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精選7篇)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麼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下面小編整理了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希望對你們有用!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精選7篇)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1

文言文重點主要是文言文的讀音,斷句,對句意的理解,對精美語段的背誦,對文章內容的要點的概括這五個方面,近年來爲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閱讀,也擴大了對課本以外的淺顯的文言文閱讀。

學法指導:

1.讀準字音:

藉助課本(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義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這些都是學習的重點。

2、學會斷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詞之間的停頓根據文意,古漢語大多采用單音詞表意,不要把兩個相鄰的單音詞誤讀爲現代漢語的合成詞。長句可根據文意斷句,句首的語氣詞可停頓。

3.理解句意:

①藉助課文註釋、工具書理解句意。

②瞭解古今詞義變化,正確理解句意。

③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對精美選段進行背誦

要想背得快、記得牢,首先要讀準課文,一字不差,不丟字,不多字,不錯字,認真地逐字讀,待到讀熟後,再考慮背誦,一篇新課文,最主要的是先讀正確,否則讀錯的地方形成習慣很難糾正。其次,邊讀邊理解,已有理解內容,才能背得準確。第三,背誦時可將較長的文章分成小段,“個個擊破”。第四,藉助聯想,形體動作,輔導背誦。第五,不斷,任何人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計劃地進行反覆訓練,可以增強。第六,背誦中心難點易錯之處,可摘重點寫筆記。

5、對內容要點的概括

針對文章的內容,一般設問:寫什麼人,敘了什麼事,介紹了什麼物品的特點,闡述了怎樣的道理,答這些問題,就要逐句逐層逐段理解文章,在閱讀上是與現代文相同的,文言文雖然因距離我們生活較遠 高中學習方法,但它的學習是有明確範圍的,無論那個知識題,都以課本爲主。所以一般同學只要肯下力氣,文言文的成績就會較好。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2

一、以規律解文

這裏的規律既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材料和規則,也包括言語運用的具體規律。文言詩文特殊的語法規範、修辭手法,遣詞用語、煉句煉意方面的獨特規律,都是我們理解文言作品的切實有效的工具,準確地認識和把握這些規律,從規律出發來解讀作品,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比如辭賦一類的作品,上下句多采用相似的語言結構,處在相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這一特點來推斷詞意,可以避免望文生義的錯誤。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一個對句:“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對“游泳”二字,教材沒有註解,而譯文多是“游來游去”“穿來穿去”之類。其實這是不確切的。上句“翔集”既爲兩個不同的動作,下句的“游泳”與之相對,也應是兩個不同的動作。原來“遊”和“泳”是有區別的,“泳”不是一般的遊,而是指潛行水底。這樣,上句譯爲“沙灘上的鷗鳥一會兒展翅飛翔,一會兒棲止聚集”;下句譯爲“五色的魚兒一會兒浮上水面,一會兒潛入水底”,正好對應。這不僅涉及到一個詞的理解,也涉及到是否真的領悟到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文言文行文簡潔,省略很多。從成分上說有省主語、省謂語、省定語、省賓語、省兼語、省介詞等;從省略方式上說有承前省和蒙後省。閱讀時要根據上下文弄清楚到底省略了什麼。如1994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中有這樣一題,“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中的“貨”“市”詞意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都是“賣出”B、都是“買入”C、賣出、買入D、買入、賣出。

