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我愛故鄉的楊梅》描述了故鄉楊梅樹的美麗及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

  《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1

兒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體、生動、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們自己參加的教學活動,他們總是很感興趣。實踐也證明,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最直接的途徑是直觀和親身體驗。伴隨着對這些事物的感受,有選擇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頭腦裏,使之成爲自己的生活經歷。這樣在今後的生活中他們將不斷地再現此經歷,並逐步得到強化。同時,這種生活體驗經過老師的啓發、幫助將其組合、排練,以表演和場景再現的方式,創設自己教育自己的機會,這便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在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我首先運用新鮮紅嫩的楊梅引導學生觀察: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知道了楊梅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外觀的一些特徵。同時引發學生的興趣:看到這麼惹人喜愛的楊梅你有什麼想法?這一提問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立刻躍躍欲試,有的想嚐嚐、有的想摸摸、有的想仔細看一看。在這種氣氛下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驗作者的感受達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在體會作者小時侯吃楊梅的感受時,滅亡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再現體驗:誰願意將作者小時侯吃楊梅的感受給表演出來。學生們立刻來了興致,分別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排練。在小組競相表演的前提下,我又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彙報。看到學生們入情入境的表演和活靈活現的動作,使我感受到了創設課堂最佳教學情境獲得成功的喜悅。

繼教學伊始的懸念,學完課文之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乾淨的楊梅,分發給每個小組的學生們,讓他們真正品嚐這來自於美麗南國的水果。在學生們大嘗特嚐了楊梅之後,讓學生們談一談感覺。學生們經過親自品嚐,切身體驗,真切感受到了楊梅那甜美的味道。學生們紛紛談出了吃楊梅的感覺。什麼“味道好極了”“真是酸甜可口”“甜裏透着酸,酸裏透着甜”“甜津津的”……這些話語均出自學生之口,那種品味甜蜜的感覺和意猶未盡的表情真實地體現了生活,再現了生活。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強化了感悟,受到了薰陶,得到了美育。

以上教學可以看出,教學的過程實際就是師生情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教師應該多動腦筋創設學生親身體驗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期達到師生之間最佳合作的效果,創造出最佳教學氣氛來事先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教學的成功也在此得到收穫。

  《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2

《故鄉的楊梅》是一篇傳統課文。其中描寫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語段是語言學習的典型範例。爲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結合三年級大綱學寫狀物文章的要求,我給學生上了一節寫水果的作文課。

小學生天性活潑,思維豐富敏捷,富於想象。那麼,怎樣從作文起步階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作文,進而喜歡作文,對寫作感興趣呢?爲此,我創設了讓學生看看、嚐嚐的情境;提供了想象、說說的自我表現的機會,落實到動筆寫寫的目標中。

課的開始,老師提了一籃水果,對同學說:“今天老師請同學們品嚐水果,請同學們說說,你們喜歡吃什麼水果?”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自己喜歡的水果。老師藉機會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把喜歡吃同一種水果的同學安排在一起。分完水果,老師又說道:“同學們願不願意把你拿到的水果介紹給同學。同組的同學可以互相提示補充。”同學們各個躍躍欲試。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去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使學生養成觀察得習慣,提高感知的靈敏度,大大豐富了語言材料。例如:學生說出:“荔枝圓圓的、紅紅的。”我就提示他用手摸一摸,他馬上補充道:“外面有一層硬硬的殼,而且上面佈滿了小疙瘩,非常粗糙。當有的學生說:“蘋果皮十分光滑,像塗了一層蠟。”老師抓住時機進行語言評價。“這個同學說的好嗎?好在哪裏?”學生馬上評出,好在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繼續點撥,不僅好在語言的表達,而且他還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就這樣在發展語言的同時,啓發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於是,學生邊觀察蘋果,邊說:“蘋果圓圓的,像一個小皮球;蘋果紅紅的,像小姑娘紅紅的臉蛋。”邊觀察香蕉,邊說:“香蕉彎彎的,像一座小橋;像雨後天上的彩虹;香蕉黃黃的,像天上的月牙。”學生說的多了,便千篇一律起來。這時,老師提示學生在《楊梅》一文中,作者寫楊梅的形狀時用了比較的方法。學生自然想到:“荔枝圓圓的,如乒乓球一樣大小。”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這種方法

老師再次提示在楊梅一文中,作者不僅寫了親眼看到的,還寫了親口嚐到的滋味。請同學們嚐嚐水果的味道,細嚼慢嚥,然後說說吃在嘴裏的感覺。如:“剝掉荔枝的果皮,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透明的汁水頓時從舌尖一直甜到嗓子裏。”學生感受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決定着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感受的生動性會激勵他們的興趣,推動和啓發孩子們去積極尋找準確、生動的詞語來表達形象。

  《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3

《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描述了故鄉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作者按楊梅的生長過程特點,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裏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十分精練、簡潔,樸實、親切。作者通過“眼看、手摸、嘴嘗”進行觀察,採用擬人手法及細膩的描寫手法,使讀者對楊梅產生了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

針對本課特點及本班學生特點,在設計教學時主要突出以下特點:

一、重主導,重主體,寓教學活動以“和諧”。

教師指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是閱讀教學的上鏡。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帶着上節課的疑問“楊梅果有什麼特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師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層次。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讀中去發現蘊藏在語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對重點詞句咬文嚼字,反覆推敲,讓學生藉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理解內容,同時領悟楊梅果形狀、顏色、味道的惹人喜愛,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重積累,重感悟,還語文教學以“樸素”。

近年來的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語言的積累與實踐運用是人們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一個人的語言積累,語言經驗越豐富,他的表情達意也就越流暢,越準確,越生動。因此,學習語言應重在積累,貴在運用。如何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接觸和掌握大量的語言信息,並內化成爲自己的語言?教學中,設計時由讀議交流到背誦訓練,充分體現了語文之厚積。感悟是讓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初讀研究,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從而歸納出楊梅果的特點,並相機指導理解“細膩”“染滿”等詞意。然後我不怕花費時間,讓學生再讀再議再悟,讀出作者對楊梅果的喜愛之情。這樣,學生在練讀中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彷彿自己不是在課堂中,而是在親口品嚐楊梅果,自己已被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所打動。這時,教師抓住學生的感悟追問:“你從讀中有什麼發現?”這樣將學生的理解進一步引入深層,學生思維活躍,衆說紛紜,把自己在讀中新的感悟體會說出。緊接着,教師再抓住學生的回答,領會作者寫作方法。這樣,通過一次次的讀,一次次的導,一次次的悟,學生悟出了品詞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讀的技巧,悟出了寫作方法。

三、重讀書,重訓練。現語文教學之“本色”。

設計中體現“大讀書”觀念,初讀、自由讀、體會讀、換詞讀、練習背誦以及邊想象邊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領悟和體驗用自己確認的語氣表現出來,增強了情感的薰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學中,進行刪、換、比較重點詞語等訓練,讓學生認識語言文字的準確,這是語文語感訓練之道。葉老說,課文是個例子,本設計體現了這一原則,把課文當作例子進行教學,體現了語文教學之本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