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龐貝夢魘達標優化訓練題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龐貝夢魘達標優化訓練題及答案
課件 w ww5 y kj
語文魯教版夯基達標優化訓練系列
我歷基 我達標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嘶啞(sī) 矗立(zhù)
孕育(yùn) 瀰漫(mí)
B別墅(shù) 眄眼(miǎn)
灰燼(jìn) 吞噬(niè)
C嚇懵(měnɡ) 萋萋(qī)
裸裎(chénɡ) 顯赫(hè)
D頹圮(qǐ) 拜謁(yè)
裝潢(huánɡ) 儼然(yǎn)
解析:A項,“矗立”的“矗”應讀“chù”;B項,“吞噬”的“噬”應讀“shì”; D項,“頹圮”的“頹”應讀“pǐ”。
答案:C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匪夷所思 閉目暇思 觥籌交錯 B自命不凡 急中生智 欣欣向榮
C栩栩如生 不屈不撓 目不遐接 D甚囂塵上 萬慣家財 碩大無朋
解析:A項,閉目暇思—閉目遐思;C項,目不遐接—目不暇接;D項,萬慣家財—萬貫家財。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街道一度出現髒、亂、差,市民們怨聲載道。
B《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C“請你包涵”,這句話包含着他的待人修養。
D晚霞消失了,明天還會再現,青春消逝了,就不會再來了。同學們,一定要爭朝夕啊!
解析:D項“再現”後的逗號應改爲分號。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今天,我從遙遠的東方_____________來歐洲,從數百公里外的羅馬_____________來那不勒斯海灣,從光天化日下的廢墟_____________入往古,看到的,只不過是龐貝文明的碎片,聽到的,僅僅是歷史斷續的回聲。
A飛 遁 趕 B飛 趕 遁
C趕 飛 遁 D趕 遁 飛
解析:結合語境選擇合適的動詞。
答案:B
5(2010北京)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大英博物館近來因財力吃緊,裁減工作人員,與中國文物有關的職位首當其衝,這樣,中國文物的巡展活動自然難以開展。
B有的國家靠“採購”外籍運動員提高在國際賽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選手減少了在更高舞臺上歷練的機會,這真是買櫝還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對主隊的平庸表現絕不漫罵,而是將大家耳熟能詳的老歌即興換上新詞,齊聲歌唱,委婉地表達不滿。
D有的專家認爲,能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對困難不膽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領導者的潛質。
解析:B項,買櫝還珠: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在句中強調有的國家的做法缺乏長遠眼光,不當。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到了18世紀,深埋在地底的遺蹟終於被人發現。
B你輕輕走過前面的一道深巷,那一幕幕垂死前的掙扎,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C牆壁隨處繪有彩色的圖畫,技法已相當高超,其題材多半反映了當時世人的宗教信仰與生殖崇拜。
D龐貝城讓我驚訝、振奮的,還有雄踞一隅的競技場。
解析:B項“觸目驚心”含有“感到”的意思,和前面“感到”一詞相重複。
答案:B
我綜合 我發展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龐貝早熟的文明,是一個千古之謎。在一所傾頹的樓房前,掛着一塊金屬指示牌,標明這裏是科學院。1900多年前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科學殿堂,真是匪夷所思。另一處牆壁上繪着一幅裸體畫,表現的是一根青年男子,在打獵或戰鬥中負了重傷,失血過多,危在旦夕,爲了搶救他的生命,一名年輕的女子俯下身子,通過一根導管,由自己的心臟直接向傷者的心臟輸血,這是多麼超前的醫療知識。並且,這樣的知識不僅僅爲醫生掌握,還上了具有廣告意味的壁畫,說明當時的文明水準已相當可觀。古希臘大詩人荷馬,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過先進的戰地外科手術,也許這就是其中的內容之一吧。
另一方面,龐貝早熟的文明,又包含着歷史發展的必然軌跡。在古城街頭漫遊,隨處可見競選廣告,通常是紅黑二色,書寫在民宅、店鋪和公共建築的牆上。其內容,包括候選人的姓名、品德、成就,以及當選後的許諾。一般來說,婦女是不參加投票的,但女界名流享有公開表明自己意願的權利。要知道,按階級社會劃分,龐貝當時尚屬於奴隸制,在那麼早的歷史臺階上就有了如此清新的民主萌芽,實屬難能可貴。歐洲之所以能在五六百年前,爆發震撼全人類的文藝復興,自然和它的人文傳承息息相關,我想。
然而,可怕的毀滅!龐貝是大自然的夢魘,是對人類進步與繁榮的嘲弄。假如維蘇威火山不曾爆發,假如龐貝城能生生不息地持續發展到今天,那麼,她無疑將是地中海區域的紐約、東京或上海。然而,這座誕生於公元前8世紀的名城,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驕傲,終於就在前邊提到的那一場浩劫中化爲了哀歌。今天,我從遙遠的東方飛來歐洲,從數百公里外的羅馬趕來那不勒斯海灣,從光天化日下的廢墟遁入往古,看到的,只不過是龐貝文明的碎片,聽到的,僅僅是歷史斷續的回聲。不過,這也好,廢墟是警告,提醒人們要時刻注意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廢墟又是臺階,社會總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輝煌。但願人類能更多地保存這一類廢墟,以確保我們在前進中能保有更多的清醒,更強的力度。
7在“龐貝早熟的文明”這個句子中“早熟”是什麼意思?
