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10篇)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根據季節變換的先後順序,依次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突出了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課文以清晰的段落層次來展開,抓住了小興安嶺四季不同的景物特點,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打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畫面。

在教學時,我抓住四季的景物特點重點指導,讓學生先根據喜歡的圖片找出文中與之對應的句子,再說出喜歡的理由。說理由的時候,品析句子中用的好的字,說出它們的妙處。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快就能評析出好詞好句,並能準確地說出它們的作用。

春天這部分主要是我引導學生說,夏天這一節就由學生分小組來合作學習,依照學習上一節的方法來說,學生基本能夠按照我的思路走,句子分析的比較到位。秋冬兩個季節內容比較簡單,我以讀爲主,欣賞作者優美的語言。

最後以小練筆來結束文章,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來得及交流。時間比較緊,有很多地方上的也不盡如人意,如節奏比較快,沒能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就讓學生來說,學生不知怎麼說。課堂上讀的不夠,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因此,讓學生用概括的語言來總結每一小節的內容時,學生總也說不到我想要答案。在備課時,沒能做一個相應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填空,另外,學生對於文章的學法不甚明晰,雖然要求他們按照“讀、找、問、思”的環節來分析文章,課缺乏學法的歸納,學生學起來不得要領。如果能將這些歸納起來,可能效果會更好。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2

我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彙,讓學生在學習、感悟時感受小興安嶺的美。

(1)在閱讀中理解。在教學“夏季”這一段時,我問學生:“你能把描寫小興安嶺夏天樹木的句子讀出來嗎?誰能大膽讀讀?”學生讀完後,我又問學生:“你讀了這句話,你想告訴大家小興安嶺的樹木長得怎麼樣?”學生說:“小興安嶺的樹木長得很茂盛。”我問:“從哪些詞語中告訴了你?”學生說:“從蔥蔥蘢蘢、密密層層、擋、遮中感受到的。”我緊接着說:“請你再讀讀這句話好嗎?”於是,學生們在反反覆覆的閱讀中盡情享受着小興安嶺夏天非同別處的美。

(2)在理解中比較。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抽出是什麼意思?”學生說:“是長出的意思。”我馬上說:“那能不能用長出換成抽出呢?爲什麼?”有學生說:“抽出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有的學生說:“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我又問學生:“如果用一個詞替換抽出,你會用哪一個詞?”學生說:“長出。”我馬上問:“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用長出呢?”學生說:“在這裏用抽出比較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另外還給我們一種動感。”通過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

(3)、知識延伸創造“美”: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小興安嶺的喜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小文章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朗讀的啓示不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邊教邊學,經常總結自己的得失,在摸索中不斷前進。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3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爲指導,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與改革中,以高度的創新精神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聽課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老師的“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徒有形式,沒有實效。以下幾種現象值得引起關注與思考(原文共列舉十二條現象,本文選錄第二條):

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下面是教師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一個教學環節:

師:這篇課文講了小興安嶺的哪些景色?

生:講了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

師:請喜歡春季的同學坐在一起,喜歡夏季的同學坐在一起,喜歡秋天……(學生按自己的喜好找到了各自的集體,大多數坐到春季、夏季小組中,而秋季那一組只有4位同學。接着學生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小組彙報學習結果,多數小組選派一名最能說話的同學發言,發言往往只代表他個人的觀點。

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人,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合作學習要取得實效必須具備以下4個條件:一是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恰當,是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目標必須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二是小組已經形成合作的機制,小組內的學生熟悉合作的規則,明確自己的分工,學習要在民主、有序的狀態下進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充分地討論、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目的是“雙贏”,要讓學生體驗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學習的效益和快樂,凡是個體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總之,組織合作學習,必須全盤考慮學習的目的、時機、機制、指導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4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它圍繞着美麗、誘人,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本來這麼美的一篇文章,要讓學生去感悟,去讀出其中的韻味是最好指導的。可是整堂課下來雖說書聲琅琅,但僅僅是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讀而讀,學生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有感情的讀。

本節課課堂氣氛比較冷清,學生的發言支支吾吾的,語言支離破碎。反思以後原因有以下幾點:

1.問題的設計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本節課我的設計初衷是讓學生圍繞一個大問題“默讀課文第二到第五段,①用橫線畫出一年四季中樹的變化的句子,②再讀一讀所劃句子,用三角號標出你認爲用的好的詞語,想一想好在哪裏?”去學習一年四季中同一景物樹的變化的句子。學生句子都能劃得出來,但是對於詞語“爲什麼好”,很難用語言表達,這就是爲什麼學生支支吾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確,很多話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2.侷限於課內的語言文字,沒有進行積累拓展。

