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錢素珍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複習質疑。

1.想一想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課文按先後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寫了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3.默讀第四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用曲線畫出寫它價值的句子。

4.老師分別指名讀描寫琥珀樣子及價值的句子。

5.老師隨後出示這個琥珀的幻燈片,提問:看了圖片,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問題?蜘蛛和蒼蠅爲什麼會被包在裏面?它們是怎麼被包在一起的?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讀課文,進行思考。

(三)學習課文,瞭解松脂球的形成。

1.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2.默讀第二段,想想蒼蠅和蜘蛛怎麼會同時被包在一個松脂球裏?

老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追問:

(1)這到底是一隻什麼樣的蒼蠅,什麼樣的蜘蛛?

(2)爲什麼科學家推測蒼蠅快樂,蜘蛛小心翼翼呢?這和後面的結果有什麼關係呢?

3、它們是怎樣被包在松脂球裏的呢?

(1)老師引導學生自己讀讀第7自然段。

(2)然後讓學生一隻手當蒼蠅,一隻手當蜘蛛,另一個同學雙手在上當松脂,表演體會那一瞬間的情景。

(3)隨後老師出示幻燈片,邊講解邊演示松脂包住這兩個小蟲的活動片

(4)後來的情形又怎樣呢?

4.默讀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這個奇特的松脂球必須具備什5.組織討論

6.討論小結

7.指導朗讀第二段。

(1)明確要求:第一要處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輕鬆、有趣的聲調,給人以有趣的感覺,不能使人有緊張的恐怖的感覺。

(2)學生自己練讀,然後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老師點評。

(四)瞭解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1.一對敵對的小蟲包進了松脂球以後,小蟲的活動停止了,但自然環境還在繼續變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呢?

2.默讀第三段,思考松脂球變成化石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在學生默讀思考後,老師指導他們討論,然後再指名說說。老師隨機板書松脂球變爲化石的必備條件:

地殼變動埋在海底時間漫長

3.學生自由有感情地讀這部分內容。

(五)總結琥珀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

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它形成必備的條件,同學們根據板書,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六)瞭解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1.科學家根據這塊奇異的琥珀推測出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況,科學家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呢?

2.出示思考、練習第2題,按照這題下面的提綱,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3.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4.老師小結

(七)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發現

樣子、價值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價值。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儘可能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思、畫、議、批註、交流等體驗過程中感知、感悟課文內容。在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上,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琥珀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弄清這塊琥珀形成的幾個必要條件。另外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積累語言,發展思維,陶冶情操。在課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讀與寫的結合,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作者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3.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學會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4、學習誦讀要領,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進行充分閱讀基礎上,說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內容發表見解。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

3、通過有感情朗讀,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獨立閱讀和思考的好習慣,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3.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教學準備:

1、學生蒐集有關琥珀資料圖片。

2、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琥珀》一課

板書課題,強調這兩個字都是“王”旁。學生齊讀課題。

2、師:大家看見過琥珀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資料?

學生介紹資料後,課件出示資料圖片供學生欣賞。

3、師: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文,將會了解琥珀更多知識。大家想從課文中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琥珀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有什麼用處?蜘蛛和蒼蠅怎麼會被包在裏面?……)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悟。

1、師:大家想知道的問題真多,同學們就帶着這些問題讀書吧!請打開課本以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學生讀文,師巡視指導)

2、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說說你們從文中讀懂了什麼?把讀懂的地方告訴同桌,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向同學請教。

三、速讀課文,理清脈胳。

1、師:請大家再快速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

2、學生先小組議答再彙報,師引導並板書:

(形成時間形成過程發現過程科學價值)

四、彙報交流,品析課文。

1、瞭解琥珀樣子,體會其價值。

(1)師:課文哪個地方集中描寫了琥珀的樣子及價值?(最後一段)

(2)師:請大家默讀這一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用曲線畫出寫它價值的句子。

(3)(課件出示琥珀圖片)讓學生用文中句子來描述琥珀樣子。

(4)一齊說出這塊琥珀的價值。(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並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小結:這一價值爲科學家研究昆蟲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據。

(5)師:這裏有這樣一個詞語,(課件出示“推測”)

那什麼叫推測呢?(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師:作者正是從現有琥珀的特點來進行推算估測,進行合理想象。

(6)師:那麼課文中哪些部分描寫了真實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過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發現過程是作者描寫的真實的情景)

2、瞭解故事、欣賞故事。

(1)師:我們已經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了,但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來讀讀作者想象的這個故事吧。

(2)課件出示問題和相關句段,學生讀後回答。

a、故事發生的時間: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莫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師:你怎樣理解“約莫”這個詞語?(大約,因爲不能準確知道琥珀具體形成時間,只是推算出來的數字。)

b、故事發生的環境:師:交待這樣的環境有什麼作用呢?(太陽|、海、樹)爲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筆。

(3)想想這塊琥珀形成有幾個過程?

