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詞名句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五首——過零丁洋》(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五首——過零丁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五首——過零丁洋》(精選8篇)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1

《過零丁洋》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廣東五坡嶺戰敗被俘後,爲了表明自己誓死忠於大宋、堅決不投降元朝的決心而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自己的經歷和被俘後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決心,充滿了愛國熱情,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前後聯繫及所處的地位

《過零丁洋》是中國歷史中壯懷激烈的詩篇。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這首詩將自己的家國恨、哀怨情展現到了極致。後來元軍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隊,他出示此詩以明志節。整首詩驚風泣雨,感天地泣鬼神,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的不竭源泉。

2. 教學目標及依據。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代詩歌的教學要求,結合授課學生實際情況及本課內容的特點,我認爲教學詩歌,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內容,領會詩歌的意境,其次通過研讀、賞析,領悟詩作的精妙,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反覆吟誦,只有朗讀成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發展的原則並結合教材,我確定本詩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藉助註解反覆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味語言,初步鑑賞詩歌的藝術美和情感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作者的情感。(重點)

通過品味語言,初步鑑賞詩歌的藝術美和情感美(難點)

因此,老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知識能力情感水平,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燃燒學生思考的熱情,同時老師要善於點撥,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發言,讓學生在努力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他們的思維活躍,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還不錯,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應力求通過有效的方式實現課堂的實效性。

三、教法學法構想。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朗讀領先、分組討論法、知識遷移法),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和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1.情境創設法。

教師導入,通過簡潔的語言引入新課,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2.朗讀領先、帶動全面。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學生可以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詩人的思想與情感。這種自然的領悟勝過老師分析講解。於是我將通過學生試讀,聽名家的範讀,學生集體的誦讀,讓學生細細地品味詩句的精妙、意蘊的幽深,爲深入賞析創設情境氛圍。以朗讀帶動講解,以講解促進朗讀。

3.分組討論法。

在教學中將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由此引導他們在賞析詩句的內容和情感時積極思考,分組展開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富於挑戰性的個性品質和思維品質。

四、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通過簡潔的語言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分析研讀:《過零丁洋》

1.學生閱讀作者簡介與背景知識、並作介紹,教師補充。

2.誦讀感知:

(1)要求學生結合註釋試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整堂課以自讀、齊讀、錄音範讀、集體展示爲形式朗讀,把握詩歌的情感。

3.讀譯知內容:師生共同翻譯首聯後,小組合作後三聯,並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解說後三聯詩的內容。

4.吟誦悟情感:以問題導讀,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5.品味鑑賞美: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詩句賞析爲例,總結賞析詩句的突破口,之後任選角度,賞析這首詩的其中一聯。

6.學生誦讀展示。

(三)、 能力遷移:

讓學生蒐集整理中國歷史上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以及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透着錚錚骨氣的詩句。

(四)課堂總結:同學們,《過零丁洋》這首詩的語言和情感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氣節更加震撼我們的內心。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昇華。在我們今天和平繁榮的時代,同學們依然要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用我們特有的方式來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愛國的旋律永遠迴盪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回味經典,全體吟誦,結束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詩和這節課。

五、佈置作業:

1.熟練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書面作業:寫一篇你讀了《過零丁洋》一詩後的感受。

六、說板書

爲體現教學的重難點,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將用言簡意賅的語言,配以線條符號,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形象性,以便於學生理解記憶提高。

過零丁洋

文天祥

回顧一生── 悽苦

國破孤零── 沉痛

惶恐零丁── 悲憤

捨生取義,以死明志──慷慨激昂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作品,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意,品味鑑賞詩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品味鑑賞詩句。

教學難點

掌握品味鑑賞詩句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歌曲《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唱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其實,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尤爲強烈。在我國曆史上的南宋時期,也是一箇中華民族飽受恥辱的朝代——皇帝被擄,都城被侵,國人被屠。恥辱的歷史讓我們痛心,但卻也造就了一個個愛國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許多愛國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華彩詩篇,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民族英雄,學習他的悲壯詩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課題)

二、走進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張弘範勸他寫信招降在張世傑,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簡介

