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春夜別友人二首》之一古詩翻譯賞析

本文已影響 3.39W人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這兩句是說,洛陽古道,悠悠漫長,從此一別,我們何年才能再次相會?一個“何”字,強調了後會難期,再逢不易,流露了離人之間隱隱的哀愁。

《春夜別友人二首》之一古詩翻譯賞析

出自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之一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⑴銀燭:明亮的蠟燭。

⑵綺筵:華麗的酒席。

⑶離堂:餞別的處所。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語出《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說明這場春宴從頭一天晚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長河:指銀河。

⑸悠悠:遙遠。洛陽道:通往洛陽的路。

參考譯文

銀燭吐着縷縷青煙,金盃對着盛筵美宴。

離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別後山川路途遠。

明月隱蔽高樹之後,銀河消失曙色裏面。

前往洛陽道路漫長,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賞析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約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春。這時年方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一個溫馨的夜晚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面對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捨的'離情,抒發自己的遠大懷抱,旋即寫成這組離別之作。第一首詩寫作者第一次離開家鄉赴東都洛陽告別宴會上的場景,充滿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這組離別之作,從眼前宴會的情景落筆。前首詩一開頭便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作者抓住這一時刻的心理狀態作爲詩意的起點,徑直但卻自然地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頗爲深摯。“銀燭吐青煙”,着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着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金樽對綺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首聯採用對偶句形式,“青”與“綺”相對,都爲綠色的意思。頷聯“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寫離堂把臂傷琴瑟,別路遙迢情纏綿。“琴瑟”,是借用絲絃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遙遠,與“琴瑟”作爲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心的波瀾:“離堂”把臂,傷“琴瑟”之分離;“別路”迢遙,恨“山川”之繚繞。這兩句着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唏噓。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寫時光無情催人離,沉靜之中見真摯情愫。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這裏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爲離人暫停須臾,難捨難分時刻終於到來了。尾聯兩句以“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的問句作結,寫目送友人赴古道,隱隱哀愁胸中涌。作者目送友人沿着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這個結尾,感情真摯,語言質樸,具有沉鬱厚重之美。

第一首詩雖寫眼前景,心中情,卻有所繼承和借鑑。有人指出,此詩“從小謝《離夜》一首脫化來”。《離夜》即謝朓《離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寫一次夜宴。兩相比較可知,陳詩在章法、用語等方面都明顯受了謝詩影響。但陳子昂並沒有簡單地模擬前人,而是有所創新。謝詩較直露和簡潔,陳詩則婉轉而細膩,在結構上更善於迴環曲折地精心佈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穠麗之筆鋪寫宴會之盛,次以婉曲之調傳達離別之愁,再以宏大的時空背景烘托出宴會之久與友誼之長,最後以展望征途來結束全篇,層次分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