學生答師板書:松樹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師:文中有幾個地方寫到了太陽?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着。太陽照得火熱。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樹林。)

(2)文中怎樣描寫蜘蛛和蒼蠅?

一隻小蒼蠅……飛進樹林那隻小蒼蠅……身上沾滿了灰塵小蒼蠅……一點兒不知道……忽然,有個蜘蛛……越來越近了……它想……

師:誰來說說這是怎樣的蜘蛛和蒼蠅呢?

(這是隻快樂的小蒼蠅,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這是隻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蒼蠅。)

(3)指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得要輕快,第4自然段要讀出蒼蠅悠閒自在的樣子,第5自然段要讀出小蒼蠅將被蜘蛛吃掉時的緊張。指名讀

(4)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你是怎樣理解“可怕”呢?(說明對於蒼蠅和蜘蛛來說,這是一個悲劇。)你是怎樣理解“剛好”呢?(說明這是難得的巧合。)

(5)師:作者爲什麼說“兩隻小蟲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淚珠”裏?(擬人,說明這是一個可怕的悲劇。)

  小結:文章的語言是那麼生動富有文學色彩,希望大家習作時也能讓自己的語言生動點兒。

(6)這樣的悲劇,大家能用一個成語來表達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7)讓我們再來看看聽聽這個故事吧!課件動畫播放故事。

五、小組討論,探究問題。

1、琥珀形成條件。

(1)師:我們欣賞了這個故事,大家現在能說出這塊琥珀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嗎?

(2)學生小組討論後再回答,師歸納板書。

a:炎熱的夏天,強烈的陽光使松樹分泌大量樹脂。b:一隻蒼蠅和一隻蜘蛛的巧合。

c:地殼變動、陸地沉、海水漫、時間長

2、琥珀發現過程。(課件出示問題,小組完成。)

(1)這塊琥珀被埋在泥沙裏,後來是怎樣被發現的呢?(在海灘上被一個孩子挖了出來)

(2)漁民說這塊琥珀很少見,這“很少見”說明了什麼?(說明這塊琥珀的價值)

(3)琥珀的發現過程?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人物的語言動作)表現了父子怎樣的心情?(驚喜)

3、文章從結構上來講,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詳略得當)

4、你覺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討論後學生歸納:如因爲他們的腿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當時在黏稠的松脂裏怎樣掙扎。)

師: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六、總結談話,課後延伸。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有人說蒼蠅和蜘蛛在這塊琥珀裏生命得到了永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自由說,只要說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學們,請大家回憶課文所講的內容,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來編一個與課文裏講的不相同的故事。把這個故事告訴你的好朋友或者講給你的父母聽。

4、課外閱讀《黃河象》、《白蝴蝶之戀》、《欣賞生命》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三、教具準備

1.琥珀實物。

2,教學掛圖或幻燈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是講科學家根據一個實物展開想象的,題目叫《琥珀》,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你們知道什麼是琥珀嗎?(琥珀是古代鬆怕樹脂的化石,可以做裝飾品,這幾塊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實物,讓學生傳看,)

2.課文中講的一塊琥珀和剛纔傳看的琥珀有什麼不同?(課文中講的那塊琥珀,裏面裹着一“個蒼蠅,…“個蜘蛛。)

三、指導學生自學,理解課文內容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想一想,這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什麼價值。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這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這塊琥珀是透明的,一個蒼蠅一個蜘蛛好好地躺在裏面,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根毫毛)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從這塊玻璃,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從這塊琥珀還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2)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幾是講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從“一個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講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

(3)請學生把講這塊琥珀形成經過的部分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把形成經過說一說。