要答好此題,關鍵是弄清“輒貨市粟麥”是一個省略句,應是“月俸得白米,輒貨(之)市粟麥”,這樣一來句子意思就清楚了,是賣出白米,買入粟麥,應選C。

文言文中經常使用通假字,如果對這一特點有所認識並形成閱讀意識,解讀時就會時時提醒自己,少犯錯誤。如《漢書李廣蘇建傳》中關於蘇武的一節,其中有一句“單于招會武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教材把“前以”註解爲“以前因爲”,翻譯過來就成了“以前因爲投降(匈奴)以及死亡,跟隨蘇武回到漢朝的共九人”,這在文理上根本不通,如果通假的意識強一點,判斷或查明“前”同“翦”,即“除去”的意思,那麼譯文就是“除去投降(匈奴)以及死亡的,跟隨蘇武回到漢朝的共九人”,如此便可文通字順。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根據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對詞句作出分析判斷。一個詞,一個句子只有聯繫它所處的語境才能產生實際的意義,如果將它們從中孤立起來,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發生誤解。因此,結合語境理解詞句的意義就成了古詩文解讀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白居易《琵琶行》中“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這裏的“弟”和“阿姨”,指的是誰,他們與琵琶女是什麼關係?對此教材並沒有作出註解,我們可以根據這一句與上下文的連貫情況來推斷其在文中的所指對象。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遭遇時,只說了自己的籍貫和住處,沒有涉及家世,所述內容全是教坊裏的歡樂奢華和嫁作商人婦後的孤苦淒涼,看不出同家人有何來往。從“十三學得琵琶成,名數教坊第一部”一句可知,琵琶女自幼就來到教坊,早已失去了和家人的聯繫,可見“弟”和“阿姨”是她的親屬的可能性極小,因此也就不可能翻譯成“弟弟”和“姨媽”。查唐代《教坊記》中的記載:“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爲香火兄弟。”由此可知“弟”應當是指琵琶女在教坊中氣類相似的諸姐妹。從琵琶女自幼生活在教坊的事實可知,“阿姨”所指應當是教坊中歌伎娼女的養母(即鴇母)。據此,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同教坊的姐妹們,前去從軍服役(充當營妓),教坊的鴇母也離開了人世,隨着歲月的流逝,自己的容貌也已衰老。”這等於教坊散夥,琵琶女無以爲生了。迫於生計,不得不嫁給商人。這樣的解釋,與琵琶女年輕時歡樂奢華的生活敘述以及她嫁作商人婦後的孤苦淒涼的寂寞生活敘述恰好一脈相承。如果按照現代漢語的用於習慣不假思索將“弟”和“阿姨”解釋爲“弟弟”和“姨媽”,就會造成前後內容難以貫通。

三、以事解文

以事解文就是根據相關的種種事實去解析文意,其中包括與詩文有關的事實、作者的經歷、創作的動機和目的、社會時代背景和文化、風俗、習慣等,也包括可以作爲參照的相關文章。作者寫詩著文,並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相關的事都說得明明白白,有很多意思是蘊含在相關的事實之中的。讀者從作品中能解讀出多少信息,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作品,永遠和這相伴隨的事實有關。

《木蘭辭》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對於詩中的“思”“憶”一般都作“想”“考慮”來理解。我們知道木蘭在織布時是懷着滿腹的心事的,下文木蘭也向母親說明了自己的心事就是想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可她爲什麼還要向母親表白自己“無所思,無所憶”呢?這不是前後矛盾了嗎?其實這裏的“思”“憶”並不能當泛指的“想”“考慮”來講,而是有着特定的意義和內涵的。與《木蘭辭》同時代的樂府民歌《折楊柳枝歌》中有這樣幾句詩“

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這裏的“何所思”、“何所憶”分明的道出一個多情的女子,希望與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母親的阻撓而不得如願的幽怨和愁悶。同樣《西洲曲》中的“憶梅下西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漢樂府民歌中的《有所思》等,“思”和“憶”都是表達女子的愛情之思,相思之憶的。根據民歌的這一傳統再來看《木蘭辭》中的詩句,原來是母親聽到女兒的嘆息聲,便敏感到已長大成人的木蘭是不是有心上人了,想出嫁了?木蘭的回答是對母親猜想的否定。母親問中含有關切,木蘭答中帶着斬截。這樣一個不爲兒女情長所困,勇敢地站出來爲父分憂,報效國家的女英雄形象便清晰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而不瞭解這些背景,則解讀不出這些詩句中的豐富內涵,對木蘭形象的認識也會受到侷限。