在學生學完課文的某個季節樹木的變化之後,教師應該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進行語言的再創造。比如:學習“夏天的樹木”這一段時,讓學生想象畫面,“如果,此時你來到了夏天的小興安嶺,你眼前會出現什麼畫面?”相信學生一定會用自己的話,再運用課文中“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等好詞來表達他所想、所思的內容。

3.應該有的放矢的進行寫法遷移。

當學生找出四段中描寫樹木變化的句子,不要逐句出示,逐句分析。可以在學生說出這些句子後,全部出示,讓學生去讀讀這些句子,試着把這幾個畫面讀成一個詞語,如“落葉飛舞的秋天”“大雪紛飛的冬天”等。再讓學生讀讀句子,能不能把這些句子讀成一個畫面,邊讀邊想象課文這幅畫面。最後,進行寫法的遷移,教師出示一個題材,如小興安嶺的花,提供一些圖片,讓學生有內容的仿寫課文中對同一景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行生動、具體的描寫。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5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它先從整體上介紹了小興安嶺是幾百裏連成一片的綠色海洋;然後按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最後總結性地告訴人們:小興安嶺既是一座景人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第一次嘗試這一課的教學時,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同時,學習作者抓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顯得不盡人意。一方面是爲了有試教的時間,班級而匆匆趕場,三(2)班學生課前沒預習影響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可能是我駕駑於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夠,預設的不夠充分,而使很多教學環節走過場不到位。如:詞語教學環節,由於我設計時以詞語不加拼音的形式出現,這樣詞語落實就不到位。更不用說寫生字這一塊了,連時間都沒有。又如: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教學時處理得挺到位的,但運用上段的學習方法學習小興安嶺的夏天時簡直是走過場,沒有很多的時間給學生去學習。

雖然整堂課看來還算完整,但這節課下來,發現了問題多多,自己的課前預設,在課堂上的靈活應變能力,怎樣與學生很好的進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

第二次教學這一課,教學內容是學習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即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爲了拉近與小興安嶺的距離,本堂課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課文的閱讀積累了直觀形象。因此,課伊始,我便激情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東北的小興安嶺,領略它的美麗吧!從老師激情的語言中,讓學生在頭腦中不僅產生對舊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對新知的嚮往,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嚮往,讓他們從嚮往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慾望。

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通過讀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後提問:"初讀完課文,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一問題的提出,旨在瞭解學生對課文初步感知的程度,從他們的回答中獲取信息,爲後面的教學作準備。這裏,也隨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了整體的印象。在落實生字新詞這一塊,我也有層次,有梯度地進行教學,學生學得好,學得有味,課堂氛圍濃厚。

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對文中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我就用很簡單的導語過渡到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這一段。教學這一段,我首先讓學生從讀中找出寫了小興安嶺春天的哪些景物交流之後,又讓學生再讀這一段,找找你感興趣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喜歡接着讓學生欣賞品讀。在賞讀過程中,學生能學習作者抓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如春天裏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側着腦袋"等詞語,學生抓得十分到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性的進行朗讀,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反覆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同時,我也滲透學習方法,爲下節課做好充分地鋪墊。但也有不盡意的地方,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說:"有位作家給小興安嶺整體畫了一張像——"這時,有位學生就問:"這位作家是誰呀"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沒了隨機的應變能力。又如:爲了我的課堂,讓學生時時跟着我的預設進行,感覺課堂不夠放開。最後的寫字教學也留一點小缺陷:沒有時間給學生寫字和交流反饋。

通過課堂展示,讓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課不僅僅需要老師能很好理解文本,瞭解學生,同時也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停地積累教學經驗,豐富自己,這樣才能去豐富學生!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6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嚮往。

春天的小興安嶺,充滿了生機,充滿着生命的氣息。

(1)初讀。讓學生讀這一段,說說你喜歡春天的什麼?學生淺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並接着進行朗讀。學生說喜歡小鹿的可愛,喜歡流水的聲音,喜歡看萬物發芽、鮮花盛開。在這層,讓學生初步感受美。

(2)請學生用手裏的畫筆把眼中的小興安嶺的春天畫下來。簡單描述。在這層,讓學生體會到萬物甦醒、生長得很快。到處都有生命的足跡。結合着畫,再把你眼中的小興安嶺的美讀一讀。學生心中的美昇華了。

(3)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深入體會春天的生機勃勃。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放剪輯的錄像,說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引導發現,小興安嶺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漂亮的小鹿喝水、小溪裏的水清澈見底;聽覺上的美(雪水融化的聲音,流水的淙淙聲)動靜結合,既有動態美,又有靜態美。

