚棄的態度,落實揚棄的精神只要本着對學生負責,對學生的發展負責,對學生的未來負責,這就是全面落實課改精神的體現

同時,讀與寫是有機統一的孿生姐妹,讀是理解,是積澱,是吸收,是內化;而寫是表達,是傾瀉,是展示,是外顯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在讀上下功夫,更在由讀到寫上下功夫,學生的收穫纔是更有益的學習一篇文章後,不可能把它的什麼優點都學到家,但只要學一課有一“得”就不錯了,持之以恆,天長日久,學生的讀寫能力自然就優化了但願我們的語文教學少走彎路!我們的語文老師多幹對學生有意的實事!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2、感受課文細膩傳神的語言、大膽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節。

3、能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地介紹琥珀的樣子及形成過程的依據,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關於琥珀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我們在五年級時學習過一篇課文《黃河象》,在北京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裏陳列着兩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黃河象的骨骼化石。(課件展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塊形成於一萬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書課題)看,這就是神奇美麗的琥珀化石。(課件展示)

2、師:看到這些美麗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麼呢?

3、生提問題。

4、生彙報資料。

5、師:《琥珀》這篇課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科學小品,也就是說明文,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44頁,隨着作者的推測,走進這塊琥珀形成的傳奇故事吧!

二、回顧初讀,交流收穫。

1、檢查字詞掌握。

2、指名讀課文,其他生邊聽邊吧讀書收穫做批註。

3、生彙報讀書收穫。

三、品讀語言,感受推測。

1、師:琥珀是怎樣形成的?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琥珀形成的過程?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寫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2、師:作者由這塊罕見的琥珀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作者又是怎樣推測與想象的?請大家帶着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生默讀課文。

3、師:蒼蠅和蜘蛛爲什麼會被同時包在裏面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關語句。

4、師: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蒼蠅呢?說說你的體會。

生讀課文並談自己的體會。

師課件出示描寫生活中的蒼蠅,生讀一讀,和課文裏的小蒼蠅對比,談談自己的感受。

5、師: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生動,那作者是否也是這樣寫蜘蛛的呢?

生彙報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蜘蛛的動作和心理描寫。

6、師:此時,“螳螂意欲捕蟬”可結果怎樣呢?

生齊讀9——11自然段。

師:找出這幾個自然段中寫蒼蠅、蜘蛛行爲結果的關鍵詞。讀出蜘蛛、蒼蠅的不幸。

7、(課件出示)兩隻小蟲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裏。

師:淚珠指什麼?天氣炎熱,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樹林(課件出示)兩隻小蟲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汗珠裏。你認爲哪個詞用得好?爲什麼?

生結合課文談體會。

8、師:這是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悲劇,課文這麼寫,正體現了它生動的文學色彩。現在的這個松脂球就是琥珀,對嗎?想象它一直掛在這棵老松樹上,掛下去,會不會變成琥珀?(不會)所以,科學家又推測了下面的變化。

生齊讀12、13自然段。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松脂球是怎樣形成化石的?

生彙報,師相機板書。

9、師:畫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生彙報後課件出示

師:通過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生彙報後課件出示。

10、師:科學家的推測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形成的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發現的過程上。

指名讀發現琥珀的段落。

師: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你認爲這樣安排合理嗎?現在就讓我們在朗讀聲中再次欣賞這塊珍貴的琥珀吧!

生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1、(課件出示:我們可以……圓環)

師: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請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與之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從那塊……蒼蠅和蜘蛛了)

大聲齊讀,談談體會

四、拓展延伸,質疑昇華。

1、師:有人認爲小蒼蠅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沒而惋惜,有人卻說“它們被封在琥珀裏,生命獲得了永恆。”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師生彙報交流。

2、師:學習了《琥珀》一文後,你還有哪些有關琥珀的問題想要問?大家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自然、愛科學的孩子。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想

本文語句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要加強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設計時注重圖文並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草原的美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課堂上採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教學難點

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輕鬆掌握生字、檢查把課文讀生動、讀流利。

2、注重圖文並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讓學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樣示範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名勝舉不勝舉,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湖,無不令我們神往,而那遼闊的草原更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範讀,出示多媒體課件。(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

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老師帶着同學們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

(草原離學生太遙遠了,教師配上美麗的多媒體圖畫,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爲理解課文作好了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決。