四、以理解文

所謂以理解文,是指要根據事實常理去理解文意。作者是根據生活的邏輯、事理常情來創作詩文的,這就給我們解讀詩文提供一種參照的思路。如果解出的意義有悖於常理,不合邏輯,就需要回過頭來再作仔細的推敲。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是語文教材的傳統名篇,但教材對其中“借書滿架”的“借”字向來不注,而譯文則是“借來的……”。有人著文說:“所謂借書滿架,也是散人閒趣;未必都是借來的。”看到“未必都是借來的”,說明已注意到了事之常理,對“借”的解釋產生了懷疑,但所謂的“散人閒趣”之論,卻未免牽強附會。歸有光當時所讀何書?那又是怎樣的`家庭?爲什麼要“借書”?何況,即使真需要“借”,哪有“滿架”之理?這樣以理推究,問題就來了,。因此就需要查閱,《康熙字典》上就有:借,音積義同。原來“借”就是“積”,即使堆疊,碼放。於是文意便豁然貫通。在“借書滿架”之後,接的一句就是“偃仰嘯歌”。教材注爲:“偃仰:安居,休息。指生活悠然自得。嘯歌:長嘯或吟唱。這是顯示豪放自若。嘯,口裏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借”來滿架的書,這個歸有光還不好好念,“生活悠然自得”還不算,還要顯示什麼“豪放自若”。如果真如此,他的滿腹經綸從哪裏來的?他真的那麼懶散或者豪放嗎?特別是爲什麼要在“借書滿架”之後緊接“偃仰嘯歌”一句?這些事“理”、文“理”,使我們對上述註釋大惑不解。其實,偃仰者,頭之低昂也;嘯歌者,吟誦詩文也。原來這是在描寫他自己非常投入地讀書的情景。真是讀書不講理,相差十萬八千里。

五、以情解文

以情解文的情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詩文中作者流露出的情緒和情感,另一方面則是作品中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和藝術情景。只有從這些思想情感、生活情景、藝術境界出發,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才能追尋詩文的準確含義。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作者思想感情的指向決定了詩文語句的意義歸屬。魯迅先生的《爲了忘卻的記念》中有一首七律詩“慣於長夜過春時”,該詩的頷聯“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中的“慈母淚”,一般都認爲是和文中“不幾天,即聽到外面紛紛傳我被捕,或是被殺了”“連母親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相照應。如果單從這兩句來印證理解的話,“慈母淚”顯然是指作者的母親因擔憂作者當時的險惡處境而落淚,這樣的理解固然有道理,但如果僅限於此,就失之浮淺了。這首詩在課文的第四部分,是魯迅得知柔石等人遇害,在極度壓抑悲憤中所作的。魯迅在與朋友的信中也明確指明瞭這是一首“悼念柔石的詩”。詩的其它幾聯儘管都曲折的表達了對柔石的悼念,但顯然都不及“夢裏依稀慈母淚”更恰切更深刻的濃縮了對柔石的深深懷念。文章在引了這首詩後,緊接着有一段對柔石母親的敘述,這段文字實際上就是對“慈母淚”的照應和具體解釋。文中說,“我知道這失明母親的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作者想寫一點關於柔石的紀念文章而不能,只得選了一幅一個母親悲哀的獻出自己的兒子取得名曰《犧牲》的木刻,算是隻有作者一個人心裏知道的關於柔石的紀念。木刻中這位悲哀的母親不正是現實中柔石母親的形象化身嗎?作者知道柔石失明的母親眷眷的心,是因爲自己也有一位摯愛着自己的母親;作者知道柔石那拳拳的心,是因爲自己也和柔石一樣一往情深的關愛着老母親。這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心靈纔會產生強烈的震顫:自己的老母親在異地聽到自己被捕的傳言時已經是“飲泣”而至於生病了,那麼由己推人,柔石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呢?如果他得知自己摯愛的兒子被殺害的消息後將會怎麼樣呢?“夢裏依稀慈母淚”正是這種假想情景的藝術概括,“慈母淚”也就成了巧妙融會作者悲與憤兩種情感的鮮明意象。它既是對柔石的最深沉的紀念,又是對反動派暴行的無聲勝有聲的血淚控訴。照此說來,“慈母淚”除了寫自己的母親外,更重要的是寫柔石的母親,因爲作者寫自己是爲了更好的寫柔石,寫自己的母親,恰恰是爲了襯托寫柔石的母親。把握住了詩中作者情感的脈絡,纔會對詩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寫作用意有更深刻的領會。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3

1.研讀考綱。《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大家複習備考的依據。大家解讀考試大綱時,除要關注考試範圍、新增內容外,更應該關注題型示例及樣卷。它們不但讓我們對高考試卷的長度、題型的大致比例有所瞭解,更能告訴我們本年高考題目的命題走向。

2.迴歸課本。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整理清楚,尤其是容易得分的背誦默寫部分。

3.背誦名篇名句整理高考在即,熟練掌握以上高三語文的複習計劃要求和方面,經常對照高三語文的複習計劃做好高考語文複習工作的總結,是你考成優異的高考成績的必備因素。

4.做真題。最後階段,大家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後的複習鞏固。

5.看糾錯本。把糾錯本中的錯誤按基礎、文言、閱讀、語言運用等分別歸類,把錯誤集中的點作爲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4

