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4篇

本文已影響 3.74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4篇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譁(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着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爲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爲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衆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爲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爲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註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於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餵奶。當是時:這。衆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爲主,並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後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並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後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並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衆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讚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讚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啓示。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原文,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口技藝人用聲響描描摹的幾種生活場景。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和前後照應的寫法。(重點)

3、理解和積累文言實詞。(重點)

4、積累古漢語中表示時間的副詞,並瞭解它們的區別。(難點)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練習法。

三、教學道具:多媒體。

四、教學課時:3課時。

五、教學教學流程:

一課

一、關於口技

口技是民間的表演技藝,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種聲音,使聽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民間藝術的寶貴遺產之一。表演者都隱身在布幔或屏風後邊(俗稱“隔壁戲”),主要運用嘴、舌、喉、鼻等器官發音來模擬各種聲音,比如火車聲、鳥鳴聲等,表演時配合動作,以增強真實感。

二、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有《鐵崖文集》、《秋聲詩》。《口技》原是《秋聲詩》的'序言。《口技》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所收多爲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

三、讀準下列字詞的音

虞()初新志,屏障(),犬吠(),其夫囈()語,夫叱()大兒聲,夫齁()起,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曳()屋許許()聲,賓客意少()舒,口中嗚()聲,絮絮()不止。

明確: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zhàng),犬吠(fèi),其夫囈(yì)語,夫叱(chì)大兒聲,夫齁(hōu)起,中間(jiàn)力拉崩倒之聲,曳(yè)屋許許(hǔ)聲,賓客意少(shāo)舒,口中嗚(wū)聲,絮絮(xù)不止。

四、生根據註釋試翻譯課文,師點撥

1、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

京城裏有一個善於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

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裏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點撥: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者:……的人。會:適逢,正趕上(課文註釋)。宴:名詞用作動詞,舉行宴會。於:在。廳事:大廳,客廳(課文註釋)。之:的。施:擺放,佈置(課文註釋)。一桌、一椅、一扇:文言文常常省略量詞,翻譯時要給不出來。

2、一撫尺而已。衆賓團坐。少頃,

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譁者。

只聽見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能夠流利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瞭解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瞭的思路;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

情感態度:賞析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描述,感受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神奇妙。

教學重點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的想象,使之對文章的內容有深切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口技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的一種技藝,在我國明、清時較流行,由於表演者多隱身於布幔或屏風之後,又稱“隔壁戲”。今天,我們就通過賞讀林嗣環的《口技》一文來欣賞一場絕妙的口技表演。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

2、範讀。

要求:學生聽讀時,用鉛筆畫出描寫口技人表演時發出聲音的句子。

播放課文朗讀。

3、明確劃線語句,即正面描寫部分。學生齊讀劃線部分。

(三)賞析正面描寫部分

1、剛纔大家讀的是口技人在一場口技表演中所發出的種種模擬的聲音,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口技呢?(欣賞一段口技)

2、思考:我們課文中的口技表演與之相比怎麼樣呢?好在哪裏?

3、學生分組討論:課文中這場口技表演精彩在什麼地方?

引導歸納:

(1)聲音模擬

第二段模擬四口之家由睡到醒的過程,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從小漸大,由少而多,由單聲到混聲。第三段,一家人由醒入睡,聲音由顯而微。第四段“忽一人大呼火起”而“百千齊作”,聲音由少而多,由弱而強,由緩而急。“崩倒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等多種混雜的聲音,表現不可遏止的火勢;“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表現了求救和救火的緊張、紛亂的情形,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互相交織。

聲音不僅逼真,而且距離、速度、節奏、強弱、數量等反方面變化多端,顯得波瀾起伏、曲折多變,毫無平板、呆滯之感。

(2)情節構思

口技人把這些聲音巧妙地串聯起來,使聲音在規定的情景中,有了簡單的故事情節。以一個家庭爲中心,表現了生活中的幾個片段,按時間推移展現了“驚醒”→“入睡”→“大火”三個場面,內容有輕重緩急之勢,千態萬狀,盡收眼底,讓人應接不暇。

思考:爲什麼口技人在第一次小高潮過後,設計了一個再入睡的情節?第二個高潮時爲什麼突然煞住,不再表演大夥撲滅的情形?

