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宋代詩詞

我與宋詞作文2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與宋詞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與宋詞作文2篇

我與宋詞作文1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像小鳥一樣飛出教室來到了操場上。

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打籃球、還有的踢毽子。我和同學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當老鷹、我當小雞……”最後,我當老鷹,明明當雞媽媽,其他同學當小雞。我神氣活現、威風凜凜地張開雙翅撲向小雞們。這時,明明趕緊伸開雙臂護住小雞們,把小雞們嚇得上躥下跳,他們都驚慌失措地躲在雞媽媽的身後。我心裏想:我第一次沒捉住,我不要放棄,我要繼續捉下去。於是我又衝向了雞羣,雞媽媽奮不顧身拼命地保護着它的孩子們。我又一次沒捉着,同學們露出了勝利的微笑,我裝作垂頭喪氣的樣子,耷拉着腦袋。

這時,上課鈴響了,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一個接着一個回到教室裏。

課間十分鐘對於我來說是個快樂的時光。

我與宋詞作文2

我與宋詞的相識可以追溯到七、八歲時。

那時,父親常常出差。每次回來,總會給我和弟弟兩個小饞貓帶一些零食,有時還會有一些書。那時的書籍市場,遠沒有現在豐富,兒童讀物也不多,帶回的書大多是成人版的。父親帶回來的書中,有一本厚厚的《唐詩宋詞經典三百首》,還有一本薄薄的溫庭筠寫的《花間集》。或許父親是買給自己看的,卻被我這個整日裏無所事事的小孩兒盯上了。爲了打發漫長而又百無聊賴的假期,我會常常翻出來,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儘管那時,對宋詞一知半解,有的篇目只有能將就讀下來的水平,但照樣樂此不疲。時間久了,竟莫名其妙、鬼使神差地愛上了它。

其實,至今我都解釋不清楚它爲何有那麼大的魔力,像一塊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我。記得,那些書的版面以文字居多,圖畫也寥寥無幾。對於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孩童實在沒有什麼吸引力。那時的孩子們喜歡的是一種叫連環畫的圖書。更何況,語文課本上,也找不到它們的半點影子。我並不清楚,這或長或短,讀着還朗朗上口的句子,是一種叫作詞的文學體裁。總之,就是特別喜歡它們不像唐詩一樣拘泥於句子的工整、整齊,不像課堂上學唐詩一樣呆板,無趣。許是小孩子天性灑脫、活潑,根本不喜歡這樣嚴肅的唐詩,更不喜歡這些總是有着宏大主題的玩意兒。

李煜的《虞美人》是當時的我最喜歡的。尤愛這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說來好笑,因爲這首詞,我至少認識了在課本上無法認識的兩個字:煜和虞。至於李煜何許人也?虞美人是否是詞的題目?這些最基本的常識根本不曾聽說,更無從瞭解。只是單純地喜歡春花、秋月、小樓、春水這些物象拼湊在一起所表現的畫面美感。對於少年的我來說,愁是什麼的一種滋味,還真不曾嘗過。確如辛棄疾所言: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辛棄疾是我喜歡的另一個詞人。單純的我表現出對他名字的好奇:辛苦地去掉身上的頑疾?但從他的那首《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裏讀出了他“上馬帶兵打勝仗,下馬揮筆寫文章”的才氣,更讀出了他作爲大丈夫豪邁氣概的一面。然,並不知,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那句“沙場秋點兵”深深地定格在腦海裏,無數次地想象士兵身穿鎧甲、威風凜凜地立於沙場,該是一種怎樣的場景和氣勢,秋天的塞外又該是怎樣的“風蕭蕭兮易水寒”?

當我讀到他的另一首詞的時候,我又開始懷疑他的身份:難道他是個農民?“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數字勾勒出了夏夜的清涼,明月映照稻田的恬靜,蛙聲清脆卻不聒噪。一切剛剛好。這樣的夏夜,不是詞裏纔有的。那時,我家屋後剛好有一大方稻田,二樓有個小小的陽臺。很多個月明星稀的夏夜,陽臺乘涼的我,總是伴着螢火蟲星星點點的光亮,聆聽蟋蟀彈琴,青蛙奏鳴,沐浴清風徐徐,數星星,看月亮。

原來,幾百年前,詞人就在關照我們的內心。

這是一種太過於純粹、毫無功利的喜歡。兒時的我,好多詞都能爛熟於心。有時走在放學的路上,也會一個人輕輕地吟,傻傻地誦,但考試並不會有此類題目。兒時的我,常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地一遍又一遍地抄寫這些詞,以便提高寫字的水平,結果字練到了如今,還是不敢示人一看。詞,卻長到了骨子裏。愛用詞來練字的頑疾一直沒改。至今,仍愛胡寫亂畫。

