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唐代詩詞

《田園樂》王維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田園樂》王維唐詩註釋翻譯賞析1

作品簡介

《田園樂》王維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田園樂》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組六言詩,爲作者退隱輞川時所作,故一題作“輞川六言”。這組詩表現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後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同時也集中體現出作者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的藝術化境與歸隱自然之後的心跡軌道,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詩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後人研究王維思想發展與詩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作品原文

田園樂七首

王維

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其二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其三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鬆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鬆。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作品註釋

1、厭見:飽見。一作“出入”。

2、官府:一作“蹀躞”。鳴珂(kē):裝飾精美的馬,這裏暗指追名逐祿者。

3、崆峒(kōngtóng):指仙山。

4、立談:在交談的當時。語自揚雄《解嘲》“或立談而封侯”。璧:美玉。

5、詎(jù):豈,難道。表示反問。勝:比得過,勝得過。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6、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三角形,葉柄有氣囊,夏天開花,白色。果實有硬殼,有角,可供食用。

7、策杖:拄着棍杖。

8、桃花源:用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

9、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綠:一作”碧“。

10、落落:鬆高大的樣子。

11、童稚:兒童;小孩。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2、顏回:即顏淵(前521—前481),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孔子最得意弟子。簡居陋巷,爲學習和弘揚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殫精竭思,傾注全部心血,過着“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四十歲時便英年早逝。

13、五柳先生:指陶淵明。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其詩作以田園生活爲主要題材。

14、宿(sù)雨:夜雨;頭天晚上的雨。宿,夜晚。

15、春煙:春天裏因氣候變暖而產生的煙靄。

16、家童:家中的僕人。

17、鶯:一作“鳥”。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裏指作者本人。猶眠:還在睡覺。

18、酌:斟酒,倒酒。

19、露葵:蓴菜。

20、東谷:一作”西舍“。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鉢裏搗掉皮殼或搗碎。

作品譯文

其一

飽見高堂深院裏的官府人家,經常出入北里南鄰上層社會。

追名逐祿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發隱居者是什麼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夠封侯萬戶,在交談的當時就能得到賞賜玉璧一雙。

這怎麼能比得過歸隱躬耕南畝,怎麼比得上高臥東窗的閒適生活。

其三

採菱泛舟體驗渡頭疾風正吹,拄着柺杖到樹林西面看夕陽西斜。

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裏的人家。

其四

無論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裏高大的松樹也帶來陰涼。

傍晚牛羊自在地迴歸村頭巷中,村裏的兒童不認識官家的服裝。

其五

遠處的山邊橫臥着一個寂靜的小村莊,綠樹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翹起,其間正升起一縷嫋嫋的炊煙。

生活在顏回那樣簡陋、艱苦的環境中,與陶潛那樣與世無爭的高士爲鄰。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還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後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上的煙霧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灑滿庭園,家童還未打掃,黃鶯啼鳴,山客還在酣睡。

其七

喝酒時正好遇到山泉,醉後喜歡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樹旁。

早上到南園去摘折露葵,晚上來到東谷舂搗黃粱。

創作背景

《田園樂七首》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對現實基本是抱着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爲悠閒,“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唸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爲事”。這組詩就是作於王維退居藍田輞川別業時期,故又稱“輞川六言”。

作品鑑賞

這組詩共七首,各首獨立成章,聯綴起來又是一個整體,都是描寫大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美好。組詩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輞川田園生活與自然景緻,深婉委曲地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境界。組詩寫輞川山居的景緻,重點不在外觀景物的描寫,而是着眼於體現內在精神生活的意蘊,這恰恰是王維山水詩最顯著的特點。因爲寫山、寫水,其意當不在山水,而在於借山水抒懷明志。當代著名學者陸侃如先生指出,從王維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登河北城樓》)與“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青溪》)這幾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開發王維詩的鑰匙了,這鑰匙就是個‘靜’字。……唯其他能靜,故他能領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維詩歌美學的核心就是一個“靜”字,而這組詩表現的也正是這個“靜”字。他的靜境,並非是一味能寫環境的靜謐,而重點在於抒寫心境的寧靜。這種心境的閒靜,非思想修養達到極致而不可爲的。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認爲只有參透王維的六言詩,“乃真知摩詰者”,所指當是這種安閒淡定的禪心。在《田園樂》組詩中,儘管大多寫得寂靜清幽,描寫的環境是一種冷色,表現的心境是一種空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美的,所體現出來的感情無一不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因此,王維對“靜”境的嚮往,是與他個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秉性分不開的。