口技人營造的氣氛有緊有鬆,有張有弛。第二個高潮的到來給人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如平地一聲雷,高潮到來時,觀衆如臨其境,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從口技人聲音模擬的惟妙惟肖和情節構思的精巧來看,這真是個技藝高超的口技人。文中用一個字來讚揚他:“善”(善於、擅長)

(四)賞析側面描寫部分

1、剛纔我們一起賞析的這些描寫表現了口技者技藝的高超,你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口技者技藝不凡呢?

2、學生探討

提示:模擬如此千奇百怪、驚險萬狀的繁雜聲響,表演者是通過哪些道具表演的呢?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如此簡單的道具在課文開頭已作了交代,在結尾又進一步強調,這與那繁雜逼真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烘托表演者技藝的不凡。

作者不僅用道具的簡單來側面烘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還通過聽衆的反應來表現演出的效果,從而達到讚揚表演者的目的。(學生畫出三次描寫觀衆的語句,齊讀。)

賓客們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完全被口技人的表演吸引了。他們的心情隨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時而緊張,時而輕鬆,甚至以假爲真,可見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觀衆,從側面烘托了表演的戲劇效果,表現出口技人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

(五)小結

這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凡讀過林嗣環《口技》的人無不爲這位藝人的高超技藝所折服。是不是每一位欣賞過他的`口技表演的人都能像林嗣環那樣用文字作出精彩的描繪呢?(不是)看來,今天我們能如身臨其境地欣賞這場表演,林嗣環功不可沒。你能說說這篇文章好在什麼地方嗎?

學生自由回答。

歸納: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2、運用了對比手法;

3、語言準確生動。

不僅如此,作者還極富想象力,他把聽到的聲音轉化成畫面,再把鮮明的畫面呈現給讀者。(舉例:遙文5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口技者表現的只是幾聲犬吠和女人打哈欠之類的聲音,那條幽深的街巷,那種伸懶腰的姿態卻是作者創造給我們的。)

可見,發揮想象一畫面表現聲音,這是一種描寫聲音的好方法,也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六)指導朗讀

好的文章如果朗讀得好,那就更增色幾分。相信大家一定也想通過自己的朗讀讓更多人知道這場精彩無比的口技表演。我們試試吧。

指導:根據情節的發展變化,朗讀時語氣由輕到重,節奏由慢到快。

(七)作業

1、背誦全文。

2、課後向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講述這場精彩的口技表演。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概括文章描寫的主要場面;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文章,學習口技表演中各種聲音的生動逼真的描摹並且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現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技藝的魅力,領悟文化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

1.提高古文閱讀能力,通過品讀文章,學習口技表演中各種聲音的生動逼真的描摹並且體會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現作用。

2.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技藝的魅力,領悟文化內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說唱表演,學生欣賞。

總結:從古代開始,我們已經有了類似的表演----口技。口技是一種傳統技藝,表演者運用口腔發聲技巧,同時藉助一些簡單道具,模仿出各種聲響,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在林嗣環的`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把你認爲難讀的字詞圈出並注音。

(口譯課文,質疑問難)

2.主體部分根據口技表演的聲響特點可分爲幾個場面?你能各用一個形容詞概括其聲響特點嗎?

預設:口技表演的過程可以分爲三個場面:夢中驚醒、漸入夢鄉、失火救火。

(三)深入研讀,賞析手法

1.小組討論,思考:三個場面中,作者分別描摹了幾個聲音,聲音是如何變化的?寫出場面的特點如何?

(分三組小組討論)

2.重點思考:文章的重點是描寫聲音,爲什麼反覆出現觀衆的反應?有什麼作用?

(引出側面描寫,是爲了烘托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3.文章開頭結尾兩次寫到了表演道具,這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爲什麼?

(側面反映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一個人口中。)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根據口技中正側面結合的手法,談談你看電影或者演出時的場景。

(五)佈置作業,結束課堂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本文所學文言知識點。

作業:

①課下每個語文學習小組搜尋一種中國傳統技藝,下節課課前集體分享。

②本文出現了很多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的詞語,課下整理記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