篩選文中信息

(1)參透題幹,吃透題幹中的概括性論斷的含義。

(2)分析信息,逐句分析所給語句,把它們與題幹中的論斷是非進行比較,以便做出判斷。

(3)對照確認,根據所給答案逐一與原文對照。

(4)確定答案,在理解每個句子的基礎上,立足全文辨析和判定句子陳述的內容。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1)總攬文意,整體把握。

(2)把握題幹,準確定位文中信息。

(3)藉助註釋提示,找到解題突破口。

(4)辨析差異,排除干擾。

翻譯

古文翻譯,自由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繫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繫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慣例,“吾”、“餘”爲我,“爾”、“汝”爲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5

所謂文言文的“五讀”法,就是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按順序進行五步閱讀,即預讀、抄讀、解讀、品讀、誦讀。下面分別介紹其具體做法。

一、預讀主要目標

讀準字音,準確停頓,把握節奏,瞭解文學常識、時代背景。具體做法:

⑴查工具書,給生字加拼音;

⑵根據老師的範讀或朗讀錄音準確清楚地朗讀文章;

⑶結合預習提示和註解瞭解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等常識。

二、抄讀主要目標

熟悉課文、明確重點難點。具體做法:

⑴抄寫文中的生字生詞、名言警句;

⑵勾畫並抄寫文中的難句、重點句;

⑶結合預習提示、課下註解、課後練習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

三、解讀主要目標

通過分析語言,具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觀點、態度、思想感情。具體做法:

⑴結合語境,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含義;

⑵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裝句以及詞類活用等現象;

⑶結合註解口頭翻譯課文,從整體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四、品讀主要目標: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分析鑑賞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章法結構等,品讀文章的優美意境。具體做法:

⑴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方面分析文章的具體特徵;

⑵書面翻譯課文或疑難片斷,做到心中有數,掃清障礙;

⑶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解答課後練習題;

⑷遷移訓練: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五、誦讀主要目標

對課文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積累語言材料,按大綱要求背誦課文。具體做法:

⑴反覆朗讀,熟讀成誦;

⑵擴展閱讀,研讀與課文有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開拓視野,也可從網上下載有關信息;

⑶整理學習筆記,編複習提綱,強化重點難點的記憶;

⑷在老師的指導下寫讀後感或小論文,陶冶情操,提高鑑賞水平。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6

第一,梳理基礎,訓練語感。在複習初期,考生需要對於文言虛詞、實詞、語法進行系統梳理,夯實基礎。同時,還需要保持每週兩篇文言文的訓練量。但是,特別需要提出的是,每週兩篇文言文不是指簡單地完成兩篇文言文閱讀題目,而是需要對這兩篇文言文進行逐字翻譯、精析,標註出其中所有的語言點,重點字詞,語法現象。只有逐字精析,才能真正夯實基礎,訓練文言語感。

第二,梳理技巧。文言文閱讀部分並非全無章法技巧可循。當我們在基礎上完成梳理之後,還需要在方法技巧上進行集中訓練。在完成實詞虛詞部分的題目時,需要關注前後搭配,可以根據詞性進行選擇。而在完成句子翻譯題目時,可通過一一對應法完成題目,即先對句子成分進行劃分,對比對象句與翻譯句之間在成分方面是否做到一一對應,排除成分缺失的選項。在完成組合性選項題目時,先關注主語、再關注內容,排除主語不一致的選項後針對內容進行選擇。在完成文意理解題時,着重關注文章的細節性信息。

第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文言文部分新增閱讀延伸題。文言文閱讀延伸主要是論證類的閱讀延伸題。即讓考生針對文言文中的某一觀點看法,或者針對人物形象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這類題目難度適中,考生只要把握好文言主旨,並相應按照答題模式進行作答即可。

以上是針對文言文閱讀部分的複習方法提出的幾點建議。最後,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文言文需要長期積累,考生一定要提早着手準備,並且持之以恆,保證每週一定的訓練量並輔之以適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文言文部分保分、提分,爲在高考語文中取得高分奠定基礎。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7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拿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第四步,對症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常有三種類型,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

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爲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

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

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的成份增補出來。

3、內容理解題:

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