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集錦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關於重陽節的古詩,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集錦

(唐)司空圖 《旅中重陽》

乘時爭路只危身,經亂登高有幾人。今歲節唯南至在,

舊交墳向北邙新。當歌共惜初筵樂,且健無辭後會頻。

莫道中冬猶有閏,蟾聲才盡即青春。

(唐)司空圖 《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

白菊初開臥內明,聞君相訪病身輕。樽前且撥傷心事,

溪上還隨覓句行。幽鶴傍人疑舊識,殘蟬向日噪新晴。

擬將寂寞同留住,且勸康時立大名。

(唐)司空圖 《浙上重陽》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離恨初逢節,貧居只喜晴。

好文時可見,學稼老無成。莫嘆關山阻,何當不阻兵。

(唐)司空圖 《重陽》

菊開猶阻雨,蝶意切於人。亦應知暮節,不比惜殘春。

(唐)司空圖 《重陽山居》

此身逃難入鄉關,八度重陽在舊山。

籬菊亂來成爛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隨歷日三分盡,醉伴浮生一片閒。

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爲我照衰顏。

(唐)司空圖 《重陽山居》

詩人自古恨難窮,暮節登臨且喜同。四望交親兵亂後,

一川風物笛聲中。菊殘深處回幽蝶,陂動晴光下早鴻。

明日更期來此醉,不堪寂寞對衰翁。

(唐)司空圖 《重陽四首》

檐前減燕菊添芳,燕盡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節更悲涼。

雨寒莫待菊花催,須怕晴空暖並開。

開卻一枝開卻盡,且隨幽蝶更徘徊。

青娥懶唱無衣換,黃菊新開乞酒難。

長有長亭惆悵事,隔河更得對憑欄。

白髮怕寒梳更懶,黃花晴日照初開。

籬頭應是蝶相報,已被鄰家攜酒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年代:唐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遠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卻惟獨少我一人。

【簡析】:這首詩的前兩句歷來廣爲人們傳誦,因爲它道出了人們生活中一種普遍的情感現象。後兩句的寫法也很特殊,是從對方設想,這就不僅是在寫自己思鄉念親,而且寫出故鄉的親人同樣也在思念自己。這種“探過一層”的寫法,後世詩詞中經常使用。此詩語言樸素平易,如話家常,而情味深厚。《王孟詩評》此明顧雲:“真意所發,忠厚藹然”。《唐詩直解》:“詩不深苦,情自藹然。敘得真率,不用雕琢。”

重陽席上賦白菊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園子裏全是菊花的金黃色,但在其中卻有一叢顏色不同,竟是白如霜雪。就象今天的歌舞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與少年一起載歌載舞。

【簡析】:此詩寫得新穎而別緻,詞約而意豐。此詩一、二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無限的欣喜;三、四兩句是採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 年代:唐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峯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餘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着牛山流淚。

【簡析】:這首詩是公元84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詩人的曠達,在語言情調上表現爲爽利豪宕;詩人的抑鬱,表現爲“塵世難逢開口笑”、“不用登臨恨落暉”、“牛山何必獨沾衣”的悽惻低迴,愁情拂去又來,愈排遣愈無能爲力。這兩方面的結合,使詩顯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悽惻。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作者:江總 年代:南朝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譯文】:我的心追逐南去的雲遠逝了,身體卻隨着秋季由北向南飛回的大雁歸來。

故鄉家裏籬笆下栽種的菊花,今日又開了幾朵呢?

【簡析】:江總的《與長安歸還揚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較含蓄。作者思鄉心切,但全詩沒有一言一句直接發泄這種情懷,前兩句言所見之景:流雲南逝,大雁南歸;後兩句言所想之境:故鄉籬菊,花事何如?但實景虛象,絕非隨意拈來,而是精心擇用。這樣,故土之眷盡在這眼前、遠處的景物之中;亡國之恨,則全蘊於景點構成的圖畫裏。

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譯文】: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裏舉起了酒杯。菊花爲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採折之罪?

【簡析】:這首詩的格調情趣,把李白豪邁之氣差不多洗脫乾淨了。簡單二十個字,不僅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兩次大蹭蹬的——賜金還山與長流夜郎。花遭兩次重陽,人遭兩次重傷。語甚平淡,而意卻深遠,好像在對自己唱安眠歌了。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作者:盧照鄰 年代:唐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譯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心思歸煙霧積聚不散。

在異鄉共同喝着花酒,看見鴻雁天上南來,離家萬里之客一同悲傷。

【簡析】: 此詩與王勃同席而作。人意北歸,鴻雁偏又南飛,不正加重人們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來澆愁。

蜀中九日

作者:王勃 年代:唐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翻譯】: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望故鄉。

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

我想北歸不得,鴻雁,你爲何還要南來?

【簡析】:因爲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爲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峯。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要點:抒發佳節思想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九日·三載重陽菊

作者:文森 年代:明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註釋】:[1]何期 :哪裏想到。

[2]野曠雲連樹:孟浩然“野曠天低樹”。

【簡析】: 三年過去,庭院裏的菊花依舊在重陽盛開,可惜我此時身在異鄉爲 異客。哪裏想到今日獨自飲酒,只能對着故鄉的菊花把盞,極目遠眺,遠處的雲彷彿和樹連到了一起。天氣開始轉寒,大雁結隊南遷。重陽之時獨自登高,心中感慨萬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獨看不到故鄉的蹤影。

九日閒居寄登高數子

【唐】錢起

初服棲窮巷,重陽憶舊遊。門閒謝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盡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幾處管絃留。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唐】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臺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唐】獨孤及

萬峯蒼翠色,雙溪清淺流。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山公惜美景,肯爲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遊。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

【唐】李頎

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

雲入授衣假,風吹閒宇涼。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淹留悵爲別,日醉秋雲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