解析: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一定要結合上下文。
參考答案:“先進、發達”之意。
8在這幾段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龐貝城“早熟的文明”?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對信息的篩選能力。抓住體現出龐貝城“早熟的文明”進行篩選。
參考答案:有自己的科學殿堂,有超前的醫療知識,有隨處可見的競選廣告。
9龐貝城的毀滅在作者看來是由什麼造成的?
解析:抓住文段的關鍵詞“廢墟是警告”,並對有關內容進行概括。
參考答案:是大自然的夢魘,即大自然的力量毀滅的。
10作者在這最後一段中表明瞭自己的寫作主旨,試着把它概括出來。
解析:本題是考查學生對主旨的概括能力,重點分析好關鍵語句。
參考答案: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警告,要求人們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盧溝曉月
王統照
“蒼涼自是長安日,嗚咽原非隴頭水。”這是清代詩人詠盧溝橋的佳句。原非隴頭水,是不錯的,這橋下的湯湯流水,原是桑乾與渾河的合流。橋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時代,也不開始於蒙古人的佔據北平。金人與南宋南北相爭時,於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將這河上的木橋換了,用石料造成。這是見之於金代的詔書,據說:“明昌二年三月橋成,敕命名廣利,並建東西廊以便旅客。”
馬可波羅來遊中國,服官於元代的初年時,他已看見這雄偉的工程,曾在他的遊記裏讚美過。
經過元明兩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統九年的加工比較偉大,橋上的石欄,石獅,大約都是這一次重修的成績。清代對此橋的大工役也有數次,乾隆十七年與五十年兩次的動工,確爲此橋增色不少。
“東西長六十六丈,南北寬二丈四尺,兩欄寬二尺四寸,石欄一百四十,橋孔十有一,第六孔適當河之中流。”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統計,對此橋的長短大小有此說明,使人(沒有到過的)可以想象它的雄壯。
從前以北平左近的縣分屬順天府,也就是所謂京兆區。經過名人題詠的,京兆區內有八種勝景:例如西山霧雪,居庸疊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幽美的山川風物。蘆溝不過有一道大橋,卻居然也與西山居庸關一樣刊入八景之一,便是極富詩意的“盧溝曉月”。
本來,“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最易引動從前旅人的感喟與欣賞的凌晨早發的光景;何況在遠來的巨流上有這一道雄偉壯麗的石橋;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賈,農,工,爲了事業,爲了生活,爲了遊覽,他們不能不到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陽返照,或東方未明時打從這古代的橋上經過。你想:在交通工具還沒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時候,車馬,擔簦,來往奔馳,再加上每個行人誰沒有憂、喜、欣、戚的真感橫在心頭,誰不爲“生之活動”在精神上負一份重擔?盛景當前,把一片壯美的感覺移入滲化於自己的憂喜欣戚之中,無論他是有怎樣的觀照,由於時間與空間的變化錯綜,面對着這個具有崇高美的壓迫力的建築物,行人如非白癡,自然以其鑑賞力的差別,與環境的相異,生髮出種種的觸感。於是留在他們的心中,或留在借文字繪畫表達出的作品中,對於盧溝橋三字真有很多的酬報。
不過,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傳說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曆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盧溝橋上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麼拘板說爲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實是一位善於想象而又身經的藝術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後人去作科學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於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朝氣清蒙,烘托出那鉤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築,不管是料峭的春晨,淒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於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發生出多少樣反射的美感。
你說:偏以“曉月”陪襯這“碧草盧溝”(清劉履芬的《鷗夢詞》中有長亭怨一闋,起語是:嘆銷春間關輪鐵,碧草盧溝,短長程接),不是最相稱的“妙境”麼?無論你是否身經其地,現在,你對於這名標歷史的勝蹟,大約不止於“發思古之幽情”罷?其實,即以思古而論也儘夠你深思,詠歎,有無窮的興感!何況血痕染過那些石獅的鬈鬣,白骨在橋上的輪跡裏腐化,漠漠風沙,嗚咽河流,自然會造成一篇悲壯的史詩。就是萬古長存的“曉月”也必定對你慘笑,對你冷覷,不是昔日的溫柔、幽麗,只引動你的“清念”。
橋下的黃流,日夜嗚咽,泛挹着青空的灝氣,伴守着沉默的郊原……
他們都等待着有明光大來與洪濤衝蕩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曉。
注:本文作於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有刪節。“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引發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戰爭。
11爲什麼說京都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極富詩意?
