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古詩賞析:城鹽州-美聖謨而誚邊將也

本文已影響 1.4W人 

《城鹽州-美聖謨而誚邊將也(貞元壬申歲,特詔城之)》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6卷。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古詩賞析:城鹽州-美聖謨而誚邊將也。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賞析:城鹽州-美聖謨而誚邊將也

 【原文】

 城鹽州-美聖謨而誚邊將也(貞元壬申歲,特詔城之)

  作者:唐·白居易

城鹽州,城鹽州,城在五原原上頭。

蕃東節度鉢闡布,忽見新城當要路。

金鳥飛傳贊普聞,建牙傳箭集羣臣。

君臣赬面有憂色,皆言勿謂唐無人。

自築鹽州十餘載,左衽氈裘不犯塞。

晝牧牛羊夜捉生,長去新城百里外。

諸邊急警勞戍人,唯此一道無煙塵。

靈夏潛安誰復辨,秦原暗通何處見。

鄜州驛路好馬來,長安藥肆黃蓍賤。

城鹽州,鹽州未城天子憂。

德宗按圖自定計,非關將略與廟謀。

吾聞高宗中宗世,北虜猖狂最難制。

韓公創築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漢兵。

東西亙絕數千裏,耳冷不聞胡馬聲。

如今邊將非無策,心笑韓公築城壁。

相看養寇爲身謀,各握強兵固恩澤。

願分今日邊將恩,褒贈韓公封子孫。

誰能將此鹽州曲,翻作歌詞聞至尊。

【註釋】

1.鹽州:漢武帝時爲五原郡,唐初置鹽州,治今寧夏定邊。《舊唐書·德宗紀下》雲:“貞元九年二月辛酉,詔復築鹽州城。貞元三年,城爲吐蕃所毀。”注云壬申,爲貞元八年,與史異,可參陳寅烙《元白詩箋證稿》第五章。

2.聖漠:頌稱帝王的謀略。

3.五原:謂龍遊原、乞地幹原、青領原、可嵐貞原、橫槽原。見《元和郡縣圖志》卷四。

4.鉢闡布:吐蕃和尚。元和初爲蕃東節度,後爲吐蕃執政,位在宰相之上。《新唐書·吐蕃傳下》:“鉢闡布者,虜浮屠豫國事者也,亦曰鉢掣逋。”

5.金鳥:指吐蕃飛鳥使。猶中國驛騎。贊普:吐蕃國王。

6.建牙傳箭:《新唐書·吐蕃傳上》:“其舉兵,以七寸金箭爲契。百里一繹,有急兵,驛人臆前加銀鶻,甚急,鶻益多。”

7.赬面:以赤色塗臉。吐蕃有顏面之俗。文成公主惡赬面,弄贊令國中權且罷之。見《舊唐書·吐蕃傳上》。

8.左衽氈裘:指西北少數民族。

9.捉生:活捉俘虜。

10.道:唐初分全國爲十道,鹽州屬關內道。

11.靈夏:二州名。靈州治今寧夏靈武,爲鹽州西鄰,夏州治今陝西橫山西北,爲鹽州東鄰。均屬關內道。

12.秦原:二州名。秦州治今甘肅秦安,屬隴右道,原州治今甘肅固原,屬關內道,二州相鄰。

13.鄜州:州名。治今陝西富縣,屬關內道。

14.《元白詩箋證稿》:“(本草綱目)壹壹引唐蘇恭《本草》雲:’黃蓍今出原州者最良。’蓋秦、原

暗通,故黃蓍價賤也。”按原州安史亂後陷於吐蕃。

15.韓公:指張仁願,中宗時累封韓國公。曾於今內蒙黃河以北築東、中、西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絕突厥南侵之路。東西二城相距八百餘裏。見兩《唐書·張仁願傳》。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是唐代的傑出詩人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爲“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爲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並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爲江州司馬。此後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佈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爲唐人之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