2、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理解課文要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所以這個環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桌互相每人讀一自然段,檢查字音讀正確與否,讀得流不流利。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學生更有興趣,檢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容。)

四、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理解重點的詞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文識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沒那麼枯燥。)

五、寫生字

1、請學生在黑板上範寫兩個容易寫錯的“澀”。

2、學生寫生字。(描紅、在生字本上寫一個)

3、學生對照書本自己評析、同桌互相評析,推薦寫得好的讓大家欣賞,說明推薦的理由。

(爲學生樹立榜樣,爲學生提供鍛鍊的平臺,激發學生寫字的慾望。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去自糾自查,共同進步。)

六、質疑、總結

(“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書設計:

風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後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瞭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瞭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爲什麼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瞭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結合“灑脫”、“怎麼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習體會。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瞭解碧螺春的傳說和採摘、製作過程,瞭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4.瞭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茶鄉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5.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緻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背誦,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學難點:

感受品茶的意境,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裏,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傳說,揭示課題。

2.簡介茶文化:茶作爲一種飲品,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我們來看一個小資料。(課件出示: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指名讀一讀。

問:看了這個資料,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茶嗎?(久負盛名板書)

師:茶是久負盛名的飲品,其中的碧螺春更是久負盛名。是什麼原因使它久負盛名呢?自由讀讀課文最後一段,用文中的句子解釋一下。(學生回答: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概括地說就是“色、香、味、形”(板書)

小結:開頭一個“久負盛名”,結尾一個“色香味形”極其精煉而準確地概括出了碧螺春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概括主要內容。

師:寫文章,不但要有概括的介紹,還要有具體的描寫。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度邊思考,文中詳細描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試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學生讀,師巡視)

2學生歸納,教師相機板書:傳說採焙品

3文化植入。

製茶又叫焙茶(板書)。讀一遍這個詞。希望大家能記住“焙茶”這個詞。因爲它比製茶更形象。焙的意思是用微火烘烤,我們就知道了製茶的時候要用小火慢慢烘製。焙制碧螺春茶全過程大概爲40分鐘左右。

4體會文章結構方式。

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連接這四個方面的關鍵語句,勾畫下來,體會一下它們的作用。(學生勾畫,指名回答,提示:把找到的句子按順序讀一讀)課件出示,說說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

小結:開頭的概括,結尾的總結,加上中間的過渡,作者將碧螺春的知識完美的串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晰又渾然一體,這種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1.體會過渡句的特點。

過渡句起到的是承上啓下的作用,那它到底怎樣承上,又怎樣啓下呢?自由讀讀這幾句話,同桌討論一下,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討論,引導發現這些句子裏都有概括性的詞語,如繁忙、新奇、陶醉等)

2.體會具體描寫與過渡句之間的聯繫。

過渡句中用繁忙新奇來概括焙茶的特點了,那文章是不是詳細描寫了這兩個特點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五自然段,其他人邊聽邊體會。

問:你聽出了繁忙和新奇嗎?結合文中詞句談一談。

(1)抓住“忽而揉,忽而搓……”一句體會焙茶的繁忙。

(2)抓住“揉、搓、捺、抓、捻、拌、捏”等詞體會作者觀察細緻,用詞準確的特點。體會新奇。

師小結:這樣簡單的幾個字,就讓那些普通的茶葉變成了一條上下翻飛的青龍,難怪給人新奇的感覺呢。這份新奇,既來自茶手高超的技術,又來自作者準確生動的描寫。

3過渡語:大家看,透過這一句話,既驗證了之前我們對文章寫法的猜測,又讓我們看到了茶手高超的技術,還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神奇。所以說,好文章是要品的。同樣好茶也是要品的,不但要用感官來品,更要用心來品。現在就讓我們隨着語言文字去品嚐清香的碧螺春。

默讀文章第8自然段,用心體會,看看從中你品出了什麼?