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於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於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讀詩

1、老師範讀。

2、生自由讀,讀準字音、節奏及感情。

3、指名讀

4、小組讀,理解詩意。

五品詩

從—————————————————————————————句,我想到了(運用什麼修辭,寫出了)—————————————————————————。

例如:

從首聯我想到了詩人的人生經歷,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鬥了四年。期間經歷了多少艱辛、無奈遺憾。

方法:

1、聯繫實際,體會真情。2發揮想象,感悟真情。

六悟詩

像文天祥一樣的愛國英雄還有哪些?還有哪些名句是來讚揚人們的這種高尚情操的?

板書:

聯繫實際,體會真情。

發揮想象,感悟真情。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熟讀成誦。

2、品析詩歌,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民族氣節和人生哲理。

3、欣賞詩歌,學習詩歌凝練的遣詞技巧及詩歌創作技巧。

教學難點

詩歌凝練的遣詞技巧及詩歌創作技巧。

教學課型

品讀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

教學思路

朗讀——品讀——賞讀——誦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 同學們,《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史詩。英雄總在亂世挺胸而出,世事總在興衰成敗中循環。宋元交替之時,文天祥成爲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的頂樑柱,然而獨木畢竟難支,他幾經沉浮,終被元軍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書《過零丁洋》詩以言志,最終英勇就義。讓我們通過《過零丁洋》一詩來憑弔這位英雄吧。(投影《過零丁洋》一詩)

二、朗讀詩歌,理解詩意

1、回顧七言詩的朗讀節奏。

2、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註釋選擇每句的朗讀節奏。

3、指名朗讀,檢查朗讀時的停頓、輕重音符方面的情況。

4、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

三、品讀詩歌,領略意境

1、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含義。

2、齊讀詩歌,分聯品讀。

(1)首聯的兩句敘事各是哪個對象?所敘何事?

交流明確:個人和國家、個人科舉入仕,起兵與國家共存。

(2)頷聯的兩句有何聯繫?用了什麼修辭?

交流明確:國事危機,個人也動盪不安,國命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風飄絮”形容國 勢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無力自主。

(3)頸聯用了幾種表達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

交流明確:敘述中抒情。“惶恐”和“零丁”都語含雙關,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聯是千古名句,用什麼表達方式?體現什麼?

交流明確:直抒胸臆。以死明志,體現他崇高的民族氣節。

3、試齊備課文,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誦。

三、賞讀詩歌,揣摩精髓

1、學生讀自己欣賞的句子,談欣賞這一詩句的理由。

2、教師整理歸納:

(1)對仗工整:“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語含雙關:“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3)意境悲壯昂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敘事言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誦讀詩歌,延伸拓展

1、學生自由誦讀。

2、指名背誦。

3、延伸拓展:

(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能舉出類似的人物事例嗎?

示例:蘇武牧羊、岳飛精忠報國、劉胡蘭慷慨就義

(2)你還能想起哪些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樣透着錚錚骨氣的名句?

示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五、舉一反三,依例自學

1、學生小結前一首詩的學習方法。

2、學生依例自學《浣溪沙》。

3、教師檢查自讀效果。

六、課堂總結,學法引領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4

1、學習《過零丁洋》。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抒發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二、學習《過零丁洋》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還有什麼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彙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上下兩聯有何聯繫?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麼樣的作者,從這裏,你懂得了什麼,你受到了什麼啓迪?

三、拓展延伸

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作者的英雄事蹟,寫一則讀後感

四、作業:

板書:

小記反思: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5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詩歌。

2、名句的默寫運用。

3、體會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默寫運用。

教學方法:誦讀+引導誦讀+探究

教學過程:

一、‘讀’作者簡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讀。

2、教師再進行歸納。

文天祥,宋代愛國詞人,注有《指南錄》《指南後錄》

二、自讀——註釋。

瞭解文意。

三、誦讀——詩歌

1、反覆誦讀。

2、有50以上的同學記住就停。

四、研讀——探究名句的運用。

問題一: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關的句子是(比喻)(頷聯)_____,______。