解析:抓住題眼“極富詩意”一詞,注意結合上下文的內容。
參考答案:(1)遠來的旅人在雄偉壯麗的石橋上臨曉風、看殘月,最容易引動感喟。(2)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構成一幅佳畫,使行旅者各自在心靈深處產生美感。
12請簡要說明下面語句的深刻含意。
血痕染過那些石獅的鬈鬣,白骨在橋上的輪跡裏腐化,漠漠風沙,嗚咽河流,自然會造成一篇悲壯的史詩。
解析:解答此題時要注意聯繫當時的寫作背景,即文章後面的小注。
參考答案:愛國軍人爲抗擊日寇在盧溝橋上喋血捐軀,盧溝橋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抵禦外侮的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徵,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歷史見證。
13簡答下面問題。
(1)指出結尾一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特點與含意。
(2)概括作者寫《盧溝曉月》的目的。
解析:在對文章內容概括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結合寫作背景進行提煉主旨。
參考答案:(1)結尾一段文字言簡意賅,卒章顯志,作者堅信抗日的洪流不可阻擋,熱切盼望抗戰勝利的到來。
(2)作者對盧溝橋歷史沿革的考證,對“盧溝曉月”勝景的讚美,都是爲了激發、增強全國各族同胞的愛國熱情和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信心。
1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A作者起筆引用清人的詩句,奠定了全文悲慼、憤懣的感情基調。
B歷史上,國內的民族矛盾與戰爭並不能阻斷中華文明的沿傳與發展。
C金人始建盧溝橋是爲南下擴張,乾隆兩次重修則是爲京都添增勝景。
D盧溝橋可使人“發思古之幽情”,更能讓炎黃子孫不忘國恥,同仇敵愾。
E“盧溝曉月”,傳達出旅人所陶醉的“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妙境。
解析:解決本題時,要結合上下文的內容以及文章的主旨。
答案:BD
二、語言運用
15(2010湖北)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不超過35字。)
①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
②端午節的時間是在每年的夏曆五月初五這一天。
③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但大多認爲源於紀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戰國時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④過端午節人們通常要賽龍舟,今年湖北就舉行了龍舟競渡活動,香港、澳門也派了代表隊參加。
⑤過端午節時南方各省區人們通常要吃糉子,這是用箬葉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種食品。
端午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既然是要寫成一個單句,關鍵是先找出句子的主幹,然後把修飾成分添加到裏面。
參考答案:(端午節是)我國夏曆五月初五以吃糉子、賽龍舟等形式紀念屈原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
16在下面這個讚頌“無名英雄”的比喻句後,再接着仿造兩個比喻句,句式要與前一句相同,意境要與前一句一致。
你(無名英雄)不是金秋的碩果,而是果樹下的一方泥土;
你不是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是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住句式“你不是……而是……”,修辭手法運用比喻,還要注意內容的前後照應。
答案示例:你不是鮮豔的花朵,而是託着花朵的一片綠葉
你不是金燦燦的黃金,而是熔爐底下的一塊黑炭
你不是沙漠中的綠洲,而是花草下的一眼細泉
文 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