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一試題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試題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一、基礎知識與語言文字運用(16分)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試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2分)

A.佝(gōu)僂 逡(qūn)巡 旋(xuàn)渦 東西二閫(kǔn)

B.繾綣(qiǎn) 撇(piē)開 癖(pǐ)好 玲瓏剔(tī)透

C.乾癟(biě) 孱(càn)頭 趿(jí)拉 石室金匱(guì)

D.攻訐(jié) 給(gěi)予 潛(qián)藏 殘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2分)

A.寒喧 鉗制 走投無路 命運多舛

B.煙靄 斑駁 刮垢磨光 抱殘守缺

C.自戕 妥善 禮上往來 銷聲匿跡

D.遐思 急劇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2分)

A.辦公室裏,犯了錯的我,低垂着腦袋,聽任班主任批評教育,不讚一詞;我想,他獨自說完之後,事情也就算了。

B.直到受審,劉漢這個曾不可一世的商界“狂人”才痛定思痛地說了句心裏話:“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我落到今天這下場,教訓真是刻骨銘心。”

C.一走進校園,放眼望去,桃林中片片桃花盡情綻放,煞是美麗,好一派生機盎然、萬卉爭榮的景象。

D.但是必須注意,文化傳統的變化無論如何總是緩慢的、漸進的,不會一揮而就,即使在社會急劇變幻的革命時期也是如此。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文學經典是指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偉大作品,它們在漫長曆史中經受考驗獲得地位,具有豐富心靈和提升人生境界的價值不可低估。

B.柳永自從步入詞壇以後,北宋詞壇創作面貌爲之一新,出現了新的格律和更豐富的創作內容,詞壇有了第一位專業詞人。

C.20世紀80年代初,當西服重新在國內出現時,被賦予了開放的符號意義,穿不穿西服則有了保守與否的政治含義。

D.京劇興盛之後,徽劇藝人多學唱新腔,作爲一種劇種的徽劇日漸衰弱,新中國成立前甚至瀕臨消亡。

5.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授予官職) 微以自文於君親(文飾)

B.等之未有賢於鯀者(等待) 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處死)

C.雖董之以嚴刑(督責) 專以射爲戲,竟死(竟然)

D.公始常欲奇此女(以…爲奇) 以沛爲朕湯沐邑,復其民(免除賦稅徭役)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和課文內容的表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張溥,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在文學上,他提出“興復古學”的主張。他自幼勤學,所讀之書必手抄六七遍,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爲“七錄齋”。

B.《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中“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是說科學基礎、黃金規則、道德熱忱等來自東方的“光明”,而實驗精神、科學方法等則來自西方的“法則”。

C.《莊子》又稱《南華經》,是莊子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所著。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道理是《莊子》的一大特色。在思想方面,莊子提出了“兼愛”、“無爲”思想。

D.《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爲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其“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更爲後世史家所推崇。

7.下面文段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端午節,請分點概括,不超過16個字。(4分)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殉國,後人爲追懷其高潔情懷,便以該日爲節,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端午節又有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別名,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有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古時,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持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些習俗,在我國南方地區保存較完善。近年來,受中韓端午申遺之爭的影響,端午節以及相關的端午文化正越來越多的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東南亞、澳洲、美洲、歐洲等地的若干國家,都有民間團體在端午日舉行各種活動,端午節已成爲世界範圍內的一個節日。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題。

漢王既用滕公、蕭何之言,擢拜韓信爲上將軍,引信上坐。王問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曰:“然。”“大王自斷勇仁悍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賀曰:“唯信亦以爲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楚,請言項王爲人。項王喑噁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謹,言語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印刓綬弊,忍不能與,此所謂婦人之仁。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多怨,百姓不附,特劫於威強服耳。名雖爲霸王,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爲秦將,將秦子弟數歲,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邯、欣、翳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且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約,大王當王關中,民戶知之。大王失職之蜀,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於是漢王喜,自以爲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東出,秦民歸漢,漢王遂誅三秦王,定其地,收諸侯兵討項王,定帝業:韓信之謀也。

(節選自劉向《新序》,有刪改)

注:刓(wán):磨損。

8.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王自斷勇仁悍強,孰與項王 斷:判斷

B.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臣:使……臣服

C.百姓不附,特劫於威強服耳 附:依從,依附

D.民無不恨者 恨:痛恨

9.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

B.因問王曰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大王之入武關 而不在使者之目

D.今大王舉而東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王劉邦採用滕公、蕭何的意見,提拔韓信,拜韓信爲上將軍,並放下架子,虛心請教韓信,終於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

B.當劉邦問計於韓信時,韓信爲感謝劉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項羽軍營裏瞭解的情況和項羽犯的錯誤都告訴了漢王劉邦。

C.韓信認爲,項羽的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紮營彭城、放逐義帝、任人唯親、任用降將、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漢王深爲韓信推心置腹的謀劃而高興,並採納其計策,馬上部署將領落實韓信的謀劃,最終有了“收諸侯兵討項王,定帝業”的局面。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3分)

譯文:

(2)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衆謂予一行爲可以紓禍。(4分)

譯文:

(3)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3分)

譯文:

  三、詩歌鑑賞(7分)

12. 閱讀《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第四節,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餵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呵,

我親愛的祖國!