作品點評

《王孟詩評》:無一語可俗。顧雲:首首如畫。《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摩詰《田園樂》諸篇,眼前口頭自多靈機,鐵鞋踏破、遠覓千里者便覺多事。《增訂唐詩摘鈔》:第一首景之勝,第二首俗之樸,第三首地之幽,第四首供之淡,第五首身之閒,極盡田園之樂(按本書所選當此處、一、二、三、五首)。《唐詩箋註》:如此幽閒野趣,想見輞川圖畫中人。(評其三)《繭齋詩談》:比範石湖高數倍,宋人極力爽快處,正是低格。(評其四)《詩法易簡錄》:三、四寫出田園真樸景象。(評其四)《唐詩解》:“先生對門”非訖然語,豈裴迪輩歟?(評其五)《畫禪室隨筆》:“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非右丞工於畫道,不能得此語。(評其五)《詩人玉屑》: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輞川春日之勝,此老傲睨閒適於其間也。(評其六)《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上聯景媚句亦媚,下聯居逸趣亦逸。(評其六)《玉林詩話》:六言絕句,如王摩詰“桃紅復含宿雨”及王荊公“楊柳鳴蜩綠暗”二詩,最爲警絕,後難繼者。《養一齋詩話》:或問六言詩法,予曰:王右丞“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康伯可“啼鳥一聲春晚,落花滿地人歸”,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諧協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減字七言絕耳,不如無作也。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爲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爲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爲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田園樂》王維唐詩註釋翻譯賞析2

作品原文

田園樂七首·其四

王維

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鬆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作品註釋

1、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綠:一作”碧“。

2、落落:鬆高大的樣子。

3、童稚:兒童;小孩。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作品譯文

無論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裏高大的松樹也帶來陰涼。

傍晚牛羊自在地迴歸村頭巷中,村裏的兒童不認識官家的服裝。

作品鑑賞

《楚辭·招隱士》有言:“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正是以芳草召喚隱士歸山。《舊唐書·隱逸傳》記高宗問隱士潘師正:“‘山中有何所須?’對曰:‘所須松樹、清泉,山中不乏。’”“萋萋芳草”、“落落長鬆”正是隱士所慕,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長鬆,這是多麼愜意。上面寫自然環境,下面寫人事環境了。“牛羊自歸村巷”,這就是“日之兮兮,羊牛下來”。妙在“自歸”,而不是“牧童驅犢返”(王績《野望》),牛羊的馴狎格外顯出村巷的和平、寧靜,後來陸游在一首田園詩中寫道“桑竹成陰不見門,牛羊分路各歸村”,其意境可能從此詩中借鑑。牛羊襯托下面的童稚。“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帽,這裏代指“官人”。寫小孩不認識做官的人,表現出這裏的靜僻、人民的純樸,真象桃花源中人那樣: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又象上古那首古歌所歌詠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足見這裏人們的生活是十分自由自在的。這裏的“衣冠”還可能是自指。詩人隱居於此,但身份還是官人,而孩子們並不知他是官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他是否官人。這樸野的鄉間不需要繁文縟禮,不需要人事應酬,這在外間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詩歌表現輞川風光和自己生活其間的安閒自在,採用的是以少概多的描寫筆法,一句一景,就象一幅幅圖畫一樣,這些畫面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含蘊豐富的“輞川閒居圖”。六言絕句由於句、字都是偶數,自然趨於駢偶,又由於兩字一頓構成語義單位,不便靈活組合,因此,音節就不免單調,容量也不免窘促。俞見龍說:“蓋詩以詠性情,圓融則易遣興,直方則難措辭,是以(六言詩)古今俱鮮。”(《唐詩畫譜·六言畫譜》跋)詠性情、敘事理,確實並非六言所長,而寫景造境則有可能由實見虛、化板爲活,寫出好的作品來。“詩中有畫”最是符合六言絕句體性,王維這幾首詩受到後人很高讚譽並被繪入《唐詩畫譜》,主要原因蓋在於此吧。

組詩的第六首道:“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歸,鶯啼山客猶眠。”苕溪漁隱(胡仔)讀此感嘆說:“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輞川春日之勝,此老傲睨閒適於其間也!”(《叢話後集》)這首寫的雖然不單純是春日,色彩也沒有那麼明麗,但令人讀來也覺着有相似的感受。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爲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爲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爲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田園樂》王維唐詩註釋翻譯賞析3

作品原文

田園樂七首·其六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作品註釋

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煙:指清晨的霧氣。

3、家童:童僕。

4、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裏指詩人自己。

5、猶眠:還在睡眠。

作品譯文

紅色的桃花還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着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閒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創作背景

《田園樂》是由七首六言絕句構成的組詩,寫作者退居輞川別墅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所以一題作“輞川六言”,此詩是其中一首。此詩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閒情逸致的生活。《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貶官濟州時已經有了隱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的政局變化,他漸漸覺得仕途生活壓抑、黑暗,理想也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無能爲力,儘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沒有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深了。王維是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於是,後期的王維就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甚至對於他個人生活有很大影響的安史之亂,在他的詩歌裏面也幾乎沒有什麼積極的反映。他後期對現實基本是抱着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爲悠閒,“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唸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爲事”。這首詩就是作於王維隱居輞川藍田時期。