(4)課文的其他部分是講什麼的?(第一自然段講故事發生的時間;從“海風猛烈地吹”到“這是很少見的”,講這塊琥珀怎麼被發現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講這塊琥珀的樣子和它的價值。)

(5)請四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四、指導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想象的。

1.提出學習要求:自由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講琥珀形成經過的那一部分。想一想課後“思考·練習”的第二題。2。學生按要求閱讀思考,也可同座討論。

3.檢查交流。

(1)形成一塊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條件?(要有松樹滴下的松脂,被埋在泥沙裏面,經過幾千年上萬年的時間,才能變成琥珀。)根據需要的`這些條件,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在一萬年前,長着許多老松樹的樹林裏,遠處還有海在翻騰怒吼。)

(2)形成課文中講的這樣一塊特殊的琥珀,還要有哪些特別的條件?(一是在一個蒼蠅和一個蜘蛛捱得很近的時候:剛好有一滴松脂滴下來;二是滴下來的這滴松脂要很大,能夠把一個蒼蠅和一個蜘蛛都包在裏頭。)什麼時候松樹纔會滴下這麼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所以課文中說“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

(3)科學家正是根據形成琥珀需要的這些條件,來想象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情形的。請同學們讀讀這些句子,“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事情很湊巧?(從“剛”“突然”“一大滴”“剛好”“一齊”等詞語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極了。)科學家這樣想象是很合理的,因爲如果不是這樣湊巧,就不可能形成這樣一塊琥珀。

(4)出示掛圖,請學生指着掛圖講述這塊玻拍的形成經過。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練習朗讀課文。

2.預習讀寫例話《展開合理的想象》。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備條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備條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簡介琥珀

1、PPT:琥珀之謎一:琥珀是什麼?

琥珀的簡介以及圖片欣賞。

2、過渡:那麼課文是怎麼描述琥珀的呢?

三、學習課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謎二:這一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它的科學價值是什麼?

2、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琥珀樣子和價值的句子在哪一個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師讀20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琥珀樣子和價值的句子。指名讀所畫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學生找出本段中的“一萬年”還在哪裏出現過。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約摸算來”能不能刪除?爲什麼?

生答,明確答案。

7、師引導學生說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

四、學習課文,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1、快速默讀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寫了哪兩層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過程;(2—13)

(2)琥珀 發現 的過程。(14---19)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琥、珀”等11個生字,會寫“怒、吼、脂”等15個生字。理解“颯颯、松脂、柔嫩、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斷絕、推測”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琥珀的形成、被發現過程及科學價值等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必須具備的條件。

2. 並從這塊琥珀推想出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你們見過琥珀嗎?如果見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2.我們先來欣賞幾件美麗珍貴的琥珀藝術品。出示圖片。

3.最後一幅圖爲書上的琥珀圖片: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呢?誰想說一說?

作者也向我們介紹了這塊琥珀的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描述的。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

三、合作學習,交流評析。

1. 小組交流朗讀成果,不認識的字詞藉助小組學習的力量解決。

2.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朗讀課文。並說一說小組內解決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解決,全班討論解決。

四、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試着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讀了這篇文章,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理解課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學家,面對這樣一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問題?(生答)

2.作者是根據什麼推想出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的?帶着問題再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說的?

默讀課文思考上述問題。(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指導朗讀課文,深層次理解課文。)

(3)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爲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裏面。)

3.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4.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最後一個自然段)

小組討論後回答。

三、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四、佈置作業。

把你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想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8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字。理解“前俯後仰、颯颯、推測”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難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琥珀形成過程課件。

學生準備:1.蒐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2.預習生字詞。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1.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2.認識琥珀。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琥珀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識字認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

琥珀蒼蠅松脂拂拭滲出澎湃黏稠推測淹沒晌午逼迫剩餘撣翅膀熱辣辣

(2)指名讀。

()開火車讀。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同學。

(2)邊讀邊畫出字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2.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指名讀課文,正音。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提示: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瞭解琥珀的特點。

1、圖文對照,瞭解這塊琥珀的特點:。

(1)出示琥珀圖,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塊琥珀。

(2)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圖畫內容的語句。

(3)請大家自由讀這個自然段,這個自然段除了寫琥珀的樣子,還寫了什麼?(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感情齊讀。

3、課文中所寫的內容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確:課文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在那塊透明的琥珀裏,有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着,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些內容是呈現在科學家眼前實實在在的事物,課文中的其他內容都是作者推測、想象的部分。)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聽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回顧學習收穫,激發思維動機。

根據這塊罕見的珍貴的琥珀,作者推測想象出一個十分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琥珀的形成過程。那麼,作者是怎樣推測、怎樣想象的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測,一起想象。

二、品讀課文:還原推測過程,品味文章語言。

(出示琥珀圖片)看到這樣一個琥珀,你會想到哪些問題?

