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周文王這篇文言文翻譯

本文已影響 3.31W人 

周文王名爲姬昌,是商末西方諸侯之長。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周文王這篇文言文翻譯!

周文王這篇文言文翻譯

【原文】:

周文王,姓姬名昌。后稷之後。殷時封國於邠,及傳至亶父,號古公,因被狄人侵逼,遷於岐(今陜西省岐山縣,山形兩岐故名岐山),民從者如歸市,改國號爲周(後漢書郡國志,美陽有周城,故城在今岐山縣)。亶父死,子季歷繼立,能修世業,殷廷命為西伯。娶太任,端靜誠莊,當妊時,耳不聽淫聲,目不視邪色,口不道非禮之語,足不履越軌之地,食不近不正之味,身不坐不正之席。文王之生也,有赤雀銜丹書來集之瑞。幼秉至德,內行肫摯。父季歷嘗謂:“此兒必大吾國。”史載文王爲世子時,每日朝父三次。

雞初鳴而起,至寢門外。問侍者曰:“今日父體安否?”侍者曰:“安。”文王乃喜。日中復往。問如前。及日暮又往。仍問如前。有不安時,侍者必以詳情告文王,文王色憂。行步不能正履,必俟父食息復原。然後步履方能如常。其在上食時,必先審察餚饌冷熱,飯食是否適宜,方以進父之前。食畢,又問以喜食某味,並食量增減,繼語司廚者敬謹備具。問安視膳,人子之常。 文王日必三朝,歷久罔懈,若非孝思至篤,曷克臻此?世稱文王恪守臣節,澤及枯骨。蓋未有孝而不忠者,亦未有孝而不仁者。觀於周文益可知矣。

【譯文】:

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后稷的後代。殷朝的時候,其先輩被封於邠地,傳到古公亶父時,因爲受到狄人的侵擾,遷到岐山,跟隨他到岐山的百姓像趕集市似的。古公亶父在岐建國,改國號爲周。亶父死後,其子季歷繼位,發揚光大祖先的基業,殷王任命他爲西伯侯。季歷娶太任爲妻,其妻端莊賢靜,誠實莊重。太任懷孕的時候,不聽淫的音樂,不看歪邪的顏色,不說不合禮儀的話,不涉足超出規範的地方,不食味道不正的食物,不坐放置不正的席子。文王降生的時候,出現了赤雀口銜丹書來到院子中這樣的祥瑞。文王自幼德行篤厚,待人真摯淳樸。父親季歷曾經對人說:“這個兒子一定能夠光大我的國家。”據史書記載,文王爲世子時,每天要朝拜父親三次。雞剛叫的時候就起牀,來到父親的寢房門外,問侍者:“今天我父親的身體安康嗎?”侍者回答說:“安康。”文王就高興。到了正午又去請安,問話像前面一樣。

到了黃昏時分,又去拜見,仍然像前面一樣詢問。父親身體欠安的時候,侍者一定會把詳情告訴文王。文王聽了,面有憂戚,走路腳步不穩,一定要等到父親康復,走路的`時候腳步才能恢復如常。文王給父親進奉食物的時候,一定要先察看一下食物冷熱,飯菜是否可口,然後纔給父親端上去。父親進食後,他又一定要問父親喜歡吃哪樣菜,飯量是增加還是減少了,結着就告訴廚師,按父親的要求精心準備。每天向父親問安,檢視父母的飯量,是子女應該做的事。周文王每天一定要三次朝拜父親,時間雖久而不懈怠。如果不是至誠至孝,怎麼能夠做到這一步?世人稱讚周文王恪守爲臣之道,恩澤惠及早已作古的人。自古以來沒有能夠孝順父母而不忠於君主的人,也沒有能夠孝順父母而不行仁愛的人。看周文王的所作所爲,就越發明白這個道理了。(出自(清代)黃小坪《百孝圖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