問題二:運用諧音和雙關,寫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問題三:表明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組探究。

2、教師引導分析。學生做旁批。

五、再次誦讀詩歌。

體會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反思。

1、把“誦讀”作爲詩歌教學設計的理念。

2、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體驗”爲主。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6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誦詩歌,增加文化積澱,提高學生對文言詩文的解讀能力;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

反覆朗讀,討論交流爲主,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語: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的炎黃子孫,以不同的方式熱愛着自己的祖國。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勵精圖治,後來逐步下滑。所以纔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來自宮廷,而來自民間。毛主席說,人民纔是歷史的創造者。宋朝晚期,皇帝闇弱,昏庸無能,不思進取,很讓陸游、辛棄疾、文天祥那樣的詩人看不上眼。可是他們空懷報國之志而得不到信任。誰瞭解陸游、文天祥這兩人?

請同學試着講一講,展示幻燈片。

二、朗讀訓練,結合寫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1、齊讀,注意讀間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

戍shù戮lù衷zhōng

戊wù戳chuō蓑suō

2、聽錄音(2遍),注意聽朗讀的節奏。

3、自讀、指讀、齊讀。

三、分析這首詩。

1、同桌互相討論,說一說詩句的字面意思。

教師明確:

在“孤村”這樣偏遠的生活環境,卻一點也不爲個人的境遇而悲哀。

還念念不忘的,是爲國家去保衛輪臺。

夜深了,思緒卻縱橫馳騁,聽到的是風聲雨聲,披着鐵甲的戰馬和那剛結冰的河流,在朦朧中,便飄然入夢。

2、品味這首詩雄渾的意境,想想是什麼使作者將鐵馬冰河與風雨大作聯繫在一起的?(幫助學習明確)

思考後明確:

“風吹雨”,讓作者想到了“鐵馬”在渡過“冰河”;無眠的夜晚的壯志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只好用“夢”來滿足報效祖國的願望。

3、由這首詩,你還能想到哪些歷代名人的名作?

提示:曹操的、辛棄疾的、文天祥的……

(1)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辛棄疾——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四、學習《過零丁洋》(約分鐘)

1、如果說陸游的時代,大宋的江山已成危局,到了文天祥的時代,則已是回天乏術了。但是,家貧出孝子,國亂見忠臣。也只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才能產生文天祥那樣的具有高尚民族氣節的偉人。(板書:《過零丁洋》文天祥)

2、文天祥趕上了一個責任重大的時代,今天讀他的詩,還感覺得到那份歷史的沉重。

辛苦遭逢起一經——一個白面書生。

干戈寥落四周星——寡不敵衆,卻維持了整整四年。

3、請各位模仿老師,對以下詩句進行解讀:(四人學習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用幻燈片明確答案)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③山河破碎風飄絮——國土被蠶食,人民逃亡路上毫無目的。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被欺凌的人們,正如暴雨中的浮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⑤惶恐灘頭說惶恐——在惶恐灘頭,我們的逃兵曾經惶恐。

⑥零丁洋裏嘆零丁——在零丁洋裏,可嘆與我同道的人……我是孤苦零丁。

————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⑦人生自古誰無死——人總有一死,無人可以逃脫。

⑧留取丹心照汗清——讓我的忠貞和赤誠,去照亮史冊。

————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①發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繫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鑑賞。

4、總結“解讀”特點:忠實於原作,簡潔的語言。

5、集體朗讀一遍。

五、拓展延伸(幻燈片展示):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揭題釋題:①讀題後指出,這是陸游85歲時所作的絕筆詩。也就是詩人用詩寫下的遺囑。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2、請同學試着解釋詩句的意思,再說詩的大意。

3、思考:讀了《示兒》,想想詩人晚年關心的是什麼,這說明了什麼。

4、有感情地朗讀。

六、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裏,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爲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願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氣節。

3.理解課後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爲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爲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於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於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範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註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鬥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種經書,並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麼?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盪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後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隻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願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於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讚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並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人教部編版語文初三下冊說課稿:《詩詞曲——過零丁洋》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3:品味詩中感情充沛的語言