作品鑑賞

詩中寫到春“眠”、“鶯啼”、“花落”、“宿雨”,與孟浩然的五絕《春曉》相似。兩首詩寫的生活內容有那麼多相類之處,而意境卻很不相同。彼此相較,最易見出王維此詩的兩個顯著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繪形繪色,詩中有畫。這並不等於說孟詩就無畫,只不過孟詩重在寫意,雖然也提到花鳥風雨,但並不細緻描繪,它的境是讓讀者從詩意間接悟到的。王維此詩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構圖,而且有具體鮮明的設色和細節描畫。寫桃花、柳絲、鶯啼,捕捉住春天富於特徵的景物,這裏,桃、柳、鶯都是確指,比孟詩一般地提到花、鳥更具體,更容易喚起直觀印象。通過“宿雨”、“朝煙”來寫“夜來風雨”,也有同樣的藝術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礎上,進而有着色,“紅”、“綠”兩個顏色字的運用,使景物鮮明怡目。讀者眼前會展現一派柳暗花明的圖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加上“楊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後還有進一層渲染:深紅淺紅的花瓣上略帶隔夜的雨滴,色澤更柔和可愛,雨後空氣澄鮮,彌散着冉冉花香;碧綠的柳絲籠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水煙中,更嫋娜迷人。經過層層渲染、細緻描繪,詩境自成一幅工筆重彩的圖畫;相比之下,孟詩則似不着色的寫意畫。一個妙在有色,一個妙在無色。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先見人,後入境。王詩正好相反,在入境後才見到人。因爲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該打掃,然而“家童未掃”。未掃非不掃,乃是因爲清晨人尚未起的緣故。無人過問滿地落花的情景,別有一番清幽的意趣。這正是王維所偏愛的境界。“未掃”二字有意無意得之,毫不着力,渾然無跡。末了寫到“鶯啼”,鶯啼卻不驚夢,山客猶自酣睡,這正是一幅“春眠不覺曉”的入神圖畫。但與孟詩又有微妙的差異,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其實人已醒了,所以有“處處聞啼鳥”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懸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鬧”的“鬧”字概括。此詩最後才寫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穩,於身外之境一無所知。花落鶯啼雖有動靜有聲響,只襯托得“山客”的居處與心境越見寧靜,所以其意境主在“靜”字上。王維之“樂”也就在這裏。崇尚靜寂的思想固有消極的一面,然而,王維詩難能可貴在它的靜境與寂滅到底有不同。他能通過動靜相成,寫出靜中的生趣,給人的感覺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詩有意境渾成的特點,但具體表現時仍有兩類,一種偏於意,如孟詩《春曉》就是;另一種偏於境,如此詩就是。而由境生情,詩中有畫。是此詩最顯著優點。

第二個特點是對仗工緻,音韻鏗鏘。孟詩《春曉》是古體五言絕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於孟詩散行,意脈一貫,有行雲流水之妙。此詩則另有一工,因屬近體六言絕句,格律極精嚴。從駢偶上看,不但“桃紅”與“柳綠”、“宿雨”與“朝煙”等實詞對仗工穩,連虛字的對仗也很經心。如“復”與“更”相對,在句中都有遞進詩意的作用;“未”與“猶”對,在句中都有轉折詩意的作用。“含”與“帶”兩個動詞在詞義上都有主動色彩,使客觀景物染上主觀色彩,十分生動。且對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卻又呼應聯絡,渾成一體。“桃紅”、“柳綠”,“宿雨”、“朝煙”,彼此相關,而“花落”句承“桃”而來,“鶯啼”句承“柳”而來,“家童未掃”與“山客猶眠”也都是呼應着的。這裏表現出的是人工剪裁經營的藝術匠心,畫家構圖之完美。對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詩句念來鏗鏘上口。中國古代詩歌以五、七言爲主體,六言絕句在歷代並不發達,佳作尤少,王維的幾首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了。

作品評論

宋·黃升《玉林詩話》:“六言絕句,如王摩詰‘桃紅復含宿雨’,及王荊公‘楊柳鳴蜩暗晴’,二詩最爲警絕,後難繼者。”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桃紅復含宿雨,云云’。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輞川春日之勝,此老傲睨閒適於其間也。”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上聯景媚句亦媚,下聯居逸趣亦逸。”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讀罷不覺長歌《歸去來辭》。”

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或問六言詩法,予日:王右丞‘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康伯可‘啼鳥一聲春曉,落花滿地人歸’,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諧協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減字七言絕耳,不如無作也。”

清·李鍈《詩法易簡錄》:“寫出田園閒適之樂。”

清·張謙宜《絸齋詩談》:“‘桃紅復含宿雨,云云’。何嘗不風流,只是渾含。”

清·唐汝詢《唐詩解》:“上聯狀景之佳,下聯寫居之逸。”

清·蔣瀾《續詩人玉屑》:“《蔡氏雜抄》:六言詩要字字着實,聲調鏗鏘,不可閒散字成句,雖平仄不整無礙。其不構平仄者,如王維‘桃紅復含宿雨’一首。大抵詩家雜體,失粘不妨,止要理透。”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爲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爲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爲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