同桌輕聲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四全班交流,昇華情感。

1、結合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體會品茶的意境:

(1)、環境優雅。

(2)、色香味形都很美。

(3)、朋友間的情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語言形式的作用。

師:景與茶,人與茶,情與茶,交融在一起,難怪會有陶醉般的心境了。我們再來誦讀這些文字,感受品茶的妙趣。我讀黑色字,你們讀紅色的句子(使用四字詞語的那幾句話),注意觀察體會,這些句子在語言形式上有什麼特點,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用了許多四字詞語,很整齊,讀起來很順口,富有音樂的美感,也富於詩的韻味,將色、香、味、形描寫得很形象,讓人感覺很美。

師:文與茶交融在一起了,這也是一種陶醉,讓我們帶着這份陶醉的心境,再來品一盞清香的碧螺春。(齊讀“茶葉如青螺入水……回味無窮”一段)

五課堂總結

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餘,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裏,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下節課,我們再次走進碧螺春,去感受江南明媚的春光。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粘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3、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2、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誰說說什麼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樹枝的化石,淡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色的,可以作裝飾品。)

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塊什麼樣的琥珀?

二、檢查預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組詞,說說易錯的字

琥珀蠅脂撣拭辣滲澎湃黏測

注意:“脂”“滲”“湃”的讀音;“拭”“黏”的書寫。

2、交流預習時弄懂的詞語

三、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部分,作上記號,再給文章分段,並批註每段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每部分,說說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敘述了琥珀的發現。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後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2、默讀課文,思考畫批: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3、小組討論,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結

記住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下節課繼續討論,並回憶對比一下這篇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還記得《黃河象》這篇文章講述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講的?我們是怎麼學習的?

出示板書:

黃河象

按一定順序寫:看──想──發現

(骨架)(來歷)(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學法:先理清文章順序,然後細讀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和依據,最後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那麼《琥珀》這課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琥珀》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2、接着我們上節課的話題討論: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⑴學生交流畫批的結果,教師幫着梳理點撥

松脂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面;積成松脂球;松脂球變成化石。(有語氣地讀一讀相關的句段)

⑵出示學生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松脂球”纔可能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頭?

學生歸納出:炎熱的夏天;在松林裏;非常巧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⑶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時間長,上萬年;陸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樹慢慢腐爛;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邊讀邊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評讀)然後誰來複述這個過程?

⑸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指名讀最後一段,注意各句之間的關係。

三、總結對比

《黃河象》和《琥珀》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何異同?(內容相似,但敘述順序有所不同)

順序:

《黃河象》看──想──發現

(骨架)(來歷)(化石)

《琥珀》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

《黃河象》200萬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琥珀》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語氣地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並評讀

板書設計

琥珀

順序: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抱怨、裹住、憂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環境的句子。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抓住人物心理、對話和環境去品讀人物形象。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懂得這個世界需要愛心,有愛心纔會充滿溫暖。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品質,學習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方法】

引導法、閱讀法、抓關鍵句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托爾斯泰寫的《窮人》,請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窮”字是本課的生字,上下結構,注意寫的時候穴寶蓋下面的兩點在田字格中的佔位,力在穴下意爲窮,來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一些描寫環境、人物心理和對話的句子。思考:這是()的窮人。

2.標註好自然段,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3.注意讀書姿勢要端正。

(二)交流彙報:

1.生自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師注意鼓勵學生敢說並引導學生相互補充)

2.總結整理: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和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3.這是(貧窮但善良)的窮人。

4.出示本課重點詞語:呼嘯、抱怨、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倒黴、嚴肅

(1)各種形式讀詞語。

(2)詞語理解。哪個詞語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來說一說。

5.理解重點詞語:洶涌澎湃: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滾。忐忑不安:心神極爲不安。心驚肉跳: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錯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後果。

6.學習多音字:作:zuō(作坊)zuò(作業);強:qiáng(強大)qiǎng(勉強)jiàng(倔強)。

7.作者簡介: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偉大的俄國作家,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被譽爲“俄國文學泰斗”。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精讀領悟

(一)全文共分幾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想法不謀而合。

(二)瞭解貧窮。

1.窮人是什麼意思?(物質上的貧窮)課文中寫了哪些窮人?(桑娜一家和鄰居西蒙)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2.瞭解背景:《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曆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鬥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三)品讀人物,學習寫法。

1.課文只寫了窮人的窮嗎?你認爲他們窮嗎?默讀課文,說說桑娜和和她丈夫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2.交流:桑娜和丈夫勤勞、淳樸善良、愛幫助人……

3.師小結:他們雖然物質生活貧窮,但是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他們不是窮人!

4.你是從作者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桑娜夫婦這些品質的?

