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蘇軾《王定國詩集敘》原文及翻譯

本文已影響 2.45W人 

導語: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着眼的。下面小編就來分享蘇軾《王定國詩集敘》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王定國詩集敘》原文及翻譯

原文:

太史公論《詩》,以爲“《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以餘觀之,是特識變風、變雅耳,烏睹《詩》之正乎?昔先王之澤衰,然後變風發乎情,雖衰而未竭,是以猶止於禮義,以爲賢於無所止者而已。若夫發於性止於忠孝者,其詩豈可同日而語哉!古今詩人衆矣,而杜子美爲首,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今定國以餘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於貶所,一子死於家,定國亦病幾死。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餘,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國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餘然後廢卷而嘆,自恨期人之淺也。

又念昔日定國過餘於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詩幾百餘篇,餘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國與顏復長道遊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餘亦置酒黃樓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

今餘老不復作詩,又以病止酒,閉門不出,門外數步即大江,經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農夫也。而定國詩益工,飲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今而後,餘之所畏服於定國者,不獨其詩也。

【注】 ①王定國:北宋文人,名鞏,工詩。受蘇軾“烏臺詩案”的株連,被貶嶺南。②眊眊(mào):昏亂,糊塗。

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評論《詩經》,他認爲“《詩經國風》雖然有許多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是淫 亂;《詩經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憑我看來,這只是瞭解《風》、《雅》中周衰之際的作品罷了,怎麼察看《詩經》的主流呢?從前先王的恩澤衰微,然後《風》中周衰之際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發生,雖然恩澤衰微但沒有竭盡,因此,還因道德禮儀而終止,認爲賢在沒有終止的'地方罷了。在情理之中而發生,因忠孝而終止,他的詩怎麼可以同日而語呢!古今詩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稱第一,難道不是因爲他顛沛流離忍飢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的功夫)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現在定國因爲我的緣故而獲罪,貶謫到海上三年,一個兒子死在他貶謫的地方,一個兒子死在家中,定國也生病差點死了。我猜測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寫信給他。可是定國回到江西,把他在嶺外所作的幾百首詩寄給我,這些詩都是言簡義豐,語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語言和德高望重的長者沒什麼不同。幽愁怨憤、寄寓感嘆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擔心死在嶺外,而來不及報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於父親和祖先罷了。孔子說:“不埋怨天,不怪罪別人。”定國尚且不埋怨我,怎麼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後放下詩卷而感嘆,自己遺憾看待別人太膚淺了。

我又考慮到先前定國到彭城來拜訪我,住了十天,來回往返中寫了幾百首詩,我苦惱他的詩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詩作的精巧啊。有一天,定國和顏長道(曾良策注:顏長道爲蘇軾的朋友)遊覽泗水,登臨桓山,他們吹着竹笛,飲着美酒 ,乘着月色而回來。我也在黃樓上擺上酒宴來等待他們,我說:“李白死了,世間三百年沒有如此快樂了。”

現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詩,又因爲生病而戒酒,閉門不出,門外幾步遠就是大江,過了一個月也沒到大江邊了,糊里糊塗地,真是一個老農夫了。可是定國的詩更加精巧,飲酒毫不衰減,所到之處安閒自在,覽盡山水的勝景,不因爲困厄衰老而改變他的氣度。從今以後,我敬服定國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詩作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