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三年級試題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習作編排特色練習題

本文已影響 3.12W人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習作編排特色練習題
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練習的起始年級。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習作”,寫的比重明顯加大,不僅寫的內容寬泛了,而且寫的次數也增多了。如何在習作之初,爲學生的習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記實與想象並舉
在整個三年級習作內容的編排上,記實作文佔較大的比重。如,三年級上冊有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寫身邊熟悉的人,寫觀察日記,寫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寫自己去過的地方。三年級下冊有寫家鄉的景物,介紹自己,寫自己的一項本領,寫父母對自己的愛或發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感人事。這樣的編排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再現生活,這是很重要的表達能力。此外,結合小學生心理髮展特點,想象作文在實驗教科書中也有相當篇幅。如,三年級上冊有編童話故事,三年級下冊有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樣東西,展開想象,寫一寫;還有讓學生假想自己能像孫悟空那樣七十二變,會變成什麼。
從低年級樂於寫話到中高年級寫簡單的記實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見的應用文,實驗教科書對三年級習作內容的安排,不僅符合小學生學習習作的實際,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的有機聯繫,而且反映了貫穿於課程標準之中的語文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
教學中,記實作文要讓學生如實表達,事實是什麼樣的就寫成什麼樣,不要寫走樣。不要瞎編,不要說假話,評價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來面目。想象作文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聯想甚至幻想,怎麼想就怎麼寫,想象合理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師在講評時,要表揚想象合理的,以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習作不定題目
課程標準在習作指導方面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鼓勵“自由表達”。鼓勵“自由表達”,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束縛,開闊學生習作的思路。實驗教科書在習作的編排上儘量爲學生的自主習作留有較大空間,不規定題目,題目一般由學生自己擬定,大多隻提出大致的內容和範圍,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可寫的內容。如,三年級上冊習作“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教科書提供的範圍是“可以寫課餘參加的活動,可以寫課餘發生的有趣的事、高興的事或者你願意寫的其他事。”三年級下冊習作寫“保護環境”方面的內容,教科書提供的範圍是“可以把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可以展開想象,寫一寫幾年後家鄉的環境;也可以寫發生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有趣的事情。”此外,在每冊書中都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範圍的自由習作,完全放開,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放手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這樣的編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不要怕不合規矩,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哪怕在老師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貴的。教學中可以靈活處理教科書編排的習作內容,鼓勵有創意的表達。習作時如果有更適合學生表達的內容,完全可以調整教科書裏習作的安排。
三、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緊密結合
一是結合閱讀,安排隨文練筆。
教科書選用的課文是學生練筆的範例,教科書重視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注意引導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運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豐富自己的表達。如,在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課後安排了續寫故事,《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後安排寫一處景物;三年級下冊《荷花》一課之後安排寫自己喜歡的花,《爭吵》一課後面安排寫和同學發生過的一件事。這些內容的安排都緊密聯繫學生閱讀和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說。
二是結合綜合性學習,提供習作機會。
長期以來,困擾學生習作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缺乏真實感受,內容空洞。要解決這個問題,習作的設計就要爲學生創設一個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去體驗、感受,然後將自己的經歷、感受寫成作文。三年級上下兩冊,共安排了四次綜合性學習,相應的習作內容都與之密切關聯。這些活動的開展,既爲學生提供了生動的習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習作氛圍,激發了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動力。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體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自然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
三是口語交際和習作相結合。
與低年級寫話的思想一脈相承,三年級習作的安排重視與口語交際相結合。教科書有一些口語交際和習作相結合的編排。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口語交際是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習作要求學生把自己介紹的去過的地方寫下來。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是介紹家鄉的景物,習作就寫一寫家鄉的景物。實驗教科書將部分口語交際和習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既加強了口頭、書面語言的訓練,又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四、重視習作後的交流、展示
實驗教科書十分重視習作後的交流、展示,編排中多處提到“寫好以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把習作和圖畫貼在教室裏,讓大家欣賞”“寫完後,可以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聽”“讀給同學聽”“讀給大家聽”,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到習作是一種交際的工具,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應付老師的任務。與此同時,習作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也將極大地鼓舞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
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交流展示的舞臺,讓他們享受交流、展示的樂趣,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開展觀察、調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進行習作。要多創造一些學生習作交流的機會。
五、寫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同步培養
實驗教科書在習作的編排上,將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兩種能力同步培養。習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後就直接認真地寫在作文本上。習作寫好後,要求在作文本上認真修改,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習作編排中多次提到,“寫完後,多讀幾遍,修改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寫好後,讀給爸爸媽媽聽,根據他們的意見改一改。”把寫、說、評、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老師既要看是怎樣寫的,也要看是怎樣改的,要表揚、鼓勵那些認真寫、認真改的學生。這客觀上爲學生今後進行電腦作文奠定了基礎。
在引導學生進行習作修改時,教師要把握好中年級習作修改的重點──“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這主要是指明顯的與事實不符合或表達不清楚的語句。如,有這樣一個習作片段:“下課了,同學們來到操場上,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一個同學當老鷹,一個同學當雞媽媽,其他同學當小雞。小雞們都抱着雞媽媽的腰,大家玩得可開心了。”像這樣的習作應不應該修改呢?很顯然,不是所有的小雞都抱着雞媽媽的腰,這就是屬於與事實不符合的情況,必須加以修改。對於那些典型的用詞不當的地方,語句不完整、不通順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對於那些成人覺得不夠妥當,但體現童心、童趣、童語的地方,又該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師曾給我們舉過這樣的例子:
(1)昨天,有個法國阿姨,到我們學校來參觀,法國阿姨是女的,我們請她坐小汽車。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長大了,有的比老師還高,有的比同學還高。
關於例(1),斯霞老師這樣說,孩子唯恐別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寫上了那麼一句,這正是孩子的特點。因爲在兒童時期,他們對阿姨等詞的意義還不完全理解,只要他們不說“法國阿姨是男的”,我覺得沒有什麼關係。
關於例(2),斯霞老師這樣說,孩子有長度的觀念,可是不知道怎樣來表達。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師比同學高,就把高的向日葵與老師比,矮的向日葵與同學比,成人絕不會這樣比。但出於孩子的思維,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師的做法對我們當前的習作教學很有啓發。老師要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兒童的習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來規範學生。習作修改,要主張多留少刪,多就少改,多表揚少批評,這對保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