(1)既然“我”只是“你”的“十億分之一”,又如何能成爲“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這樣的表達是否矛盾?請說明理由。(3分)

(2)本節文字主要採用了哪一種手法抒發情感?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其身正, 。(《論語子路篇》)

⑵汩餘若將不及兮, 。(屈原《離騷》)

⑶亦餘心之所善兮, 。(屈原《離騷》)

⑷廉頗聞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⑸ ,能克終者蓋寡。(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⑹ ,擇善而從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⑺ ,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詠懷古蹟》)

⑻ 亦以明死生之大, 。(張溥《五人墓碑記》)

  五、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2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題。

生命的滋味

①幾年前的一個夜裏,我走在馬路上,路邊停滿了車,走着走着,一隻,兩隻,幾隻小貓從車底跑出來,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們走去,纔看見貓媽媽緊張地看着這幾隻小貓,更緊張地看着我。這一家人在城市裏流浪,它們會幸福嗎?

②更早幾年,還在學校,夜裏我們騎着車,經過學校裏的小河,一隻貓媽媽帶着自己的幾隻小貓正在行進的途中,它們大概是搬家了,順着鐵柵欄往校牆外走。見到我們,貓媽媽加快了步伐,一溜煙消失了,小貓也緊緊跟隨,但還是有一個落下了,嗷嗷地叫喚。同學想把小貓抱走,我說,一會它媽媽會來找它的,我只是這麼說。它們最後團聚了麼?

③前幾天,我們去一處廢棄的廠房考察,天氣已經變涼,我們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過鐵絲網,來到一片荒廢的建築裏。廠房裏的機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斷的鐵絲電線從高高的房樑上垂下。地面上堆放着雜物,牆上留下了塗鴉,有個地方寫着:“阿凡提到此一遊”。同事拽着我,感覺很害怕,說如果天再暗一點,真的像電影裏的綁架現場。這是被城市遺忘的地方,曾經機器轟鳴,而在我們的眼裏,未來它將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廠房的東側空地長滿了樹木和沒膝的雜草,周邊的水泥地上長出了許多的野草。只是這生命不被承認,遲早有一天它們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爲與一片欣欣向榮的商業所匹配的景觀。

④當我們準備離開時,我受好奇心驅使,來到一間小屋,想看牆上還未揭掉的字紙,卻在地上,一處辨不清是毛毯還是沙發皮套的堆放物裏,發現四隻團在一起的小黑狗,它們的身體半截蓋在被子之下,雖然簡陋,卻能給它們足夠的溫暖。離開之後,我們沿着馬路繼續考察,一隻母柴狗甩着奶 子穿過花壇,遙遙地看了我們一眼。廠房已經荒廢多年,沿着馬路的一邊爲了美觀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預想會在那裏遇到流浪漢,卻發現那裏有狗的一家。它們會不會餓肚子,小狗長大之後,會繼續流浪嗎?

⑤不得不承認,這些疑問其實包含了作爲人的我的自我關懷。生而爲人,我們爲生命賦予了重重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會爲自己慶生,爲親友厚葬,我們設計並遵守種種制度和規則,並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間掙扎。然而在人羣之外,在更廣闊的空間裏,生命簡單而野蠻。一隻小貓從無到有,從一團肉泥成長爲捕食能手。一隻從未受過寵愛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覓食、哺育,卻從未聽說有哪隻狗因爲生活壓力而自殺。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脅從未消失過,然而這些生命卻從未因爲顧慮明天而自斷。

⑥人生之中有許許多多無可奈何的事情,痛苦與煩惱常存,有時出自強烈的打擊,有時出自難以更改的性情。幸福圓滿常常難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騷動的慾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覺,記憶裏的傷痕和幻想裏的末日讓人更容易離開現實,變得像亡命之徒,與自己作着曠日持久的追逃噩夢。然而在計算收入和個人顏面的房間之外,世界以無比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生靈,讓它生,讓它快活,讓它以本能延續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規矩裁定它的本質,羈押它的未來。

⑦當有一天,我們迎來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樂也隨我們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種滋味與我們同生同死,並且,因爲苦,我們識別出了甜,因爲甜,我們識別出了苦——殘缺與完美,虛浮與實在,與我們同生同死,並因爲我們身處其中一端,我們也同時擁有了另一端。 (選自2014年第1期《散文》,有刪改)

14. 第③段中,作者爲什麼要描繪樹木、雜草、野草的繁盛景象?(6分)

15.聯繫全文,簡要分析第⑤段中兩處劃線句的含意。(4分)

(1)生而爲人,我們爲生命賦予了重重的意義和價值。

(2)從未聽說有哪隻狗因爲生活壓力而自殺。

16.第⑥段中,畫線部分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17.結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認,這些疑問其實包含了作爲人的我的自我關懷”句的豐富內涵(6分)

