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對成語的複習要點

本文已影響 1.08W人 

(一)瞭解成語的特點。一般說來,成語具有古語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點。

對成語的複習要點

1、古語性。

有的成語中保留了古漢語詞語的意思或用古漢語語法結構。如“不過爾爾”中,前一個“爾”是“如此、這樣”的意思;後一個“爾”同“耳”,相當於“罷了”。意思是“也不過如此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又如“時不我待”,照現代漢語的習慣,應理解爲“時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裝。意思是“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2、定型性。

成語的結構不能隨意變動,也不能隨意換字或增減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說“三分入木”。“入木三分”來源於古籍記載,說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工人用刀刻時發現墨跡滲入有三分深。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如果說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語在一般情況不能改變結構。但在特定的場合中,某些成語結構可以活用。有些成語,在不變更基本結構和原來意義的前提下,個別音節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變換次序或是換成別的音節。如千鈞一髮——一髮千鈞,同工異曲——異曲同工,每下愈況——每況愈下。

但如果由於變動結構而改變了願意,那就是另一個成語了。如“小題大做”與“大題小作”這兩個成語,前者比喻把小事當做大事來處理,後者則比喻把大問題當做小事情來處理。兩個成語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

成語的各個組成部分合起來表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開來。如:“義無返顧”中,“義”是指應該做的事,正義的事;“反顧”指回頭看。把“義”“無”“反顧”連起來理解爲:做正義的事,勇往直前,絕不猶豫回顧,亦即指爲正義而勇往直前,絕不回頭。

(二) 理解成語中關鍵詞的含義

例1、不刊之論:“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這個成語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如果把“刊”理解爲“刊登”“刊載”,那麼把這個成語解釋爲不能刊登的言論,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宮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宮室的後屋。意思是登上廳堂,進入內室。“入室”比喻達到最高境界,“登堂”僅次於“入室”,整個成語比喻造詣逐漸達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語超常運用的特殊性

對成語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規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規用法。如果被成語的常規用法束縛,不能根據具體的語境靈活變通,就會誤入歧途。如1995年的“想入非非”和1997年的“不孚衆望”就屬非常規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學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規用法是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卻不知道它的非常規用法指想象進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結果失誤。這是不改變成語詞素而改變成語的常用含義,廣告用語常用這種修辭方法,如說該廠的牙刷堅固耐用,可巧用成語“一毛不拔”。

(四)弄清用錯的類型

成語使用時應注意成語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條件,成語本身的詞素含義,成語的感情色彩與適用範圍,還要注意這些成語與上下文語境之間的相關性與融合性。根據歷年高考考試的特點,熟悉這些出錯的類型,適當積累和練習,就能有的放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