4:體會本詩主旨,學習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

詩句中蘊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書設計:

過零丁洋

首聯:不屈不撓無怨無悔

頷聯:借用比喻憂國憂民

頸聯:借用雙關抒寫感受

尾聯:慷慨正義捨生取義

教學過程:

導語:翻開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許多鮮活的面孔浮現在我們的眼前,岳飛、屈原、戚繼光、鄭成功……他們爲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並學習他的《過零丁洋》。(板書課題)

一:感知文本

1;老師範讀全詩

2:學生結合註解,自由朗讀詩歌

3:讓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歌大意,並且標畫出不懂的地方。

4:學生舉手發問,老師釋疑

5:補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體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分別說說故事對應哪些詩句,故事講完,順勢引導背誦。

二:質疑探究

1:細讀文本,結合文章大意,根據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歡————————,因爲它表現了―――――――――。

2:給大家留下5分鐘時間思考。

3:舉手發言,交流意見,做好評價,及時點撥、追問。

三:拓展延伸

學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後,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過零丁洋》賞析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鍊,無論什麼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着追述戰鬥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裏,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繫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歷,萬般痛苦煎熬着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悽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慄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讚歌。全詩格調沉鬱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過零丁洋》教學實錄

一、以題切入,確定基調

師:我國的歷代王朝中,南宋是極弱的一個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後期被元滅亡。可是,在南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民族英雄,同學們知道都有誰嗎?

生:岳飛、文天祥、還有上個學期學到的辛棄疾也是吧!

師:他們善於詩文,也是響噹噹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同學們請看題目,誰知道題目的意思?

生:“過零丁洋”就是路過零丁洋。

師:僅僅是路過零丁洋嗎?此時的文天祥爲何會在零丁洋呢?

生(看註釋):不是的,文天祥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爲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師:對啊,此時的文天祥成爲階下囚,成了元軍的俘虜,他會做何感想呢?

生:成爲階下囚,他心裏一定很難過,很痛苦。

生:還有傷感與無奈。

師:《過零丁洋》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作的。同學們來朗讀詩歌,結合剛纔對題目的理解,請你們讀完後說說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

生(讀):朗讀這首詩,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還有一種深深的悲涼。

師:哪些詞語能體現出這種沉痛與悲涼呢?

生: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詩人的苦痛。

師:試着用很沉痛的心情來讀你們說到的這些詞。(師領着讀)同學們再來看一下,你們覺得整首詩都是這樣的基調嗎?

生:不是,詩的尾聯應該讀出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它與前三聯不一樣。

師:那該如何來讀呢?你們來試試。

生(讀)

師:來比照一下,在朗讀的時候,前三聯運用的語調與尾聯一樣嗎?

生:不同。前三聯的語調是低沉的下壓的,尾聯的語調應是高昂的上揚的。(再讀)

師:同學們再來聽一下範讀,聽的時候要注意思考,範讀是否與我們剛纔的理解相吻合?再來聽聽範讀有無瑕疵的地方?

生(聽完):範讀與我們剛纔的理解相吻合,只是聽不出處理不好的地方。

師:你們覺得範讀的語氣語調處理得完美無缺了嗎?再來聽一聽,注意換氣處。

生:哦,“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的中間過於緊促,應當將換氣再遲緩一下。

師:“緊促”說的到位而妥帖,非常好!我們就要有這種勇於質疑的精神,不迷信權威,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收穫。

二、走進詩人,品讀詩味

師:你們瞭解文天祥嗎?誰來說說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他是一個正氣凜然的人;他是一個愛國的人;他是一個敢於抵抗的人。

師:其實他最最本色的是怎樣的人呢?同學們來學習詩的首聯。首聯裏的哪兩個詞語能讓我們瞭解到他的經歷?

生:“辛苦”,說明他的經歷很坎坷。“干戈”,是指兵器,這裏指戰爭,由這個詞可以看出帶兵打仗的經歷。

師(笑):“辛苦”確實能看出他經歷坎坷與艱難,可是能看出他是做什麼的嗎?