 六、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 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題。

文學的“粥化”

①要是沒有敦誠、敦敏兩兄弟,和張宜泉寫給曹雪芹的詩,還真不大相信《紅樓夢》裏作者自己說的,他是在“茅椽蓬牖,瓦竈繩牀”的貧困狀態下,“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地進行創作的。

②敦氏兄弟這兩句詩,“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舉家食粥,也許有詩人的誇張,有酒可賒,說明還不到斷頓的程度。但曹雪芹晚年的艱難,是確鑿無疑的。

③喝粥的人能寫出如此偉大的作品,真讓我們吃乾飯的人羨煞愧煞。

④於是我相信,粥與文學或許有些因緣。鄭板橋在山東做官的時候,給他家人寫信,就說十冬臘月,凡乞討者登門,務餉以熱粥,並佐以醃姜,可見他是對粥比較瞭解的文人。蘇東坡在《大風留金山兩日》寫過“半夜不眠聽粥鼓”,描寫了寺廟裏的和尚,是怎樣等待着天亮以後的這頓粥的。因爲和尚沒有晚餐這一說,連做夢也惦着那碗熱燙的稀粥。

⑤食粥,可分主動與被動兩類。主動食粥者多半系快活之人,爲使食物更滋潤地進入肚子,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考慮到腸胃的消化能力實際需要,才喝粥的。這時候,粥是輔助食品,不唱主角。一旦粥挑了大梁,那就成了被動食粥,非喝不可,不喝不行,粥稀得可以照見人影,喝的人通常就不快活,或很不快活了。所以,飢餓只能產生現實主義,如曹雪芹,而吃飽了以後的作家,如當下你我之輩混跡於文壇者,只能寫出打呃文學,大概也不是什麼妄言。

⑥雖然粥和飯成份相同,但形式頗異,一爲流體,一爲非流體,區別在於水和米的比例上。由此可見粥的最大特點就是水份比較多,而幹物質比較少。粥可以填滿胃部,但不耐久,兩泡尿一撒,就飢腸轆轆了。在文學範疇裏,凡兌水太多,言之無物者;凡米粒甚寡,內容空洞者;凡文字遊戲,華而不實者;凡思想淺薄,識見鄙陋者;凡前車後轍,老調重彈者;凡雞零狗碎,茶杯風波者;凡無病呻吟,感情廉價者;凡假冒僞劣,粗製濫造者……[1]這些當代文壇屢見不鮮的現象,大概都可稱之爲文學的“粥化”危機。

⑦社會需要貨真價實的精神食糧,讀者需要結結實實的文學營養,這是時代賦予作家的使命。

⑧但是,不幸的是,在當下物質第一的世界裏,那些自以爲是永垂青史的大師級作家,那些自以爲是千古絕唱的了不起作品,之所以愈來愈不堪入目,愈來愈被人不以爲然,就是由於他愈來愈多地兌進太多的水,而愈來愈少地放進米粒。若是減去那些大家看膩了的老套路、變換不出新花樣的性描寫、令人噁心的陳詞濫調,和大家都能猜想到的情節、故事、結局,就實在沒什麼乾貨了。文學出現了“粥化”現象,十之八九,是由於作家的那塊地裏,打不出幾粒糧食的緣故。

⑨如今,把煮粥的辦法運用到文學上來,幾乎成爲作家的手段:本是短篇,硬拉扯成爲中篇;本是中篇,拼命兌水,擴充膨脹,以長篇面貌出現。一部作品叫好以後,跟着拷貝出若干同類項的複製品,影視劇取得成功以後,立馬一雞兩吃,長篇小說跟着上市。在經濟效益上,也許能有可觀的收入,但讀起來,就很不舒服了。因爲往粥裏摻的是水,至少不硌牙;可是往小說裏摻的東西,味同嚼蠟,那就令人反胃了。說不定還會混入一點三聚氰胺,那可就害人了。

⑩“粥”字若沒有其中的“米”字,就是“弱”。因此,弱化的作家,寫出粥化的文學,是一點也不奇怪的。讓讀者喝這樣光灌大肚的粥,實在是有愧於掏錢買書的讀者。其實,文學作品,有多少米,做多少飯,絕不拼命兌水,屬於職業道德。《紅樓夢》裏有一回說到給賈母開飯,竟無法多出一碗來給別人吃,於是從賈母嘴裏,便說了那句“可着頭做帽子”的成語——這對作家來講,倒是至理名言。 (有刪減)

18.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脈絡。(6分)

19.文章第⑥段和第⑧段兩處畫線句子分別有什麼特點和作用?請簡要概括。(6分)

20.請根據文本內容,概括當下文學“粥化”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 分)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李嘉誠說:“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麼,你註定成爲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從內打破,那麼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於一種重生。

請以“打破”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②自定立意;③文體正確;④不得抄襲;⑤不盲目抒情,不無病呻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