春節時,《中國詩詞大會》一期不落地跟進,並認識了一位名叫夏昆的參賽選手,滿臉絡腮鬍子的高中語文老師。雖然,他最終沒能殺入決賽,桂冠也與他無緣,卻記住了頗有個性的他,一個充滿詩意的高中語文名師。

現在,讀夏昆老師的《溫和地走進宋詞的涼夜》,終於爲自己兒時愛上宋詞找到了緣由。也漸漸發現,像我這樣喜歡宋詞甚於唐詩的人不在少數。對於很多人來說,詩的句子太過於整齊,不如參差不齊的長短句更能描摹出那長長短短的心緒;詩的調子過於高昂,不如小紅低唱我吹簫更適合在花前月下傾訴衷腸;詩的殿堂也太過宏大,內心深處那一點小小的哀傷放在這殿堂裏太過於尷尬。活在俗世裏的人們,高大上的主題與之生活的細枝末葉無法匹配,內心深處涌動的無非是些寂寞獨處的憂傷、久不歸家無處安放的思念、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情愫,這些細膩、微妙的情感,都可以在每一首宋詞中找到一個出海口,每一首宋詞都可以打通人們的情感脈絡,一點點治癒,並癒合心靈的疤痕。

幾百年來,宋詞已落入尋常百姓家,並深深根植於生活的土壤。田間地頭的農婦詠之,暫且忘卻生活的苟且和不堪;陷於人生低谷的躊躇之士詠之,眼前方可豁然開朗,有柳暗花明之驚喜;久居斗室的宅男宅女詠之,即可足不出戶,精神空間裏生長的都是萬紫千紅的春天。

於是,活潑可愛的少女遭遇愛情而又羞於出口的時候,“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足可以表達這些莫名其妙的憂傷、無從訴說的鬱悶、隱隱約約的惆悵和期待。親朋相隔千里,卻又遙相思念無法排解之時,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就是最溫暖,最有人情味,最打動人心的了。當我們尋尋覓覓,歷盡萬千辛苦,才發現最好的'已經在自己身邊時,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處”就是最好的註腳和解釋了。

現代人和古人以宋詞爲媒介,隔世離空的深情對話,他們都讀懂了彼此。詞人早已爲現代人書寫好了愛恨情仇,現代人的每一點思緒,孤獨,無奈,愁苦,悲憤……詞人早已洞若觀火,將千絲萬縷濃縮於筆下,現代人翻閱讀之,或會心一笑,或獨斟自飲,或淺吟低唱,或夢裏吟哦,這種心靈共鳴和感應霎那間生成。同時,詞人也鐫刻下了他們各自的人生軌跡。現代人也從短短的幾十字裏窺見了他們的心酸、無奈,他們流離失所、故國難回、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種種思緒。

在這些或溫暖、或悲涼、或歡欣、或泰然的文字背後,我們讀到的是詞人們各具悲劇色彩的人生況味。一上位就註定王朝即將覆滅的南唐後主李煜,在淪爲階下囚的日子裏,書寫“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這樣的切膚之痛,古今又有幾人能體味得出?柳永的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誘引金主完顏亮派兵進攻南宋,卻因“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落入官場失意,紅塵得意的尷尬境地,是得是失?是悲是喜?箇中滋味,誰又能說得清?一代詞宗李清照少女時的“常記溪亭日暮”,窗邊的“綠肥紅瘦”,與丈夫趙明誠的賭書潑茶、鑑石賞金的琴瑟之和被金人的鐵蹄踏得粉碎。丈夫去世,再嫁受騙,國破家亡將這個柔弱的女子折磨得“人比黃花瘦”,回首過去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才華蓋世的蘇軾遭遇烏臺詩案,歷經被貶黃州、惠州、儋州的每況愈下的困境,內心經歷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獨和悲愴後,通透從”多情應笑我“開始,自此,他的人生字典裏再也無風雨,也無晴。文武雙全、雄才大略的辛棄疾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在得不到重用之時,憤懣地宣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的苦悶,直至中年,無奈地發出“識盡愁滋味”的滄桑與感慨,彌留之際,還在追尋那個“燈火闌珊”的元夜之夢……

讀宋詞,是在讀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是在品位這些詞人的藝術生命。這些詞人,用自己的悲劇人生,爲後人生命的滄海桑田做了註腳,爲後來所有的天翻地覆做了代言,而他們各自的生命,也被這悲劇提純、昇華,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永垂不朽。

他們爲藝術而生,他們爲宋詞而生。而後人,每讀一遍他們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詞,詞人的生命就重新鮮活一次,詞人活着的價值就重新被解讀一次。

這,就是他們悲劇人生的偉大意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