配合着優美的音樂,學生再次讀這一段。情感昇華到極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充滿了美的旋律。學生在讀中融真情,放飛情感,情中誦讀,讀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7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風光及豐富的物產,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文章語言生動,文筆優美,學生對學習本篇課文充滿了熱情。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創設情境感受“美”在教學本課時,我先通過視頻,讓學生一邊聽着舒緩的音樂,一邊欣賞小興安嶺四季的景色,讓學生在激情的語言和優美的畫片中欣賞、感受小興安嶺的美,然後把文章的中心問題拋給學生:“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情感朗讀品味“美”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創設了美的情境,引導學生分層次的朗讀,在讀中品味小興安嶺的美。讀中找景,讀與評相結合。使學生在品評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同時進一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

3,抓住詞句體味“美”: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如果用一個詞替換抽出,你會用哪一個詞?”學生說:“長出。”我馬上問:“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用長出呢?”有學生說:“在這裏用抽出比較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另外還給我們一種動感。”有的學生說:“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通過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

4,知識延伸創造“美”: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小興安嶺的喜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小文章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讓學生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美景瞭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朗讀的啓示不大。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瞭解。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8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全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以季節變換的順序,介紹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與熱愛之情。依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應注意引導學生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進行語言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本次公開課,我執教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

本堂課的教學我採用的是變序式的教學方式,從整體出發,結尾段切入,抓住統領全文的中心問題“爲什麼小興安嶺既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展開教學,從而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領悟。

第一次嘗試這一課的教學時,我設計的教學內容是由我來帶領學生欣賞小興安嶺春天和夏天的美景,總結學習方法後由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後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發現,這樣的設計,教師講解過多,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留給學生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和時間較少。因此,在磨課團隊老師們指導下,我調整爲採用先教再扶後放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選取其中一個季節細緻地分析學習,指導學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讀出感受、積累語言等環節,學完本段後及時與學生共同總結出學習的方法步驟;接着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自由選擇剩餘三個季節的段落之一,並按照剛纔的學習步驟合作學習。小組彙報學習結果時,我根據學生彙報的內容對重點詞句進行適時的點撥指導,並用課件輔助學生理解,最後總結文章寫作的順序。先教後放環節清晰,學生學習有的放矢,有條不紊,這樣既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培養,循序漸進地實現了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評價。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等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加以改進,爭取給學生呈現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課堂。

第二課時我的設計是這樣的:首先複習鞏固生字詞,然後引導學生回顧第一課時中所學的描寫景物的方法,並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自己家鄉四季的美景。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9

三年級語文第五冊課本中第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這節課結束了,但是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我發現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很重要,儘量給學生提供直觀性強的素材,使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結合得更緊密,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品味語言文字的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讀書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而這要落到實處,讀書訓練不能流於形式,有層次地讀書指導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讀書都要有目的,達到一個什麼水平。課後,領導和各位老師都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次活動對我是一次很好的鍛鍊,也從中找到了自身還有很多不足,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這樣的學習機會,使自己的成長更迅速,我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邊教邊學,用心積累教育智慧。

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幅圖片展示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不同的美麗景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之中,體會美、感受美。開始我抓住首尾兩段,從而抓住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爲什麼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然後就帶着這個問題讓學生閱讀各個部分,最後又迴歸到這個主要問題上來,這樣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學習描寫小興安嶺四個季節美麗景色這部分時,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小興安嶺四季特有的美麗,我充分的利用圖片讓學生欣賞,之後,我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入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嚮往。小興安嶺,充滿了生機,充滿着生命的氣息。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10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很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這篇文章,我在三年級兩個班分別執教,七班磨了一次課,在同年級聽課老師的指導下,又完善了教案,纔在自己班上課。下面說一下我執教本課的感受。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直觀感受。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小興安嶺特有的美麗,運用電教手段直觀、生動地展示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他們看得非常投入,被小興安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理解內容的時候,有些詞語的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如在感受“匯”、“浸”、“千萬縷”、“利劍”的用字優美時,學生對這些詞語難以抽象想像,運用多媒體,學生在享受美圖的同時又理解了課文難以理解的詞語,一舉兩得!

二、抓關鍵詞,以讀促悟,讀中悟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在教學本課時,讀的形式比較多樣,有指名讀、評價讀、表演讀、齊讀等,把讀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感受了小興安嶺的美。如:在指導讀“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着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裏的影子。”讓學生加動作讀出小鹿的可愛,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隻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導讀“樹木長得蔥蔥蘢蘢,把森林封的嚴嚴實實的。”讓學生讀出樹木的茂盛,並配上遮天蔽日、像綠色的海洋一樣的樹木,入情入景的以朗讀來體現樹木的特點。

三、重視積累,學以致用,提升素養。語文就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

作者在描寫小鹿時用到了“有的······有的”句式,這時我就讓孩子自己練寫“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到達學以致用。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師的課堂語言值得精煉;對於一節的容量還要合理安排;對於學習的指導還要紮實一些。有付出就有回報,今後還要在教學上好好鑽研,多參加活動,努力提升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