(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

5.交流描寫環境的句子:

課件出示:

(1)“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着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讀了描寫環境的句子,你能體會到什麼?(從“溫暖而舒適、乾乾淨淨、閃閃發亮”等詞語可以體會到桑娜雖貧窮但很勤勞。)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3)其實西蒙也是一個有愛心的母親,找出對西蒙家場景的描寫的句子。(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從中你體會到什麼?(西蒙的貧窮艱難使她無法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她盡到了母親的職責。)

6.交流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1)桑娜在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桑娜傾聽着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呢?(桑娜一家生活困難,但桑娜對丈夫和這個家充滿了愛。)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桑娜爲什麼會想到這些?這麼多的省略號有什麼作用呢?(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這樣只會給家庭帶來更重的負擔,但孩子實在可憐。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纔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

(3)生合理想象省略號處的內容,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4)讀了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後堅定的複雜心理。

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個矛盾的心理過程通過讀展示出來呢?抽生讀。

7.不僅桑娜有高尚的品質,文中還有誰有?找出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體會漁夫高尚品質。

(1)分角色朗讀桑娜和漁夫的對話。

(2)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麼?

(3)生自由說,師總結:讀了人物對話的句子,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自己都過得不容易,還要領養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實在讓人感動。

(4)同桌再次分角色讀。

(5)讀完後,你有什麼疑問?兩個“沉默”各有什麼含義?

(6)(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着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擡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爲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着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着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着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

(7)課件出示:“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個熬字說明什麼?(他爲了撫養鄰居家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勞動。他與妻子同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四)拓展延伸。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穫呢?

(1)瞭解並感受了桑娜和丈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2)學習了課文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五、課堂練習

1.在括號裏裏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桑拿(雖然)生活得很貧苦,(但是)還是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

桑拿(寧可)自己受苦,(也)不放棄收養西蒙的孩子。

(因爲)他認真學習,(所以)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顧惜——(愛惜)擔心——(擔憂)

張羅——(料理)傾聽——(聆聽)

六、作業佈置

1.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用具體事例寫一寫你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

【板書設計】

窮人

勤勞、善良、有同情心、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描寫)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②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③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覆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讀課題,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衆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②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③感悟內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係是那麼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衆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雲——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淨、無雜念的心境

雲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採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歸鳥——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衆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啓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爲什麼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着作者把自己想像爲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爲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③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我們隨着作者“帶着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教師小結

當你帶着好奇和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裏行間透出的情愫裏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業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爲遊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爲角色,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下節課交流。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本事】

解決生字,理解並掌握“陡峭、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作者描述大自然風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自然環境的優美,體會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位優美語言,學習描述大自然的方法。

【難點】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導入新課

由題入文,提問學生是否有自我在山中游玩的經歷,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我難忘的,讓大家互相交流、談論。(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字典查清字詞,同桌之間能夠互相正音。

2、教師示範讀,讓學生跟讀並且體會情感基調。

3、學生默讀課文同時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確:第一部分(1—2自然段):訪友時間、環境、心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訪友情境,對“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別“朋友”。

(三)抓住重點,深入研讀

1、抓重點詞句,體會感情

①“滿懷的好心境”

明確: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在大自然之中尋訪的心境十分好,包含着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情深”

明確:道出了作者對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這山中的一切,哪一個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確: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們像我們的朋友一樣能夠和我們溝通交流。作者進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訪友”,體現了在作者心目中,人類和大自然是應當並且能夠和諧相處的。

2、小組學習

①理解題目含義

明確: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萬物都能夠和人類和諧相處,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我的朋友,作者對他們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訪也就變成了“山中訪友”。

②賞析修辭手法(小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並且共同探討運用修辭的好處)

例如:高大的樹木,你撐着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比擬)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排比)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文章第五段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見所聞,那麼,能不能仿寫這一段,把你在某一個地方的見聞以及感受寫出來呢,讓我們動手試試看吧。

提示:開放性問題。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據時間進行刪減)

讀完本課對你有什麼啓發

明確:我們要像作者學習,珍惜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與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諧相處。

(六)課後作業

探訪大自然,並且用畫筆記錄下你的獨特發現。

板書設計

(略)

教學反思

本文作者描繪各種好友時用到的修辭手法-擬人,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需要多結合寫作進行練習。作者的情感是學生體會的難點,需要學生多讀多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