生(恍然大悟):不是辛苦,應該是“一經”,“一經”是指儒家著作,說明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

師:所以嘛,他還是最最本色的讀書人,他飽讀詩書,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可是他的仕途之路怎樣呢?是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從此富貴榮華呢?

生:他的仕途之路飽含着滿腹的辛酸,哪有富貴之氣啊!

師:你們剛纔說到“干戈”指的是他帶兵打仗,結局如何呢?

生:從“寥落”可以看出,他與元軍苦戰四年,並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

師:是啊,所以詩句裏透露着一種寒氣襲人的清冷啊!我們由這兩句還以看出什麼呢?文天祥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生:他讀書的目的是爲了國家,也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師:他心中有自己的榮辱得失嗎?這叫什麼?

生:他心中沒有自己,裝的是天下。這叫胸懷天下吧!

師:我們具體來了解胸懷天下的文天祥。(出示文天祥的生平經歷)接下來我們學習頷聯。(生讀)

師:從字面上來看,頷聯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生:破碎的山河如同風中的柳絮,四下飄浮;自己的身世如同雨中的浮萍,時起時落。

師:運用了什麼修辭?這樣的表達有何效果?

生:用了比喻。將國家與個人比作柳絮與浮萍,國家沒了,自己無依無靠,很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的孤苦無依。

師:這裏的“風”“雨”是怎樣的風雨啊?能否在“風”和“雨”的前面加個詞語,再來渲染一下氛圍呢?

生:暴風驟雨;冷風冷雨;悽風苦雨。

師:比較而言,哪個詞語更適合一些?

生:悽風苦雨。風雨的悽苦更加渲染出山河破碎的無限悲涼啊!

師:頸聯曾被人們視爲這首詩的千古奇對,你們能說說它奇在哪裏嗎?

生:對仗工整。

(衆笑):哪首詩不講究對仗啊?

師:再細細來讀,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剛纔你們說它對仗工整,“惶恐灘”對“零丁洋”,這兩處是什麼?

生:這是兩處地名。

師:用詞重複乃寫作之大忌,你們想想,“惶恐”、“零丁”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同,前一個指地名,後一個則是詩人的心境和感受。

師:那你們能說說這一聯奇在什麼地方嗎?

生: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彷彿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

師:雖然文天祥一生流離,苦不堪言,但他依然保持着大丈夫的情操,詩的尾聯發出了怎樣的吶喊?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與氣魄? (齊讀)

生:這兩句詩是詩人精神的寫照,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有着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師:有人說要以成敗論英雄,作爲將領,文天祥並未能挽救危亡的朝廷,你覺得他還是英雄嗎?

生:我們看重的,不是他的成敗,而是他的精神與氣節。他的氣節證明着他就是英雄。

師: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英雄所爲英雄,在於他的擔當,在於他的精神,在於他的節操!所以,文天祥與他的詩歌始終光耀着千秋史冊,他的精神讓他永遠不朽!

師:文天祥的精神讓人驚歎,你們還能列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生:鄧世昌、屈原、岳飛等都是。

師:你們這是說的人還是事呢?在說明事例的時候,要將人與事結合起來。

生:鄧世昌與致遠艦共存亡;岳飛誓死抗金;屈原寧死不屈投江而亡。

三、運用比喻,進行仿寫

師:這首詩所表達的是國家的危急存亡與個人的坎坷遭際,可是詩人將二者融合起來,幻化成詩句的時候,卻經過了細心的錘鍊與精巧的構思。比如首聯當中用一經指代讀書的經歷,用干戈指代殘酷的戰爭;頷聯裏用比喻言說浮沉的國家與個人的命運。我們也來試一試,用比喻來言說某種情感。

示例: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風中的柳絮,四下飄散,沒有歸依。

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_______________

生: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雨中的浮萍,起起落落,孤苦無依。

生: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天空的孤雁,獨自盤旋,沒有溫暖。

生:國破家亡的傷痛如同打碎的玻璃,支離破碎,難以癒合。

師:讓我們在《二泉映月》的伴奏中,齊讀本詩,再次觸摸文天祥的靈魂吧!

附言:昨日進行了公開教學,所講內容爲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特記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