預設一大膽質疑

(1)是什麼把蜘蛛和蒼蠅包在了裏面?

(2)蜘蛛和蒼蠅爲什麼會同時被包在松脂球裏面?它們怎麼被包在一起的?

(3)它們是怎樣成爲化石的?

(4)它們又是怎麼被發現的?…..

預設二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蒼蠅和蜘蛛怎麼會同時被包在一個松脂球裏?

引導學生髮現:天氣熱,太陽猛;松樹滲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蒼蠅;松脂剛好滴到蜘蛛和蒼蠅上。

2.作者把這個故事寫得非常生動有趣,讓人感覺很真實,很形象。再讀課文,想想畫面。

(1)找到描寫太陽和松脂的句子,讀句子,想象畫面,感受天熱,松脂多而美。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着。那裏長着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裏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彩。)

(2)作者又是怎樣記敘松脂包裹蜘蛛和蒼蠅的過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讀一讀,並在腦子裏形成畫面。

②.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在學生介紹過程中,老師通過追問,引導學生講清細節,把故事講生動;同時,抓住“剛、、正好、一齊”引導學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課文中還有一個句子,也能說明這真的是一種巧合,一種偶然,能找出來嗎?有感情地讀一讀。(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隻小蟲子被埋在一個松脂裏,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3)就這樣,松脂不停地滴落在兩隻小蟲子上,結果――(出示句子: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麼美餐了。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裏。它們前俯後仰地掙扎了一番,終於不動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終於”指導有感情朗讀。)

3.師生共同歸納松脂球形成的條件

第一,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爲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裏面。

4.賞析課文,感情朗讀。

①“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裏快樂地飛舞。後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寫出了小蒼蠅的快樂勁兒)

②“忽然有個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划動長長的腿,沿着樹幹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事情發生得巧極了)

④“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麼美餐了。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裏。”(語句幽默,讓人感覺兩隻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

預設三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師過渡: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瞭解清楚了,但松脂球並不等於琥珀,琥珀應該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下面我們來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5.“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隻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裏,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時間那麼長,蒼蠅蜘蛛那麼多,可唯有那兩隻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爲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6.“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地殼運動、滄海桑田鉅變的結果。

師提問:如果說松脂滴落到兩隻小蟲上純屬巧合的話,那麼,包裹着蜘蛛和蒼蠅的松脂球變成化石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課件出示:1、時間漫長。2、陸沉水漫。3、松樹腐爛。4、泥沙掩埋。)

7.作者是怎樣寫出漫長的?(引導學生抓住“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進行體會。通過時間“長”“短”的相對性,體會化石形成時間的漫長。)

8.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進一步感受漫長。

預設四發現過程(13——15自然段)

6.最後,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麼被發現的?

預設五琥珀價值(16自然段)

7.琥珀的發現有什麼價值?(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並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8.除了課文中寫到的,你還能想到會有哪些價值。用“從那塊琥珀的發現,我們可以推測……”說話。

三、感情朗讀課文,昇華情感。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延伸:尋找前後聯繫,質疑形成過程。

1.再讀全文,我們還可以發現,課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內在聯繫的,你能一一找出來嗎?(如對海的描寫;對小蟲的描寫;漫長時間與第一自然段的照應……)

2.作者對這塊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你有什麼疑問嗎?

3.那麼對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你又有什麼新的推測呢?

五、指導書寫

識字教學。注意“黏”的寫法,與“粘”的區別。“颯”是平舌音。注重在閱讀中識字和自主識字。

六、作業

材料整合出新篇——把課文與收集的琥珀的課外材料(如琥珀的產地、種類等)結合起來,整理出一篇新文章,要求內容準確豐富、字跡清楚工整、圖片精美,可以分出章節。有條件的可以製作電子圖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